目的:运用行为药理学方法,观察前列腺酸性磷酸酶(prostatic acid phosphatase,PAP)在骨癌痛(cancer-induced bone pain,CIBP)大鼠脊髓的镇痛效应。方法:本研究用SD雌性大鼠30只,随机分为5组(n=6):假手术+生理盐水(Ⅰ组)、假手术+hPAP(Ⅱ...目的:运用行为药理学方法,观察前列腺酸性磷酸酶(prostatic acid phosphatase,PAP)在骨癌痛(cancer-induced bone pain,CIBP)大鼠脊髓的镇痛效应。方法:本研究用SD雌性大鼠30只,随机分为5组(n=6):假手术+生理盐水(Ⅰ组)、假手术+hPAP(Ⅱ组)、模型+生理盐水(Ⅲ组)和模型+hPAP(Ⅳ组)、空白对照组(Ⅴ组)。麻醉后,Ⅰ组和Ⅱ组右侧胫骨骨髓腔内注入5μl生理盐水;Ⅲ组和Ⅳ组于右侧胫骨骨髓腔内接种5μl大鼠乳腺癌细胞(2×105个),14d后造模完成。接种后第15天Ⅰ、Ⅲ组鞘内分别给予5μl生理盐水,Ⅱ、Ⅳ组鞘内分别给予5μl hPAP(1U),接种后第17天,Ⅳ组腹腔注射选择性腺苷A1受体拮抗剂8-环戊基1,3-二丙基黄嘌呤(8-cyclopentyl-1,3-dipropylxanthine,CPX)。于接种前、接种后第3、6、9、12、15、16、17、18、19、20和21天分别测量大鼠的机械性和热刺激的缩足阈值。结果:PAP对骨癌痛模型大鼠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且镇痛效应能维持3d左右,未观察到运动阻碍、成瘾及耐受等不良反应;CPX可以基本翻转PAP在脊髓水平对痛觉传递的抑制作用。结论:PAP可能成为一个新的治疗癌性痛的潜在药物分子。展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