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胱抑素-C联合尿白细胞介素-18对急性肾损伤早期诊断作用 被引量:31
1
作者 陈姚 陈世明 李新宇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800-803,共4页
目的研究血清胱抑素-C(serum cystatin C,sCysC)与尿白细胞介素-18(urinary interleukin 18,uIL-18)的变化对ICU重症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AKI)早期预测作用。方法根据纳入标准选择我院ICU收治的危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每天收集... 目的研究血清胱抑素-C(serum cystatin C,sCysC)与尿白细胞介素-18(urinary interleukin 18,uIL-18)的变化对ICU重症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AKI)早期预测作用。方法根据纳入标准选择我院ICU收治的危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每天收集血、尿标本,持续1周。ELISA法检测尿液标本中uIL-18含量,免疫比浊法测量sCys C含量。根据测量结果分为4组:A组(uIL-18〉100pg/mL)、B组(sCys C〉1.5mg/L)、C组(uIL-18〉100pg/mL和sCys C〉1.5mg/L)和D组(IL-18≤100ps/mL和sCys C≤1.5mg/L),观察各组AKI发病率。结果一周内AKI的发病率A、B、C3组与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用ROC曲线来分析sCys C和uIL-18对AKI的预测作用,sCys C、uIL-18、sCysC联合uIL-18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587(P〉0.05)、0.793(P〈0.05)、0.850(P〈0.05)。结论sCys C、uIL-18及sCys C联合uIL-18对ICU中AKI均有早期诊断作用,二者联合诊断AKI优于单一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肾损伤(AKI) 胱抑素C(Cys C) 白细胞介素-18(IL-18)
下载PDF
乌司他丁对大鼠心肺复苏后早期血清S—100B蛋白和NSE的影响 被引量:13
2
作者 杨晴 李新宇 +2 位作者 王晓燕 张莉 秦怡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092-1095,I0013,共5页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UTI)对大鼠心肺复苏(CPR)后早期血清S-100B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海马病理改变的影响及作用。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复苏组和UTI组,每组10只。采用窒息法致复苏组和UTI组大鼠...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UTI)对大鼠心肺复苏(CPR)后早期血清S-100B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海马病理改变的影响及作用。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复苏组和UTI组,每组10只。采用窒息法致复苏组和UTI组大鼠心脏骤停(CA),继而进行心肺复苏(CPR)。UTI组于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2min内经颈动脉推注注射用UTI100000U/kg,与生理盐水配伍成2mL溶液。对照组仅行麻醉、气管切开和血管穿刺。复苏组和UTI组于ROSC后1h,对照组于气管切开后1h经颈动脉取血和快速断头取左侧脑海马组织。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检测血清S-100B蛋白与NSE水平;光镜下观察海马的病理改变。结果与假手术对照组比较,复苏组和uTI组大鼠血清S-100B蛋白与NSE浓度在ROSC后1h均明显升高(P〈0.01);与复苏组比较,UTI组大鼠血清S-100B蛋白浓度显著降低(P〈0.01),而NSE的浓度降低不明显(P〉0.05)。uTI组病理损害轻于复苏组。结论UTI能降低大鼠CPR后早期(1h)血清S-100B蛋白和NSE水平,减轻病理损伤,对CPR过程中的脑组织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复苏 S—100B蛋白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乌司他丁 脑损伤
下载PDF
乌司他丁对严重脓毒症血清损伤人肺血管内皮细胞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邹宪宝 李新宇 +3 位作者 王晓燕 信文启 陈姚 杨晴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AS 2011年第6期547-550,共4页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保护严重脓毒症血清损伤离体人肺血管内皮细胞(PMVECs)的机制。方法离体培养PMVECs,随机分为4组:正常培养组(加入10%胎牛血清,N组)、健康血清组(加入10%健康人血清,H组)、患者血清组(加入10%严重脓毒症患者血清,S组),...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保护严重脓毒症血清损伤离体人肺血管内皮细胞(PMVECs)的机制。方法离体培养PMVECs,随机分为4组:正常培养组(加入10%胎牛血清,N组)、健康血清组(加入10%健康人血清,H组)、患者血清组(加入10%严重脓毒症患者血清,S组),乌司他丁组(加入1000 U/mL乌司他丁+10%严重脓毒症患者血清,U组);分别于培养0、1、2、4及6 h MTT比色法检测吸光度(OD),观察PMVECs增殖活性变化;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液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比较不同时相4组上述指标变化;于培养1 h时,免疫组化观察核转录因子κB(NF-κB)表达情况。结果与N组比较,S组各时间点细胞增殖活性明显下降,U组各时间点细胞增殖活性略下降,S组和U组1、4及6 h细胞增殖活性与N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S组比较,U组1、2及6 h细胞增殖活性明显升高(P<0.05)。S组PMVECs多数胞核呈明显阳性表达,U组PMVECs仅少数胞核呈阳性表达,N组及H组PMVECs未见NF-κB表达。与N组比较,S组和U组各时间点TNF-α含量均明显升高(P<0.01),S组与U组各时间点TNF-α含量比较均明显减少(P<0.01)。结论乌司他丁可通过抑制NF-κB活化,减少TNF-α的释放,减轻严重脓毒症血清损伤离体PMVECs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脓毒症 急性肺损伤 乌司他丁 核转录因子ΚB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全脑缺血/再灌注致线粒体损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4
作者 杨晴 李新宇 《医学综述》 2011年第11期1619-1621,共3页
能量代谢障碍是心跳呼吸骤停后脑损伤的主要病理生理改变,其损伤机制与心跳骤停后全脑缺血/再灌注导致的脑组织氧供和能量代谢紊乱有关。线粒体是产生三磷酸腺苷的主要场所,也是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重要靶器官,它的损伤可能是导致脑细胞... 能量代谢障碍是心跳呼吸骤停后脑损伤的主要病理生理改变,其损伤机制与心跳骤停后全脑缺血/再灌注导致的脑组织氧供和能量代谢紊乱有关。线粒体是产生三磷酸腺苷的主要场所,也是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重要靶器官,它的损伤可能是导致脑细胞能量代谢障碍的关键。现就全脑缺血/再灌注后线粒体损伤变化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 线粒体
下载PDF
乌司他丁对大鼠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肺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信文启 李新宇 +4 位作者 周新 张雷 刘正雄 任屹 邹宪宝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0年第24期4672-4674,共3页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UTI)注射液对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CLS)大鼠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及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探讨UTI降低CLS大鼠肺毛细血管通透性的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120只,随机均分为三组。其中正常对照组(C组)20只,UTI...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UTI)注射液对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CLS)大鼠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及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探讨UTI降低CLS大鼠肺毛细血管通透性的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120只,随机均分为三组。其中正常对照组(C组)20只,UTI干预组(U组)40只,模型组(M组)60只。实验动物观察12小时,处死前取静脉血ELISA法测血清VEGF;处死动物后取肺组织分别行病理学检查、干湿比重法测肺含水量、伊文思兰法测肺毛细血管通透性。结果:M组血清VEGF明显高于C组和U组(P<0.05),M组肺组织损伤较重,肺含水量及组织通透性均高于C组和U组(P<0.05)。结论:UTI可降低大鼠CLS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血中的VEGF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司他丁 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原文传递
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治疗进展 被引量:8
6
作者 信文启 李新宇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0年第14期2760-2762,共3页
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CLS)是危重患者常见的一组临床综合征。近年来,CLS在ICU的发病率显著增加,其病情重,病理生理复杂,已成为ICU危重病人死亡的一个重要因素。CLS的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全身水肿、低血压、低氧血症、低蛋白血症、少尿等。... 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CLS)是危重患者常见的一组临床综合征。近年来,CLS在ICU的发病率显著增加,其病情重,病理生理复杂,已成为ICU危重病人死亡的一个重要因素。CLS的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全身水肿、低血压、低氧血症、低蛋白血症、少尿等。在临床上,脓毒症、严重创伤、烧伤、体外循环以及一些药物是其常见病因。其诊断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控制原发病,液体治疗和改善毛细血管通透性等。了解其治疗方法对降低临床CLS病人的死亡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 低血压 水肿 液体治疗
原文传递
某医院ICU病房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子特征及耐药致病性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刘建华 李晓玲 +1 位作者 刘正祥 袁文常 《新疆医学》 2016年第8期949-953,共5页
目的探讨分离自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医院ICU病房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子型别特征及耐药情况,为防控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6月至2016年4月ICU病房连续分离的非重复金黄色葡萄球菌98株,应用SCCmec分型,spa分型及多位点序... 目的探讨分离自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医院ICU病房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子型别特征及耐药情况,为防控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6月至2016年4月ICU病房连续分离的非重复金黄色葡萄球菌98株,应用SCCmec分型,spa分型及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等方法进行分子分型,检测pvl基因,检测这些菌株万古霉素等临床常用抗生素的药物敏感性,分析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和致病情况。结果 9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有63株MR SA,35株为MSSA。MR SA和MSSA中主要流行克隆分别为MR SA-ST239-SCCmec III-t030(93.7%,59/63)及MSSA-ST22-t309(40.0%,14/35);所有菌株pvl基因的阳性率为28.6%(28/98),其中25株为MSSA菌株;主要流行克隆具有特定的耐药谱。结论引起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医院ICU患者感染主要金黄色葡萄球菌流行克隆为具有较高的耐药性MR SA-ST239-SCCmec III-t030及pvl基因阳性菌株MSSA-ST22-t309,值得临床医师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分子分型 多位点序列分型 耐药谱
下载PDF
高压氧治疗一氧化碳中毒79例 被引量:3
8
作者 李媛媛 李新宇 李合新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0年第15期2900-2901,共2页
目的:探讨一氧化碳中毒后高压氧(HBO)综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79例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应用高压氧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痊愈65例(82%),有效9例(11%),死亡2例(3%),发生迟发性脑病3例(4%),其中1例在治疗17次后中毒症状基本控... 目的:探讨一氧化碳中毒后高压氧(HBO)综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79例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应用高压氧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痊愈65例(82%),有效9例(11%),死亡2例(3%),发生迟发性脑病3例(4%),其中1例在治疗17次后中毒症状基本控制,但放弃治疗1周后复发。结论:HBO在一氧化碳中毒治疗中具有突出疗效,HBO治疗患者治愈率高,清醒快,病死率低,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氧(HBO) 一氧化碳中毒 治疗
原文传递
兔脓毒性休克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4
9
作者 王晓燕 李新宇 +4 位作者 张雷 周新 李娜 杨晴 陈姚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09年第21期4053-4056,共4页
目的:建立相对稳定的兔脓毒性休克模型。方法:雄性新西兰大白兔2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假手术组。麻醉后无菌操作下取中、下腹部正中切口,找出盲肠,距盲肠末端8.0cm处4号丝线结扎盲肠和相应血管;于盲肠游离末端避开血管戳孔2次,孔径0.5cm... 目的:建立相对稳定的兔脓毒性休克模型。方法:雄性新西兰大白兔2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假手术组。麻醉后无菌操作下取中、下腹部正中切口,找出盲肠,距盲肠末端8.0cm处4号丝线结扎盲肠和相应血管;于盲肠游离末端避开血管戳孔2次,孔径0.5cm;将盲肠原位放回腹腔,缝合腹壁切口;腹腔内注射30ml/kg温生理盐水。假手术组只探查腹腔。术后每隔3小时监测肛温。颈动脉插管有创动脉压监测确定模型成功后送血培养、血气、血乳酸,监测4小时后处死动物,送腹水培养,取右肺中叶测定肺含水量,取心、肝、脾、肺、肾、肠常规切片HE染色。结果:制模成功时间为:(18.91±1.384)小时;模型平均动脉压MAP(95.00±10.817vs52.38±15.565,P<0.05);血气:PH(7.40±0.047vs7.09±0.146,P<0.01),PCO2(30.0±5.831vs19.80±4.104,P<0.01),BE(-6.46±4.931vs-24.11±4.276,P<0.01),HCO3(-18.45±4.367vs5.73±2.422,P<0.01);血乳酸(2.53±1.108vs7.85±5.834,P<0.05);血培养(7/10)阳性:大肠埃希菌;腹水培养(10/10)阳性:大肠埃希菌及阴沟肠杆菌;肛温于术后呈先上升后下降,假手术组肛温较模型组差异有显著性(39.63±0.492vs36.82±0.999,P<0.01);成模后肛温与平均动脉压呈正相关关系,r=0.748,P=0.013,方程:y(平均动脉压)=34.46x+0.45;肺干湿比及肺含水量无明显差异([0.22±0.014vs0.19±0.288,P>0.05),(78.17±1.375vs80.58±2.878,P>0.05)]。常规HE染色可见明显病理学改变。结论:本模型可模拟多微生物感染致脓毒性休克模型,模型相对稳定,可用于兔种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P 脓毒性休克 模型
原文传递
高压氧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86例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媛媛 李新宇 蒲凤萍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11年第10期2437-2438,共2页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对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综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86例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患者应用高压氧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高压氧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脑电图较治疗前明显改善。86例患者治愈66例,显效14例...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对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综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86例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患者应用高压氧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高压氧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脑电图较治疗前明显改善。86例患者治愈66例,显效14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3%。结论 HBO在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治疗中具有突出疗效,疗效与治疗疗程有关。HBO治疗患者治愈率高,清醒快,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碳中毒/并发症 脑疾病/并发症/治疗 高压氧
原文传递
中国大陆肺接合菌病102例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赵静宇 王桂祯 +5 位作者 张俊勇 杨雅骊 贾红玲 方伟 潘炜华 廖万清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14年第3期150-154,共5页
目的总结与探讨中国大陆地区近25 a肺接合菌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诊疗情况。方法检索分析重庆维普、CNKI系列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医师协会全文期刊库及Pubmed等数据库中1988年以来的中国大陆地区肺接合菌病的相关文献资料。结果共检... 目的总结与探讨中国大陆地区近25 a肺接合菌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诊疗情况。方法检索分析重庆维普、CNKI系列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医师协会全文期刊库及Pubmed等数据库中1988年以来的中国大陆地区肺接合菌病的相关文献资料。结果共检索文献73篇,病例102例。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为48.4岁,男女比例为2.46∶1,总死亡率为40.82%。我国肺接合菌病多见于糖尿病、HIV感染、病毒性肝炎、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等伴基础疾病的人群。其临床及影像学检查无特异性,诊断主要依赖于真菌学及组织病理学检查。治疗方法首选两性霉素B,联合手术治疗较之单独抗真菌药物疗效更好。结论近年来中国大陆地区肺接合菌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对高度怀疑肺接合菌感染的患者,宜尽早启动抗真菌治疗,及时联合病灶切除者疗效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合菌病 毛霉 肺部感染 中国
下载PDF
急性肾损伤早期诊断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姚 李新宇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2年第4期760-761,738,共3页
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可发生于各临床科室其临床经过常见并严重,ICU的重症患者AKI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更高。早期诊断对AKI的预后影响重大,能否找到临床实用的早期预测AKI的生物学标志物尽早采取干预措施是改善其预后的关... 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可发生于各临床科室其临床经过常见并严重,ICU的重症患者AKI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更高。早期诊断对AKI的预后影响重大,能否找到临床实用的早期预测AKI的生物学标志物尽早采取干预措施是改善其预后的关键。本文就近年来研究的几种具有潜力的生物标志物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肾损伤 早期诊断 生物标志物
原文传递
PA—MSHA对脓毒症大鼠中性粒细胞移行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秦怡 李新宇 +5 位作者 李良海 王晓燕 王桂祯 周新 任屹 张雷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676-679,I0001,共5页
目的通过观察铜绿假单胞菌甘露糖敏感血凝素(PA—MSHA)对脓毒症大鼠模型中性粒细胞移行的影响,探讨脓毒症的发病机制及PA—MSHA在脓毒症防治中的作用。方法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6组,即假手术组(c组)、脓毒症7h组(s7组)、脓毒症15... 目的通过观察铜绿假单胞菌甘露糖敏感血凝素(PA—MSHA)对脓毒症大鼠模型中性粒细胞移行的影响,探讨脓毒症的发病机制及PA—MSHA在脓毒症防治中的作用。方法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6组,即假手术组(c组)、脓毒症7h组(s7组)、脓毒症15h组(S15组)、PA—MSHA预处理组(PA组)、PA—MSHA预处理脓毒症7h组(PA—s7组)和PA—MSHA预处理脓毒症15h组(PA—S15组)。腹腔注射人粪便悬液制作多微生物腹腔感染脓毒症模型。假手术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预处理组在造模前连续7d给予0.3mLPA—MSHA皮下注射。观察大鼠一般情况及72h生存率;采用percoll非连续密度离心法分离外周中性粒细胞,应用transwell小室法测定各组大鼠中性粒细胞体外移行数量。结果s7组及S15组大鼠一般情况较PA—s7组及PA—S15组严重。与s组比较,PA—S组72h累积生存率明显增加(P〈0.01)。s7组、S15组中性粒细胞体外移行数明显低于C组(P〈0.01),且S15组中性粒细胞数目明显低于s7组(P〈0.叭)。与s7组比较,PA—s7组中性粒细胞移行数量明显升高(P〈0.01)。结论脓毒症时,中性粒细胞体外移行作用受到抑制,随着病情进展,中性粒细胞体外移行受抑制程度更加明显。PA—MSHA可能通过增强脓毒症早期中性粒细胞移行作用,提高生存率,对脓毒症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甘露糖敏感血凝素(PA—MSHA) 脓毒症 中性粒细胞移行
下载PDF
脓毒症致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邹宪宝 李新宇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09年第22期4384-4386,共3页
ICU病房中,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是脓毒症常见并发症并有较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研究表明肺血管内皮细胞是脓毒症致ALI的重要靶细胞和效应细胞,肺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紊乱和损伤在脓毒症致ALI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本文概述... ICU病房中,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是脓毒症常见并发症并有较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研究表明肺血管内皮细胞是脓毒症致ALI的重要靶细胞和效应细胞,肺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紊乱和损伤在脓毒症致ALI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本文概述脓毒症致肺血管内皮损伤的相关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损伤 脓毒症 肺血管内皮细胞
原文传递
谷氨酸在心肺脑复苏中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莉 李新宇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3年第4期795-797,共3页
心跳呼吸骤停及心肺脑复苏(CPCR)的过程均导致机体发生缺血/再灌注损伤(I/R)等复杂的病理生理变化。脑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一个快速的级联反应,包括能量代谢障碍、氧自由基的生成增多、兴奋性氨基酸释放增加、炎性细胞因子释放增加等。... 心跳呼吸骤停及心肺脑复苏(CPCR)的过程均导致机体发生缺血/再灌注损伤(I/R)等复杂的病理生理变化。脑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一个快速的级联反应,包括能量代谢障碍、氧自由基的生成增多、兴奋性氨基酸释放增加、炎性细胞因子释放增加等。这些环节紧密连接,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导致神经元的凋亡或坏死。谷氨酸是大脑中一种关键的兴奋性神经递质,它的过多释放在神经元损伤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随着细胞外高浓度谷氨酸的结合,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开放,大量Ca2+内流,导致细胞内钙超载,是引起脑损伤的共同通路。本文就神经兴奋毒性的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酸 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 心肺脑复苏
原文传递
危重症患者尿白介素-18水平变化对疾病转归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姚 李新宇 +3 位作者 张雷 任屹 王晓燕 王桂祯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2年第22期1770-1771,共2页
目的研究ICU危重症患者尿白介素-18(uIL-18)的变化对其在ICU的住院时间及疾病转归的影响。方法根据纳入标准选择ICU收治的危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其入院2 h内的尿液标本。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尿液标本中uIL-18含量,根据测量结果分为两... 目的研究ICU危重症患者尿白介素-18(uIL-18)的变化对其在ICU的住院时间及疾病转归的影响。方法根据纳入标准选择ICU收治的危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其入院2 h内的尿液标本。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尿液标本中uIL-18含量,根据测量结果分为两组:A组(uIL-18﹥100 pg/ml)、B组(uIL-18≤100 pg/ml),观察各组ICU住院天数及疾病转归。结果 A组与B组患者的疾病转归有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ICU住院天数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ICU危重症患者尿uIL-18水平变化对疾病转归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症 白介素-18 疾病转归
下载PDF
Toll样受体对脓毒症中性粒细胞移行影响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秦怡 李新宇 《新医学》 2012年第10期754-756,共3页
脓毒症是继发于感染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是危重患者主要的患病原因。近年研究表明脓毒症中存在中性粒细胞移行障碍,这与中性粒细胞上Toll样受体(TLR)有关。然而目前对于其机制尚不完全明确,该文就其相关方面展开综述。
关键词 TOLL样受体4 TOLL样受体2 中性粒细胞 脓毒症
下载PDF
乌司他丁多次给药对延迟心肺复苏大鼠海马谷氨酸含量的干预作用
18
作者 姜银松 李新宇 +1 位作者 王占青 方喆琦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57-660,共4页
心肺复苏成功率不断提高,但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脑复苏质量却不尽人意,心肺复苏的关键取决于脑功能的恢复。王姗姗等研究表明乌司他丁(UTI)对心肺复苏后大鼠脑功能的预后有益,但目前动物实验多于心脏骤停(CA)后即刻进行心肺... 心肺复苏成功率不断提高,但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脑复苏质量却不尽人意,心肺复苏的关键取决于脑功能的恢复。王姗姗等研究表明乌司他丁(UTI)对心肺复苏后大鼠脑功能的预后有益,但目前动物实验多于心脏骤停(CA)后即刻进行心肺复苏(CPR),而患者心脏骤停到实施CPR常需几分钟甚至更长时间;为更接近临床,本实验在大鼠心脏骤停后3 min 进行延迟CPR,在ROSC 后连续两次给予 UTI 干预,探讨U TI对延迟复苏大鼠海马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复苏后 大鼠海马 干预作用 乌司他丁 多次给药 酸含量 自主循环恢复 心脏骤停
原文传递
老年急性喉炎1例诊疗分析
19
作者 王晓燕 李新宇 +1 位作者 张雷 周新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9年第25期6280-6281,共2页
关键词 喉炎/诊断 喉炎/治疗 老年人 人类 病例报告[文献类型]
原文传递
心脏骤停后延迟复苏对大鼠海马病理变化的影响
20
作者 姜银松 李新宇 《中外医疗》 2014年第10期22-23,共2页
目的探讨心脏骤停后延迟心肺复苏对大鼠海马病理变化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5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即刻复苏组(A组),延迟复苏组(B组),每组按血管穿刺后(S组)或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A组、B组)0.5 h断头取海马。A组、B组采用... 目的探讨心脏骤停后延迟心肺复苏对大鼠海马病理变化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5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即刻复苏组(A组),延迟复苏组(B组),每组按血管穿刺后(S组)或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A组、B组)0.5 h断头取海马。A组、B组采用窒息法致大鼠心脏骤停和心肺复苏模型。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海马病理变化。结果光镜下,S组海马神经元表现为细胞形态、分布正常,几乎无变性、坏死神经元;与S组比较,A组、B组海马神经元可见明显的细胞水肿、核固缩等病理改变,且B组比A组损伤更为严重。结论延迟心肺复苏不仅降低心脏骤停大鼠ROSC成功率,亦可加重海马组织病理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复苏 脑损伤 自主循环恢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