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家畜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防治策略实施效果 被引量:13
1
作者 刘宗传 任光辉 +6 位作者 贺宏斌 易平 余建宏 丁良 徐兴建 黄文均 柳会祥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14年第2期151-155,共5页
目的探索湖沼型地区血吸虫病防治策略及有效干预措施,评估家畜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效果。方法在3个典型的湖沼型地区选取22个乡镇128个血吸虫病流行村,以洲滩和村垸为建设单元,实施易感地带封洲禁牧、建立定点牧场、开展舍饲... 目的探索湖沼型地区血吸虫病防治策略及有效干预措施,评估家畜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效果。方法在3个典型的湖沼型地区选取22个乡镇128个血吸虫病流行村,以洲滩和村垸为建设单元,实施易感地带封洲禁牧、建立定点牧场、开展舍饲圈养等以家畜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观察干预措施前后人畜病情与螺情变化,评估干预措施对血吸虫病的控制效果。结果实施家畜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2-3年后,主要传染源(牛)饲养户数和数量分别减少了42.86%和50.30%,钉螺孳生环境的野粪密度和阳性率分别减少了89.72%和84.51%,人、畜(牛)、钉螺感染率分别下降了51.93%、74.90%和92.42%,环境安全性提高了97.93%。干预措施前后效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结合当地经济开发,因地制宜地采取以家畜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对湖沼型地区的血吸虫病传播控制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吸虫病 家畜传染源 综合防治策略 效果 湖沼型地区
原文传递
湖沼型地区血吸虫病流行影响因素调查 被引量:11
2
作者 刘宗传 贺宏斌 +9 位作者 丁良 易平 任光辉 余建宏 柳会祥 徐兴建 贺正文 夏亦明 李君祥 夏蒙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13年第10期1198-1202,共5页
目的研究湖沼型地区血吸虫病流行影响因素,为制定防治策略及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2009~2011年,在湖南、湖北2省3个典型的湖沼型地区采用随机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15个乡镇21个血吸虫病流行村,调查区域内的地理环境、人畜感染状况、... 目的研究湖沼型地区血吸虫病流行影响因素,为制定防治策略及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2009~2011年,在湖南、湖北2省3个典型的湖沼型地区采用随机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15个乡镇21个血吸虫病流行村,调查区域内的地理环境、人畜感染状况、家畜饲养方式、垸内外钉螺分布及洲滩野粪污染、水体感染和人群疫水暴露状况,应用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法分析各相关因素的关系。结果累计调查村民9 297户50 857人次、家牛564户4077头次、垸内外钉螺面积11 599.12hm2、垸外有螺洲滩野粪污染和水体感染状况14处130.73hm2,结果显示,人群感染率与家畜、野粪、垸外钉螺及水体阳性率、疫水暴露率均有明显相关关系(P均<0.01),复回归方程Y人群感染率=0.424+0.242X家畜感染率+0.049X疫水暴露率。人群疫水暴露率、暴露程度及感染率受性别、年龄、职业及文化程度等因素的影响,35~60岁疫水接触频率较高的农民、渔牧民和樵民血吸虫病感染率高于其他年龄段职业人群(P均<0.05)。结论家畜传染源和疫水接触频率较高的职业人群对湖沼型地区的血吸虫病传播流行具有重要影响,结合当地经济发展,因地制宜地采取以家畜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加强高危易感人群的监控,对湖沼型地区的血吸虫病传播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键词 血吸虫病 影响因素 湖沼型地区
原文传递
荆州市湖沼地区感染性钉螺成因及血吸虫病传染源调查 被引量:16
3
作者 何亮才 王加松 +7 位作者 荣先兵 贺正文 廖昌军 黄文军 万东方 袁梅枝 彭孝武 赵耀升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81-385,共5页
目的探讨荆州市湖沼地区无牛村和有牛村血吸虫病传染源与感染性钉螺形成的原因,为制定湖沼地区血吸虫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湖北省公安县和监利县无牛村和有牛村有螺环境,对螺情、人畜病情、野生动物保虫宿主(鼠)感染情况、... 目的探讨荆州市湖沼地区无牛村和有牛村血吸虫病传染源与感染性钉螺形成的原因,为制定湖沼地区血吸虫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湖北省公安县和监利县无牛村和有牛村有螺环境,对螺情、人畜病情、野生动物保虫宿主(鼠)感染情况、野粪污染情况等开展调查;对无牛村采用哨鼠法测定水体血吸虫感染性。采用秩相关分析对感染性钉螺与阳性野粪密度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无牛村4处环境未发现阳性野粪,哨鼠疫水测定未发现感染性;有牛村12处感染性螺点累计收集野粪374份,野粪平均密度为0.02~0.29份/100m2,阳性野粪平均密度为0~0.01份/100m2,感染性钉螺密度为0.001~0.040只/0.1m2,感染性钉螺与阳性野粪的分布地点一致,其密度相关系数无统计学意义(rs=0.1235,P>0.05)。公安县和监利县垸内有牛村人群平均感染率分别为2.87%和1.37%,公安县垸外人群平均感染率为1.23%,未发现病牛。野鼠调查未发现血吸虫感染。结论耕牛和病人是当地血吸虫病的主要传染源,野鼠成为主要传染源的可能性较小;有牛村耕牛仍为荆州市湖沼地区感染性钉螺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吸虫病 感染性钉螺 传染源 调查 湖沼地区 荆州市
原文传递
以综合治理感染性钉螺环境为重点措施的血吸虫病防治 被引量:10
4
作者 王加松 李华忠 +6 位作者 何亮才 袁梅枝 荣先兵 贺正文 杨志强 王友斌 万东方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13年第6期24-26,共3页
目的评价湖沼地区感染性钉螺环境综合防治处理措施效果,为制定“一村一策”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2011-2012年在省部联系点公安县和监利县选择6个村设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取两次人畜同步化疗、2—4次药物灭螺、健康教育、野粪调... 目的评价湖沼地区感染性钉螺环境综合防治处理措施效果,为制定“一村一策”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2011-2012年在省部联系点公安县和监利县选择6个村设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取两次人畜同步化疗、2—4次药物灭螺、健康教育、野粪调查与处理综合措施,对照村开展常规防治措施,纵向和横向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实施效果。结果2012年效果考核观察组均未发现感染性钉螺,对照组钉螺感染率较2010年0.15%升至0.17%,上升了1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8,P=0.896)。观察组活螺平均密度下降了59.57%,人群感染率下降了46.44%,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x^2=7.37,P=0.006),耕牛感染率逐年下降,2012年降为0。对照组活螺平均密度下降了34.69%,耕牛感染率年间波动,2011年较2010年上升2.9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2,P〉0.965),2012年降为0。均未发生急性血吸虫病病例。结论综合治理感染性钉螺环境措施控制血吸虫病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吸虫病 感染性钉螺环境 综合治理
原文传递
改良压碎逸蚴法接种环取样检测感染性钉螺应用效果评价 被引量:9
5
作者 王加松 何亮才 +9 位作者 付正银 袁梅枝 赵耀升 荣先兵 彭孝武 王璐 朱少良 贺正文 廖昌军 李华忠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11年第2期31-34,共4页
目的评价改良压碎逸蚴法接种环取样检测感染性钉螺的效果。方法按照双盲实验原则,对批量钉螺分别采用逸蚴法、压碎法和改良压碎逸蚴法检测感染性钉螺,比较3种方法漏检率和检测效率,改良压碎逸蚴法采用接种环取样,对样本表层水样中的尾... 目的评价改良压碎逸蚴法接种环取样检测感染性钉螺的效果。方法按照双盲实验原则,对批量钉螺分别采用逸蚴法、压碎法和改良压碎逸蚴法检测感染性钉螺,比较3种方法漏检率和检测效率,改良压碎逸蚴法采用接种环取样,对样本表层水样中的尾蚴定性与定量。结果检测样本186份(每份100只钉螺)。改良压碎逸蚴法、逸蚴法和压碎法分别检出阳性样本32、30份和32份;逸蚴法漏检率为6.25%,压碎法和改良压碎逸蚴法无漏检;3种检测方法的检测效率分别为13.02只/min、12.95只/min和1.58只/min,改良压碎逸蚴法和逸蚴法检测效率分别是压碎法的8.24倍和8.20倍;改良压碎逸蚴法接种环取样,250 ml水样中尾蚴数≥60条时检出率为100%。结论改良压碎逸蚴法适宜疫区批量检测感染性钉螺及感染性钉螺环境(段),简便、准确、高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压碎逸蚴法 感染性钉螺 尾蚴
原文传递
湖沼型疫区不同血吸虫病传染源控制模式比较 被引量:8
6
作者 王加松 何亮才 +5 位作者 荣先兵 袁梅枝 贺正文 廖昌军 侯义元 王姣元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62-267,共6页
目的比较不同血吸虫病传染源控制模式的效果,探索适合湖沼型疫情控制地区的防治模式。方法在湖北省公安县和监利县各选择2个镇,分别实施"以机代牛"和"封洲围栏、固定牧场"模式。收集调查点2008-2010年人畜病情、螺... 目的比较不同血吸虫病传染源控制模式的效果,探索适合湖沼型疫情控制地区的防治模式。方法在湖北省公安县和监利县各选择2个镇,分别实施"以机代牛"和"封洲围栏、固定牧场"模式。收集调查点2008-2010年人畜病情、螺情及野粪污染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 2010年"以机代牛"模式观察组居民血吸虫感染率与2008年相比下降了56.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197,P<0.01),且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耕牛血吸虫感染率、感染螺密度和钉螺感染率均下降至0;观察组未发现野粪,对照组发现野粪58份,经检测均为阴性。2010年"封洲围栏、固定牧场"模式观察组居民血吸虫感染率较2008年下降了39.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94,P>0.05);耕牛血吸虫感染率下降了43.98%,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51,P>0.05);观察组活螺密度下降了89.83%,对照组上升了6.80%;观察组收集野粪11份,阳性2份,阳性率为18.18%;对照组收集野粪7份,经检查均为阴性。两种模式实施2年,均未发现急性血吸虫病人和新发晚期血吸虫病人。结论 "以机代牛""、封洲围栏、固定牧场"是湖沼型疫区控制血吸虫病流行的主要措施,前者适于垸内地区,后者适于垸外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吸虫病 传染源 控制模式 湖沼型地区
原文传递
荆州地区血吸虫感染与环境和行为特征的关系 被引量:6
7
作者 彭孝武 李华忠 +4 位作者 王加松 朱蓉 荣先兵 贺正文 杨志强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2012年第4期424-427,共4页
目的了解荆州地区血吸虫感染与环境和行为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入户问卷调查的形式对粪检发现的血吸虫病人进行个案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血吸虫病人的卫生环境状况、行为特征和病原治疗情况。结果共调查粪检阳性病人1 552人,其中40~65岁... 目的了解荆州地区血吸虫感染与环境和行为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入户问卷调查的形式对粪检发现的血吸虫病人进行个案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血吸虫病人的卫生环境状况、行为特征和病原治疗情况。结果共调查粪检阳性病人1 552人,其中40~65岁人群比例为81.0%,65岁以上占9.7%;在公安县和监利县血吸虫病人中因生活接触自然地表水数量大为减少,直接取自沟渠水的仅占0.7%,用自来水比例为43.0%,用井水比例为56.3%。接触地表水主要方式以种田为主,占48.30%,其次为捕鱼捞虾和抗洪救灾。因各镇生产农作物种类、种养结构不同,血吸虫病人接触地表水主要时段有较大差别,多数地方集中于5、6、7月。91.24%的血吸虫病人能知道自家田块中是否有钉螺,在自家田块或周围10 m范围内能查到钉螺的比例为18.6%。调查发现每年度仍有约8.14%粪检阳性病人未服药到口。上年有明确服药史的1 007人本年度重新患病,占调查病人数的64.88%。结论生产性劳动是2县血吸虫病感染的主要途径,感染时机由于各镇的种养结构不同有较大区别,改变农村卫生环境和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是降低人群患血吸虫病机会关键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吸虫病 卫生环境 行为特征 荆州地区
原文传递
改良压碎逸蚴法现场检测感染性钉螺效果 被引量:6
8
作者 何亮才 王加松 +10 位作者 李华忠 荣先兵 袁梅枝 彭孝武 朱少良 王璐 贺正文 杨志强 洪敏 苏文 李俊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2012年第1期79-81,共3页
目的评价改良压碎逸蚴法(压逸法)现场检测感染性钉螺效果。方法 2011年4-5月,在湖北省荆州市进行查螺,以村为单位随机分组,比较压逸法和压碎法现场检测感染性钉螺的符合率、检出率及人力投入。结果检测14个有螺环境,压逸法和压碎法感染... 目的评价改良压碎逸蚴法(压逸法)现场检测感染性钉螺效果。方法 2011年4-5月,在湖北省荆州市进行查螺,以村为单位随机分组,比较压逸法和压碎法现场检测感染性钉螺的符合率、检出率及人力投入。结果检测14个有螺环境,压逸法和压碎法感染性螺点检出符合率为100%。春季查螺,压逸法检测539个有螺村、3536个螺点,压碎法检测671个有螺村、11375个螺点,两法对感染性螺点村的检出率分别为25.79%和28.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795,P>0.05);对感染性螺点的检出率分别为5.57%和3.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4641,P<0.01)。压逸法比压碎法减少人力投入87.86%,平均每乡(镇)节省人力12.95人·d。结论压逸法快速确定感染性螺点效果明显,定性准确,节省人力投入,适用于疫区批量检测感染性钉螺及感染性钉螺环境(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钉螺 改良压碎逸蚴法 压碎法 效果 荆州市
原文传递
湖沼型血吸虫病疫区牛传染源管理现况调查 被引量:7
9
作者 何亮才 王加松 +6 位作者 赵耀升 荣先兵 袁梅枝 贺正文 廖昌军 付正银 彭孝武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10年第5期66-68,共3页
关键词 血吸虫病疫区 传染源管理 湖沼型 养牛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调查 疾控中心 2009年
原文传递
接种环粘取法血吸虫尾蚴检出效果观察 被引量:6
10
作者 何亮才 王加松 +6 位作者 付正银 赵耀升 袁梅枝 荣先兵 彭孝武 贺正文 廖昌军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2010年第11期852-853,879,共3页
目的评价接种环粘取法血吸虫尾蚴检出效果。方法将血吸虫尾蚴分为10~100条8组,用接种环沿瓶壁在"品字形"3个部位,各取表面水膜3环。所取水膜移至载玻片,在显微镜下(40×)镜检尾蚴,计算尾蚴检出率。采用玻片法计数血吸虫尾蚴。结... 目的评价接种环粘取法血吸虫尾蚴检出效果。方法将血吸虫尾蚴分为10~100条8组,用接种环沿瓶壁在"品字形"3个部位,各取表面水膜3环。所取水膜移至载玻片,在显微镜下(40×)镜检尾蚴,计算尾蚴检出率。采用玻片法计数血吸虫尾蚴。结果 10、30和50条组尾蚴检出率分别为0、20.00%和40.00%;60~100条组尾蚴检出率为100%;每瓶粘取尾蚴数量平均为2~3.6条,环检出率在22.22%~31.11%。60条组与30条组比较尾蚴环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890,P〈0.01),与70~100条尾蚴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χ=1.7857,P〉0.05)。玻片法直接计数每只感染性钉螺尾蚴数最少为162条,平均(761±445)条。结论血吸虫尾蚴密度≥60条/250 ml时采用接种环粘取检查效果好,检出率为100%,适用于改良压碎逸蚴法取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吸虫 尾蚴 接种环 观察
原文传递
应用改良压碎逸蚴法检测感染性钉螺效果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贺正文 王友斌 +4 位作者 王加松 徐肇纲 何亮才 袁梅枝 侯义元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12年第2期18-20,共3页
目的评价改良压碎逸蚴法(压逸法)现场检测感染性钉螺效果。方法 2011年4~5月,在公安县18个有螺乡镇场、222个有螺村的2 035个螺点开展钉螺普查,应用压逸法检测钉螺,并与上年采用压碎法检测钉螺进行效果比较。比较压逸法和压碎法对阳性... 目的评价改良压碎逸蚴法(压逸法)现场检测感染性钉螺效果。方法 2011年4~5月,在公安县18个有螺乡镇场、222个有螺村的2 035个螺点开展钉螺普查,应用压逸法检测钉螺,并与上年采用压碎法检测钉螺进行效果比较。比较压逸法和压碎法对阳性螺村、阳性螺点、阳性螺面积的检出率和阳性螺定量及人力投入。结果压逸法和压碎法对感染性螺点村的检出率为26.13%和11.26%,对感染性螺点检出率分别为4.18%和1.47%(χ2=16.137 1)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压逸法检出阳性螺面积比压碎法高1.32倍。对检出的阳性螺只数压逸法不能定量,压碎法能定量。压逸法比压碎法减少人力投入87.86%,平均每乡镇节省人力30.51人天。结论压逸法快速确定感染性螺点效果明显,定性准确,节省人力投入,适用于疫区批量检测感染性钉螺及感染性钉螺环境(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钉螺 改良压碎逸蚴法 压逸法
原文传递
短信预约血吸虫病查治病效果研究
12
作者 彭孝武 李华忠 +5 位作者 王加松 杨志强 贺正文 黄文军 魏强 万东方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13年第3期42-45,共4页
目的通过短信预约,提高血吸虫病疫区查治对象的依从性,提高应查治人群受检率、受治率,提高工作效率。方法选取在湖北省公安县和监利县各两个疫情和经济水平及村民电话拥有率基本相当的流行村,其中公安县实验村按移动电话短信预约+村干... 目的通过短信预约,提高血吸虫病疫区查治对象的依从性,提高应查治人群受检率、受治率,提高工作效率。方法选取在湖北省公安县和监利县各两个疫情和经济水平及村民电话拥有率基本相当的流行村,其中公安县实验村按移动电话短信预约+村干部通知的方式进行查治病工作,监利县实验村仅按移动电话短信预约通知的方式进行查治病工作,对照村仅按以往村干部通知的方式进行查治病工作,比较两村人群受检率、受治率。结果两县4个调查村常住村民电话拥有率约占43.87%,以户为单位统计常住户电话拥有率为74.06%。公安县实验村与对照村比较查病受检率提高26.60%,血检受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45,P>0.05),监利县实验村与对照村比较查病受检率下降66.98%,血检受检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8.38,P<0.01)。血检阳性受治率比较,两县实验村和对照村均高达97.00%以上,无明显差别。两县实验村接收短信后主动查病人数比例无明显差别,约占移动手机用户总数的1/3。结论短信预约目前还不能发挥提高应检人群受检率的作用,但可利用其对查治病工作实行质量监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信预约 血吸虫病查治病 受检率 受治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