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汽车用高强度双相钢的化学成分和退火温度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春诚 陈宇 +2 位作者 杨波 李科龙 姜乐朋 《金属加工(热加工)》 2024年第4期19-23,共5页
实验室条件下设计了两种不同成分的汽车用高强度双相钢,通过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对比分析,确定适合现有退火生产线的成分,并采用奥钢联VAI退火热模拟试验机研究了退火温度对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两种化学成分的试验钢均满足... 实验室条件下设计了两种不同成分的汽车用高强度双相钢,通过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对比分析,确定适合现有退火生产线的成分,并采用奥钢联VAI退火热模拟试验机研究了退火温度对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两种化学成分的试验钢均满足汽车用高强度双相钢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要求,只添加Cr的试验钢可以代替复合添加Cr、Mo的试验钢;随着连续退火温度的升高,只加Cr试验钢的铁素体含量逐渐降低,马氏体含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屈服强度逐渐上升,抗拉强度和断后伸长率先上升后降低;退火温度为820℃时,试验钢具有优良的综合力学性能,强塑积达到20.04G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度 双相钢 汽车钢 退火温度
下载PDF
退火工艺对低成本980 MPa级冷轧双相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刘鹏飞 关琳 +2 位作者 刘建 陈宇 刘宏亮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2-127,共6页
利用Vatron奥钢联热模拟试验机模拟一种980 MPa级冷轧双相钢连续退火过程,采用拉伸试验机、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研究连续退火工艺中均热温度、缓冷温度、过时效温度和带速对双相钢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均热温度为820、840... 利用Vatron奥钢联热模拟试验机模拟一种980 MPa级冷轧双相钢连续退火过程,采用拉伸试验机、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研究连续退火工艺中均热温度、缓冷温度、过时效温度和带速对双相钢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均热温度为820、840和860℃时,随着均热温度的升高,组织中铁素体的比例不断下降,屈服强度不断提高。当均热温度提高到860℃时,组织中出现了一定量的贝氏体,抗拉强度达到了最低值1020 MPa;缓冷温度能够改变马氏体体积分数进而影响双相钢的性能;当过时效温度为250、270、290、310和330℃时,随着过时效温度的升高,马氏体发生软化的程度不断加剧,抗拉强度不断降低,断后伸长率不断升高,过时效温度升高到310℃以上时,马氏体分解加剧同时析出更多第二相,屈服强度先降低后升高。综合不同退火工艺下的冷轧双相钢的性能调控,最终确定均热温度840℃、缓冷温度680℃、过时效温度250℃和带速120 m/min为最佳的工艺参数,强塑积达到了最大值15.6 G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钢 均热温度 缓冷温度 过时效温度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原文传递
连退工艺对DC07超低碳钢组织性能的影响
3
作者 李春诚 柴冬 +2 位作者 李科龙 姜乐朋 马亮 《轧钢》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1-74,111,共5页
连续退火工艺对DC07超低碳钢的力学性能具有重要影响。采用奥钢联连续退火模拟试验机,研究了退火温度、缓冷温度、快冷冷速等连退工艺参数对DC07超低碳钢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830~860℃退火温度下,DC07超低碳钢的金相组织均为铁... 连续退火工艺对DC07超低碳钢的力学性能具有重要影响。采用奥钢联连续退火模拟试验机,研究了退火温度、缓冷温度、快冷冷速等连退工艺参数对DC07超低碳钢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830~860℃退火温度下,DC07超低碳钢的金相组织均为铁素体,晶粒尺寸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大,相对分布较为均匀;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DC07超低碳钢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逐渐降低,断后伸长率、n值以及r值逐渐升高;随着缓冷温度的升高,DC07超低碳钢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降低,断后伸长率和r值增加,n值几乎没有变化;随着快冷冷速的增加,DC07超低碳钢的力学性能几乎没有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C07超低碳钢 连续退火 退火温度 缓冷温度 快冷冷速 组织性能
原文传递
轧制温度对304不锈钢组织性能的影响
4
作者 于帅 孙国胜 《轧钢》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6-72,共7页
为了探究轧制温度对亚稳态奥氏体不锈钢变形组织特征及其力学性能的影响,对304不锈钢板在不同温度下进行轧制变形,利用金相、扫描及透射电子显微镜等对其变形组织进行表征;通过显微硬度和准静态单轴拉伸实验,测试了其力学性能。结果表明... 为了探究轧制温度对亚稳态奥氏体不锈钢变形组织特征及其力学性能的影响,对304不锈钢板在不同温度下进行轧制变形,利用金相、扫描及透射电子显微镜等对其变形组织进行表征;通过显微硬度和准静态单轴拉伸实验,测试了其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实验钢板在室温冷轧变形时会诱发马氏体相变,形成大量的马氏体组织;200℃温轧时,马氏体相变被抑制,取而代之的变形机制为形变孪生;当变形温度提高至600℃时,形变孪生也被完全抑制,其主导协调变形机制为位错运动。轧制温度的升高引起钢板层错能的变化是其变形机制发生转变的主要原因。室温冷轧变形试样因组织中存在大量的马氏体而具有极高的强度(1710 MPa)和硬度(473HV),随着轧制温度的升高,钢板的硬度和强度均明显下降,但拉伸塑性则大幅提高。所有温轧实验钢板均表现出优异的强塑性匹配,但吕德斯应变占总伸长率的36%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氏体不锈钢 轧制温度 变形机制 组织演变 力学性能
原文传递
1780机组无取向硅钢孔洞问题研究及改善实践
5
作者 张冰 李德君 朱荣鑫 《电工钢》 CAS 2024年第6期26-31,共6页
利用北营1780热轧机组设备改造和控制系统升级的优势,开发了中低牌号无取向硅钢热轧基料供板材冷轧工序生产。随着产量任务的提高,冷轧工序出现大量的孔洞缺陷,造成切损量巨大,严重影响成材率。对缺陷取样检验、热轧卷开卷、跟踪对比热... 利用北营1780热轧机组设备改造和控制系统升级的优势,开发了中低牌号无取向硅钢热轧基料供板材冷轧工序生产。随着产量任务的提高,冷轧工序出现大量的孔洞缺陷,造成切损量巨大,严重影响成材率。对缺陷取样检验、热轧卷开卷、跟踪对比热轧表检仪、研究设备影响因素,确认缺陷来源,采取了包括更改精轧、卷取导尺衬板材质、更改导尺控制模式并降低压力、优化精轧机上下游导尺开口度、优化精轧机带钢纠偏等措施,使孔洞降级率由原来的19.46%,下降到1.65%,大幅度提高了成材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取向硅钢 孔洞 降级率
下载PDF
机器学习在高效连铸制造中的应用现状及展望
6
作者 宗男夫 刘宏亮 +5 位作者 李爽 刘佳韵 杨军 石凤丽 Maryam Khaksar Ghalati 董洪标 《鞍钢技术》 CAS 2024年第6期23-33,49,共12页
高效连铸以高拉速、铸坯无缺陷为基础,通过钢-轧界面间铸坯热装和轧制实现钢铁制造流程的绿色低碳发展。传统连铸制造需向智能化连铸转型,以连铸制造流程大数据量和机器学习算法为基础,挖掘有价值的信息或逻辑关系。构建具有决策能力和... 高效连铸以高拉速、铸坯无缺陷为基础,通过钢-轧界面间铸坯热装和轧制实现钢铁制造流程的绿色低碳发展。传统连铸制造需向智能化连铸转型,以连铸制造流程大数据量和机器学习算法为基础,挖掘有价值的信息或逻辑关系。构建具有决策能力和预测判断功能的智能化铸机,实现连铸高效生产和智能控制。通过介绍国内外机器学习在高效连铸制造中的应用现状,分析智能连铸在铸坯裂纹在线智能预报、结晶器漏钢智能预报和连铸过程的其他重要智能化的研究进展,提出机器学习在高效连铸制造中的研究展望。通过深度学习在连铸全流程中的应用、探索不均衡样本的智能连铸算法和结合工业机理模型与机器学习模型实现多目标任务的智能化连铸模型,实现连铸流程智能化和透明化控制,为国内相关钢铁企业提供智能化连铸的研发思路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学习 智能连铸 自主决策 高效连铸
下载PDF
回火工艺对700 MPa高强钢性能和组织的影响
7
作者 康海军 张伟 于立伟 《冶金信息导刊》 2024年第5期13-16,共4页
为了研究较长时间回火对性能和组织的影响,利用马弗炉、SEM、EDS、拉伸试验机和冲击试验机,分析700 MPa高强钢热轧和回火状态的性能和组织变化。结果表明,回火后性能变化较大,与热轧工艺有较大关系;回火温度600℃和回火时间60 min时,铁... 为了研究较长时间回火对性能和组织的影响,利用马弗炉、SEM、EDS、拉伸试验机和冲击试验机,分析700 MPa高强钢热轧和回火状态的性能和组织变化。结果表明,回火后性能变化较大,与热轧工艺有较大关系;回火温度600℃和回火时间60 min时,铁素体长大明显、M/A组元大量分解,降低了强度提高了韧性;回火工艺为回火温度570℃和65 min时,铁素体的长大不明显,M/A组元的分解不完全,有利于保持较高的强度;粒状贝氏体和细小的M/A组元是700 MPa高强钢保持较高强度和韧性的基础,存在大尺寸TiN的情况下,回火后-20℃横向冲击功可达100 J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00 MPa M/A组元 冲击功 回火 粒状贝氏体 TIN
下载PDF
基于热成形钢的白车身正碰性能模拟与评价 被引量:1
8
作者 郭晶 孙倬 宋博 《金属世界》 CAS 2023年第4期1-5,共5页
为研究热成形钢在白车身正面碰撞中的性能影响,以PHS1800为例,通过实验获得PHS1800的高速拉伸性能,建立其碰撞材料卡片。用PHS1800热成形钢替代部分先进高强钢,采用前处理Hypermesh软件对白车身零部件进行网格划分,建立有效的车身碰撞数... 为研究热成形钢在白车身正面碰撞中的性能影响,以PHS1800为例,通过实验获得PHS1800的高速拉伸性能,建立其碰撞材料卡片。用PHS1800热成形钢替代部分先进高强钢,采用前处理Hypermesh软件对白车身零部件进行网格划分,建立有效的车身碰撞数模,进行正面碰撞性能模拟,计算结果表明热成形钢替代先进高强钢,能够在达到轻量化目的同时,有效提升车身碰撞性能,确保乘车人员被动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面碰撞 被动安全 白车身 车身零部件 碰撞性能 热成形钢 网格划分 先进高强钢
下载PDF
面向轻量化的热成形钢白车身刚度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郭晶 宋博 王铭泽 《金属世界》 CAS 2023年第5期48-52,共5页
基于有限元分析,在满足白车身设计规范的前提下,用热成形钢PHS2000替代部分传统高强钢,进行白车身轻量化的刚度分析研究。根据白车身结构安全性能要求,建立弯曲刚度和扭转刚度的有限元模型,以传统高强钢材料白车身的刚度分析结果为基准... 基于有限元分析,在满足白车身设计规范的前提下,用热成形钢PHS2000替代部分传统高强钢,进行白车身轻量化的刚度分析研究。根据白车身结构安全性能要求,建立弯曲刚度和扭转刚度的有限元模型,以传统高强钢材料白车身的刚度分析结果为基准,进行以热成形钢PHS2000为替代材料的白车身轻量化开发,保证车身性能符合相关要求。结果表明:在满足白车身刚度设计规范前提下,热成形钢替代传统高强钢能实现白车身减重5.28%,满足轻量化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车身 车身轻量化 轻量化设计 扭转刚度 刚度分析 弯曲刚度 有限元分析 热成形钢
下载PDF
卷取温度对DP钢热轧板表面氧化影响的研究
10
作者 张冰 《冶金信息导刊》 2023年第5期13-16,共4页
Si含量0.5%左右的DP钢在成品工序常发生表面色差类缺陷,原因之一为热轧期间表面氧化铁皮残留在酸洗阶段难以彻底去除,而影响酸洗效率的原因中包含了热轧板氧化层组成、厚度等,这些受到热轧终轧温度、卷取温度、冷却速率等工艺参数的影... Si含量0.5%左右的DP钢在成品工序常发生表面色差类缺陷,原因之一为热轧期间表面氧化铁皮残留在酸洗阶段难以彻底去除,而影响酸洗效率的原因中包含了热轧板氧化层组成、厚度等,这些受到热轧终轧温度、卷取温度、冷却速率等工艺参数的影响。从卷取温度对DP钢热轧板表面氧化的影响入手,重点研究不同卷取温度下DP钢热轧板表面氧化层厚度、富Si层厚度以及氧化层构成等,通过SEM和XRD检验手段证明降低卷取温度可以降低氧化层和富Si层厚度,并改善氧化层构成,有利于提高酸洗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P钢 氧化 卷取温度
下载PDF
FTSR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无取向硅钢实践
11
作者 李德君 高振宇 +1 位作者 张冰 朱荣鑫 《电工钢》 CAS 2024年第3期21-25,共5页
对本钢采用FTSR形式薄板坯连铸连轧产线开发无取向硅钢进行介绍,可实现节能降碳达30%。采用1100℃以下的板坯低温加热工艺技术,实现了节约能源和减少排放,并有效控制第二相粒子的固溶和析出;制定合理的热轧工艺,通过高温终轧和卷取,保... 对本钢采用FTSR形式薄板坯连铸连轧产线开发无取向硅钢进行介绍,可实现节能降碳达30%。采用1100℃以下的板坯低温加热工艺技术,实现了节约能源和减少排放,并有效控制第二相粒子的固溶和析出;制定合理的热轧工艺,通过高温终轧和卷取,保证了热轧卷发生再结晶的驱动力,形成更多对电磁性能有利的织构。生产的无取向硅钢电磁性能优良,板型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TSR薄板坯连铸连轧 无取向硅钢 节能降耗 电磁性能
下载PDF
冷轧单机架轧机电工钢表面乳化液残留分析及控制
12
作者 王晓磊 李德君 朱荣鑫 《电工钢》 CAS 2024年第3期31-34,共4页
针对电工钢冷轧带钢表面乳化液残留质量缺陷的增多,进行现场跟踪。通过调试修改工艺参数,以提高设备工作效率;更换老化的设备管路,以减少“跑、冒、滴、漏”造成的污染乳化液;增设压缩空气吹扫装置,以提高吹扫系统的能力;加装防溅板,以... 针对电工钢冷轧带钢表面乳化液残留质量缺陷的增多,进行现场跟踪。通过调试修改工艺参数,以提高设备工作效率;更换老化的设备管路,以减少“跑、冒、滴、漏”造成的污染乳化液;增设压缩空气吹扫装置,以提高吹扫系统的能力;加装防溅板,以降低吹扫难度等,乳化液残留面积明显减少,乳化液斑得到了解决,提升了带钢表面质量,降低了油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轧 电工钢 表面残留 乳化液
下载PDF
本钢取向硅钢热轧基料BRQ的开发
13
作者 李德君 张冰 +1 位作者 王飞 朱荣鑫 《电工钢》 CAS 2024年第4期40-44,共5页
介绍本钢结合自身设备条件开发取向硅钢热轧基料实践,阐述了如何根据本钢炼钢及连铸工序设备特点和极限条件,设计取向硅钢BRQ热轧基料的冶炼和热轧工艺,控制并解决了无二冷段电搅导致的铸坯组织问题,以及热轧板坯加热炉装炉、温度和时... 介绍本钢结合自身设备条件开发取向硅钢热轧基料实践,阐述了如何根据本钢炼钢及连铸工序设备特点和极限条件,设计取向硅钢BRQ热轧基料的冶炼和热轧工艺,控制并解决了无二冷段电搅导致的铸坯组织问题,以及热轧板坯加热炉装炉、温度和时间控制,3/4连轧机组粗精轧区域温降、速度和稳定性等问题。通过工艺优化,形成对应有限设备条件的工艺和生产方案,实现了取向硅钢热轧基料BRQ的稳定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取向硅钢 热轧基料 过热度 终轧温度
下载PDF
稀土对高强车轮钢夹杂物赋存特征的影响研究
14
作者 刘军 韩荣荣 +4 位作者 张波 李明光 苗隽 刘宏亮 刘承军 《稀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7-65,共9页
结合高温模拟实验和热力学分析,探讨了稀土对高强车轮钢中夹杂物类型及尺寸分布的影响,并与传统的钙处理钢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铝脱氧车轮钢经钙处理后夹杂物主要为Al_(2)O_(3)、MnS、(Mn,Ca)S和CaO-Al_(2)O_(3)以及Al_(2)O_(3)-(... 结合高温模拟实验和热力学分析,探讨了稀土对高强车轮钢中夹杂物类型及尺寸分布的影响,并与传统的钙处理钢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铝脱氧车轮钢经钙处理后夹杂物主要为Al_(2)O_(3)、MnS、(Mn,Ca)S和CaO-Al_(2)O_(3)以及Al_(2)O_(3)-(Mn,Ca)S和CaO-Al_(2)O_(3)-CaS包裹型复合夹杂物;与钙处理钢对比,车轮钢经稀土处理后,钢中Al_(2)O_(3)夹杂物数量减少,MnS和(Ca,Mn)S夹杂物消失,生成了近球形的Ce_(2)O_(2)S、Ce_(2)O_(3)夹杂,夹杂物尺寸显著减小;随稀土含量的增加[w(Ce)=0.0160%~0.0250%],不大于5μm的夹杂物数量占比由91.0%提升至99.8%,稀土细化夹杂物效果显著。热力学分析表明:在1600℃条件下,随着车轮钢中w(Ce)由0增加至0.0300%,钢液中主要夹杂物类型的变化规律为Al_(2)O_(3)→CeAlO_(3)→Ce_(2)O_(3)→Ce_(2)O_(2)S。通过稀土处理可实现钢中Al_(2)O_(3)夹杂物的变质,并有效抑制凝固过程中MnS夹杂的生成,生成Ce_(2)O_(2)S、Ce_(2)O_(3)夹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轮钢 稀土 夹杂物 热力学分析 尺寸细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