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硅肥不同喷施浓度对玉米抗倒伏性能及产量构成的调控效应 被引量:16
1
作者 王怀鹏 张翼飞 +9 位作者 杨克军 王玉凤 陈天宇 吴琼 尹雪巍 武鹏 杨丽 庞晨 菅立群 张继卫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11-118,共8页
为探究硅肥不同喷施浓度对玉米抗倒伏性能及产量的调控效应,以先玉335为供试品种,比较分析灌浆期不同处理下玉米茎秆形态特征、基部节间力学特性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差异变化。结果表明,叶面喷施硅肥对玉米株高、穗位高影响不明显,但可显... 为探究硅肥不同喷施浓度对玉米抗倒伏性能及产量的调控效应,以先玉335为供试品种,比较分析灌浆期不同处理下玉米茎秆形态特征、基部节间力学特性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差异变化。结果表明,叶面喷施硅肥对玉米株高、穗位高影响不明显,但可显著降低植株重心高度,以12 g/L浓度处理降幅最为显著,达6.02%;基部节间长度、扁平率则随着喷施硅肥浓度的加大而表现为逐渐下降趋势。喷施适宜浓度硅肥促进了茎秆机械强度的改善以及玉米倒伏发生风险的降低;叶面喷施适宜浓度的硅肥,对玉米产量和产量构成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本试验条件下8~12 g/L为叶面硅肥最佳喷施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硅肥 叶面喷施 抗倒伏性能 产量构成因素
原文传递
基于机器学习和大数据挖掘的药物重定位算法综述 被引量:2
2
作者 彭超 胡永祥 +2 位作者 陈龙飞 叶紫璇 田埂 《药学进展》 CAS 2020年第1期4-9,共6页
药物重定位(又称药物重使用或药物重配置)是将现有治疗方法应用于新的疾病的过程的一种药物研发方法。新药研发成本高、失败率高,使得对现有药物进行重新定位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在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帮助下,许多有效的算法被提出并应用... 药物重定位(又称药物重使用或药物重配置)是将现有治疗方法应用于新的疾病的过程的一种药物研发方法。新药研发成本高、失败率高,使得对现有药物进行重新定位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在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帮助下,许多有效的算法被提出并应用于药物的重新定位。目前用于药物和化合物重定位的算法可分为基于特征的方法、基于矩阵分解的方法、基于网络的方法3大类。分别对这3类常用方法进行综述,总结这些方法的优缺点,并对未来药物重新定位方法的发展方向进行剖析,以期达到帮助我国科研工作者开发更加有效的药物重定位算法,增加我国社会经济效益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重定位 基因表达 药物靶点 基因相互作用网络
原文传递
CYP2C19、ERCC2、XRCC1的不同基因型与新疆地区胃食管反流及食管裂孔疝疾病临床指标的关系
3
作者 王志 闫海 +3 位作者 李慧玲 梁乐彬 彭永刚 克力木·阿布都热依木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9年第9期1326-1329,共4页
目的 探讨CYP2C19、ERCC2、XRCC1的不同基因型与新疆地区胃食管反流(GERD)及食管裂孔疝疾病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前瞻性研究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临床确诊为胃食管反流及食管裂孔疝的10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 探讨CYP2C19、ERCC2、XRCC1的不同基因型与新疆地区胃食管反流(GERD)及食管裂孔疝疾病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前瞻性研究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临床确诊为胃食管反流及食管裂孔疝的10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用Wilcoxon秩和检验方法对其所测基因型与相关临床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CYP2C19含A/A纯合基因型与含其他两种基因型(G/A或G/G)患者的食管裂孔疝距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含G/G纯合型与含A/G杂合型患者的食团内部压力(IB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ERCC2含A/C杂合型和A/A纯合型的患者的食管下括约肌(LES)残余压、LES松弛率、无效吞咽百分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该基因型中含有C越多的患者,IBP(平均最大值)越低,并且这种规律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XRCC1不同基因型间的所有临床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YP2C19、ERCC2不同基因型与胃食管反流及食管裂孔疝疾病临床指标密切相关。CYP2C19含A/G或G/G基因型与GERD和食管裂孔疝的发病有相关性,CYP2C19含A/G和G/G基因型人群可能为食管裂孔疝的高发人群,G/G纯合基因型可能是加重反流性食管炎的高危因素;ERCC2含A/C、C/C基因型与食管裂孔疝的患病有相关性,ERCC2基因型中含C碱基越多对于减小IBP的作用越大,说明ERCC2基因型中含C碱基越多与食管裂孔疝的患病率可能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色素P-450 CYP2C19 着色性干皮病蛋白质D组 X线修复交叉互补蛋白1 基因型 胃食管反流 食管裂孔
原文传递
基于全外显子测序技术分析胰腺导管癌体细胞突变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
4
作者 宋瑶琳 纪彬彬 +7 位作者 刘相兰 杨平 王博 梁乐彬 王爱兰 杨家亮 田埂 邢晓明 《精准医学杂志》 2020年第6期471-476,480,共7页
目的基于全外显子测序技术分析胰腺导管癌(PDAC)体细胞突变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2009—2011年青岛大学附属医院PDAC患者的肿瘤组织样本40例,均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应用肿瘤体细胞突变目录(COSMIC)数据库中的变异单核苷酸多态... 目的基于全外显子测序技术分析胰腺导管癌(PDAC)体细胞突变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2009—2011年青岛大学附属医院PDAC患者的肿瘤组织样本40例,均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应用肿瘤体细胞突变目录(COSMIC)数据库中的变异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拟合方法鉴定肿瘤组织中的致癌体细胞突变,并分析致癌体细胞突变与患者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PDAC肿瘤组织样本中共检测到1446处致癌体细胞突变位点,每个样本中有25~82处致癌体细胞突变位点;其中体细胞突变类型构成比排名前3位的分别为C>A突变、C>T突变、T>A突变,分别占48%、45%、6%;PDAC肿瘤组织样本中KRAS、RLIM、TTN及BRD9是最常见的突变基因,分别占总突变的42%、33%、26%及22%;不同肿瘤分化程度患者ASTN1基因突变情况差异有显著性(χ^2=6.855,P<0.05),不同肿瘤分期患者TTN基因突变情况差异有显著性(χ^2=5.183,P<0.05)。结论通过与TCGA数据库比对,肿瘤组织样本全外显子测序得到的的致癌体细胞突变谱是较为准确的,利用该突变谱可以有效预测PDAC致癌体细胞突变与患者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从而为PDAC的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突变 全外显子组测序 病理学 临床 数据库 遗传学 基因检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