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5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欣母沛在预防和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最佳时机探讨 被引量:64
1
作者 王春芳 欧阳林 《河北医学》 CAS 2017年第1期52-54,共3页
目的:研究欣母沛在预防和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最佳应用时机,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2月到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剖宫产产妇具有出血倾向者114例,将患者随机分为I组、II组和III组,每组38例,I组胎儿娩出后立即注射缩宫素... 目的:研究欣母沛在预防和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最佳应用时机,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2月到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剖宫产产妇具有出血倾向者114例,将患者随机分为I组、II组和III组,每组38例,I组胎儿娩出后立即注射缩宫素和欣母沛,II组胎儿娩出后立即注射缩宫素,有宫缩乏力时应用欣母沛,III组胎儿娩出后立即注射缩宫素,不应用欣母沛,比较三组术中、回病房至术后2h和术后2h至产后24h出血量。结果:I组术中出血量低于II组和III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I组和III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组和II组回病房至术后2h出血量低于III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组和II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组和II组术后2h至产后24h出血量低于III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组和II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儿分娩后立即注射缩宫素和欣母沛能有效降低产后出血量,是预防产后出血的最佳应用时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欣母沛 宫缩乏力 产后出血 时机
下载PDF
卡贝缩宫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高危因素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61
2
作者 王慧敏 刘彤杉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3年第26期2916-2917,共2页
目的探讨卡贝缩宫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性治疗高危因素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有高危因素的剖宫产产妇76例,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8例。对照组胎儿娩出后即刻宫壁注射缩宫素20IU,同时莫非管静脉滴注卡贝缩宫素100μg... 目的探讨卡贝缩宫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性治疗高危因素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有高危因素的剖宫产产妇76例,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8例。对照组胎儿娩出后即刻宫壁注射缩宫素20IU,同时莫非管静脉滴注卡贝缩宫素100μg。治疗组胎儿娩出后,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于子宫肌壁间再直接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250μg。观察2组术中、术后2 h及24 h出血量、药物不良反应及排气时间。结果治疗组术中、术后2h及24 h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排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2组药物不良反应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卡贝缩宫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高危因素剖宫产产后出血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贝缩宫素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 剖宫产 高危因素 产后出血
下载PDF
外侧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与后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创伤性股骨颈骨折临床对照研究 被引量:60
3
作者 陈喜顺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8年第22期2459-2462,共4页
目的比较外侧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与后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创伤性股骨颈骨折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2例老年单侧创伤性股骨颈骨折,根据病情及手术方式分成A组和B组,A组予外侧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B组予后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观... 目的比较外侧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与后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创伤性股骨颈骨折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2例老年单侧创伤性股骨颈骨折,根据病情及手术方式分成A组和B组,A组予外侧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B组予后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观察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评估术前后疼痛情况,评定术后6个月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比较治疗效果与并发症。结果与术前比较,2组VRS、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均<0.05);2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显著少于A组(P均<0.05)。治疗后2组VRS、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B组显著低于A组(P均<0.05)。2组术后6个月髋关节Harris各项评分及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治疗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侧与后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创伤性股骨颈骨折疗效相似,但后路小切口手术出血量少,术后疼痛较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外侧 后路 关节形成术 髋关节置换术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49
4
作者 魏来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6期633-637,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近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接受PCI治疗的459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PCI术后近...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近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接受PCI治疗的459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PCI术后近期是否发生MACE,患者被分为MACE组(96例)和非MACE组(363例)。分析此类患者近期MACE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459例患者中MACE发生率为20.92%(96/459)。与非MACE组比较,MACE组男性、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烟、穿刺桡动脉和术后ST段回落不良比例、年龄、NYHA分级、发病至再灌注时间、cTnI、NT-proBNP、TG、LDL-C、Hcy、hsCRP水平、冠脉病变支数显著升高和增加,LVEF、HDL-C和术前强化他汀治疗比例显著降低(除性别P<0.05,其他P均<0.01)。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68岁、糖尿病、LDL-C≥2.83mmol/L、NT-proBNP≥3874pg/ml、hsCRP≥23.91mg/L和术后ST段回落不良是STEMI患者PCI术后近期MAC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1.683~6.890,P均<0.01),术前强化他汀治疗是其独立保护因素(OR=0.543,P=0.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近期MACE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应根据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和治疗,以减少PCI术后MACE的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血管成形术 气囊 冠状动脉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苯磺酸氨氯地平片与美托洛尔在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48
5
作者 刘娜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8年第6期721-722,725,共3页
目的对老年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结合美托洛尔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进行探究。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于北京市健宫医院收治的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的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 目的对老年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结合美托洛尔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进行探究。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于北京市健宫医院收治的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的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美托洛尔联合治疗,比较两组在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上的差异。结果将两组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对照组为73.33%,观察组为90.00%,对照组低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EF)为48.52±3.86、心脏指数(CI)为(2.47±0.48)min/m2、左室舒张末径(LVEDd)为(51.11±2.16)mm、左室收缩末径(LVESd)为(38.63±2.74)mm,心功能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6%,高于对照组的3.33%,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的老年患者,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美托洛尔治疗,疗效确切,安全性高,适合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托洛尔 苯磺酸氨氯地平片 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 临床效果 安全性
下载PDF
中药熏蒸联合人工泪液治疗干眼症的临床观察及对患者视觉相关生命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46
6
作者 赵丽 胡小凤 许邦丽 《世界中医药》 CAS 2019年第4期903-906,共4页
目的:探究中药熏蒸联合人工泪液治疗干眼症的临床疗效,分析其对患者视觉相关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6年12月北京市健宫医院收治的干眼症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72只... 目的:探究中药熏蒸联合人工泪液治疗干眼症的临床疗效,分析其对患者视觉相关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6年12月北京市健宫医院收治的干眼症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72只患眼),对照组给予人工泪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中药熏蒸治疗,2周为1个疗程,2组均连续治疗2个疗程。统计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主要中医症状积分、泪液分泌量、泪膜破裂时间;采用美国国家眼科研究所视觉相关生命质量量表(NEI-VFQ-25)评价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相关生命质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 28%,较对照组的63. 89%显著升高(P <0. 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患眼疲劳感、干涩感、异物感及烧灼感等症状积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2周后至治疗4周后2组泪液分泌量呈逐渐升高趋势(P <0. 01),泪膜破裂时间呈逐渐延长趋势(P <0. 05),且治疗后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或P <0. 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眼一般健康状况、活动障碍及视力障碍评分均显著升高(P <0. 01),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1)。结论:中药熏蒸联合人工泪液治疗干眼症可有效缓解患眼临床症状,促进患眼泪液分泌并增强泪膜稳定性,同时还可显著改善患眼视觉相关生命质量,疗效显著优于人工泪液单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眼症 人工泪液 中药 熏蒸 视觉相关 生命质量
下载PDF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结直肠癌的近期临床效果及术后并发症探讨 被引量:43
7
作者 孙百顺 张骏 康健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9年第6期684-685,共2页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与开腹根治手术治疗结直肠癌的近期临床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8年9月北京市健宫医院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97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38例(开腹手术)和观察组59例(腹...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与开腹根治手术治疗结直肠癌的近期临床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8年9月北京市健宫医院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97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38例(开腹手术)和观察组59例(腹腔镜手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近期临床治疗效果与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差异有显著性(P<0. 05),但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总数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差异有显著性(P<0. 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1.86%;对照组为39.47%,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方式具有低创伤性、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及并发症少的临床优势,在结直肠癌临床治疗上的应用效果优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手术 开腹手术 结直肠癌 并发症 近期临床疗效
下载PDF
降钙素原联合临床肺部感染评分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40
8
作者 丁磊 王振洲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8年第4期418-422,共5页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联合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单中心研究方法,入选的44例有创机械通气患者,于机械通气和疑诊VAP当日行血常规、血生化、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动...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联合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单中心研究方法,入选的44例有创机械通气患者,于机械通气和疑诊VAP当日行血常规、血生化、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动脉血气测定和胸部X线检查;疑诊VAP当日采集支气管分泌物标本[支气管肺泡灌洗(BAL)、保护性毛刷取样],行细菌学检查,检测BAL液中PCT和CRP。根据是否确诊VAP将44例患者分为三组:(1)无VAP组;(2)疑似VAP组(符合VAP的诊断标准,但无呼吸道病原微生物支持);(3)确诊VAP组(符合VAP诊断标准,且有确切的呼吸道病原微生物支持)。计算三组患者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 II)、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序贯器官衰竭估计评分(SOFA)和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有20例疑诊VAP,其中确诊9例,确诊组在疑诊VAP当日PCT[3.85 ng/ml(2.95~11.3)]、CPIS[7分(6~8)]显著高于无VAP组PCT[0.21 ng/ml(0.07~0.5)]、CPIS[2分(1~4)]和疑似VAP组PCT[0.34 ng/ml(0.17~1.92)]CPIS[6分(5~7)](P<0.001)。当PCT以2.95 ng/ml为截断值时,用于诊断VAP其敏感度为78%,特异性度97%,CPIS以6分为截断值时,其敏感度同样为78%,特异度较低,仅为80%;而CRP为20 mg/dl作为截断值时,敏感度更低为56%,特异度91%;当CPIS≥6联合PCT≥2.95 ng/ml时,对诊断VAP其敏感度为67%,特异度为100%。结论在VAP的早期诊断中,PCT的特异性明显优于CRP以及CPIS;将PCT与CPIS联合诊断,可以显著提高诊断的特异性,从而有效排除诊断假阳性,对VAP的确诊有一定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临床肺部感染评分
下载PDF
超声电导透射通络止痛中药外治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5
9
作者 王庆甫 祁印泽 +4 位作者 陈兆军 黄沪 李俊海 李亚非 翁春晓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83-285,共3页
目的观察超声电导透射中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探索中药治疗该病新的有效途径。方法选择膝骨性关节炎患者61例,随机分为超声电导药物组(A组)31例,药物热敷组(B组)30例。在保证治疗形式相同的前提下,A组应用超声电导透射通络止痛中... 目的观察超声电导透射中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探索中药治疗该病新的有效途径。方法选择膝骨性关节炎患者61例,随机分为超声电导药物组(A组)31例,药物热敷组(B组)30例。在保证治疗形式相同的前提下,A组应用超声电导透射通络止痛中药,B组应用传统中药骨友灵擦剂热敷进行治疗,分别对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4周的VAS疼痛评分和膝关节功能评分进行比较。结果A组治疗2周后疼痛评分明显降低(P<0.05),B组在治疗4周后亦使疼痛评分明显降低(P<0.05);A组在治疗2周后膝关节功能评分明显降低(P<0.05),B组在治疗4周后虽然膝关节功能评分有所降低,但不明显(P>0.05)。说明超声电导药物组(A组)比药物热敷组(B组)产生镇痛效果更早,膝关节功能也逐渐恢复。结论超声电导透射通络止痛中药在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方面是一种高效的中药外用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电导透射 膝骨性关节炎 中药外治法
原文传递
组织工程化异体骨复合BMP和自体骨髓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被引量:30
10
作者 李亚非 常红星 +13 位作者 姚建华 郭永智 张建政 马文辉 时述山 陈喜顺 方崇瑞 沈素华 郭颖 张路松 汪琦 齐立海 王瑞旻 孙国绍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37-341,共5页
目的探讨非细胞型组织工程化异体骨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和自体骨髓植入治疗青壮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方法首先进行股骨头髓芯减压,彻底刮除死骨。将异体松质骨混合bBMP和自体骨髓植入死骨刮除区,部分脱钙冻干异体腓骨植入髓... 目的探讨非细胞型组织工程化异体骨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和自体骨髓植入治疗青壮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方法首先进行股骨头髓芯减压,彻底刮除死骨。将异体松质骨混合bBMP和自体骨髓植入死骨刮除区,部分脱钙冻干异体腓骨植入髓芯减压孔道,直接支撑股骨头病变区软骨下骨。采用该方法治疗64例(78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6年,平均44个月。随访3年以上28例(36髋),其中18例(22髋)FicatⅠ、Ⅱ期病例,患髋无明显疼痛及功能受限,CT显示形成密度较高的新骨,病变范围及程度无发展。4例(6髋)FicatⅠ、Ⅱ期病例,患髋症状无加重,但病变进展了一期。6例(8髋)FicatⅢ期病例,2例无明显疼痛及活动受限,4例因症状无明显改善而行人工关节置换术。结论异体腓骨可提供直接的机械支撑力,阻止股骨头病变发展和塌陷;BMP可诱导骨髓和异体骨以增强其成骨能力。异体骨复合BMP和自体骨髓可作为治疗青壮年FicatⅠ、Ⅱ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一种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化 异体骨 青壮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Ⅱ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 人工关节置换术 股骨头病变 自体骨髓植入 髓芯减压 atⅠ 植入治疗 非细胞型 死骨刮除 BBMP 软骨下骨 随访时间 功能受限 病变范围
原文传递
小骨窗开颅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 被引量:32
11
作者 杨海峰 孙跃春 崔刚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7年第5期76-78,共3页
目的探讨小骨窗开颅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方法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30例按采取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每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骨瓣开颅手术清除血肿治疗,观察组采用小骨窗开颅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清除血... 目的探讨小骨窗开颅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方法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30例按采取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每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骨瓣开颅手术清除血肿治疗,观察组采用小骨窗开颅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清除血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各项手术指标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血肿清除率(84%)显著高于对照组(60%),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x^2=9.25,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及术后清醒时间更短,术后7天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更高,而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术后ADL生活质量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x^2=8.41,P<0.05)。结论基底节区脑出血实施小骨窗开颅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能有效提高血肿清除率,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节区脑出血 小骨窗开颅经侧裂-岛叶入路 显微手术
下载PDF
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31
12
作者 张颖 靳春清 +3 位作者 马金霞 吴清 何小燕 王滢丽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3年第13期107-109,共3页
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其中观察组50例患者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进行治疗,对照组50例患者仅口服二甲双胍,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 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其中观察组50例患者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进行治疗,对照组50例患者仅口服二甲双胍,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糖达标时间、平均空腹血糖、夜间低血糖发生率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BG)、空腹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等指标的改善情况也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精胰岛素 二甲双胍 2型糖尿病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微创经皮钢板与交锁髓内钉固定在胫骨下端骨折的应用对比分析 被引量:30
13
作者 李永 胡振忠 +2 位作者 李东超 潘德锦 陈喜顺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6年第5期71-73,共3页
目的比较微创经皮钢板与交锁髓内钉固定在胫骨下端骨折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胫骨下端骨折患者资料,按治疗方法差异分为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固定组50例(Ⅰ组)与交锁髓内钉固定组50例(Ⅱ组),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 目的比较微创经皮钢板与交锁髓内钉固定在胫骨下端骨折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胫骨下端骨折患者资料,按治疗方法差异分为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固定组50例(Ⅰ组)与交锁髓内钉固定组50例(Ⅱ组),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采用Kofoed评分进行踝关节功能评价,采用Johner Wruh法进行胫骨功能评价,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Ⅰ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Ⅱ组(P<0.05),Ⅰ组和Ⅱ组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Ⅰ组和Ⅱ组术后1、3、6、9、12个月的踝关节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Ⅰ组和Ⅱ组胫骨功能优良率分别为96%和94%,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松动、断钉、深部感染、浅表感染、延迟愈合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Ⅰ组畸形愈合、关节疼痛发生率明显低于Ⅱ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下端骨折的效果相当,但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降低了畸形愈合和膝关节疼痛的发生,适用于骨折部软组织条件良好者,但对于骨折部软组织条件差者,或者骨折部软组织条件好且简单骨折,可选择交锁髓内钉,可缩短手术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下端骨折 微创经皮钢板固定 交锁髓内钉固定
下载PDF
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60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29
14
作者 岳立军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9年第23期64-65,共2页
目的:探讨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1月~2008年12月60例确诊为子宫肌瘤的患者,口服米非司酮12.5mg/d,每日睡前服用1次,连服3个月。观察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并应用超声监测治疗前后子宫及肌瘤体积的变化、月经... 目的:探讨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1月~2008年12月60例确诊为子宫肌瘤的患者,口服米非司酮12.5mg/d,每日睡前服用1次,连服3个月。观察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并应用超声监测治疗前后子宫及肌瘤体积的变化、月经的变化以及服药后不良反应等。结果:60例用药过程中均闭经,月经复潮者经期较治疗前明显缩短、经量明显减少,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子宫及肌瘤体积明显缩小,血红蛋白明显提高,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疗效好,不良反应少,是可行的保守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非司酮 子宫肌瘤 临床疗效
下载PDF
改良型中等长度导管与PICC在胃肠道肿瘤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29
15
作者 刘佳佳 张娟 谭蕾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8年第7期143-145,共3页
目的改良型中等长度导管(Midline catheters)与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应用于胃肠道肿瘤患者围手术期治疗过程中导管相关并发症及医疗成本的分析比较。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4月就诊于我院普外科诊断为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 目的改良型中等长度导管(Midline catheters)与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应用于胃肠道肿瘤患者围手术期治疗过程中导管相关并发症及医疗成本的分析比较。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4月就诊于我院普外科诊断为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136例,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围手术期采用改良型中等长度导管进行相关静脉输液,对照组采用PICC进行相关静脉输液。比较两组患者置管后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同时对两组患者导管相关医疗成本与患者医疗花费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置管后导管维护平均费用及导管相关平均总花费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改良型中等长度导管可用于围手术期胃肠道肿瘤患者化疗、静脉营养的治疗中,并且导管相关并发症及医疗成本较PICC的均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等长度导管 外周静脉 中心静脉导管术 导管相关并发症
下载PDF
D-二聚体和高敏C-反应蛋白及脑钠肽浓度测定对急性冠脉综合征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8
16
作者 宋予苹 王文君 +1 位作者 徐泽昌 张银合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10期801-803,共3页
目的评估D-二聚体(D-dimer)、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 reactive protein,hs-CRP)及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临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04-200... 目的评估D-二聚体(D-dimer)、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 reactive protein,hs-CRP)及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临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04-2005年10月收入我院CCU确诊的ACS患者100例,于发病后即刻及24h清晨静脉采血,采血前避免高盐饮食,检测血D-dimer、hs-CRP及BNP水平。结果在住院期间和平均6个月的随访期内,有、无心血管事件再发组患者入院即刻及入院24h的血D-dimer、hs-CRP及BNP水平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检测D-dimer、BNP及hs-CRP水平对ACS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二聚体 高敏C-反应蛋白 脑钠肽 急性冠脉综合征 预后
下载PDF
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 被引量:27
17
作者 陈喜顺 贾铭 《临床误诊误治》 2017年第12期64-67,共4页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6年7月收治的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开复位术,观察组采用闭合复位经...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6年7月收治的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开复位术,观察组采用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术。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评价临床疗效及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7.06%、82.35%,踝关节功能优良率分别为97.06%、88.24%,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82%、29.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临床效果较好,对机体损伤小,且并发症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骨折 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 疗效比较研究
下载PDF
神经内镜技术在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6
18
作者 杨海峰 孙跃春 +2 位作者 崔刚 李宾 王秀琴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5年第7期63-64,共2页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技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分析其优缺点,以指导对基底节区等深部位置脑内出血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血肿位置、血肿量、术中神经内镜下手术过程,对头部C...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技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分析其优缺点,以指导对基底节区等深部位置脑内出血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血肿位置、血肿量、术中神经内镜下手术过程,对头部CT、MRI、GCS评分等进行随访。结果所有的基底节区脑出血都能够安全地在神经内镜下全部或大部清除而不伴有操作上的问题。结论神经内镜具有创伤小、术中近距离观察血肿腔、手术时间短等优势,对有活动性出血的或血肿体积较大的病灶在止血的环节上较困难。神经内镜治疗基底节区脑血压脑出血适用于中等大小体积的脑内血肿病灶,并由熟练操作神经内镜的医生操作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镜 高血压 脑出血
下载PDF
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与开放手术治疗肾肿瘤的手术疗效比较 被引量:26
19
作者 刘亮 赵晓风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6年第3期68-70,共3页
目的研究比较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RLPN)与开放手术(OPN)治疗肾肿瘤的手术疗效。方法肾肿瘤患者64例分成观察组(RLPN术式)28例及对照组(OPN术式)36例,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住院相关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阻断时... 目的研究比较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RLPN)与开放手术(OPN)治疗肾肿瘤的手术疗效。方法肾肿瘤患者64例分成观察组(RLPN术式)28例及对照组(OPN术式)36例,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住院相关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阻断时间及出血量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肛门排气的时间、术后置管的时间、术后恢复的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是21.43%,与对照组的33.33%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RLPN术式及OPN术式均可治疗肾肿瘤,但LPN术式的术中出血量较少,阻断时间短,患者术后更易恢复,具有微创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 开放手术 肾肿瘤 手术疗效
下载PDF
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患者的耐受性分析及手术影响因素探讨 被引量:24
20
作者 李永 胡振忠 +2 位作者 李东超 潘德锦 陈喜顺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5年第12期66-69,共4页
目的比较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的耐受性差异,分析手术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34例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差异分为非手术治疗组43例和手术治疗组91例,所有患者进行手术耐受力综合评定,比较两组... 目的比较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的耐受性差异,分析手术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34例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差异分为非手术治疗组43例和手术治疗组91例,所有患者进行手术耐受力综合评定,比较两组患者手术耐受力差异,比较两组患者12、24个月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死亡率差异,对可能影响术后髋关节功能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手术组患者术前耐受力综合评分明显高于非手术组(t=7.208,P<0.01);手术组术前耐受力明显优于非手术组(χ2=26.954,P<0.01);手术组术后12个月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78.02%,非手术组为58.14%,差异有显著性(χ2=5.682,P<0.05),手术组术后24个月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71.43%,非手术组为41.86%,差异有显著性(χ2=10.830,P<0.01),手术组12、24个月的死亡率均明显低于非手术组(χ2=4.287、8.005,P<0.05)。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体质状况、基础疾病史、类固醇服药史、复位质量、术后早期并发症、抗骨质疏松治疗是影响髋关节骨折术后12个月疗效影响因素;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体质状况、基础疾病史、复位质量、术后早期并发症、抗骨质疏松治疗是影响髋关节骨折术后12个月疗效影响因素。结论手术治疗的髋关节功能恢复明显优于非手术治疗,只要手术耐受力的综合评定提示其能耐受手术的可能性大,应尽量选择手术治疗,影响术后髋关节功能的主要因素是年龄、体质状况、基础疾病史、复位质量、术后早期并发症、抗骨质疏松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部骨折 老年 关节置换 内固定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