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3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桂醇局部注射联合马来酸噻吗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3
1
作者 张均秀 齐帅 高磊 《药物评价研究》 CAS 2022年第5期932-937,共6页
目的 探讨聚桂醇局部注射联合马来酸噻吗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保定市儿童医院收治的血管瘤婴幼儿150例,采用信封法分为对照组(75例)和试验组(75例)。对照组给予马来酸噻吗洛尔治疗,将0... 目的 探讨聚桂醇局部注射联合马来酸噻吗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保定市儿童医院收治的血管瘤婴幼儿150例,采用信封法分为对照组(75例)和试验组(75例)。对照组给予马来酸噻吗洛尔治疗,将0.5%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用纱布湿敷在血管瘤部位及周围皮肤,早晚各1次,每次1 h。试验组给予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联合聚桂醇局部注射,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用法用量同对照组,聚桂醇局部注射方法 :将聚桂醇注射液和空气按照1∶3比例混合,来回推注制成泡沫状硬化剂,制作完成后需尽快注射。也可直接注射聚桂醇原液,体积较小的血管瘤可进行单点注射;体积较大的血管瘤可进行多点注射。间隔1个月再注射1次,根据患儿情况治疗1~4个月。两组患儿均随访6个月,根据患儿恢复情况决定是否继续用药。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瘤体颜色及大小,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和治疗后血管瘤厚度及治疗时间,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和治疗后血清细胞因子[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皮生长因子样结构域(EGFL7)、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记录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儿血管瘤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血管瘤厚度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后试验组瘤体厚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血清HIF-1α、VEGF、EGFL7、MMP-9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HIF-1α、VEGF、EGFL7、MMP-9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试验组血清HIF-1α、VEGF、EGFL7、MMP-9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血管瘤大小及颜色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来酸噻吗洛尔 聚桂醇 婴幼儿血管瘤 缺氧诱导因子-1Α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表皮生长因子样结构域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原文传递
夏枯草胶囊治疗单纯甲状腺自身抗体异常的桥本甲状腺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21
2
作者 杨菲 许进 +1 位作者 张雪珂 杨迎军 《河北中医》 2014年第11期1693-1694,共2页
桥本甲状腺炎(hashimoto thyroiditis,HT)是近年来比较高发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有报道称其发病率与世界性广泛补碘有关,其典型表现为甲状腺肿大和甲状腺自身抗体增高,甲状腺功能可以表现为亢进、减退或正常。近年来,随... 桥本甲状腺炎(hashimoto thyroiditis,HT)是近年来比较高发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有报道称其发病率与世界性广泛补碘有关,其典型表现为甲状腺肿大和甲状腺自身抗体增高,甲状腺功能可以表现为亢进、减退或正常。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甲状腺疾病的日益重视以及体检的普及,单纯甲状腺自身抗体异常的HT发现率逐年提高,其临床症状不典型,西医对此并无针对性及有效性治疗,而中医药有独特的治疗优势。2012—10-2014—01,我们采用夏枯草胶囊治疗单纯甲状腺自身抗体异常的HT65例,结果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枯草 胶囊剂 桥本病 中药疗法
下载PDF
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血清α肿瘤坏死因子水平及生物学活性检测与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冯峥 张郁 +1 位作者 李恒进 黎燕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54-355,共2页
目的:研究血清中α肿瘤坏死因子(TNF-琢)与寻常性银屑病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症状典型的32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的血清标本,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TNF-α浓度,应用L929细胞检测血清中TNF-α的生物学活性,并与患者的病情、... 目的:研究血清中α肿瘤坏死因子(TNF-琢)与寻常性银屑病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症状典型的32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的血清标本,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TNF-α浓度,应用L929细胞检测血清中TNF-α的生物学活性,并与患者的病情、病程、年龄等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同时与正常人的血清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正常人血清中TNF-α浓度及生物学活性分别为(3.1±6.3)pg/mL及7.9%±5.6%;银屑病患者血清中TNF-α浓度及生物学活性分别为(45.3±86.2)pg/mL及61.8%±10.5%。银屑病患者皮损面积及严重度指数(PASI)的总分与血清中TNF-α浓度及生物学活性均呈正相关。结论:血清中TNF-α水平及其生物学活性与寻常性银屑病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寻常性 Α肿瘤坏死因子 相关性研究
下载PDF
阿维A酸治疗银屑病临床疗效观察及血清α-肿瘤坏死因子的检测 被引量:17
4
作者 冯峥 张郁 李恒进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278-280,共3页
目的:观察阿维A酸(新体卡松)治疗前后银屑病患者血清中α-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变化,初步探讨新体卡松的抗炎及免疫调节机制。方法:采用新体卡松犤0.75mg/(kg·d)犦口服治疗6例严重银屑病,症状缓解后,剂量逐渐减为0.50、0.25m... 目的:观察阿维A酸(新体卡松)治疗前后银屑病患者血清中α-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变化,初步探讨新体卡松的抗炎及免疫调节机制。方法:采用新体卡松犤0.75mg/(kg·d)犦口服治疗6例严重银屑病,症状缓解后,剂量逐渐减为0.50、0.25mg/(kg·d)服用,维持剂量为10mg/d。治疗前、后分别检测患者血清中TNF-α水平及其生物学活性,并与正常人进行对照。结果:6例患者均达到临床治愈,平均起效时间为(9.83±1.72)d;平均痊愈时间为(105.50±23.08)d;正常人血清TNF-α浓度为(0.55±1.34)pg/mL,生物学活性为(2.22±3.59)%;而银屑病患者治疗前后TNF-α浓度分别为(76.49±42.27)pg/mL、(12.50±7.67)pg/mL,生物学活性分别为(68.82±8.00)%、(20.72±8.94)%;与正常人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新体卡松治疗严重银屑病患者的效果较好,可能是通过抑制TNF-α的形成而起到抗炎及免疫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阿维A酸α-肿瘤坏死因子
下载PDF
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联合超脉冲CO2点阵激光治疗婴幼儿皮肤血管瘤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张均秀 齐帅 高磊 《现代医学》 2019年第7期835-838,共4页
目的:探讨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联合超脉冲CO2点阵激光治疗婴幼儿皮肤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皮肤血管瘤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局部外用治疗,观察组采用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联合... 目的:探讨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联合超脉冲CO2点阵激光治疗婴幼儿皮肤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皮肤血管瘤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局部外用治疗,观察组采用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联合CO2点阵激光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平均治疗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愈22例,显效17例,总有效率为78%,平均治愈时间(1. 92±0. 95)个月。对照组治愈11例,显效18例,总有效率为58%,平均治愈时间(2. 76±1. 43)个月。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儿平均治愈时间短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联合超脉冲CO2点阵激光可有效提高婴幼儿皮肤血管瘤的治疗效果,相对缩短治疗时间,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上应用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瘤 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 CO2点阵激光 疗效 婴幼儿
原文传递
炎症性肠病患者血清miR-181a-5p和miR-126表达水平及其与肠道菌群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崔昭 梁博 +1 位作者 李国东 李会荣 《国际消化病杂志》 CAS 2021年第1期33-37,共5页
目的探讨miR-181a-5p、miR-126在炎症性肠病(IBD)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与肠道菌群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6年10月至2018年12月保定市第二医院收治的100例活动期IBD患者作为研究组,根据IBD类型分为溃疡性肠炎(UC)组(60例)和克罗恩病(CD)组... 目的探讨miR-181a-5p、miR-126在炎症性肠病(IBD)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与肠道菌群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6年10月至2018年12月保定市第二医院收治的100例活动期IBD患者作为研究组,根据IBD类型分为溃疡性肠炎(UC)组(60例)和克罗恩病(CD)组(40例),另选择同期在本院体检的5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qPCR)检测血清miR-181a-5p、miR-126的表达水平,根据检测结果将IBD患者分为miR-181a-5p高表达组(70例)和低表达组(30例)、miR-126高表达组(80例)和低表达组(20例)。对各组的肠道菌群进行培养分析。采用Pearson法分析IBD患者血清miR-181a-5p、miR-126表达水平与肠道菌群数量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UC组及CD组的血清miR-181a-5p、miR-126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均<0.05)。与对照组相比,UC组肠球菌属、酵母菌属、拟杆菌属、双歧杆菌属、消化球菌属、乳杆菌属、小梭菌属数量显著增多(P<0.05),CD组肠球菌属、酵母菌属、拟杆菌属、双歧杆菌属、消化球菌属、乳杆菌属数量显著增多(P<0.05)。与对照组相比,UC组拟杆菌属、双歧杆菌属、消化球菌属、乳杆菌属的培养阳性率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CD组酵母菌属、双歧杆菌属、消化球菌属、乳杆菌属的培养阳性率显著升高(P<0.05)。与miR-181a-5p低表达组相比,miR-181a-5p高表达组肠球菌属、酵母菌属、葡萄球菌属的数量显著增多(P<0.05);与miR-126低表达组相比,miR-126高表达组肠球菌属、双歧杆菌属、消化球菌属、葡萄球菌属的数量显著增多(P<0.05)。miR-181a-5p表达水平与肠球菌属、酵母菌属、双歧杆菌属、肠杆菌属呈负相关(P<0.05),miR-126表达水平与消化球菌属、葡萄球菌属呈负相关(P<0.05)。结论IBD患者的血清miR-181a-5p、miR-126表达水平升高,两者与IBD患者肠道内肠球菌属、酵母菌属等菌群组成变化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181a-5p MIR-126 炎症性肠病 肠道菌群
下载PDF
马来酸噻吗洛尔联合冷冻治疗婴幼儿皮肤血管瘤的临床研究
7
作者 张均秀 齐帅 高磊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4年第1期76-79,共4页
目的探究马来酸噻吗洛尔联合冷冻治疗婴幼儿皮肤血管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40例皮肤血管瘤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120例)和联合组(120例),其中对照组患儿给予马来酸噻吗洛尔治疗,联合组患儿给予马来酸噻吗洛尔联合冷冻治疗。比较2组患儿临... 目的探究马来酸噻吗洛尔联合冷冻治疗婴幼儿皮肤血管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40例皮肤血管瘤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120例)和联合组(120例),其中对照组患儿给予马来酸噻吗洛尔治疗,联合组患儿给予马来酸噻吗洛尔联合冷冻治疗。比较2组患儿临床疗效、瘤体直径、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2组患儿瘤体直径均逐渐减小(P<0.05),且联合组患儿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瘤体直径减小更明显(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2组患儿血清MMP-9及VEGF水平均逐渐降低(P<0.05),且联合组患儿治疗后3个月、6个月MMP-9及VEGF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儿湿疹、溃疡、糜烂及红肿等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马来酸噻吗洛尔联合冷冻治疗婴幼儿皮肤血管瘤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血清MMP-9、VEGF水平,缩小瘤体,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皮肤血管瘤 冷冻疗法 马来酸噻吗洛尔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基质金属蛋白酶-9
下载PDF
玫瑰痤疮患者血清血管活性肠肽及内毒素与肠道菌群失调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梁博 李国东 崔昭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2年第1期116-119,共4页
目的分析玫瑰痤疮患者血清血管活性肠肽及内毒素与肠道菌群失调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玫瑰痤疮患者70例为玫瑰痤疮组,同期体检健康患者70例为对照组,分别使用凝胶法、免疫组化法检测血清内毒素、血管活性肠肽水平,比较2组粪便中肠球菌、大... 目的分析玫瑰痤疮患者血清血管活性肠肽及内毒素与肠道菌群失调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玫瑰痤疮患者70例为玫瑰痤疮组,同期体检健康患者70例为对照组,分别使用凝胶法、免疫组化法检测血清内毒素、血管活性肠肽水平,比较2组粪便中肠球菌、大肠埃希杆菌、粪肠球菌、双歧杆菌的菌群分布及数量。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管活性肠肽及内毒素与肠道菌群数量的相关性。结果玫瑰痤疮组血清内毒素、血管活性肠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玫瑰痤疮组肠球菌、大肠埃希杆菌、粪肠球菌数量高于对照组,双歧杆菌数量、双歧杆菌与肠杆菌的数量比值(B/E值)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中度、重度患者血清内毒素、血管活性肠肽水平呈逐渐升高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内毒素、血管活性肠肽水平与肠道菌群中肠球菌、大肠埃希杆菌、粪肠球菌数量均呈正相关(P<0.05),与双歧杆菌数量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玫瑰痤疮患者血清内毒素、血管活性肠肽呈高表达,与玫瑰痤疮严重程度及肠道菌群失调密切相关,在玫瑰痤疮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玫瑰痤疮 内毒素 血管活性肠肽 菌群失调
下载PDF
补骨脂异黄酮通过miR-497-5p调控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迁移的机制研究
9
作者 梁博 李国东 +1 位作者 牟江月 崔昭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6期60-64,共5页
目的:探讨补骨脂异黄酮通过调控miR-497-5p抑制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迁移的机制研究。方法:体外培养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使用浓度为0、9、18、36μg/ml补骨脂异黄酮处理细胞,记为Con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按照脂质体法m... 目的:探讨补骨脂异黄酮通过调控miR-497-5p抑制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迁移的机制研究。方法:体外培养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使用浓度为0、9、18、36μg/ml补骨脂异黄酮处理细胞,记为Con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按照脂质体法miR-NC、miR-497-5p转染细胞,记为miR-NC组、miR-497-5p组;按照脂质体法anti-miR-NC、anti-miR-497-5p转染细胞后,使用36μg/ml补骨脂异黄酮处理细胞,记为高剂量组+anti-miR-NC组、高剂量组+anti-miR-497-5p组。CCK8、克隆实验检测细胞增殖;伤口愈合实验检测细胞迁移;Western blot实验检测Cyclin D1、MMP2、MMP9蛋白表达水平;qRT-PCR实验检测miR-497-5p表达水平。结果:补骨脂异黄酮呈剂量关系降低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活性、迁移率(P<0.05),减少克隆细胞数(P<0.05),降低Cyclin D1、MMP2、MMP9蛋白表达水平(P<0.05),增加miR-497-5p表达水平。与miR-NC组相比,miR-497-5p组细胞活性、迁移率降低(P<0.05),克隆细胞数减少(P<0.05),Cyclin D1、MMP2、MMP9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抑制miR-497-5p可以逆转补骨脂异黄酮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结论:补骨脂异黄酮可能通过上调miR-497-5p抑制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骨脂异黄酮 miR-497-5p 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 增殖 迁移
下载PDF
以技工手首诊的抗合成酶抗体综合征1例
10
作者 高磊 李翠翠 +3 位作者 卢宁 赵磊 李硕 宗伟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11-613,共3页
患者女,70岁。双手角化皲裂2余年。患者2余年前双手出现角化、脱屑,以手指为著,无明显自觉症状,严重时伴皲裂、疼痛。曾于外院诊断为手部湿疹,外用药膏治疗(具体药物不详),皮损无明显好转。患者2年前有右肘关节软组织外伤史,肩周炎及骨... 患者女,70岁。双手角化皲裂2余年。患者2余年前双手出现角化、脱屑,以手指为著,无明显自觉症状,严重时伴皲裂、疼痛。曾于外院诊断为手部湿疹,外用药膏治疗(具体药物不详),皮损无明显好转。患者2年前有右肘关节软组织外伤史,肩周炎及骨关节病史2年。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体格检查:两肺叩清音,肺肝相对浊音界位于右锁骨中线第5肋间;双肺呼吸音稍粗,可闻及湿性啰音,未闻及胸膜摩擦音;语音传导无异常;心脏及腹部均正常;四肢肌力Ⅳ级。皮肤科检查:双手食指桡侧及拇指尺侧皮肤角化、皲裂,表面附着黏着性鳞屑,左手拇指甲远端甲分离(图1A);多个手指甲小皮可见瘀点;手掌角化不明显,可见灶性的轻微脱屑(图1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工手 皮肤镜 抗合成酶抗体综合征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生殖器疱疹46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1
作者 许进 杨菲 +2 位作者 孙继玮 周建华 梁博 《河北中医》 2015年第9期1349-1351,共3页
生殖器疱疹是由单纯疱疹Ⅱ型病毒感染泌尿生殖器及肛周皮肤黏膜而引起的一种慢性、复发性、难治愈的性传播疾病。近30多年来本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成为诸多国家、地区生殖器溃疡的首要病因[1]。2013-01—2014-03,我们采用中西医结... 生殖器疱疹是由单纯疱疹Ⅱ型病毒感染泌尿生殖器及肛周皮肤黏膜而引起的一种慢性、复发性、难治愈的性传播疾病。近30多年来本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成为诸多国家、地区生殖器溃疡的首要病因[1]。2013-01—2014-03,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生殖器疱疹46例,并与西医治疗40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全部86例均为河北省保定市第二医院皮肤科门诊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6例,男24例,女22例;年龄20~62岁,平均(41.1±19.2)岁;病程5—33个月,平均(18.9±11.3)个月;复发次数每年3~5次。对照组40例,男2l例,女19例;年龄19~60岁,平均(40.8±15.5)岁;病程6~30个月,平均(15.7±9.1)个月;复发次数每年3~5次。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疱疹 生殖器 中西医结合疗法
下载PDF
先天性厚甲症2型一家系的基因突变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平 卢宁 +4 位作者 苏慧 李林丽 宋健文 杨荣丽 刘钰泽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8-122,共5页
目的研究先天性厚甲症的基因突变,从而探讨基因型与表现型之间的关系。方法提取1个先天性厚甲症家系中先证者及其家人的外周血基因组DNA,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产物测序检测。取先证者母亲的皮损做组织病理检查,观察皮损组织的角蛋白17的... 目的研究先天性厚甲症的基因突变,从而探讨基因型与表现型之间的关系。方法提取1个先天性厚甲症家系中先证者及其家人的外周血基因组DNA,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产物测序检测。取先证者母亲的皮损做组织病理检查,观察皮损组织的角蛋白17的表达。结果家系中两患者的角蛋白17的1号外显子第275位碱基发生A→G的杂合突变,其突变导致其编码角蛋白17的第92位氨基酸的密码子发生改变,使其编码的氨基酸由天冬酰胺变为丝氨酸(N92S)。先证者母亲皮损组织病理检查为多发性脂囊瘤,免疫组化显示角蛋白17阳性表达。结论验证了角蛋白17的1号外显子α螺旋1A区突变在先天性厚甲症发病机制中的重要作用。角蛋白17 1A区突变对脂囊瘤的早发可能存在一定影响,基因型与表型存在一定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蛋白 基因突变 角蛋白17 先天性厚甲症 早发性多发性脂囊瘤 基因型 表现型
下载PDF
面神经炎急性期梅花针叩刺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3
作者 邸鸿雁 孙继玮 《医学研究与教育》 CAS 2010年第4期76-77,共2页
目的观察梅花针扣刺治疗面瘫急性期的疗效。方法将急性期内就诊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3例,治疗组用梅花针叩刺治疗,对照组口服或点滴常规的激素、抗病毒药物,进入稳定期和恢复期后均用针刺治疗,疗程相同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 目的观察梅花针扣刺治疗面瘫急性期的疗效。方法将急性期内就诊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3例,治疗组用梅花针叩刺治疗,对照组口服或点滴常规的激素、抗病毒药物,进入稳定期和恢复期后均用针刺治疗,疗程相同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痊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梅花针扣刺有助于急性期面瘫面神经功能恢复,疗效明显优于激素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 梅花针疗法 急性病
下载PDF
中药对尖锐湿疣复发率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许进 杨菲 +1 位作者 孙继玮 于保刚 《河北中医》 2014年第4期516-517,共2页
尖锐湿疣(condyloma acuminatum,CA)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 human papilloma virus ,HPV)感染所致的最常见的性传播疾病[1]。因复发率高,较难治愈,严重困扰着患者的身心健康,因而得到全社会的关注。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激光、... 尖锐湿疣(condyloma acuminatum,CA)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 human papilloma virus ,HPV)感染所致的最常见的性传播疾病[1]。因复发率高,较难治愈,严重困扰着患者的身心健康,因而得到全社会的关注。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激光、液氮冷冻等物理方法去除局部疣体,配合免疫调节剂如人白细胞介素-2等,虽可以降低复发率,但副作用多且价格昂贵。中医中药采用整体辨证治疗本病,能有效降低CA复发。2011-06-2013-06,我们采用激光配合中药治疗CA 35例,激光治疗配合重组人白介素-2治疗30例,并与单纯激光治疗17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锐湿疣 激光疗法 白细胞介素2 中西医结合疗法
下载PDF
青春期痤疮从脏论治 被引量:4
15
作者 付秀英 张均秀 储雅妮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第17期179-180,共2页
痤疮是青少年时期常见的皮肤疾病,易反复发作。中医从整体出发,辨证治疗,调节脏器功能,保持阴阳平衡,标本兼施,临床疗效明显。
关键词 青春期痤疮 脏腑 辨证论治
下载PDF
玫瑰痤疮与肠道菌群紊乱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梁博 李国东 +4 位作者 何明璇 崔昭 刘亚维 李会荣 周建华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9年第7期48-51,共4页
目的:探讨玫瑰痤疮与肠道菌群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笔者医院皮肤科门诊确诊的玫瑰痤疮志愿者80例为实验组,并选取同期健康志愿者60例为对照组。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肠道菌群中双歧杆菌、肠球菌、肠杆菌、拟杆菌、梭... 目的:探讨玫瑰痤疮与肠道菌群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笔者医院皮肤科门诊确诊的玫瑰痤疮志愿者80例为实验组,并选取同期健康志愿者60例为对照组。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肠道菌群中双歧杆菌、肠球菌、肠杆菌、拟杆菌、梭杆菌和乳酸杆菌的拷贝数,分析两组肠道菌群拷贝数的差异,以及肠道菌群与玫瑰痤疮的相关性。结果:玫瑰痤疮志愿者肠道菌群中乳酸杆菌、梭杆菌、双歧杆菌的拷贝数及双歧杆菌与肠杆菌比值(B/E值)均低于健康对照组,肠球菌及拟杆菌拷贝数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肠杆菌拷贝数稍低于健康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酸杆菌、梭杆菌及双歧杆菌拷贝数与玫瑰痤疮病情呈负相关(P<0.05);肠杆菌及肠球菌拷贝数与玫瑰痤疮病情呈正相关(P<0.05);拟杆菌与玫瑰痤疮病情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肠道菌群紊乱可能在玫瑰痤疮发病中起到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玫瑰痤疮 肠道菌群 荧光定量PCR 相关性 菌群紊乱
下载PDF
慢性湿疹皮损处P物质、血管活性肠肽的检测 被引量:3
17
作者 周建华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2007年第3期151-153,共3页
目的检测P物质(Substance P,SP)、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olypeptide,VIP)在慢性湿疹皮损处的表达,探讨神经肽对慢性湿疹患者发病的影响。方法以60例慢性湿疹病人皮损为试验组,20例健康皮肤为对照组。组织病理采用石蜡切... 目的检测P物质(Substance P,SP)、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olypeptide,VIP)在慢性湿疹皮损处的表达,探讨神经肽对慢性湿疹患者发病的影响。方法以60例慢性湿疹病人皮损为试验组,20例健康皮肤为对照组。组织病理采用石蜡切片HE染色观察;免疫组化采用SP法。实验结果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中单因素方差分析及等级资料的秩和检验。结果60例慢性湿疹皮损中42例P物质有表达,主要表达于表皮全层、真皮内,范围+~+++,20例对照组皮肤仅6例有表达,主要表达于表皮基底细胞层,范围+(P<0.05)。60例慢性湿疹皮损中均有VIP的表达,均为胞浆着色,染色位于在表皮及真皮、真皮乳头、血管、毛囊、汗腺周围,色棕黄,范围+~+++。对照组中也均有表达,但局限于表皮,真皮很少有表达,且颜色为浅黄色,范围+(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慢性湿疹皮损SP、VIP表达增加;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SP、VIP与湿疹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湿疹 免疫组织化学 P物质 血管活性肠肽
下载PDF
血浆中NGAL以及血管活性肠肽浓度对急性胰腺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及其诊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韩金丽 白金 +2 位作者 穆铁军 李妍妍 李建华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8年第A02期37-38,共2页
目的:定量测定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浆中的NGAL含量以及血管活性肠肽浓度,探讨其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分别选取急性胰腺炎的轻症患者40例、重症患者20例与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采集其外周静脉血并检测血浆中NGA... 目的:定量测定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浆中的NGAL含量以及血管活性肠肽浓度,探讨其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分别选取急性胰腺炎的轻症患者40例、重症患者20例与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采集其外周静脉血并检测血浆中NGAL含量以及血管活性肠肽浓度,对血浆NGAL水平、血清中血管活性肠肽浓度与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三组对象的血浆NGAL含量与血管活性肠肽浓度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急性胰腺炎患者的NGAL水平、血管活性肠肽浓度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分析二者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NGAL水平、血管活性肠肽浓度与急性胰腺炎各评分系统的评分、血清CRP密切相关,P<0.001。结论:在急性胰腺炎患者中,血浆NGAL水平、血管活性肠肽浓度与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之间存在密切关联,提示血浆NGAL水平、血管活性肠肽浓度或可作为急性胰腺炎的早期诊断指标与患者病情监测的重要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患者 血浆 NGAL水平 血管活性肠肽浓度
下载PDF
伊立替康联合顺铂二线治疗晚期卵巢透明细胞癌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郝志伟 耿淑美 +3 位作者 郭星 张晓伟 李亚 赵素彦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4期452-454,共3页
目的:观察伊立替康联合顺铂二线治疗晚期卵巢透明细胞癌(ovarian clear cell adenocarcinoma, OCCA)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晚期 OCCA 患者30例均给予伊立替康联合顺铂化疗,每21天为1个周期,治疗3个周期后评价临床效果及不良反... 目的:观察伊立替康联合顺铂二线治疗晚期卵巢透明细胞癌(ovarian clear cell adenocarcinoma, OCCA)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晚期 OCCA 患者30例均给予伊立替康联合顺铂化疗,每21天为1个周期,治疗3个周期后评价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并随访观察生存率。结果30例中完成3个周期化疗者6例,完成4~5个周期化疗者5例,完成6个周期化疗者19例。Ⅲ期与Ⅳ期 OCCA 患者总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单纯型与混合型 OCCA 患者中位生存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混合型 OCCA 患者1 年生存率高于单纯型 OCCA 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不良反应大多数为Ⅰ~Ⅱ级,患者可耐受。结论伊立替康联合顺铂方案适用于二线治疗晚期转移 OCCA 患者,对Ⅳ期、混合型 OCCA 患者的临床疗效较好,不良反应轻。但本研究样本量小,需增加样本量进一步观察该方案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伊立替康 顺铂 治疗结果
下载PDF
中药面膜验方对脓疱型痤疮患者(湿热证)临床疗效观察及对外周血IL-6,IL-8,IL-10水平的影响
20
作者 李永辉 卢鹏飞 +2 位作者 张玲 曹晓杰 张梅娟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9期178-182,共5页
观察中药面膜验方对脓疱型痤疮患者(湿热证)的临床疗效及对外周血体液免疫水平的影响。方法 本试验的入组患者均来自我院皮肤科门诊,符合纳入标准,签署知情同意书,随机分为治疗组53例和对照组53例,另选择20例健康人为健康对照组。治疗... 观察中药面膜验方对脓疱型痤疮患者(湿热证)的临床疗效及对外周血体液免疫水平的影响。方法 本试验的入组患者均来自我院皮肤科门诊,符合纳入标准,签署知情同意书,随机分为治疗组53例和对照组53例,另选择20例健康人为健康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中药面膜倒模法,外敷我院自制中药祛痘面膜;对照组外用克林霉素磷酸酯凝胶(商品名:达林)。两组患者均口服中药“三皮消痤汤加味”免煎颗粒,疗程均为4周。于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后分别记录疗效积分、全身及局部不良反应。并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外周血白介素6、8、10(IL-6、IL-8、IL-10)水平。观察受检组治疗前后疗效及白介素水平的变化,并与健康组对照。借助统计学软件,进行疗效评定及对外周血IL-6、IL-8、IL-10水平影响的分析。结果 ①治疗组有3例出现轻微接触过敏不适,休息后很快自行缓解,其余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说明本药物面膜安全可靠。②通过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在中医证侯评定和综合疗效评定方面的表现发现,两组之间存在统计学上显著差异(P<0.05),说明使用本中药面膜外用可以提高脓疱型(湿热证)痤疮患者的临床疗效。结论 通过本次研究表明,我院的中药祛痘面膜安全可靠,可以提高治疗脓疱型(湿热证)痤疮患者的临床疗效,其治疗的机理可能与降低外周血IL-8、IL-10水平相关,而与IL-6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疱型痤疮 湿热证 中药面膜 IL-6 IL-8 IL-10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