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苏对沙那的阿夫申(Afshins)宫殿小王座大厅壁画中的“美女与野兽”
1
作者 尼基塔·维·谢苗诺夫 《丝绸之路研究集刊》 2022年第2期205-211,529-530,共9页
卡拉伊–卡卡哈宫殿大厅的壁画分三栏排列,描绘了人、神、魔之间的斗争。这些绘制精美的壁画残片展示了武器、盔甲、服饰中包括各种珠宝和头饰的不同细节。马尔沙克曾一度认为,小厅中更为精致的线描绘画不仅证明了中国的影响,也说明当... 卡拉伊–卡卡哈宫殿大厅的壁画分三栏排列,描绘了人、神、魔之间的斗争。这些绘制精美的壁画残片展示了武器、盔甲、服饰中包括各种珠宝和头饰的不同细节。马尔沙克曾一度认为,小厅中更为精致的线描绘画不仅证明了中国的影响,也说明当地艺术家熟知中亚及中国西北部分地区画派作品。也许,这种影响不仅涉及图像的绘画风格,也涉及图像的个别细节。在中亚及中国西北地区的佛像绘画中,以保存完好的施克申(Shikshin)、敦煌、柏孜克里克等绘画为代表,当中的菩萨等人物形象,身着带有冠冕、绶带和树叶等装饰的华丽服饰。关于这一点,我们来看西壁中心人物右侧的琴女形象。她的高髻和冠饰,上面装饰着一道环箍,可与包括莫高窟壁画在内的演奏箜篌的伎乐形象相媲美。宫殿大厅壁画中的另一幅图像,在中亚及中国新疆部分地区的佛教图像中也有类似的表现,与玛哈嘎拉等神灵形象接近,北壁的两幅场景,通过坐在一辆由翼马拉动的战车上的人物被展现,第三栏也同样出现了这样的形象,在东壁的场景中在与娜娜女神相近的位置也出现两次。目前还不知道在这幅叙事壁画上所表现的全部故事,但毫无疑问,在天堂世界中逗留的人物及其形象所占据的第三栏没有任何叙事情节。据此,这里的人物不可能再描绘两次。可能是壁画上表现的不是一个而是两个相似的人物。他们大概能被解释为“双胞胎”,这也许反映了印度–伊朗对原始的阎魔和阎弥夫妇的信仰。特别是因为“Kahkaha”这一史诗巨人的名字,在其中一个版本的故事中他也有一个双胞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高窟壁画 北壁 伎乐 新疆部分地区 神灵形象 双胞胎 绘画风格 卡拉伊
原文传递
专有名词学视野下粟特人的万神殿
2
作者 卢湃沙 《丝绸之路研究集刊》 2022年第2期445-462,535,共19页
本文试图分析在现存古文书中粟特人的名字,从而推动对粟特宗教的研究。在对基本的个人信息,关于其来源、众神的形象以及研究方法的论述之后,对几组名称展开进一步研究调查:阿胡拉·马兹达以及马赫拉斯坎德;“更年轻的阿维斯塔”众神... 本文试图分析在现存古文书中粟特人的名字,从而推动对粟特宗教的研究。在对基本的个人信息,关于其来源、众神的形象以及研究方法的论述之后,对几组名称展开进一步研究调查:阿胡拉·马兹达以及马赫拉斯坎德;“更年轻的阿维斯塔”众神;不见于琐罗亚斯德教记载的伊朗神;域外众神、英雄以及一些宗教概念;重大事件甚至恶魔等组成。在掌握了以上的材料之后,笔者得出一些结论,分别从琐罗亚斯德教首席众神的一些艺术形象;粟特人人名词源中的外来尊神;从专有名词词源学角度看众神和英雄们的功能;粟特本土众神的相似与不同,在巴克特里亚以及花剌子模;众神的名字在文书中被翻译成外来的神的变化;从纪念性艺术到人名的粟特文化不同媒介所表现的天国之间的巨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琐罗亚斯德教 巴克特里亚 粟特人 花剌子模 神的形象 众神 专有名词 词源学
原文传递
佩肯德城:从堡垒到粟特城市——布哈拉考古调查的研究成果
3
作者 安德烈·奥梅尔琴科 《丝绸之路研究集刊》 2022年第2期77-104,526-527,共30页
本文介绍了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艾尔米塔什博物馆和撒马尔罕乌兹别克斯坦考古研究所组织的布哈拉考古考察队多年来对佩肯德城址进行实地考察的主要成果。佩肯德(Paykand)于公元4世纪始建于布哈拉绿洲(乌兹别克斯坦)西南部,公元11、12世... 本文介绍了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艾尔米塔什博物馆和撒马尔罕乌兹别克斯坦考古研究所组织的布哈拉考古考察队多年来对佩肯德城址进行实地考察的主要成果。佩肯德(Paykand)于公元4世纪始建于布哈拉绿洲(乌兹别克斯坦)西南部,公元11、12世纪因泽拉夫尚河下游水势恶化而废弃。佩肯德的历史大致可以确定六个时期。在这个时间段内,我们可以看到堡垒的产生、物质的变化,最后是城市中心的形成。在某种程度上,它们与整个中亚的历史事件相关。有证据表明,在公元前4世纪后半叶布哈拉绿洲就有许多定居点。这是由两种情况决定的:环境变化和粟特人从泽拉夫尚河上游迁徙。佩肯德聚落的核心是火神庙,这是粟特城市的一个特征。我们可以看到游牧民族(所谓的东萨尔马提亚人)在公元前1世纪至公元1世纪期间对布哈拉绿洲的物质文化和政治领域的重要影响。佩肯德堡的主体部分在公元3—4世纪进行了深度改造,这是伊朗萨珊王朝军事扩张所形成的结果,后者在布哈拉绿洲城市化进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在赫普塔利斯和突厥时代,佩肯德已经成为中国、中东、东欧和印度贸易路线上的一个著名城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哈拉 萨珊王朝 考古调查 粟特人 乌兹别克斯坦 军事扩张 贸易路线 撒马尔罕
原文传递
俄罗斯国立艾尔米塔什博物馆藏克孜尔石窟壁画 被引量:7
4
作者 赵莉 Kira Samasyk Nicolas Pchelin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7-96,共40页
新疆克孜尔石窟流失海外的壁画中,部分现藏于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艾尔米塔什博物馆。藏品来源包括两部分,少量为20世纪初俄国探险队从新疆直接揭走的壁画,其余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红军从柏林运回的由德国考察队从新疆揭走的壁画。作... 新疆克孜尔石窟流失海外的壁画中,部分现藏于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艾尔米塔什博物馆。藏品来源包括两部分,少量为20世纪初俄国探险队从新疆直接揭走的壁画,其余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红军从柏林运回的由德国考察队从新疆揭走的壁画。作者先后两次赴俄罗斯国立艾尔米塔什博物馆协助调查,工作主要围绕俄藏编号、德藏编号以及石窟壁画原位的对应来进行。本文就是这批壁画及整理的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立艾尔米塔什博物馆 克孜尔石窟 俄罗斯
原文传递
粟特铠甲装武士:天神还是国王?
5
作者 阿桑·托戈耶夫 《丝绸之路研究集刊》 2022年第2期425-432,534,共9页
在7世纪到8世纪初的粟特艺术中,主要是在红陶方面,有一个全副武装、身穿精致盔甲人物的著名的图像,文章旨在研究这个人物形象本身及其起源。对武器和盔甲特征的观察显示出在7世纪它们似乎已经很古老了,这种情况表明人物本身更有可能具... 在7世纪到8世纪初的粟特艺术中,主要是在红陶方面,有一个全副武装、身穿精致盔甲人物的著名的图像,文章旨在研究这个人物形象本身及其起源。对武器和盔甲特征的观察显示出在7世纪它们似乎已经很古老了,这种情况表明人物本身更有可能具有神性。遗憾的是,目前我们还没有资料能够可靠地辨识出他与粟特万神殿的任何人物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粟特 盔甲 万神殿 人物形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