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极轨气象卫星微波成像仪资料 被引量:14
1
作者 邹晓蕾 《气象科技进展》 2012年第3期45-50,共6页
第一个微波成像仪是1987年6月18日由美国空军防御气象卫星计划发射的极轨卫星F-8上搭载的专用微波成像仪。从那之后,空军防御气象卫星计划的一系列极轨卫星F-10/11/13/14/15被成功发射,并且均搭载了专用微波成像仪。
关键词 微波成像仪 视场 专用传感器 极轨卫星 地球观测系统 MWRI
下载PDF
GPS无线电掩星资料特点 被引量:6
2
作者 邹晓蕾 《气象科技进展》 2012年第5期49-54,共6页
正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指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最初的设计是为了美国军方的精确定位,于1980年代与1990年代早期开始应用。GPS共由距地球表面约20200km高度的6个轨道上运行的24颗卫星组成,这些卫星以2个L波段频率(f1=1.57542GH... 正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指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最初的设计是为了美国军方的精确定位,于1980年代与1990年代早期开始应用。GPS共由距地球表面约20200km高度的6个轨道上运行的24颗卫星组成,这些卫星以2个L波段频率(f1=1.57542GHz,f2=1.22760GHz)持续发射电磁波。GPS为将无线电掩星(Radio Occultation)技术应用到地球大气领域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电掩星 掩星观测 大气折射率 低轨卫星 探空资料 垂直廓线 无线电信号 信号传播 地球表面 定位系统
下载PDF
气象卫星微波湿度计资料简介 被引量:6
3
作者 马原 邹晓蕾 《气象科技进展》 2013年第6期45-51,共7页
第一个先进微波湿度计(AMSU-B)搭载于1998年5月13日发射的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局(NOAA)卫星NOAA-15(http://www.wmo-sat.info/oscar/instruments/view/33)。它与第一个先进微波温度计(AMSU-A)一起分别完成对大气水汽和温度的垂... 第一个先进微波湿度计(AMSU-B)搭载于1998年5月13日发射的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局(NOAA)卫星NOAA-15(http://www.wmo-sat.info/oscar/instruments/view/33)。它与第一个先进微波温度计(AMSU-A)一起分别完成对大气水汽和温度的垂直探测。与红外或可见光频段不同,微波可以穿透非降水云,因而微波湿度计可以观测到除强降水以外各种天气条件下的水汽信息。AMSU-B有5个通道,与AMSU-A的15个通道一起通称为AMSU,AMSU-B的通道1~5对应AMSU通道16~20。AMSU-B通道1~2是两个窗区通道,它们的中心频率分别位于89.9和150GHz附近,用来观测地表温度和地面发射率等参数;AMSU-B通道3~5是3个大气探测通道,它们的中心频率分别位于(183.31±1)、(183.31±3)、(183.31±7)GHz附近的水汽吸收带,主要用来观测对流层中下层的水汽分布。AMSU-B的其他一些仪器参数见表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湿度计 水汽 降水云 NOAA 质量控制 GSI 质量管理 气象观测卫星 气象卫星 AMSU
下载PDF
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诊断和消除风云三号B星微波湿度计观测数据中的噪音 被引量:5
4
作者 邹晓蕾 马原 秦正坤 《气象科技进展》 2013年第4期144-153,共10页
风云三号A星和B星上的微波湿度计(MWHS)在183GHz附近有3个水汽探测通道(通道3~5)。搭载在MetOp和NOAA卫星上的微波湿度计(MHS)在相同频率上也有3个水汽探测通道。MWHS和MHS都是跨轨扫描仪器。通过对比MWHS观测亮温和用辐射传输... 风云三号A星和B星上的微波湿度计(MWHS)在183GHz附近有3个水汽探测通道(通道3~5)。搭载在MetOp和NOAA卫星上的微波湿度计(MHS)在相同频率上也有3个水汽探测通道。MWHS和MHS都是跨轨扫描仪器。通过对比MWHS观测亮温和用辐射传输模式模拟得到的亮温,发现在这3个通道的观测中都存在着沿轨道方向、随扫描角变化的直线形噪音。即使对足够长时间里的大量资料进行平均分析,该噪音也没有消除,说明噪音并不是由大气或地表的自然变化引起的。通道3~5噪音的大小分别是0.3,0.2和0.2K。用主成分分析方法(PCA)对MWHS一个月的资料进行研究,发现MWHS的直线形噪音主要存在于第一模态中,MWHS的直线形噪音叠加在该模态所主要描述的观测亮温随扫描角变化特征,即跨轨仪器的主要特性。对于这3个水汽探测通道,第一主成分解释了超过99.91%的总方差。将第一主成分进行5点平滑再对原观测数据重构可以有效地去除MWHS资料中的噪音。重构后的资料随扫描角的变化变得比较平滑,与MHS偏差随扫描角的变化特征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云三号B星(FY-3B) 微波湿度计(MWHS) 微波湿度计(MHS) 主成分分析方法
下载PDF
中国及其周边地区多种水凝物资料的气候态特征比较 被引量:4
5
作者 耿蓉 王雨 +2 位作者 傅云飞 李锐 刘国胜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34-147,共14页
对云的水凝物含量进行研究有利于认识云的辐射性质和强迫效应,以及改善模式的预报性能。利用目前几种较为常用的卫星观测资料(ISCCP、MODIS和CloudSat)和再分析资料(CFSR和ERA-Interim),对中国及其周边地区的多种水凝物变量,包括积分的... 对云的水凝物含量进行研究有利于认识云的辐射性质和强迫效应,以及改善模式的预报性能。利用目前几种较为常用的卫星观测资料(ISCCP、MODIS和CloudSat)和再分析资料(CFSR和ERA-Interim),对中国及其周边地区的多种水凝物变量,包括积分的云水路径、液水路径和冰水路径,以及分层的液态水含量和冰水含量的气候态水平及垂直分布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总的水凝物含量方面,无论是描述整个中国及其周边地区的水平分布特征和主要变化模态,还是不同海陆区域的月变化特点,MODIS、ERA和CFSR三种资料都显示出较高的一致性,而ISCCP的绝对数值和变化幅度与它们均存在一定差异。在液态水含量方面,无论是水平还是垂直分布,ERA-Interim都有最高的数值,作为观测数据的MODIS和ISCCP则显著偏低。对于冰水含量,不同资料间无论是水平和垂直分布形式还是具体数值都存在明显差异。通过分析不同水凝物资料间气候态分布的差异性特征,有利于认识目前常用的几种水凝物资料的"不确定性"程度,从而更好地估计云的辐射效应,以及理解其在气候变化中所扮演的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分析资料 观测资料 水凝物变量
下载PDF
极轨气象卫星微波温度探测仪资料的分辨率 被引量:4
6
作者 邹晓蕾 《气象科技进展》 2012年第2期38-41,共4页
2008年5月27日风云3号A星(FY-3A)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第二代风云3号(FY-3)极轨气象卫星系统的正式启动。两年后,即2010年11月5日,FY-3系列的第二颗卫星——风云3号B星(FY-3B)也成功发射升空。FY-3A与FY-3B一起实现了我国极轨气象卫星... 2008年5月27日风云3号A星(FY-3A)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第二代风云3号(FY-3)极轨气象卫星系统的正式启动。两年后,即2010年11月5日,FY-3系列的第二颗卫星——风云3号B星(FY-3B)也成功发射升空。FY-3A与FY-3B一起实现了我国极轨气象卫星上下午星组网观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轨气象卫星 卫星微波 微波温度计 探测仪 资料同化 分辨率 数值天气预报 微波湿度计 微波成像仪 温度廓线 卫星系统 天气条件 全球大气 发射 强降水 第二代 组网 信息 启动 观测
下载PDF
用数值天气预报模式评估风云三号A星微波温度计资料的质量 被引量:3
7
作者 王祥 邹晓蕾 +1 位作者 翁富忠 游然 《气象科技进展》 2013年第4期18-31,共14页
搭载在风云三号A星上的微波温度计(MWTS)有4个通道。通道1~4的中心频率分别为50.3,53.6,54.9和57.3GHz。Lu等[1]指出风云三号A星成功进入轨道后,3个高层通道(通道2~4)的中心频率发生了漂移。Zou等[2]指出通道2~4的资料偏差随... 搭载在风云三号A星上的微波温度计(MWTS)有4个通道。通道1~4的中心频率分别为50.3,53.6,54.9和57.3GHz。Lu等[1]指出风云三号A星成功进入轨道后,3个高层通道(通道2~4)的中心频率发生了漂移。Zou等[2]指出通道2~4的资料偏差随温度变化而变化。本文指出风云三号A星微波温度计资料偏差对温度的依赖性是由频率漂移引起的,并提出了解决这些资料在数值预报和气候研究应用中的相应措施。对于数值预报而言,只要在快速辐射传输模式中采用逐线积分模式和漂移后的频率产生一套新系数,就可以使用该快速辐射传输模式做资料同化。为了要把风云三号A星微波温度计资料接到NOAA系列和欧洲卫星相应仪器资料,可以用快速辐射传输模式估计由频率漂移引起的偏差,并将此偏差从观测中减去。本文利用2010年一年MetOp-A/NOAA-18微波温度计(AMSU-A)与风云三号A星微波温度计在南北两极的星下点同时过境处(SNO)资料,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云三号A星 频率漂移 微波温度计
下载PDF
GOES成像仪资料简介 被引量:3
8
作者 达成 邹晓蕾 《气象科技进展》 2014年第4期52-61,共10页
对地同步(geosynchronous)卫星以地球自转角速度围绕地轴转动。如果卫星星下点(sub-satellite point)保持在地球表面同一位置,这样的对地同步卫星又被称为对地静止(geostationary)卫星。在圆环轨道的假设下,根据对地静止卫星运... 对地同步(geosynchronous)卫星以地球自转角速度围绕地轴转动。如果卫星星下点(sub-satellite point)保持在地球表面同一位置,这样的对地同步卫星又被称为对地静止(geostationary)卫星。在圆环轨道的假设下,根据对地静止卫星运行的向心力和万有引力大小相等,可算出对地静止卫星与地心距离约为42164km。与一天提供两次全球资料的极轨卫星不同,静止卫星在其观测范围内可提供时间连续的高水平分辨率资料,可用来追踪快变天气变量,如云、水汽和风。因此,越来越多的国家都相继发射覆盖自己领土的对地静止卫星。表1列出了目前在轨运行的对地静止气象卫星太空位置、名称、发射时间、卫星状态及所属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OES 成像仪 同步卫星 静止卫星 静止气象卫星 发射时间 地球表面 自转角速度
下载PDF
卫星专用传感器微波成像仪/探测仪(SSMIS)观测资料在天气和气候研究中的应用(英文) 被引量:2
9
作者 Weng F Zou X +2 位作者 Yan B Han Y Liu Q 《气象科技进展》 2011年第1期14-24,共11页
2003年10月18日,美国国防气象卫星计划成功发射搭载了专用传感器微波成像仪/探测仪的F-16卫星。然而由于天线自身热辐射和校准暖黑体的不稳定,第一个专用传感器微波成像仪/探测仪出现了一些重要的异常观测。美国海军实验室与美国国家海... 2003年10月18日,美国国防气象卫星计划成功发射搭载了专用传感器微波成像仪/探测仪的F-16卫星。然而由于天线自身热辐射和校准暖黑体的不稳定,第一个专用传感器微波成像仪/探测仪出现了一些重要的异常观测。美国海军实验室与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分别开发了两种算法来订正这些异常值。剔除了定标异常值后,专用传感器微波成像仪/探测仪资料目前在探空数据产品反演和资料同化中发挥了更加显著的作用。NOAA利用专用传感器微波成像仪已有算法生成了专用传感器微波成像仪/探测仪成像仪产品。此外,一些新开发的算法可以从专用传感器微波成像仪/探测仪资料中提取出云和降水的信息。在云冰云水的反演算法中,亮温是与云冰云水路径和粒子的平均直径相关的。利用一维变分反演系统,同时反演出了多数大气和地表条件下的大气温度、湿度以及水凝物的垂直廓线。在各种天气形势下,由专用传感器微波成像仪/探测仪资料反演得到的温度和湿度廓线的均方根误差通常分别小于2K和15%。为了同化专用传感器微波成像仪/探测仪资料,还发展了新的质量控制和偏差订正方法。在NOAA的全球预报系统中同化了专用传感器微波成像仪/探测仪资料后,对提高全球中期数值预报水平产生了中性和较小的正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 专用传感器 微波成像仪 探测仪 观测资料 天气 气候研究 microwave special studies algorithms profiles noaa meteorological satellite water vapor calibration 反演 correction ALGORITHM retrieval ALGORITHM control ALGORITHM
下载PDF
气候变化趋势计算及其对观测精度的敏感性 被引量:2
10
作者 邹晓蕾 《气象科技进展》 2012年第1期41-43,共3页
全球变暖是众所周知的事实。然而,地球大气的变率估计还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这里,简要描述根据资料获得气候变化趋势的一个传统估计方法——线性回归方法。
关键词 气候变化趋势 计算 观测精度 敏感性 detection 众所周知的事实 线性回归方法 重要因子 全球变暖 估计精度 估计方法 地球大气 不确定性 资料 描述 并指 变率
下载PDF
风云三号B星微波温度探测仪观测资料的质量评估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祥 邹晓蕾 《气象科技进展》 2013年第4期32-42,共11页
继新一代气象极轨卫星上午窗口星风云三号A星于2008年5月27日成功发射以后,下午窗口星风云三号B星在2010年11月5日成功发射。搭载于风云三号卫星上的微波温度探测仪(MWTS,MicroWave Temperature Sounder)有4个通道,分别与先进微波探测仪... 继新一代气象极轨卫星上午窗口星风云三号A星于2008年5月27日成功发射以后,下午窗口星风云三号B星在2010年11月5日成功发射。搭载于风云三号卫星上的微波温度探测仪(MWTS,MicroWave Temperature Sounder)有4个通道,分别与先进微波探测仪(AMSU-A,Advanced Microwave Sounding Unit-A)的3,5,7和9通道相对应。通过与模式模拟亮温以及NOAA-18 AMSU-A同频率观测亮温的对比,评估了风云三号B星MWTS观测资料的质量。研究发现,MWTS通道3和AMSU-A通道7的观测偏差有较强的纬度依赖性;MWTS通道4的观测资料在约30°—40°N的狭窄纬度带上受到了严重污染;并且,通道4的扫描偏差不对称,第4个像元的偏差全球系统性地高于其他临近像元。造成这些异常偏差的可能原因包括卫星天线旁瓣污染和未知来源的信号干扰。为了将MWTS观测应用于数值天气预报,提出了一个质量控制算法剔除通道4的异常观测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云三号B星 微波遥感 微波温度探测仪
下载PDF
卫星资料测量精度参数“NEDT”
12
作者 邹晓蕾 《气象科技进展》 2011年第3期42-44,共3页
数值天气预报和气候变化研究不仅依赖于充分多的、高准确度的卫星资料,还依赖于这些资料在数值天气预报和气候模式中的有效同化.在这方面的应用上,观测资料的测量精度是一个关键参数.
关键词 卫星资料 资料应用 专题 测量精度 数值天气预报 气候模式 气候变化 观测资料 关键参数 高准确度 同化
下载PDF
地下水铀污染的原位微生物还原与固定:在美国能源部田纳西橡树岭放射物污染现场的试验 被引量:29
13
作者 吴唯民 Jack Carley +19 位作者 David Watson 顾宝华 Scott Brooks Shelly D.Kelly Kenneth Kemner Joy D.van Nostrand 吴力游 许玫英 周集中 罗剑 Erick Cardenas 黄家琪 Matthew W.Fields Terence L.Marsh James M.Tiedje Stefan J.Green Joel E.Kostka Peter K.Kitanidis Philip M.Jardme CraigS.Criddle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49-459,共11页
总结了美国斯坦福大学和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等在美国能源部田纳西州橡树岭综合试验基地进行的铀污染原位微生物修复阶段性试验结果.本试验利用微生物以乙醇为电子供体还原地下水和沉积物中的六价铀为不溶解的四价铀,使之原位固定化.随后... 总结了美国斯坦福大学和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等在美国能源部田纳西州橡树岭综合试验基地进行的铀污染原位微生物修复阶段性试验结果.本试验利用微生物以乙醇为电子供体还原地下水和沉积物中的六价铀为不溶解的四价铀,使之原位固定化.随后通过加入溶解氧和硝酸盐来试验微生物还原后的地下水层中还原固定态铀的稳定性.通过预处理和长期间隔注入乙醇溶液,地下水中铀浓度从40~60mg·L-1降至0.03mg·L-1以下,达到了美国环保署饮用水的标准.还原的四价铀主要以U(Ⅳ)-Fe复合物的形态存在.结果表明,固定化后的四价铀只有在厌氧条件下才是稳定的,溶解氧和硝酸盐侵入地下水层后会使固定化的四价铀重新氧化为溶解态的六价铀.在试验过程中,采用多种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了微生物种群的变化和与铀氧化还原反应有关的功能微生物.本研究表明,在维持试验系统无氧和无硝酸盐的条件下,通过添加乙醇为电子供体可有效地促进地下水中土著功能微生物的活性,从而实现铀的原位还原固定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污染 微生物还原 原位生物修复 地下水 沉积物
原文传递
平流层-对流层相互作用研究进展:等熵位涡理论的应用及青藏高原影响 被引量:13
14
作者 任荣彩 吴国雄 +3 位作者 CAI Ming 孙舒悦 刘新 李伟平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53-868,共16页
系统介绍了近年来应用等熵位涡理论研究平流层-对流层动力相互作用所发现的一些新的事实和机理,包括平流层冬季极涡振荡过程中平流层、对流层环流异常的时空传播特征,以及等熵质量理论框架下的平流层-对流层动力耦合机理,还介绍了影响... 系统介绍了近年来应用等熵位涡理论研究平流层-对流层动力相互作用所发现的一些新的事实和机理,包括平流层冬季极涡振荡过程中平流层、对流层环流异常的时空传播特征,以及等熵质量理论框架下的平流层-对流层动力耦合机理,还介绍了影响平流层环流年际尺度异常的因子及影响过程。回顾了夏季青藏高原的热力作用所激发的负位涡强迫源对东亚及全球大气环流的影响。并基于对夏季高原周边等熵位涡经向输送垂直分布的诊断进一步说明,夏季青藏高原的存在使高原东缘及东亚地区成为平流层和对流层物质交换的独特区域,探讨了夏季青藏高原影响平流层-对流层动力耦合的一种重要途径及其影响全球气候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熵位涡理论 平流层-对流层相互作用 青藏高原
下载PDF
从地形罗斯贝波到非静力中尺度动力学:重温周晓平先生经典著作
15
作者 蔡鸣 张大林 许秦 《气象科技进展》 2015年第2期59-62,共4页
为缅怀气象学家周晓平先生,重温了周先生的几篇经典著作。这些工作为周先生从研究生、青年到中年不同时期具有先驱性的科研成果,涉及地形对罗斯贝波的动力作用、积云动力学及其数值模拟、非静力中尺度动力学等领域。这些在当时国内外气... 为缅怀气象学家周晓平先生,重温了周先生的几篇经典著作。这些工作为周先生从研究生、青年到中年不同时期具有先驱性的科研成果,涉及地形对罗斯贝波的动力作用、积云动力学及其数值模拟、非静力中尺度动力学等领域。这些在当时国内外气象界均具有领先水平的研究成果,不仅推动了理论研究,也被广泛应用于气象业务预报,为中国气象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形罗斯贝波 积云动力学 非静力中尺度动力学
下载PDF
极轨气象卫星高光谱红外探测仪简介 被引量:4
16
作者 殷梦涛 邹晓蕾 《气象科技进展》 2015年第1期29-39,共11页
极轨(polar-orbiting)气象卫星在离地球高度约800km的极地轨道上运行,每天可绕地球14圈,每绕地球一圈需100多分钟。极轨卫星由南到北的地迹线与赤道的交点称为降交点,由北到南的地迹线与赤道的交点称为升交点。极轨卫星不同轨道的地... 极轨(polar-orbiting)气象卫星在离地球高度约800km的极地轨道上运行,每天可绕地球14圈,每绕地球一圈需100多分钟。极轨卫星由南到北的地迹线与赤道的交点称为降交点,由北到南的地迹线与赤道的交点称为升交点。极轨卫星不同轨道的地迹线过赤道的经度由于地球自转而不同,但它们经过赤道的地方时间是相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轨气象卫星 瞬时视场 高光谱 迹线 地球自转 光谱范围 升交点 扫描线 业务运行 光谱分辨率
下载PDF
黄土高原三趾马红土的观察(英文) 被引量:4
17
作者 劳伦斯 J.弗林 邓涛 +5 位作者 王杨 颉光普 侯素宽 庞丽波 王太明 穆永清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75-284,共10页
讨论了黄土高原地区红粘土中脊椎动物化石的考察历史,记录了山西和甘肃"三趾马红土"地点的观察结果。红粘土广泛分布于黄土高原地区,但常被误认为是一个描述性术语,因为其中的许多沉积物既非红色,又不以粘土级颗粒为主。不少... 讨论了黄土高原地区红粘土中脊椎动物化石的考察历史,记录了山西和甘肃"三趾马红土"地点的观察结果。红粘土广泛分布于黄土高原地区,但常被误认为是一个描述性术语,因为其中的许多沉积物既非红色,又不以粘土级颗粒为主。不少红粘土序列中含有古土壤,也含有水成沉积物。此次考察包括榆社盆地的经典地点、灵台任家沟和雷家河,以及庆阳和秦安的一些地点。讨论了在任家沟发现的化石、在玉村新发现的小哺乳动物上新五褶兔( Plio-pentalagus) 和在胡家村观察到的上新世潜穴,后两个地点都位于灵台东北面的庆阳地区。观察结果与晚中新世遍布黄土高原、很可能来自降尘的粘土级颗粒的快速堆积吻合。但在一些区域则以河流或湖泊过程为主,红粘土颗粒部分或全部被水成的粗碎屑沉积物代替,没有找到晚中新世-早上新世干旱化的证据,反而支持高生产力的湿润环境假说。局部富集的脊椎动物化石证明三趾马动物群具有很高的陆生生物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新近纪 三趾马红土 哺乳动物 沉积学
下载PDF
城市能量消耗对全球气候影响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广俊 蔡鸣 胡爱学 《气象科技进展》 2015年第2期13-17,共5页
2006年世界总能量消耗大约是1.58×1013W。这一能量消耗主要集中于人口稠密的地区。尽管这一能量消耗仅占自然界大气和海洋环流从低纬向高纬能量输送的0.3%,但当这一能量释放到大气中后有可能对正常的大气环流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 2006年世界总能量消耗大约是1.58×1013W。这一能量消耗主要集中于人口稠密的地区。尽管这一能量消耗仅占自然界大气和海洋环流从低纬向高纬能量输送的0.3%,但当这一能量释放到大气中后有可能对正常的大气环流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影响本地及下游地区的气温。本文使用全球气候模式对这一人类能量消耗潜在的气候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把全球能量消耗超过0.4W的86个网格点加入数值模拟时,在北美和欧亚大陆的中高纬地区的冬季和秋季增温可达到1℃。这些增温地区恰恰是20世纪使用自然和人类强迫的气候模拟相较于实际观测有偏差的区域。因此,研究认为加入人类能量消耗可能会修正气候模拟相对于实际观测的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能量消耗 气候变化响应 北半球中高纬增温 全球数值模拟
下载PDF
中国西北新生代犀牛古生态的稳定同位素证据(英文)
19
作者 Dana BIASATTI 王杨 邓涛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5-68,共24页
根据牙齿釉质的全样和系列碳、氧同位素分析,重建了甘肃临夏盆地25~2.5Ma期间犀牛的食性和环境。其结果支持先前根据牙齿和头骨-肢骨形态做出的一些推断,并对部分属的古生态提出了新的看法。同位素结果支持如下的推断:晚渐新世的巨犀Par... 根据牙齿釉质的全样和系列碳、氧同位素分析,重建了甘肃临夏盆地25~2.5Ma期间犀牛的食性和环境。其结果支持先前根据牙齿和头骨-肢骨形态做出的一些推断,并对部分属的古生态提出了新的看法。同位素结果支持如下的推断:晚渐新世的巨犀Paraceratherium生活于森林环境,而与其共生的异角犀Allacerops栖息地相对开阔,食性特化程度低;中中新世的西班牙犀Hispanotherium在开阔领地上取食草本植物,而同时代的奇角犀Alicornops在森林环境中具有更特化的食性;晚中新世的副板齿犀Parelasmotherium在开阔的稀树草原上取食草本植物。与先前认为无鼻角犀Acerorhinus和额鼻角犀Dicerorhinus生活于森林化环境的推断不同,数据指示这两种犀牛也生活于开阔的稀树草原环境。同位素结果未能得出伊朗犀Iranotherium的确切生活环境,但支持先前认为它特化为C3草本植物取食者的推断。研究结果也显示大唇犀Chilotherium在晚中新世的大多数时间内是森林生活者,但其在晚中新世末期占据了更开阔的环境。此外,分析结果与先前的推断一致,即上新世的山西犀Shansirhinus和更新世的披毛犀Coelodonta是开阔生活环境中的食草者。最后,碳同位素数据支持在此项研究中的所有犀牛都是纯C3取食者,确认C4植物不是临夏盆地25~2.5 Ma期间植被的重要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夏盆地 晚新生代 犀牛 同位素 古生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