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程度近视脉络膜、视网膜黄斑区微循环和视敏度观察及其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刘帆 李宁 +1 位作者 唐丽成 梁先军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929-935,共7页
目的观察不同程度近视及正视人群脉络膜、视网膜黄斑区微循环及视敏度变化,初步分析其与眼轴长度(AL)的相关性。方法横断面观察性研究。2019年5月至2020年11月于南昌爱尔眼科医院就诊的不同程度近视者及同期志愿者142名142只眼纳入研究... 目的观察不同程度近视及正视人群脉络膜、视网膜黄斑区微循环及视敏度变化,初步分析其与眼轴长度(AL)的相关性。方法横断面观察性研究。2019年5月至2020年11月于南昌爱尔眼科医院就诊的不同程度近视者及同期志愿者142名142只眼纳入研究。受试者均行综合验光、OCT血管成像(OCTA)及微视野检查以及AL测量。采用频域OCTA仪测量黄斑区6 mm×6 mm范围视网膜浅层毛细血管丛血流密度(SVD)、深层毛细血管丛血流密度(DVD)、中心凹无血管区(FAZ)面积和脉络膜毛细血管血流空白区(FD)百分比。采用黄斑完整性评估仪测量黄斑10°视网膜平均光敏感度(MS)和黄斑中心凹2°、4°固视率(P1、P2)、63%和95%双曲线椭圆面积(BCEA)。组间两两比较采用最小显著性差异法检验。结果142名142只眼中,男性68名68只眼,女性74名74只眼。依据不同等效球镜度数(SER),将受试者分为正视组、低度近视组、中度近视组、高度近视组,分别为31、36、44、31只眼。4个组受试眼SER(H=132.776)、AL(F=61.11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正视组、低度近视组、中度近视组受试眼SVD(P=0.003、0.002、0.003)、DVD(P<0.001、<0.001,P=0.001)均高于高度近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正视组受试眼FAZ面积高于中度近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中度近视组、高度近视组受试眼脉络膜毛细血管FD百分比高于正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0.030)。高度近视组受试眼视网膜MS显著低于正视组、低度近视组、中度近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01,P=0.035)。正视组、低度近视组、中度近视组、高度近视组受试眼63%BCEA、95%BCEA、P1、P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H=6.936、7.041、5.450、4.239,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黄斑区SVD(r=-0.256,P=0.002)、DVD(r=-0.465,P<0.001)、FAZ面积(r=-0.308,P<0.001)与AL呈负相关;脉络膜毛细血管FD百分比与AL呈正相关(r=0.170,P=0.0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脉络膜 视网膜 微循环 视敏度
原文传递
不同方位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对泪膜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1
2
作者 梁先军 何锦贤 +1 位作者 林英杰 陈粉娜 《临床眼科杂志》 2017年第2期109-113,共5页
目的探究不同方位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对泪膜变化的影响。方法纳入2015年8月至2016年3月在广东省佛山爱尔眼科医院门诊确诊的75例(90只眼)老年性白内障(年龄60~80岁)患者,结合散光和角膜曲率的情况,分成A、B、C 3组,A组27只... 目的探究不同方位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对泪膜变化的影响。方法纳入2015年8月至2016年3月在广东省佛山爱尔眼科医院门诊确诊的75例(90只眼)老年性白内障(年龄60~80岁)患者,结合散光和角膜曲率的情况,分成A、B、C 3组,A组27只眼,B组31只眼,C组32只眼。其中A组予行透明角膜陡峭轴切口(不包含180°切口和90°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并植入非球面人工晶状体;B组予行透明角膜上方切口(切口定位于90°);C组予行透明角膜颞侧切口(切口定位于0°或180°)。采用OCULUS Keratograph眼表综合分析仪客观定量检查3组术前及术后第1天、第7天、第30天的第1次泪膜破裂时间(NIBUTf)、泪河高度及裸眼视力的改变情况。结果 (1)裸眼视力:术后第1天,3组裸眼视力较术前提高,其差异有显著性(P<0.05)。(2)NIBUTf:术后第1天,A组和C组NIBUTf较术前并较B组低,而B组较术前并较其它组高,其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第7天,3组NIBUTf较术前低,其差异有显著性(P<0.05)。(3)泪河高度:术后第1天,3组泪河高度较术前高,术后第30天,C组泪河高度较术前并且较其它组低,其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不同方位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对泪膜存在一定的影响,以颞侧透明角膜切口为显著,其影响力为:颞侧透明角膜切口>陡峭轴透明角膜切口>上方透明角膜切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 不同方位透明角膜切口 泪膜变化
下载PDF
OPD-ScanⅢ型像差分析仪评估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植入三焦点IOL术后视觉质量 被引量:8
3
作者 赵抒羽 何锦贤 +1 位作者 吴燕纯 梁先军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18-321,共4页
目的:应用OPD-ScanⅢ型像差分析仪评估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植入三焦点人工晶状体(IOL)术后视觉质量。方法:选取2018-06/2020-12在佛山爱尔眼科医院接受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联合植入三焦点IOL的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32例38眼... 目的:应用OPD-ScanⅢ型像差分析仪评估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植入三焦点人工晶状体(IOL)术后视觉质量。方法:选取2018-06/2020-12在佛山爱尔眼科医院接受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联合植入三焦点IOL的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32例38眼,比较术前,术后1wk,3mo裸眼远视力(UCDVA)、中距离视力(UCIVA)、近距离视力(UCNVA);术前,术后1wk,3mo进行OPD-ScanⅢ型像差分析仪检查。结果:术前,术后1wk,3mo UCDVA、UCIVA、UCNVA比较均有差异(P<0.05),术后3mo人工晶状体偏心距为0.12(0.08~0.15)mm,轴位为(212.68±90.45)°。术前,术后1wk,3mo球差比较有差异(P<0.05)。术前,术后1wk,3mo斯特列尔比(SR)、调制传递函数(MTF)曲线中4mm面积比(AR)比较均有差异(P<0.001)。术后1wk,3mo SR比术前提升,术后1wk,3mo AR比术前提升(均P<0.001)。术后3mo SR与球差、三叶草呈负相关(rs=-0.420、-0.418,均P<0.01);术后3mo AR与三叶草呈负相关(rs=-0.400,P<0.05)。结论: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植入三焦点IOL术后全程视力提高,OPD-ScanⅢ型像差分析仪结果显示术后IOL居中性良好,视觉质量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焦点 人工晶状体(IOL) 高度近视 白内障 OPD-ScanⅢ型像差分析仪
下载PDF
飞秒激光白内障手术联合PanOptix三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疗效 被引量:4
4
作者 郭磊 梁先军 +2 位作者 张希乔 徐艳雪 林英杰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12-315,共4页
目的:观察飞秒激光白内障手术联合PanOptix三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2020-08/2021-08于我院行飞秒激光白内障手术联合PanOptix三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白内障患者22例26眼,随访至术后3mo,观察手术前后... 目的:观察飞秒激光白内障手术联合PanOptix三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2020-08/2021-08于我院行飞秒激光白内障手术联合PanOptix三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白内障患者22例26眼,随访至术后3mo,观察手术前后远中近视力、像差、斯特里尔比值(SR)及调制传递函数截止频率(MTF-cutoff)变化情况,绘制术后1mo离焦曲线,评估术后3mo患者视觉质量和满意度。结果:术后1d,1wk,1、3mo,纳入患者远中近视力均优于0.1(LogMAR),与术前相比显著改善(均P<0.01)。术后1mo离焦曲线在+0.5~-3.0D之间曲线过渡平缓,视力均优于0.63(小数视力)。术后1d,1wk全眼总像差、球差均明显低于术前,SR、MTF-cutoff均明显高于术前(均P<0.05)。术后3mo,纳入患者看远中近距离时均无需戴镜,整体满意度高,视觉质量良好。结论:飞秒激光白内障手术联合PanOptix三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可使患者获得舒适满意的全程视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秒激光白内障手术 PanOptix三焦点人工晶状体 像差 斯特里尔比值 调制传递函数截止频率 离焦曲线
下载PDF
数码裂隙灯照相系统、数显卡尺、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及IOLMaster测量角膜水平直径的比较 被引量:8
5
作者 霍敏灼 梁先军 +2 位作者 何锦贤 林英杰 曾胜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986-989,994,共5页
目的采用数码裂隙灯照相系统、数显卡尺、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和IOLMaster四种方法测量角膜水平直径,比较其测量结果的差异性和一致性,评估四种方法在中央孔型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mplantable collamer lens,ICL)(ICL V4c)... 目的采用数码裂隙灯照相系统、数显卡尺、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和IOLMaster四种方法测量角膜水平直径,比较其测量结果的差异性和一致性,评估四种方法在中央孔型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mplantable collamer lens,ICL)(ICL V4c)植入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1月我院拟行双眼ICL V4c植入术的患者25例50眼,术前应用数码裂隙灯照相系统、数显卡尺、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及IOLMaster四种测量方法测量角膜水平直径,将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数码裂隙灯照相系统、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IOLMaster及数显卡尺测量50眼的角膜水平直径依次分别为(11. 66±0. 43) mm、(11. 78±0. 37) mm、(12. 04±0. 32) mm、(11. 72±0. 44) mm,IOLMaster测量值最大,数码裂隙灯照相系统测量值最小,且数码裂隙灯照相系统与数显卡尺的差异均值最小,重复性最好。95%一致性界限结果示,数码裂隙灯照相系统与数显卡尺、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与IOLMaster一致性较好,其余组别一致性较差。数码裂隙灯照相系统与数显卡尺两次所测水平角膜直径差值分别为(0±0. 04) mm、(-0. 07±0. 16) mm,两者的95%一致性界限分别为-0. 09~0. 08 mm、-0. 39~0. 24 mm,数码裂隙灯照相系统两次测量的95%一致性界限较数显卡尺更窄,一致性较数显卡尺更佳。结论数码裂隙灯照相系统与数显卡尺在ICL V4c植入术测量角膜水平直径的应用中一致性较好,临床应用中可相互替代,且数码裂隙灯照相系统具有更高的可重复性、更简便的操作以及更佳的患者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角膜直径 数码裂隙灯照相系统 数显卡尺 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 IOLMASTER
下载PDF
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儿童白内障
6
作者 赵抒羽 何锦贤 +1 位作者 吴燕纯 梁先军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077-2080,共4页
目的:观察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儿童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21-01/2022-09在佛山爱尔眼科医院诊断为儿童白内障患儿10例17眼,其中男5例9眼,女5例8眼;年龄3~9(平均4.50±1.20)岁... 目的:观察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儿童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21-01/2022-09在佛山爱尔眼科医院诊断为儿童白内障患儿10例17眼,其中男5例9眼,女5例8眼;年龄3~9(平均4.50±1.20)岁。所有患儿均行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术治疗,术后随访6mo,观察患儿视力、眼压及术后1wk,1、6mo IOL表面色素沉积物、虹膜黏连、后囊晶状体物质增生情况。结果:所有患儿手术过程顺利,术中及术后均未发生无严重并发症。BCVA(LogMAR)术前为0.63±0.18,术后1wk,1、6mo分别为0.42±0.10、0.32±0.09、0.22±0.08(均P<0.001)。手术不同时间眼压比较无差异(P=0.125)。术后不同时间IOL表面色素沉积物,虹膜黏连,后囊晶状体物质增生发生率比较均无差异(P>0.05),术后1wk,1、6mo IOL表面色素沉积物发生率分别为3眼(18%)、1眼(6%)、1眼(6%),虹膜黏连发生率分别为0眼、1眼(6%)、2眼(12%),后囊晶状体物质增生发生率分别为0眼、0眼、2眼(12%)。结论: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儿童白内障安全有效,能有效预防前囊口撕裂和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白内障 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超声乳化 前段玻璃体切除
下载PDF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及对房角宽度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张志辉 张希乔 +1 位作者 曾幸平 郭磊 《智慧健康》 2022年第10期40-43,共4页
目的分析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及对房角宽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0月-2020年10月在佛山爱尔眼科医院进行治疗的86例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双盲法分为A组和B... 目的分析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及对房角宽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0月-2020年10月在佛山爱尔眼科医院进行治疗的86例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双盲法分为A组和B组(各43例),两组患者均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治疗的基础上分别联合小梁切除术和房角分离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视力治疗前后变化、眼压治疗前后变化、房角宽度治疗前后变化以及中央前房深度治疗前后变化。结果组间临床总有效率显示B组高于A组,并发症发生率显示B组低于A组(P<0.05)。组间术前视力比较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0d B组高于A组(P<0.05);组间术前眼压比较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0d两组眼压均明显下降,但是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术前房角宽度比较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0d B组大于A组(P<0.05);组间术前中央前房深度比较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0d B组大于A组(P<0.05)。结论在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临床治疗中,以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作为治疗方案不仅可以进一步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而且还可以进一步增大房角宽度,有利于患者视力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角型青光眼 白内障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 房角分离术 房角宽度
下载PDF
黄斑裂孔面积相关参数在预测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术后裂孔闭合形态中的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赵抒羽 何锦贤 梁先军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770-773,共4页
目的应用黄斑裂孔面积相关参数预测特发性黄斑裂孔(IMH)患者术后裂孔闭合形态的有效性。方法将2018年6月至2020年12月因IMH行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术患者共47例47眼纳入本研究。所有患者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 目的应用黄斑裂孔面积相关参数预测特发性黄斑裂孔(IMH)患者术后裂孔闭合形态的有效性。方法将2018年6月至2020年12月因IMH行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术患者共47例47眼纳入本研究。所有患者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D-OCT)检查。将黄斑裂孔闭合形态分为1型及2型。计算黄斑裂孔指数(MHI)、裂孔直径指数(DHI)、黄斑裂孔愈合指数(MHCI)和裂孔形成因子(HFF)。采用ImageJ软件获得以下参数裂孔两侧外界膜断端到光感受器脱离起点的曲线距离(m、n)、黄斑裂孔面积(MHA)、裂孔区视网膜面积(MHTA)、囊腔面积(MHCSA)。计算裂孔面积指数(MHAI)、裂孔区视网膜面积指数(MHTAI)、囊腔面积指数(MHCSAI)。术前与术后3个月患者BCVA行非参数秩和检验;将患者各评估参数、术后视力与裂孔闭合形态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术前各种黄斑裂孔评估参数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1型黄斑裂孔闭合患者术前BCVA与术后3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型黄斑裂孔闭合患者术前BCVA与术后3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IMH患者黄斑裂孔闭合形态与术后BCVA(r=0.57,P=0.0003)、MHI(r=-0.64,P<0.0001)、MHCI(r=-0.67,P<0.0001)、HFF(r=-0.66,P<0.0001)、MHAI(r=0.70,P<0.0001)均呈显著相关;与MHTAI(r=-0.48,P=0.04)、MHSCAI(r=-0.49,P=0.04)均呈弱相关;与DHI(r=0.35,P=0.42)无相关性。MHI、DHI、HFF、MHCI、MHAI、MHTAI、MHCSAI的AUC分别为0.921、0.720、0.929、0.944、0.957、0.803、0.806,其cut-off值分别为>0.35、>0.56、<0.56、>0.84、>0.33、<0.39、<0.23。结论运用ImageJ软件对IMH患者的SD-OCT结果进行分析发现,MHAI、MHCI是预测黄斑裂孔患者术后裂孔闭合形态的最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黄斑裂孔 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愈合指数 面积指数
下载PDF
过敏性结膜炎患儿的眼表综合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张希乔 邱铭晖 林英杰 《黑龙江医学》 2017年第11期1084-1085,共2页
目的应用眼表综合分析仪结合临床病史、体查对过敏性结膜炎患儿合并干眼进行诊断,为精准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佛山爱尔眼科医院门诊2016-01—2016-12间诊断为过敏性结膜炎的6~14岁患儿105例(210只眼)作为研究组和无结膜炎6~14岁正常患... 目的应用眼表综合分析仪结合临床病史、体查对过敏性结膜炎患儿合并干眼进行诊断,为精准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佛山爱尔眼科医院门诊2016-01—2016-12间诊断为过敏性结膜炎的6~14岁患儿105例(210只眼)作为研究组和无结膜炎6~14岁正常患儿102例(204只眼)作为对照组,采用眼表综合分析仪对两组患儿的非侵入性泪膜破裂时间(NITBUT)、泪河高度(TMH)、脂质层观察、睑板腺拍摄、结膜充血情况、角膜荧光素染色情况进行测定。结果研究组TMH、首发泪膜破裂时间(NITBUTf)、平均泪膜破裂时间(NITBUTav)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结膜充血分级评分、脂质层分析评分、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睑板腺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眼表综合分析仪检测发现64例患儿为干眼患儿,发病率为60.95%。结论眼表综合分析仪作为一种可靠、高效的眼病诊断仪,可用于过敏性结膜炎患儿干眼的诊断,对临床精准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结膜炎 干眼 眼表综合分析仪
下载PDF
白内障伴糖尿病患者超声乳化手术后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的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希乔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8年第4期582-584,共3页
目的探究伴糖尿病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手术后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的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7月~2017年6月期间眼科收治的82例(128眼)白内障患者。按照是否伴有糖尿病分为糖尿病组40例(64眼)和非糖尿病组42例(64眼)。两组均行白内障超声乳... 目的探究伴糖尿病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手术后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的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7月~2017年6月期间眼科收治的82例(128眼)白内障患者。按照是否伴有糖尿病分为糖尿病组40例(64眼)和非糖尿病组42例(64眼)。两组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对比两组患者角膜中央区内的内皮细胞密度、六角形细胞比例和角膜厚度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d、1周及3月角膜中央区内的内皮细胞密度、六角形细胞比例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d、1周及3月角膜厚度均高于术前,且糖尿病组患者1d、1周及3月角膜中央区内的内皮细胞密度、六角形细胞比例均明显低于非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患者1d、1周及3月角膜厚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对白内障患者内皮细胞具有一定损害,且糖尿病白内障患者更易受到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白内障 超声乳化手术 角膜内皮细胞 六角形细胞
下载PDF
不同近视屈光度儿童应用角膜塑形镜的控制效果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志辉 曾胜 +1 位作者 蔡晶晶 肖键 《当代医学》 2022年第13期35-38,共4页
目的分析不同近视屈光度儿童应用角膜塑形镜的控制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至2021年2月于佛山爱尔眼科医院门诊就诊的80例应用角膜塑形镜治疗的不同近视屈光度儿童的临床资料,根据其屈光度的不同分为甲组(n=40,<-3.00 D)和乙组... 目的分析不同近视屈光度儿童应用角膜塑形镜的控制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至2021年2月于佛山爱尔眼科医院门诊就诊的80例应用角膜塑形镜治疗的不同近视屈光度儿童的临床资料,根据其屈光度的不同分为甲组(n=40,<-3.00 D)和乙组(n=40,≥-3.00 D),比较两组儿童佩戴角膜塑形镜6个月和1年后的裸眼视力、角膜曲率(平K值、陡K值)、角膜内皮细胞、等效球镜屈光度(SER)增长量及眼轴长度(AL)增长量及佩戴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佩戴6个月和1年后,乙组裸眼视力高于甲组,平K值、陡K值均低于甲组(P<0.05)。佩戴6个月和1年后,乙组SER增长量、AL增长量均明显低于甲组(P<0.05)。两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面积、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角膜塑形镜在不同屈光度近视患儿中应用效果良好,并发症少,不会影响角膜功能,但与屈光度<3.00 D儿童比较,屈光度≥3.00 D的儿童应用角膜塑形镜的控制效果更佳,更有利于控制或延缓近视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塑形镜 不同屈光度 近视 控制效果 儿童
下载PDF
用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术治疗左侧胫骨开放性骨折的效果探究
12
作者 霍志谦 吴峰 刘恋君 《当代医药论丛》 2020年第1期63-64,共2页
目的:探讨用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术治疗左侧胫骨开放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4月期间在某医院接受诊治的78例左侧胫骨开放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78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Comparison组(n=39)和Discussion... 目的:探讨用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术治疗左侧胫骨开放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4月期间在某医院接受诊治的78例左侧胫骨开放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78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Comparison组(n=39)和Discussion组(n=39)。对Comparison组患者用常规的外固定术进行治疗,对Discussion组患者用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术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骨折愈合的时间、术后住院的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Discussion组患者术后骨折愈合的时间及术后住院的时间均短于Comparison组患者,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Comparison组患者,P<0.05。结论:用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术治疗左侧胫骨开放性骨折的效果较好,可有效地缩短患者术后骨折愈合的时间及住院的时间,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术 左侧胫骨开放性骨折 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下载PDF
0.3%玻璃酸钠滴眼液对翼状胬肉术后泪膜恢复的作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希乔 邱铭晖 林英杰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年第24期118-119,共2页
目的:探讨0.3%玻璃酸钠滴眼液促进翼状胬肉手术后泪膜恢复的作用。方法:选取佛山爱尔眼科医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共50例(50只眼)翼状胬肉手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使用0.3%玻璃... 目的:探讨0.3%玻璃酸钠滴眼液促进翼状胬肉手术后泪膜恢复的作用。方法:选取佛山爱尔眼科医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共50例(50只眼)翼状胬肉手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使用0.3%玻璃酸钠滴眼液进行治疗,对照组不使用0.3%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对比术后7 d、14 d以及3个月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7 d、14 d以及3个月干眼自觉症状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7 d、14 d泪膜破裂时间(TBUT)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7 d角膜荧光素染色(FL)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 d的F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TBUT、F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3%玻璃酸钠滴眼液对翼状胬肉术后泪膜恢复具有良好的效果,能促进泪膜功能的恢复以及角膜上皮修复,改善患者术后早期眼表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酸钠滴眼液 翼状胬肉 泪膜
下载PDF
应用夜戴型角膜塑形镜后偏中心情况的研究及其对视觉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志辉 蔡晶晶 +1 位作者 曾胜 曾幸平 《中外医学研究》 2021年第27期10-13,共4页
目的:分析配戴夜戴型角膜塑形镜后偏中心的情况及其对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在2018年7月-2020年7月收治的50例需要进行夜戴型角膜塑形镜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测量统计其戴镜不同时间点(7、30、90 d)后... 目的:分析配戴夜戴型角膜塑形镜后偏中心的情况及其对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在2018年7月-2020年7月收治的50例需要进行夜戴型角膜塑形镜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测量统计其戴镜不同时间点(7、30、90 d)后的角膜塑形镜基弧区(BC,中央光学区)相对于瞳孔中心的偏心量,观察50例患者中央光学区偏心情况,包括平均偏心量、偏心程度、偏心方向,比较其佩戴夜戴型角膜塑形镜前及90 d后的裸眼视力及矫正视力。结果:50例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后不同时间点的中央光学区平均偏心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中央光学区偏心程度多以轻中度为主,重度偏心情况较少,佩戴后不同时间点偏心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0例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后不同时间点的光学区偏心方向多以水平颞侧偏心及垂直下方偏心为主,佩戴后不同时间点偏心方向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0例患者佩戴夜戴型角膜塑形镜90 d后的裸眼视力及矫正视力均要明显高于佩戴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进行夜戴型角膜塑形镜治疗的患者,配戴过程可发生中央光学区偏中心情况,其偏心程度多以轻中度为主,重度偏心比较少见,偏心方向多以水平颞侧偏心及垂直下方偏心为主,同时配戴夜戴型角膜塑形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其视觉质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戴型角膜塑形镜 偏中心 视觉质量 视力
下载PDF
翼状胬肉对眼角膜内皮质量的影响
15
作者 罗汇慧 霍敏灼 +1 位作者 梁先军 朱小洁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9年第17期2772-2774,共3页
目的:对翼状胬肉患眼进行患侧与非患侧角膜内皮质量的对比,从而探究翼状胬肉的生长对眼角膜内皮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来我院就诊并治疗的原发性鼻侧翼状胬肉患者,共48例(49眼),在局部浸润麻醉下行翼状胬肉切除联... 目的:对翼状胬肉患眼进行患侧与非患侧角膜内皮质量的对比,从而探究翼状胬肉的生长对眼角膜内皮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来我院就诊并治疗的原发性鼻侧翼状胬肉患者,共48例(49眼),在局部浸润麻醉下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术毕为患眼佩戴治疗性绷带镜以缓解术后的眼部刺激症状,辅以局部适当冰敷。结果:鼻侧镜下获得角膜内皮细胞数低于颞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眼颞侧与鼻侧角膜内皮最小细胞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眼颞侧与鼻侧角膜内皮最大细胞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眼颞侧与鼻侧角膜内皮平均细胞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眼鼻侧角膜内皮CV高于颞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眼颞侧与鼻侧角膜EC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眼颞侧角膜内皮细胞六边形比率高于鼻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翼状胬肉的生长会带来眼角膜内皮质量受损,当翼状胬肉侵犯角膜时,建议尽早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状胬肉 角膜内皮质量
下载PDF
双倍剂量康柏西普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16
作者 邱铭晖 赵抒羽 +1 位作者 何锦贤 梁先军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9年第21期10-12,共3页
目的:比较双倍剂量1.0 mg和标准剂量0.5 mg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对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纳入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在佛山爱尔眼科医院诊断为湿性AMD患者60例60眼,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 目的:比较双倍剂量1.0 mg和标准剂量0.5 mg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对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纳入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在佛山爱尔眼科医院诊断为湿性AMD患者60例60眼,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30例30眼。观察组患者使用双倍剂量1.0 mg,对照组患者使用标准剂量0.5 mg,两组患者均接受每月1次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注射,连续注射3月。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2、3月采用标准视力表对患者进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检查,用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中央视网膜厚度(CRT),用非接触眼压计进行眼压检查。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后不同时间点的BCVA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CRT显著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发现,观察组在治疗后1月时的BCVA提升幅度较0.5 mg有显著提高,CRT下降程度更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体腔注射双倍剂量(1.0 mg)康柏西普可有效治疗湿性AMD,与标准剂量相比,在治疗后早期可更快改善视力和视网膜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柏西普 双倍剂量 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下载PDF
人羊膜匀浆提取液对角膜碱烧伤后新生血管PEDF和VEGF表达及角膜新生血管的影响 被引量:8
17
作者 赵抒羽 郭小南 何锦贤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7年第8期1437-1440,共4页
目的:探讨人羊膜匀浆提取液对角膜碱烧伤后新生血管形成过程中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及角膜新生血管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06/2016-06在佛山爱尔眼科医院治疗的角膜碱烧伤患者32例37眼,随机分为A、B两组... 目的:探讨人羊膜匀浆提取液对角膜碱烧伤后新生血管形成过程中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及角膜新生血管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06/2016-06在佛山爱尔眼科医院治疗的角膜碱烧伤患者32例37眼,随机分为A、B两组。其中A组17例19眼,采用40mg/L人羊膜匀浆提取液治疗,B组15例18眼,采用3g/L泼尼松龙滴眼液治疗。在治疗不同的时间点(1、4、7、14、21、28d)观察角膜新生血管的生长,同时检测新生血管形成过程中PEDF及VEGF的表达水平。结果:A组患者在使用人羊膜匀浆提取液治疗后,PEDF表达水平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治疗28d后,PEDF表达水平达到了0.721±0.314,而B组患者PEDF表达水平仅有0.538±0.253,两组患者PEDF表达水平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VEGF表达水平在不同的时间点检测时均低于B组,在治疗28d后,A组患者VEGF表达水平为0.152±0.020,B组患者VEGF表达水平为0.302±0.031,两组患者VEGF表达水平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角膜新生血管数量显著低于B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羊膜匀浆提取液可以促进患者角膜碱烧伤后新生血管形成过程中PEDF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羊膜匀浆提取液 角膜碱烧伤 PEDF VEGF
下载PDF
41G微针视网膜下重组人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注射治疗黄斑下出血1例
18
作者 陈旭峰 梁先军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8期1656-1661,共6页
黄斑下出血是位于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层和视网膜色素上皮层(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 RPE)之间的出血,可能由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AMD)、视网膜大动脉瘤等疾病引起。血凝块释放的铁对感光细胞、... 黄斑下出血是位于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层和视网膜色素上皮层(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 RPE)之间的出血,可能由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AMD)、视网膜大动脉瘤等疾病引起。血凝块释放的铁对感光细胞、视网膜循环等都具有毒性作用,因此血凝块的吸收快慢是预后良好与否的关键,利用41号(41G)微针行视网膜下注射人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t-PA)联合玻璃体切除术(pars plana vitrectomy, PPV)和气体填塞术能更有效、更安全地治疗视网膜下出血,从而快速吸收血凝块以保护视功能。现报道1例利用41G微针在视网膜下注射重组人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以治疗黄斑下出血。Submacular hemorrhage is bleeding between the 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 (RPE) and the photoreceptor cell layer of the retina. It can be caused by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AMD), large aneurysms of the retina and other diseases. The iron released by blood clots has toxic effects on photoreceptor cells and retinal circulation, so the absorption rate of blood clots is the key to good prognosis. Subretinal injection of human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was performed using 41 (41G) microneedles, the combination with pars plana vitrectomy (PPV) and gas tamponage can more effectively and safely treat subretinal bleeding, thereby rapidly absorbing the blood clot to preserve visual function. We report a case of submacular hemorrhage treated by subretinal injection of recombinant human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using 41G microneed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下注射 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 黄斑下出血
下载PDF
利用可穿戴设备监测学龄儿童量化用眼行为并定量分析近视发生相关因素
19
作者 李亮亮 蔡晶晶 +2 位作者 曾胜 朱梓奥 姜志东 《眼科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180-187,共8页
目的:探索一种无创的、智能可穿戴设备监测学龄儿童量化的用眼行为,并定量分析近视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招募佛山市禅城区石湾第二小学三年级及狮城中学小学部五年级的年龄为7~11岁部分学生共171例。所有受试者均按照非睫状肌麻痹主觉... 目的:探索一种无创的、智能可穿戴设备监测学龄儿童量化的用眼行为,并定量分析近视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招募佛山市禅城区石湾第二小学三年级及狮城中学小学部五年级的年龄为7~11岁部分学生共171例。所有受试者均按照非睫状肌麻痹主觉验光结果分为近视组108例和非近视组63例,所有受试者均佩戴智能可穿戴设备“云夹”,进行为期10 d(2022年9月21日—2022年10月2日)的用眼行为数据(近距离用眼距离、近距离用眼时间、近距离环境光照、有效户外时间)采集。采用t检验比较近视组与非近视组儿童在用眼行为数据之间的差异,并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用眼行为与近视发生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析用眼行为习惯对近视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学龄期儿童近视患病率为63.2%。近视组与非近视组在每天用眼时间、单次用眼时间、用眼距离、白天用眼光照、晚上用眼光照、每天户外活动时间及每天有效户外活动暴露次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单次用眼时间、每天用眼时间是近视发生的危险因素。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单次用眼时间及每天用眼时间均与近视发生呈正相关(均P<0.05)。单次用眼时间预测近视发生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39。结论:可穿戴设备“云夹”可量化学龄期儿童用眼行为;学龄期儿童近视发生可能与近距离用眼时间有一定相关性;预测模型可结合儿童屈光发育档案,量化近视发生风险,对儿童实现分类管理,及时采取个性化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穿戴设备“云夹” 学龄期儿童 量化用眼行为 近视发生 相关性
下载PDF
不同年龄近视患者长期配戴增加压迫系数的角膜塑形镜控制眼轴的疗效
20
作者 李亮亮 蔡晶晶 +1 位作者 曾胜 朱梓奥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528-533,共6页
目的:比较不同年龄近视患者配戴增加压迫系数的角膜塑形镜(ICF)和常规压迫系数的角膜塑形镜(CCF)2 a后眼轴长度的变化。方法:回顾性研究。连续性纳入2020-07/2021-07在佛山爱尔眼科医院总院验配角膜塑形镜的8-15岁近视患者141例141眼(... 目的:比较不同年龄近视患者配戴增加压迫系数的角膜塑形镜(ICF)和常规压迫系数的角膜塑形镜(CCF)2 a后眼轴长度的变化。方法:回顾性研究。连续性纳入2020-07/2021-07在佛山爱尔眼科医院总院验配角膜塑形镜的8-15岁近视患者141例141眼(均取右眼数据),按照压迫系数不同分为两组:配戴常规压迫系数为0.75 D的角膜塑形镜(CCF)组患者70例70眼和配戴增加压迫系数为1.25 D的角膜塑形镜(ICF)组患者71眼71眼,各组以12岁作为年龄的分界线,分为8-11岁和12-15岁患者。随访观察戴镜1 d,1 wk,1、6 mo,1、2 a的裸眼视力(UCVA)、水平角膜曲率(K1)及角膜染色情况;戴镜6 mo,1、2 a的眼轴(AL)数据。观察两组患者戴镜期间不良反应及角膜上皮点染情况。结果:ICF组患者UCVA提升快于CCF组,在戴镜1 d,1 wk,1 mo均有差异(均P<0.001);在戴镜6 mo,1、2 a均无差异(均P>0.05);ICF组K1较CCF组下降更快,在戴镜1 d,1 wk,1 mo均有差异(均P<0.05);在戴镜6 mo,1、2 a均无差异(均P>0.05)。戴镜2 a,8-11岁患者中ICF组和CCF组眼轴增长量分别为0.35±0.17和0.48±0.26 mm(P=0.010),12-15岁患者中ICF组和CCF组眼轴增长量分别为0.16±0.15和0.31±0.29 mm(P=0.011)。随访期间,ICF组6眼(8.5%)、CCF组7眼(10%)出现角膜点染(P>0.05),均为1级点染。结论:配戴ICF角膜塑形镜比配戴CCF镜片更有效地控制近视儿童眼轴增长,且塑形更快,UCVA提升更明显,尤其对12岁以下的儿童避免发展成为高度近视的意义更大,因此低龄儿童可优先考虑配戴增加压迫系数的镜片,对于12岁以上的儿童可根据配戴者的用眼习惯、眼表的健康状况及视功能等选择性增加镜片的压迫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塑形镜 增加压迫系数 不同年龄 近视 眼轴长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