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层螺旋CTPA对肺动脉栓塞诊断的价值 被引量:9
1
作者 贾红明 崔冰 李苒光 《贵阳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1期70-72,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PA)在肺动脉栓塞诊断的价值。方法:对20例肺动脉栓塞(PE)进行多层螺旋CTPA检查并分析其表现。结果:20例中,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叶肺动脉显示率100%,段肺动脉显示率90%,亚段肺动脉显示率63.5%。左右...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PA)在肺动脉栓塞诊断的价值。方法:对20例肺动脉栓塞(PE)进行多层螺旋CTPA检查并分析其表现。结果:20例中,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叶肺动脉显示率100%,段肺动脉显示率90%,亚段肺动脉显示率63.5%。左右肺动脉栓塞4支,叶肺动脉栓塞25支,段肺动脉栓塞72支,亚段肺动脉栓塞41支。PE的直接征象为肺动脉充盈缺损,其中肺动脉完全阻塞3例,中心性充盈缺损7例,偏心性充盈缺损14例,附壁充盈缺损6例;间接征象有肺梗死灶2例,肺纹理稀疏5例,胸腔积液8例。结论:多层螺旋CTPA是一种无创、可靠和有效检查方法,并能明确诊断肺动脉栓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 肺栓塞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螺旋CT增强多期扫描的相对强化值在绞窄性肠梗阻中判断缺血性肠坏死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0
2
作者 张冠业 贾红明 +6 位作者 李苒光 龚建安 邓博 欧鸿儒 莫家彬 简坚成 苏耀斌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6年第1期77-79,共3页
目的探究螺旋CT增强多期扫描的相对强化值(relative enhancement value,REV)在绞窄性肠梗阻中判断缺血性肠坏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桂洲医院住院治疗的绞窄性肠梗阻患者90例,根据目标肠壁能... 目的探究螺旋CT增强多期扫描的相对强化值(relative enhancement value,REV)在绞窄性肠梗阻中判断缺血性肠坏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桂洲医院住院治疗的绞窄性肠梗阻患者90例,根据目标肠壁能否在手术中恢复血运分为缺血坏死组(58例)及无缺血坏死组(32例),术前行螺旋CT增强多期扫描,分析不同时期肠壁强化的CT值变化及REV,研究REV判断绞窄性肠梗阻缺血性肠坏死的灵敏度、特异度。结果缺血坏死组动脉期-造影前、门静脉期-造影前、延迟期-造影前REV值均明显小于无缺血坏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EV判断绞窄性肠梗阻缺血性肠坏死的灵敏度为91.38%(53/58),特异度78.13%(25/32),阳性预测率88.33%(53/60),阴性预测率83.33%(25/30),诊断符合率86.67%(78/90)。结论螺旋CT增强多期扫描的REV对绞窄性肠梗阻缺血性肠坏死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绞窄性肠梗阻 肠坏死 CT
下载PDF
纵隔原发性恶性生殖细胞瘤的CT和MRI表现 被引量:7
3
作者 欧鸿儒 贾红明 +2 位作者 李苒光 张水兴 张金娥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231-1233,共3页
目的:探讨纵隔原发性恶性生殖细胞瘤的CT和MRI影像表现特点,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经病理证实的纵隔原发性恶性生殖细胞瘤13例,总结和分析其临床、CT及MRI表现.观察项目包括病灶数目、部位、大小,内部结构、边界及与周... 目的:探讨纵隔原发性恶性生殖细胞瘤的CT和MRI影像表现特点,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经病理证实的纵隔原发性恶性生殖细胞瘤13例,总结和分析其临床、CT及MRI表现.观察项目包括病灶数目、部位、大小,内部结构、边界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等.结果:13例均为青壮年患者,单发病灶,位于前中上纵隔,病灶最大截面直径约63 mm.CT表现为病灶内密度不均匀,可见片状坏死,增强后呈明显不均匀轻度强化.4例行MRI扫描,T1WI示病灶呈等信号或稍低信号、T2WI呈等信号或稍高信号,肿瘤内信号不均匀,12例伴有出血、坏死灶,增强扫描呈不均匀轻度~中度强化.病灶边界欠清,其中11例病变与纵隔血管间脂肪间隙消失,10例可见病变周围结构受侵犯,9例血管受侵,3例合并上腔静脉闭塞,6例累及心包,3例侵犯前胸壁及胸骨.结论:纵隔原发性恶性生殖细胞瘤CT和MRI表现具有恶性肿瘤侵袭性的特征,但影像表现缺乏特异性;结合临床及实验室检查有助于恶性生殖细胞瘤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隔肿瘤 生殖细胞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48例自发性小脑出血的CT及临床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李苒光 莫家彬 黄志添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9年第5期46-48,共3页
目的分析小脑出血的CT影象及临床表现。方法对48例小脑出血患者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CT表现、治疗方法及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病多见于老年患者(〉60岁),以高血压动脉硬化为主要病因,中青年患者(〈40岁)多以动静脉畸形为... 目的分析小脑出血的CT影象及临床表现。方法对48例小脑出血患者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CT表现、治疗方法及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病多见于老年患者(〉60岁),以高血压动脉硬化为主要病因,中青年患者(〈40岁)多以动静脉畸形为土要病因。临床表现主要为头痛、呕吐、共济失调、语言障碍。预后与出血量、出血部位、血肿是否破入第四脑室及脑干是古受压密切相关。结论小脑出血的CT诊断分析要重视出血部位、出血量、脑室受累和占位效应。出血量少者预后好,出血量〉15ml的预后不良。且出血量大的应及早采用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小脑 CT 手术治疗
下载PDF
肾脏集合管癌的CT表现和鉴别诊断分析
5
作者 黄志添 梁坚豪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0年第7期806-808,共3页
目的探讨肾脏集合管癌的CT特征,以提高对该病诊断的正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病理证实肾脏集合管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5例患者均有肉眼血尿及腰痛病史,2例肿瘤位于有肾体部,2例位于左肾上极,1例位于右。肾下极,5例均... 目的探讨肾脏集合管癌的CT特征,以提高对该病诊断的正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病理证实肾脏集合管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5例患者均有肉眼血尿及腰痛病史,2例肿瘤位于有肾体部,2例位于左肾上极,1例位于右。肾下极,5例均有肾周脂肪囊受侵犯,境界不清,侵袭性生长,cT增强扫描病变呈中等不均匀强化。结论肾脏集合管癌临床症状明显,以肉眼血尿、腰痛为主,结合临床,CT检查可作出初步诊断,但最终诊断还需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脏肿瘤 鉴别诊断 CT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脑灌注成像联合头颈部CT血管成像在分水岭脑梗死的应用 被引量:12
6
作者 欧鸿儒 吴巧彬 +4 位作者 陈晓华 贾红明 张冠业 莫家彬 简坚成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17年第1期4-6,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脑灌注成像联合头颈部CT血管成像在分水岭脑梗死的应用价值。方法30例分水岭脑梗死患者进行脑CT灌注联合头颈部血管成像(CTA)扫描检查。结果 CT脑灌注显示21例在分水岭脑梗死区周围出现异常灌注;与对侧比较脑血流量(C...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脑灌注成像联合头颈部CT血管成像在分水岭脑梗死的应用价值。方法30例分水岭脑梗死患者进行脑CT灌注联合头颈部血管成像(CTA)扫描检查。结果 CT脑灌注显示21例在分水岭脑梗死区周围出现异常灌注;与对侧比较脑血流量(CBF)、平扫通过时间(MTT)及峰值时间(TT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血容量(CB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A示17例头颈部血管重度以上狭窄,责任血管数合计24支,其中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12处,颈内动脉6处,大脑后动脉4处,椎动脉2处。脑梗死区周围出现异常灌注有15例头颈部血管重度狭窄,无异常灌注组只有2例合并重度狭窄,两者有统计学差异(χ2=6.21,P<0.05)。结论 CT脑灌注成像联合CTA检查具有安全、无创、简便的检查方法,通过一次性检查即可全面评价分水岭脑梗死的脑血流动力学参数及其头颈部动脉狭窄的情况,为临床医师尽早进行合理的治疗提供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注成像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脑梗死
下载PDF
CT与MRI检查在成人股骨头坏死早期诊断价值的探讨 被引量:5
7
作者 周红梅 李苒光 +2 位作者 崔冰 唐福明 黄必留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6年第7期802-803,共2页
目的探讨CT、MRI检查在成人股骨头坏死(ANFH)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对57例91髋ANFH高危患者行CT、MRI检查。结果57例71髋中,X线平片正常,全部行CT、MRI检查,有41例阳性,在X线平片诊断为阴性组中,分别行CT及MRI检查,比较CT、MRI... 目的探讨CT、MRI检查在成人股骨头坏死(ANFH)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对57例91髋ANFH高危患者行CT、MRI检查。结果57例71髋中,X线平片正常,全部行CT、MRI检查,有41例阳性,在X线平片诊断为阴性组中,分别行CT及MRI检查,比较CT、MRI的优劣性。CT、MRI在ANFH早期诊断的阳性检出率分别75%~80%和80%~90%,尤其MRI检查在早期ANFH中,对微小的水分差和脂肪成分差,就能产生对比度,MRI优于CT,两者阳性符合率约90%,有比较好的一致性。结论MRI较CT能更敏感地检出早期ANFH.可作为成人股骨头坏死的首选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核磁共振成像 成人股骨头坏死 早期诊断
下载PDF
腹部闭合创伤性小肠、结肠破裂的CT征象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莫家彬 贾红明 +2 位作者 欧鸿儒 张冠业 曹震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6年第3期391-393,共3页
目的:探讨腹部闭合创伤性小肠、结肠破裂的CT影像学特点,提高术前准确诊断率。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16例经手术证实的创伤性小肠、结肠破裂病人的临床及CT影像学资料,总结其CT影像学特点。结果:经手术证实小肠破裂186例,结肠破裂30例... 目的:探讨腹部闭合创伤性小肠、结肠破裂的CT影像学特点,提高术前准确诊断率。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16例经手术证实的创伤性小肠、结肠破裂病人的临床及CT影像学资料,总结其CT影像学特点。结果:经手术证实小肠破裂186例,结肠破裂30例。CT影像学表现包括腹腔积血、积液210例,腹腔游离气体172例,肠壁增厚、血肿120例,肠系膜损伤64例,合并其他实质性脏器损伤40例。腹腔积血、积液出现率最高,但缺乏特异性;腹腔游离气体特异性最高;肠壁增厚、血肿对肠道破裂具有较高的定位价值。结论:创伤性小肠、结肠破裂具有典型的CT影像学表现,CT对诊断创伤性小肠、结肠破裂具有较高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 结肠 肠破裂 创伤 计算机体层摄影技术
下载PDF
急性胰腺炎累及横结肠系膜的CT表现与临床严重程度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欧鸿儒 贾红明 +3 位作者 李苒光 龚建安 王小谷 张冠业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12年第4期205-207,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中横结肠系膜受累的CT表现分级与临床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AP螺旋CT表现,重点观察横结肠系膜受累的严重程度并进行CT分级,同时记录AP的临床严重程度。结果横结肠系膜的CT表现形态评分与AP的临床...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中横结肠系膜受累的CT表现分级与临床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AP螺旋CT表现,重点观察横结肠系膜受累的严重程度并进行CT分级,同时记录AP的临床严重程度。结果横结肠系膜的CT表现形态评分与AP的临床严重程度评分呈正相关(r=0.55,P<0.01)。本组轻症AP 64例,其中7例横结肠系膜积液;34例重症AP,20例横结肠系膜积液。若以横结肠系膜积液作为判断重症AP的阳性标准,则其敏感度为60%(20/34),特异度为89%(57/64),阳性预测值为74%(20/27),阴性预测值为80%(57/71),准确度为79%(77/98)。结论横结肠系膜积液的CT表现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AP的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急性坏死性 横结肠系膜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下载PDF
肠系膜血管CTA对肠系膜脂膜炎的诊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莫家彬 贾红明 +2 位作者 欧鸿儒 张冠业 龚建安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18期81-83,共3页
目的探讨肠系膜CT血管造影表现与肠系膜脂膜炎(mesenteric panniculitis,MP)的相关性。方法对20例MP患者(MP组)在左肾静脉入下腔静脉层面测量肠系膜上动脉直径(SMA直径)、肠系膜上静脉直径(SMV直径),观察肠系膜上动脉有无梳齿征、管壁... 目的探讨肠系膜CT血管造影表现与肠系膜脂膜炎(mesenteric panniculitis,MP)的相关性。方法对20例MP患者(MP组)在左肾静脉入下腔静脉层面测量肠系膜上动脉直径(SMA直径)、肠系膜上静脉直径(SMV直径),观察肠系膜上动脉有无梳齿征、管壁钙化、细小血管分支栓塞、肠系膜静脉有无栓塞等,并与20例对照组进行比较,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两组SMA、SMV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P组与对照组患者中,SMA梳齿征分别为13、0例,动脉壁钙化分别为12、3例,壁管毛糙分别为15、1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系膜静脉栓塞分别为3、1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系膜脂膜炎对SMA、SMV的主干管径无影响,血管表现主要为梳齿征、动脉壁钙化、毛糙、中小分支闭塞,肠系膜血管CTA检查对诊断MP有一定诊断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脂膜炎 肠系膜血管 血管成像 体层摄影术
下载PDF
Survivin蛋白在肺鳞癌CT征象中表达的意义
11
作者 黄志添 李苒光 +1 位作者 史歌 宾晓农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0年第4期21-24,共4页
目的探讨Survivin蛋白在肺鳞癌CT征象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96例肺鳞癌组织Survivin蛋白表达进行检测;并对肺鳞癌Survivin蛋白表达情况与螺旋CT扫描征象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肺鳞癌患者的Survivi... 目的探讨Survivin蛋白在肺鳞癌CT征象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96例肺鳞癌组织Survivin蛋白表达进行检测;并对肺鳞癌Survivin蛋白表达情况与螺旋CT扫描征象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肺鳞癌患者的Survivin蛋白的表达状况与肺鳞癌的CT特征包话集中征、偏心空洞征象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鳞癌患者的Survivin蛋白的表达与肺鳞癌的肿块大小、深分叶征、棘突征、胸膜凹陷征、强化程度情况相关(P≤0.05)。不同TNM分期中Survivin蛋白表达阳性率有统计意义(p<0.01),分期越高,阳性表达率越高。淋巴结有转移者Survivin蛋白表达阳性率为70.9%,淋巴结无转移者为39.0%,相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urvivin蛋白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组织学类型和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肺鳞癌CT征象是肺癌诊断的基本依据,当这些征象多数或集中发生时,具有定性诊断价值,Survivin蛋白测定同样有利于推断肿瘤的生长情况及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肺癌 CT SURVIVIN
下载PDF
Survivin、bcl-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12
作者 李苒光 谭敏 宾晓农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09年第8期1371-1373,共3页
【目的】探讨survivin、bcl-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乳腺癌组36例、乳腺癌前病变组43例(其中乳腺不典型增生21例,乳腺单纯性增生22例),正常乳腺组20例的survivin和bcl-2蛋白表达的强度,并进行... 【目的】探讨survivin、bcl-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乳腺癌组36例、乳腺癌前病变组43例(其中乳腺不典型增生21例,乳腺单纯性增生22例),正常乳腺组20例的survivin和bcl-2蛋白表达的强度,并进行定量计分分析。【结果】乳腺癌组、乳腺癌前病变组、正常乳腺组的survivin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1.11%、37.21%和10.00%,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survivin蛋白表达分值分别为1.03±1.05、0.50±0.74和0.25±0.55,其阳性率及计分值随乳腺组织恶性程度加重而增加(P〈0.05)。bcl-2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7.22%、27.91%和15.00%,bcl-2蛋白表达分值分别为:0.80±1.01、0.41±0.69和0.20±0.52,随乳腺组织恶性程度加重而阳性表达率和分值也随之增加(P〈0.05);但乳腺癌组survivin蛋白表达与bcl-2蛋白表达间无相关性(rs为0.308)(P〉0.05)。【结论】乳腺组织survivin和bcl-2蛋白的过度表达预示着组织恶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病理学 半胱氨酸蛋白酶类/分析 基因 bcl-2/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