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性乙肝合并脂肪肝应用拉米夫定治疗的病毒变异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邹敏超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4期73-75,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肝合并脂肪肝患者应用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时病毒变异的情况。方法对150病例应用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通过比较对照组(慢性乙肝)与单纯治疗组(慢乙肝合并脂肪肝单用拉米夫定抗病毒)以及联合治疗组(拉米夫定与联合脂肪肝治... 目的探讨慢性乙肝合并脂肪肝患者应用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时病毒变异的情况。方法对150病例应用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通过比较对照组(慢性乙肝)与单纯治疗组(慢乙肝合并脂肪肝单用拉米夫定抗病毒)以及联合治疗组(拉米夫定与联合脂肪肝治疗),观察拉米夫定抗病毒后的HBVDNA阴转率、YMDD变异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甘油三酯(TG)、体重指数(BMI)等指标的变化,以分析脂肪肝影响拉米夫定抗病毒疗效的程度。结果治疗2年:对照组HBVDNA阴转率68%,YMDD变异率30%;单纯治疗组HBVDNA阴转率40%,YMDD变异率58%;联合治疗组HBVDNA阴转率70%,YMDD变异率28%。结论慢乙肝合并脂肪肝患者应用拉米夫定抗病毒时联合脂肪肝治疗,能明显提高HBVDNA阴转率、降低YMDD变异率(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脂肪肝 拉米夫定 病毒变异
下载PDF
门冬氨酸鸟氨酸联合乳果糖治疗肝性脑病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5
2
作者 卢婉玲 钟东云 +1 位作者 陈月崧 詹芸 《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3年第1期27-29,共3页
目的观察门冬氨酸鸟氨酸联合乳果糖治疗肝性脑病的疗效。方法将我科收治的104例肝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52例和对照组52例,对照组进行综合治疗,联合治疗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门冬氨酸鸟氨酸静脉滴注,乳果糖口服或灌肠,连续7 d。... 目的观察门冬氨酸鸟氨酸联合乳果糖治疗肝性脑病的疗效。方法将我科收治的104例肝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52例和对照组52例,对照组进行综合治疗,联合治疗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门冬氨酸鸟氨酸静脉滴注,乳果糖口服或灌肠,连续7 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氨浓度、谷丙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和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PTA)及临床表现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的血氨浓度、ALT、AST、TBil、肝性脑病计分值均显著下降(P<0.05),PTA提高(P<0.05)、临床表现明显好转;治疗后联合治疗组各指标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在综合治疗的前提下,门冬氨酸鸟氨酸联合乳果糖能有效改善肝功能、降低血氨,显著提高肝性脑病的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冬氨酸鸟氨酸 乳果糖 肝性脑病
下载PDF
HBsAg定量监测指导干扰素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谭淑燕 邹敏超 上官辉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4年第4期65-68,共4页
目的:探讨HBsAg定量监测对干扰素个体化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的指导作用。方法:2010年11月至2013年11月本院就诊的62例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α-2b干扰素500万IU,皮下注射,隔日1次治疗。抗病毒治疗至24周时根据HBsAg定量... 目的:探讨HBsAg定量监测对干扰素个体化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的指导作用。方法:2010年11月至2013年11月本院就诊的62例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α-2b干扰素500万IU,皮下注射,隔日1次治疗。抗病毒治疗至24周时根据HBsAg定量下降情况进行分组。HBsAg定量下降≥1 lg IU/mL的患者纳入A组,HBsAg定量下降<1 lg IU/mL的患者随机分成B1组和B2组。A组和B1组继续给予α-2b干扰素治疗,B2组加用阿德福韦酯治疗,疗程共48周。所有患者随访24周。结果:A、B1和B2组的持续病毒学应答率分别为88.2%,22.7%和59.1%。A组和B2组持续病毒学应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明显高于B1组。随访24周时A、B1和B2组HBV DNA较基线下降幅度分别为[(5.00±1.62)、(2.70±1.52)和(4.13±2.00)]lg copies/mL,B2组HBV DNA较基线下降幅度与A组接近,明显大于B1组。A组患者HBsAg平均下降幅度高于B1组和B2组,最终A组有2例(11.8%)HBsAg消失,B1和B2组均为0。结论:HBsAg水平变化与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持续应答相关。干扰素治疗24周时HBsAg下降≥1 lg IU/mL的患者持续病毒学应答率显著高于HBsAg下降<1 lg IU/mL的患者,对干扰素治疗24周时HBsAg下降<1 lg IU/mL患者可联合阿德福韦酯以提高持续病毒学应答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肝炎表面抗原 乙型 干扰素Α-2B
下载PDF
腹水浓缩回输术治疗顽固性腹水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邹敏超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5期58-60,共3页
目的探讨腹水浓缩回输术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的疗效。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在常规护肝利尿基础上,对67例进行腹水浓缩回输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临床表现、生化指标的变化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经腹水浓缩回输术治疗后的病例,体重、腹围均... 目的探讨腹水浓缩回输术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的疗效。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在常规护肝利尿基础上,对67例进行腹水浓缩回输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临床表现、生化指标的变化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经腹水浓缩回输术治疗后的病例,体重、腹围均明显好转,尿量增多,肾功能改善,白蛋白明显提升,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显效率明显提高。结论能有效地减轻患者痛苦,节约输注外源性白蛋白的费用,减少利尿剂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水浓缩回输 肝硬化 顽固性腹水
下载PDF
腋窝外侧无痛性皮下注射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孙银莲 朱锡颜 罗广铃 《现代护理》 2005年第14期1125-1126,共2页
目的探索腋窝外侧皮下注射对长期应用抗乙肝免疫核糖核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和减轻注射疼痛。方法将23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腋窝外侧皮下注射组、上臂内侧皮下注射组以及臀部肌肉注射组。结果腋窝外侧皮下注射组ALT正常率及H... 目的探索腋窝外侧皮下注射对长期应用抗乙肝免疫核糖核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和减轻注射疼痛。方法将23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腋窝外侧皮下注射组、上臂内侧皮下注射组以及臀部肌肉注射组。结果腋窝外侧皮下注射组ALT正常率及HBeAg阴转率优于臀部肌肉注射组,与上臂内侧皮下注射组相同。三组疼痛程度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腋窝外侧皮下注射疗效显著,疼痛少,长时间注射无红肿、硬节。病人易于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腋窝外侧皮下注射 疼痛 慢性乙型肝炎
下载PDF
替比夫定治疗对阿德福韦酯应答不佳慢性乙型肝炎24个月疗效分析
6
作者 谭淑燕 邹敏超 上官辉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4期31-33,共3页
目的评估应用替比夫定对阿德福韦酯治疗应答不佳慢性乙型肝炎24个月疗效。方法 66例对阿德福韦酯单药治疗应答不佳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2组,A组采用替比夫定(600mg,1次·d-1,口服),单药治疗,B组在原阿德福韦酯治疗(1... 目的评估应用替比夫定对阿德福韦酯治疗应答不佳慢性乙型肝炎24个月疗效。方法 66例对阿德福韦酯单药治疗应答不佳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2组,A组采用替比夫定(600mg,1次·d-1,口服),单药治疗,B组在原阿德福韦酯治疗(10mg,1次·d-1,口服)的基础上加用替比夫定治疗。治疗期间监测肝功能、HBV标志物、HBV DNA变化情况及耐药情况。观察24个月。结果治疗24个月,A组HBV DNA转阴率为78.8%,HBeAg血清学转换率为21.2%,而B组患者HBV DNA转阴率为97.0%,HBeAg血清学转换率为45.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共有4例(12.1%)患者出现耐药,B组为0。无患者因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而终止抗病毒治疗。结论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应答不佳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联合替比夫定进一步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而且安全性高,耐药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治疗 替比夫定 阿德福韦酯
下载PDF
浅谈结核性脑膜炎的护理
7
作者 钟东云 朱锡颜 +1 位作者 赵秀娥 郭巧玲 《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0年第1期64-65,共2页
本文针对结核性脑膜炎(简称结脑)的病理特征和临床表现,探讨从护理学的角度提出如何从实际出发运用护理方法和技术,做好对病情的观察,对患者饮食、心理及用药的指导护理工作,以减少并发症,提高结脑患者的治愈率。
关键词 结核性脑膜炎 病情观察 综合护理
下载PDF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血清β_2-微球蛋白水平的预后价值 被引量:5
8
作者 上官辉 谭淑燕 汪宝贞 《海南医学》 CAS 2010年第5期8-9,共2页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患者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测定58例MDS患者治疗前的空腹血清β2-MG水平,将患者分为β2-MG≥2.0mg/L和β2-MG<2.0mg/L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外周...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患者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测定58例MDS患者治疗前的空腹血清β2-MG水平,将患者分为β2-MG≥2.0mg/L和β2-MG<2.0mg/L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值、血小板计数和患者的生存时间。结果β2-MG水平高于2.0mg/L组的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值、血小板计数和生存期差于β2-MG水平低于2.0mg/L组的患者。结论β2-MG水平高低与MDS患者的预后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 Β-微球蛋白 预后
下载PDF
人工肝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预后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谭淑燕 江元森 +2 位作者 麦峻婷 庄鹏 李学俊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979-980,共2页
目的研究影响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预后的相关因素及其量化关系,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方法选择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138例,内科综合治疗相似并加用ALSS治疗(PE+ CHDF),收集ALSS治疗术前临床资料,单因素分析基础... 目的研究影响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预后的相关因素及其量化关系,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方法选择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138例,内科综合治疗相似并加用ALSS治疗(PE+ CHDF),收集ALSS治疗术前临床资料,单因素分析基础上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预后模型。结果早、中、晚期患者好转率分别为81.3%、70.4%和37.1%,早、中期好转率与晚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好转组正确判断率为86.5%,恶化组正确判断率为93.3%,合计正确判断率为88.9%。结论肝性脑病、血清总胆红素、血白细胞数、肌酐、凝血酶原活动度是影响ALSS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预后的五个主要因素,ALSS对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早、中期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 肝炎 重型 预后 LOGISTIC回归
下载PDF
基于问题为导向的科室护理安全质控 被引量:1
10
作者 伍玲玲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1年第3期143-145,共3页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导向的护理管理模式在科室护理安全质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9年1-12月对本院的感染科护理安全质量检查,并且分析突出问题,运用PDCA循环质量管理方法加以整改,提高感染科室护理安全质量,实现以问题为导向进行感染科室...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导向的护理管理模式在科室护理安全质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9年1-12月对本院的感染科护理安全质量检查,并且分析突出问题,运用PDCA循环质量管理方法加以整改,提高感染科室护理安全质量,实现以问题为导向进行感染科室护理安全质量控制。主要包含护理查对制度质量、患者安全管理质量、护理管理质量以及专科护理质量等方面,对比整改前后感染科室护理安全质量控制情况。结果整改后的半年护理查对制度质量明显高于整改前,感染科室的护理查对制度质量越来越高;整改后半年患者的安全管理质量明显高于整改前,可有效保证感染科室患者的生命安全;整改后半年患者的护理管理质量明显优于整改前,为感染科室的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整改后半年患者的专科护理质量高于整改前,提高感染科室患者的护理质量,增强患者满意度。结论在感染科室中以问题为导向,且运用PDCA循环质量管理方法有利于提高感染科室护理安全质量,是适用于护理安全质量控制的一种有效的质量改进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问题为导向 感染科室 护理安全质控 专科护理质量 护理查对制度 护理管理质量
下载PDF
不同部位注射胸腺肽α1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1
作者 黎发雄 孙银莲 朱锡颜 《现代预防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940-940,945,共2页
目的:研究腋窝外侧皮下注射和上臂内侧皮下注射胸腺肽α1(Tα1)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的治疗作用。方法:60例CHB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采用腋窝外侧皮下注射Tα1,B组采用上臂内侧皮下注射Tα1,疗程均为6个月。结果:治疗3个月后,A... 目的:研究腋窝外侧皮下注射和上臂内侧皮下注射胸腺肽α1(Tα1)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的治疗作用。方法:60例CHB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采用腋窝外侧皮下注射Tα1,B组采用上臂内侧皮下注射Tα1,疗程均为6个月。结果:治疗3个月后,A、B两组ALT均有明显下降;治疗6个月后,A组的ALT水平继续下降,而B组下降不显著。两组治疗前后HBVDNA水平均有显著下降,A组HBVDNA水平下降出现较早(A组3个月即出现显著下降,B组6个月才出现下降)。注射部位不良反应比较:A组注射部位疼痛较轻、较少,局部硬节少。结论:腋窝外侧及上臂内侧皮下注射Tα1,治疗CHB均能取得较好效果。腋窝外侧皮下注射给药期间ALT水平能持续下降,HBVDNA水平较早出现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胸腺肽α1 疗效观察 不同部位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皮下注射 ALT水平 DNA水平 上臂内侧 HBVDNA 注射部位疼痛 治疗作用 治疗前后 不良反应 局部硬节 注射给药 CHB Tα1 下降 外侧 腋窝 出现 B组
下载PDF
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 被引量:25
12
作者 卢婉玲 詹芸 +1 位作者 陈月崧 林羡艳 《当代医学》 2013年第9期1-3,共3页
目的观察并探讨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病人的疗效与药物安全性。方法将102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50例,B组52例,2组均给予常规护肝及抗纤维化对症治疗,A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阿... 目的观察并探讨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病人的疗效与药物安全性。方法将102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50例,B组52例,2组均给予常规护肝及抗纤维化对症治疗,A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阿德福韦酯(10mg/d)、拉米夫定(100mg/d)治疗,B组在常规基础上予阿德福韦酯(10mg/d)治疗,观察并对比不同组别患者肝、肾功能、血清HBV-DNA阴转率、HBeAg转阴率、凝血酶原时间、肝脏Child-pugh评分与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48周时各项指标改善程度A组优于B组,A组HBV-DNA阴转率达53.5%,B组为3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HBeAg血清转换率达31.6%,B组为2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CTP评分较B组下降明显(P<0.05)。A、B两组治疗过程中死亡例数分别为1、2例。其余病例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阿德福韦酯与拉米夫定均是抗乙肝病毒的理想药物,二者联合治疗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可增加抗病毒效果,能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肝硬化 阿德福韦酯 拉米夫定
下载PDF
手足口病患儿心肌酶谱检测分析 被引量:11
13
作者 卢婉玲 涂爱兰 陈月崧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1年第4期407-408,共2页
目的探讨小儿手足口病(HFMD)患儿心肌酶谱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187例HFMD患儿于诊断次日和病程结束后,进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检测,并分析其临... 目的探讨小儿手足口病(HFMD)患儿心肌酶谱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187例HFMD患儿于诊断次日和病程结束后,进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检测,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 HFMD患儿与健康儿童比较心肌酶谱明显升高(P<0.01),且心肌酶谱异常治疗前亦明显高于治疗后(P<0.01),但均无心肌炎表现。结论提示HFMD病程中心肌较易受到侵犯,经治疗后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心肌酶谱 心肌损伤 结果分析
下载PDF
替诺福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9
14
作者 胡俞 《中国处方药》 2020年第3期78-79,共2页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HBV)感染患者应用替诺福韦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5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36例慢性HBV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时应用替诺福韦对其进行治疗。观察分析患者的临床疗效、肝功能指标(丙氨酸...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HBV)感染患者应用替诺福韦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5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36例慢性HBV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时应用替诺福韦对其进行治疗。观察分析患者的临床疗效、肝功能指标(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及血清乙肝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HBV-DNA)水平,同时计算其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经药物治疗后,患者用药前后的TBil指标水平比较,数据无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的ALT、AST及血清HBV-DNA指标水平则均明显较治疗前低;患者治疗48周的总有效率(88.9%)明显较治疗24周时的总有效率(75.0%)高(P<0.05);与此同时,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55%。结论在慢性HBV感染患者中应用替诺福韦治疗可显著提高整体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肝功能,同时降低机体乙肝病毒含量,且不会引起过多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替诺福韦 血清HBV-DNA 治疗效果
下载PDF
HBsAg定量对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疗效预测价值 被引量:7
15
作者 谭淑燕 邹敏超 上官辉 《海南医学》 CAS 2013年第19期2818-2820,共3页
目的评估HBsAg水平变化对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2a)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疗效预测价值。方法 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PEG-IFNα-2a每次180μg,皮下注射,每周1次治疗,疗程48周。Architect HBsAg定量检测系统检测HBsAg,... 目的评估HBsAg水平变化对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2a)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疗效预测价值。方法 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PEG-IFNα-2a每次180μg,皮下注射,每周1次治疗,疗程48周。Architect HBsAg定量检测系统检测HBsAg,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 DNA定量。以治疗24周时HBsAg下降1 lg IU/ml为临界点,比较高于临界点和低于临界点患者持续病毒学应答率差异,分别计算持续病毒学应答(SVR)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符合率。结果完成48周疗程61例。其中有43例(70.5%)在48周疗程结束时获得病毒学应答;随访24周,有23例(37.7%)患者获得SVR,20例复发。获得SVR患者HBsAg基线水平低于非SVR患者(P<0.05)。获得SVR患者在治疗24周时HBsAg下降幅度较复发及无应答患者显著(P<0.05)。治疗24周时HBsAg下降≥1 lg IU/ml对获得SVR的阳性预测值为95.5%,阴性预测值为94.9%,符合率为95.1%。结论对于应用PEG-IFNα-2a治疗的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前HBsAg的水平以及治疗24周HBsAg的下降幅度是推断治疗应答状况的有效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慢性 肝炎表面抗原 干扰素α-2a 聚乙烯二醇类
下载PDF
127例输液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与安全管理 被引量:5
16
作者 黄文英 姚辉 《中国护理管理》 2011年第10期40-42,共3页
目的:分析引起输液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安全注射和减少输液不良反应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对近年发生的127例输液不良反应病例进行调查,分析其发生的各种影响因素。结果:输液不良反应多发生于年龄≥70岁的老年患者,占68.5%;心脑... 目的:分析引起输液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安全注射和减少输液不良反应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对近年发生的127例输液不良反应病例进行调查,分析其发生的各种影响因素。结果:输液不良反应多发生于年龄≥70岁的老年患者,占68.5%;心脑血管循环系统疾病患者发生输液反应的占36.3%,高于其他疾病患者;采用静脉留置套管针和加入一种药物引起的输液不良反应分别占80.3%和70.9%;剩余液体送检率为6.7%,细菌培养、热源检测、血培养阳性率分别为12.5%、9.7%和37.0%,3种检测途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42,P<0.0001)。结论:输液不良反应与年龄、疾病类别、药物种类及操作相关。为保证输液质量,必须严格实施全程质量控制管理,以减少输液不良反应的发生,确保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液疗法 不良反应 分析 安全管理
下载PDF
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前后我院甲状腺手术抗菌药物应用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晓鹏 范文奎 +1 位作者 王晓宁 甄耀林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4期1896-1898,共3页
目的:了解抗菌药物专项整治的成效,为围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和科学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7月-2012年6月行甲状腺清洁切口手术患者病历888份,分为整治前组439例(2010年7月-2011年6月)与整治后组449例(2011年7月-2012年6... 目的:了解抗菌药物专项整治的成效,为围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和科学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7月-2012年6月行甲状腺清洁切口手术患者病历888份,分为整治前组439例(2010年7月-2011年6月)与整治后组449例(2011年7月-2012年6月),对两组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抗菌药物使用率从整治前的51.02%下降至整治后的18.93%(P<0.01);首次给药时机合理率由整治前的43.75%提高至整治后的89.41%(P<0.01);整治前用药疗程超过24 h患者比例由28.70%下降至整治后的2.00%(P<0.01);手术切口愈合率和感染率整治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在我院取得了显著成效,对规范甲状腺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手术 抗菌药物专项整治 合理用药
原文传递
338例病毒性肝炎病人血清标志物检测分析
18
作者 何山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03年第8期760-760,共1页
目的 通过对 338例病毒性肝炎病人血清标志物的检测 ,了解并探讨佛山地区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情况和流行状况。方法  338例入院后即检测肝功能 ,甲、乙、丙、丁、戊、庚型病毒血清标志物 ,HCMV、TTV、EBV血清标志物。结果 甲、乙、丙、... 目的 通过对 338例病毒性肝炎病人血清标志物的检测 ,了解并探讨佛山地区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情况和流行状况。方法  338例入院后即检测肝功能 ,甲、乙、丙、丁、戊、庚型病毒血清标志物 ,HCMV、TTV、EBV血清标志物。结果 甲、乙、丙、丁、戊、庚型病毒血清标志物均有比例的检出率 ,其中单一肝炎发病率最高是乙型肝炎 ,但戊型肝炎感染率比单一乙型肝炎发病率要高 ,TTV检出率为 0。结论 甲、乙、丙、丁、戊、庚型病毒性肝炎有一定比例的流行趋势和相当比例的未定型病毒性肝炎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肝炎 血清标志物 检测 肝功能 戊型肝炎 甲型肝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