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社会-生态功能复合与SPCA的城市绿地生态网络重要源地识别 被引量:2
1
作者 仲启铖 张桂莲 张浪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7-123,共7页
构建基于社会-生态功能复合的城市生态源地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上海市闵行区城市绿地为对象,运用GIS、RS、Invest及景观连接度模型等方法计算指标,采用SPCA确定指标权重,通过空间加权计算和重分类识别重要源地。结果表明:(1)在424个备... 构建基于社会-生态功能复合的城市生态源地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上海市闵行区城市绿地为对象,运用GIS、RS、Invest及景观连接度模型等方法计算指标,采用SPCA确定指标权重,通过空间加权计算和重分类识别重要源地。结果表明:(1)在424个备选源地中,极重要、重要、一般、不重要和极不重要等级面积占比分别为16.2%、16.1%、25.3%、23.0%和19.4%;(2)共识别极重要、重要源地139个,总面积18.61km^(2),平均面积0.134km^(2),占备选源地总面积的35.6%,占全区总面积的5.0%;(3)区域绿地是重要源地的主体,其次是公园绿地和附属绿地;(4)在规划实践中,可依托区域绿地开展绿林农湿多要素复合,提升源地总体规模和服务功能。研究成果可为上海及长三角其他城市精准识别城市绿地生态网络重要源地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城市绿地 生态网络 生态源地 社会-生态功能 景观连接度
下载PDF
高密度居住区背景下的社区绿道建设实践与思考:以上海市甘泉社区绿道为例
2
作者 李婧 张浪 +2 位作者 张桂莲 仲启铖 余浩然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4-89,共6页
高密度居住区是亚洲许多城市广泛采用的一种居住模式,但普遍存在诸多社会与环境问题。社区绿道在高密度城市居住区内扮演着重要角色,它将居民与开放空间、基础设施相连接,为居民提供日常休闲活动场所,在缓解社会与环境问题中起着重要作... 高密度居住区是亚洲许多城市广泛采用的一种居住模式,但普遍存在诸多社会与环境问题。社区绿道在高密度城市居住区内扮演着重要角色,它将居民与开放空间、基础设施相连接,为居民提供日常休闲活动场所,在缓解社会与环境问题中起着重要作用。首先,辨析高密度居住区背景下社区绿道的内涵和特点,总结社区绿道在提升邻里聚居环境、完善绿色基础设施、激活社区文化空间等方面的作用;其次,以上海市甘泉社区绿道为例,探讨城市高密度居住区中的社区绿道实践;最后,总结思考未来城市高密度居住区社区绿道建设的实践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高密度居住区 社区绿道 社区文化 生态环境 基础设施
下载PDF
基于功能连接度的城市生态廊道空间范围划定研究
3
作者 张浪 余浩然 +2 位作者 仲启铖 张桂莲 张青萍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14,共9页
如何科学确定城市生态廊道空间范围是城乡规划和风景园林领域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基于电路理论模型量化源地间物种转移廊道的功能连接度,引入经济学“效益成本比”思想构建城市生态廊道空间范围划定模型,提取生态廊道功能连接度效益成... 如何科学确定城市生态廊道空间范围是城乡规划和风景园林领域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基于电路理论模型量化源地间物种转移廊道的功能连接度,引入经济学“效益成本比”思想构建城市生态廊道空间范围划定模型,提取生态廊道功能连接度效益成本比的拐点作为该条廊道规划建设的参照宽度。结果显示:(1)研究区共识别59个30hm^(2)以上的生态源地,其中大型生态源地多处在研究区外围,景观阻力面空间分布特征具有明显地“核心-边缘”特征;(2)基于最小成本路径模型与电路理论提取出126条生态廊道,并识别了重要生态源地、夹点及障碍点,发现障碍点与夹点空间存在明显拮抗关系;(3)整合电路理论(Circuitscape平台Pairwise模式)与分段线性回归模型划定研究区城市生态廊道的参考宽度范围处于60.27~371.83m,并对比了现有功能连接度量化方法对廊道参照宽度有潜在影响。以上研究结论可为今后城市乃至区域生态网络构建提供科学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城市生态廊道 廊道宽度 功能连接度 电路理论 形态学格局分析(MSPA)
下载PDF
城市典型搬迁地土壤质量特征及绿化障碍因子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梁晶 伍海兵 张浪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38-42,共5页
以上海典型搬迁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分析了搬迁地土壤理化特性、障碍因子及其障碍程度,探讨了不同搬迁地类型土壤特征差异。结果表明:上海搬迁地土壤容重大,均值为1.42Mg/m^(3),土壤压实严重;土壤非毛管孔隙度小,均值仅为3.3... 以上海典型搬迁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分析了搬迁地土壤理化特性、障碍因子及其障碍程度,探讨了不同搬迁地类型土壤特征差异。结果表明:上海搬迁地土壤容重大,均值为1.42Mg/m^(3),土壤压实严重;土壤非毛管孔隙度小,均值仅为3.31%,土壤通气性差;土壤持水能力和入渗能力均较弱,田间持水量均值为320.88g/kg,入渗率中位数仅为1.05mm/h;土壤pH值均值高达8.78,为碱性或强碱性;土壤EC值均值为0.15mS/cm,可溶性养分缺乏;土壤有机质含量偏低,均值为15.53g/kg;土壤水解性氮含量低,但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较丰富。不同搬迁地类型的土壤特性存在差异性,但城中村搬迁地土壤质量明显优于工企业搬迁地,尤其是土壤容重、饱和持水量、田间持水量及水解性氮(p<0.05)。搬迁地土壤质量的障碍因子及障碍程度顺序为:土壤物理指标>土壤养分指标>土壤化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搬迁地 土壤质量 障碍因子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