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4-2021年我国HIV阳性MSM超额死亡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1
作者 王实 陈方方 +4 位作者 金怡晨 秦倩倩 蔡畅 汤后林 吕繁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75-480,共6页
目的了解2004-2021年中国新报告HIV阳性MSM的超额死亡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选取2004-2020年新报告、年龄≥18岁、经男男性行为感染的HIV/AIDS患者。以男性一般人群死亡率为参照,计算HIV阳性MSM的超额死亡... 目的了解2004-2021年中国新报告HIV阳性MSM的超额死亡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选取2004-2020年新报告、年龄≥18岁、经男男性行为感染的HIV/AIDS患者。以男性一般人群死亡率为参照,计算HIV阳性MSM的超额死亡率。采用多变量Poisson回归模型并基于相对生存率估计法,进行HIV阳性MSM超额死亡率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2004-2021年HIV阳性MSM的粗死亡率为1.33/100人年,超额死亡率为1.10/100人年。诊断到启动cART时间≤30天和未治疗人群的超额死亡率分别为0.65/100人年和13.85/100人年。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HIV阳性MSM超额死亡率呈现下降趋势。多变量Poisson回归显示,年龄越大、文化程度越低、首次CD4细胞计数水平越低的感染者超额死亡风险越高。此外,居住在中西部省份、未婚/离异/丧偶、医疗机构检测发现、诊断到启动cART时间>30天及未治疗感染者的超额死亡风险较高。结论HIV阳性MSM的死亡风险高于男性一般人群,启动cART治疗可有助于缩小这一死亡率差距。应持续扩大HIV检测范围,尽早发现并及时启动抗病毒治疗,同时提高对老年及文化程度较低MSM的随访服务质量,并加强依从性教育,以全面降低HIV阳性MSM的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 男男性行为者 超额死亡率
原文传递
2010-2021年我国男男性行为HIV/AIDS患者生存分析
2
作者 关明玥 金怡晨 +3 位作者 蔡畅 陈方方 秦倩倩 汤后林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33-838,共6页
目的了解我国2010-2021年男男性行为(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HIV/AIDS患者的生存情况及影响因素,为有效开展MSM人群的AIDS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分析患者的累积生... 目的了解我国2010-2021年男男性行为(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HIV/AIDS患者的生存情况及影响因素,为有效开展MSM人群的AIDS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分析患者的累积生存率,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2010-2021年我国共报告≥15岁MSM HIV/AIDS患者309964例,死亡20371例,全死因死亡密度为1.47/100人年,患者平均生存时间为10.21年(95%CI:10.204~10.225),第1、5、10年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6.56%、93.06%、88.73%。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确证时年龄≥60岁的患者是15~<30岁患者死亡风险的4.022倍(95%CI:3.792~4.266);与首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500个/μL的患者相比,未检测CD4^(+)T淋巴细胞和首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μL患者的死亡风险分别是7.072倍(95%CI:6.696~7.470)和3.842倍(95%CI:3.657~4.036);未接受抗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患者的死亡风险是接受ART的14.400倍(95%CI:13.881~14.939)。结论确证时年龄较大、首次CD4^(+)T淋巴细胞未检测或首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μL、未接受ART是我国MSM HIV/AIDS患者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需加强MSM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同时需重点关注老年MSM的检测治疗,进一步降低MSM HIV/AIDS患者的死亡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 男男性行为人群 生存分析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