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职业教育如何赋能区域农村现代化——仲恺蚕桑教育的早期探索与启示 被引量:2
1
作者 戚兴华 颜琳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18,共7页
仲恺农工学校秉“注重实验,扶助农工”初心,创办之初即设蚕桑一科。仲恺蚕桑教育扎根地方,与居民、社区、产业、农村深度互动,营建了互动、开放与无边界式学习共同体;以技术赋能农民头脑、以理念赋值农民生计,改善了区域农民的生计模式... 仲恺农工学校秉“注重实验,扶助农工”初心,创办之初即设蚕桑一科。仲恺蚕桑教育扎根地方,与居民、社区、产业、农村深度互动,营建了互动、开放与无边界式学习共同体;以技术赋能农民头脑、以理念赋值农民生计,改善了区域农民的生计模式,提升了行业科技水平,带动了区域农业生产合作,推动了跨区域、跨国界的学术文化交流。仲恺蚕桑教育模式立基于蚕桑专业,契合中国农业与教育现代化的早期实践需求,是现代农业职业教育的初阶形态。当前农业职业教育的转型发展需从生计模式转向生涯模式,并以农业为本、职业多元、融合城乡、朝向世界、面向未来为基本方向,充分发挥农业职业教育的产业赋能力、主体生涯力、城乡粘结力、国际影响力与开环创新力,以切实构建农业职业教育体系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仲恺蚕桑教育 农村现代化 农业职业教育
下载PDF
农科院校大学生农村情感培养模式探索--以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社会工作专业为例
2
作者 黄海平 《高教学刊》 2024年第9期160-163,共4页
农科院校必然承担着为我国乡村振兴培养“知农爱农”新型人才的责任。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社会工作专业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立足于农科院校特色优势与高校乡村振兴领域人才培养使命,通过教学过程的“三融合”机制探索培养学生农村... 农科院校必然承担着为我国乡村振兴培养“知农爱农”新型人才的责任。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社会工作专业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立足于农科院校特色优势与高校乡村振兴领域人才培养使命,通过教学过程的“三融合”机制探索培养学生农村情感的教学改革模式,提高学生对农村的热爱情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科院校 乡村振兴 农村情感 社会工作 人才培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