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王勃集》卷廿八所收墓誌铭與出土的唐代墓誌·補遺
1
作者 門賜雙(译) 《国际中国文学研究丛刊》 2023年第1期6-12,276,共8页
我之前發表過《〈王勃集〉佚文中的女性墓誌與出土墓誌——王勃作品流行的痕跡》一文((1))。在這篇文章中,我做了這樣的保留:“雖然我擔心會有所遺漏,但是現階段我找不到直接模仿王勃這篇墓誌(爲男性所作的墓誌)或是利用其中對句的墓誌... 我之前發表過《〈王勃集〉佚文中的女性墓誌與出土墓誌——王勃作品流行的痕跡》一文((1))。在這篇文章中,我做了這樣的保留:“雖然我擔心會有所遺漏,但是現階段我找不到直接模仿王勃這篇墓誌(爲男性所作的墓誌)或是利用其中對句的墓誌。”就像我所擔心的那樣,還是疏漏了。不僅如此,在爲女性創作的墓誌中我也遺漏了一些作品。我在爲自己的調查不精而感到羞愧的同時,也想在出土的唐代墓誌中對王勃創作的墓誌表現的借用情況進行整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墓誌 王勃 直接模仿 出土
下载PDF
日本天授五至六年(1379—1380)識語本《孟子集注》寫校問題初探
2
作者 楊洋 《国际中国文学研究丛刊》 2022年第1期13-18,共6页
由成書於891年的《日本國見在書目録》著録“孟子十四。(齊卿孟軻撰,趙岐注)孟子七卷。(陆善經注)”可知②,趙岐注和陸善經注《孟子》於9世紀末以前都已傳入日本。然而,在13世紀禪僧吸收宋代新儒學思想以前,日本却鮮有人完整地閲讀《孟... 由成書於891年的《日本國見在書目録》著録“孟子十四。(齊卿孟軻撰,趙岐注)孟子七卷。(陆善經注)”可知②,趙岐注和陸善經注《孟子》於9世紀末以前都已傳入日本。然而,在13世紀禪僧吸收宋代新儒學思想以前,日本却鮮有人完整地閲讀《孟子》。管見所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孟子集注》 新儒學 孟子 趙岐 日本
下载PDF
試論朝鮮王朝科舉試券--以正祖元年(1777)金顯運《送子朝塗山賦》爲例
3
作者 金文京 《域外汉籍研究集刊》 2023年第1期3-16,共14页
一何謂試券?科舉在前近代東亞社會擁有重大意義,此不必贅言。在中國自唐以後直至晚清,科舉作爲選拔官僚的制度,不僅在政治、社會方面發揮作用,還對教育、文化等各方面産生了巨大影響。而鄰近中國的越南、朝鮮半島、琉球等都曾效法中國,... 一何謂試券?科舉在前近代東亞社會擁有重大意義,此不必贅言。在中國自唐以後直至晚清,科舉作爲選拔官僚的制度,不僅在政治、社會方面發揮作用,還對教育、文化等各方面産生了巨大影響。而鄰近中國的越南、朝鮮半島、琉球等都曾效法中國,舉行過科舉。日本雖然没有實行正式科舉,但奈良、平安時代(約7至11世紀)大學寮(相當於中國國子監)所舉行的明經、進士、秀才等考試,或江户時代末期(18世紀末至明治維新之前)幕府以武士階級爲對象實行的“學問吟味”等考試,也參考過中國的科舉。然而,越南、朝鮮等雖以中國制度爲圭臬,至於其制度設計、實行方法,則與中國不盡相同。此文以朝鮮科舉的試券爲例,見其一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幕府 晚清 科舉 制度 越南
下载PDF
天変地異はどう語られてきたか:中国·日本·朝鮮·東南アジア
4
作者 龔麗坤 《中古中国研究》 2023年第1期277-284,共8页
(串田久治編,青野正明、青山亨、一色哲、串田久治、佐々充昭、邢東風、辻高広、細井浩志、深見純生著,東京:東方書店,2020年,2420日元)該書是“天變地異之社會學(天変地異の社会学)”研究項目(2005年度—2019年度)的成果之一,由參加該... (串田久治編,青野正明、青山亨、一色哲、串田久治、佐々充昭、邢東風、辻高広、細井浩志、深見純生著,東京:東方書店,2020年,2420日元)該書是“天變地異之社會學(天変地異の社会学)”研究項目(2005年度—2019年度)的成果之一,由參加該項目的九名研究者(青野正明、青山亨、一色哲、串田久治、佐々充昭、邢東風、辻高広、細井浩志、深見純正)共同完成,并作爲東方書店“東方選書”叢書的一種,於2020年2月付梓。“東方選書”是由日本東方書店出版,以普及中國歷史、文化、社會爲務之叢書,自1979年始,目前已出有58種(截至2022年8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明 社会学 日本
原文传递
羅馬國立中央圖書館所藏廣東俗曲目稿
5
作者 高田時雄 《戏曲与俗文学研究》 2018年第2期309-315,共7页
以下爲羅馬國立中央圖書館(Biblioteca Nazionale Centrale di Roma)所藏的一套廣東俗曲類文獻的簡目。本書目按體裁分類,依次著録每一種書的書名、出版書肆名稱、葉數、編號(斜體)與注記。同一種書有時存在複本,其數量甚至多達十幾册... 以下爲羅馬國立中央圖書館(Biblioteca Nazionale Centrale di Roma)所藏的一套廣東俗曲類文獻的簡目。本書目按體裁分類,依次著録每一種書的書名、出版書肆名稱、葉數、編號(斜體)與注記。同一種書有時存在複本,其數量甚至多達十幾册。例如下文中“南音”類第三種《五諫才郎》,存有複本的三册(編號爲114~116)。這種情况下,則在編號一欄標記爲“114~116(複本)”,以記明同一本書複本存在。相反的,若没有“(複本)”的標記,則表明該書由複數的册子組成,敬請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 俗曲 曲目 同一 南音
下载PDF
追悼謝桂華先生
6
作者 《简帛研究》 2006年第1期302-304,共3页
6月12日早晨8時剛過,冨谷至打來電話,冨谷來電話極爲尋常,但往往是在中午,早晨這麽早時間打電話來,是從來没有的,恐有什麽不祥之事,懷著忐忑不安,接著電話得知今日凌晨謝桂華逝世。曾經聽説過,謝桂華在2003年末因病入院,經過一段時間治... 6月12日早晨8時剛過,冨谷至打來電話,冨谷來電話極爲尋常,但往往是在中午,早晨這麽早時間打電話來,是從來没有的,恐有什麽不祥之事,懷著忐忑不安,接著電話得知今日凌晨謝桂華逝世。曾經聽説過,謝桂華在2003年末因病入院,經過一段時間治療後出院,在家邊休息邊工作,爲此甚爲安心,因爲我本身也有同樣入院的經歷。今聽了訃告,一時不能相信,據冨谷告知,其女兒謝向斌還在大阪,隨即打去電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斌 追悼 治療
下载PDF
陳寅恪論及敦煌文獻雜記--以利用徑路爲中心
7
作者 永田知之 張西豔 淩天元(譯) 《域外汉籍研究集刊》 2024年第1期89-113,共25页
陳寅恪(1890—1969),江西義寧(今修水县)人,生於長沙,成長於南昌和南京。年輕時曾赴歐美等地留學,民國十五年(1926)受聘爲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導師,有諸多論著問世①。陳寅恪作爲20世紀中國極具代表性的歷史學家,其影響力之大至今不言而... 陳寅恪(1890—1969),江西義寧(今修水县)人,生於長沙,成長於南昌和南京。年輕時曾赴歐美等地留學,民國十五年(1926)受聘爲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導師,有諸多論著問世①。陳寅恪作爲20世紀中國極具代表性的歷史學家,其影響力之大至今不言而喻。他的學問精深,不僅在於他通透的歷史洞察力,還有他超乎常人的博學多識。這一點表現最爲明顯的是其在著述中對新材料的廣泛搜集。陳寅恪的前期研究以魏晋南北朝及隋唐史爲主,在那些所謂的“新材料”中,“敦煌文獻”也占有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隋唐史 敦煌文獻 陳寅恪 前期研究 修水县 洞察力
下载PDF
行像與行城——敦煌行城儀式起源考 被引量:4
8
作者 倉本尚德 《唐研究》 2021年第1期235-264,共30页
每年二月八日舉行的行城儀式是唐至宋初敦煌地方佛教文化的代表。敦煌地區的行城儀式是爲紀念悉達太子逾城出家而舉行的,模仿悉達太子出迦毗羅衛城時的巡城活動;人們將佛像置於車輦或神轎上,出行像堂經城東、南、西門至北門繞行一周。... 每年二月八日舉行的行城儀式是唐至宋初敦煌地方佛教文化的代表。敦煌地區的行城儀式是爲紀念悉達太子逾城出家而舉行的,模仿悉達太子出迦毗羅衛城時的巡城活動;人們將佛像置於車輦或神轎上,出行像堂經城東、南、西門至北門繞行一周。又因爲繞城一周,也被認爲是模仿太子四門出遊,並在北門舉行宴會。這一儀式是由寺院主辦,行像社社員等多人參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文化 行像 敦煌 行城 模仿 太子
原文传递
淺論日本古籍中所引《論語義疏》——以《令集解》和《政事要略》爲中心
9
作者 高田 宗平 +1 位作者 梁辰雪(譯) 伊藤裕水(譯) 《域外汉籍研究集刊》 CSSCI 2017年第1期271-286,共16页
一導言自古以來,日本即受中國影響,從其文化中汲取營養。具體而言,日本接受了中國的漢字和漢籍,又以此爲媒介,從中國系統地接受了漢學、律令、佛教等,這已經是衆所周知的事實。日本從古代起,就有很多漢籍傳入。例如,天平年間正倉院文書... 一導言自古以來,日本即受中國影響,從其文化中汲取營養。具體而言,日本接受了中國的漢字和漢籍,又以此爲媒介,從中國系統地接受了漢學、律令、佛教等,這已經是衆所周知的事實。日本從古代起,就有很多漢籍傳入。例如,天平年間正倉院文書中可以明確見到《毛詩》、《論語》、《孝經》、《漢書》、《文選》、《千字文》等名①;也有寫有《論語》、《老子》、《文選》、《王勃集》、《千字文》等内容的木簡②出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漢籍 文選 千字文 中心 中國 内容
下载PDF
淺論庫木吐喇窟群區第79窟漢-婆羅謎-回鶻三文合璧榜題 被引量:1
10
作者 荻原裕敏 慶昭蓉 《敦煌吐鲁番研究》 2017年第1期291-315,417,共26页
一、導論新疆庫木吐喇窟群區第79窟發現於1982年。發現之初,調查者即注意於此窟主室前壁窟門右端與壇基正面之漢-回鶻-龜兹文榜題[1]。其時,梁志祥與丁明夷、莊强華、馬世長等學者都曾發表漢文釋讀[2]。1990年秋。
关键词 佛教徒
下载PDF
今本《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辨僞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孫涵之 《文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05-124,共20页
三國吴人陸元恪的《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今日最早唯有明代晚期的叢書本留存。由叢書本形成的今本系統,作爲丁晏、羅振玉等諸家輯佚的底本,對後世産生了深遠影響。然而,今本究竟是否出自古本,古來素有争議。本文通過對文獻的考察,發現... 三國吴人陸元恪的《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今日最早唯有明代晚期的叢書本留存。由叢書本形成的今本系統,作爲丁晏、羅振玉等諸家輯佚的底本,對後世産生了深遠影響。然而,今本究竟是否出自古本,古來素有争議。本文通過對文獻的考察,發現古本《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至遲於明萬曆之前業已亡佚,源出於《寶顔堂秘笈》的今本,不僅是後出輯本,且有作僞的部分。今本當成書於明代萬曆年間,而其編纂者,最有可能是參與諸種叢書編校,以作僞聞名的姚士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 《詩經》 陸元恪 辨僞 姚士粦
下载PDF
《吟窗雜録》新考——試探其作爲詩學文獻的特徵 被引量:2
12
作者 永田知之 王夢玲 卞東波 《古典文献研究》 CSSCI 2014年第2期90-111,共22页
引言在中國詩學史上,南北朝至宋代是'詩格'這一類詩學批評著作的高產期。其中的唐朝、五代時期可以稱爲'詩格'的最盛期。與北宋以降出現的以隨筆形式記録的'詩話'相比,'詩格'包含更多的是詩歌創作指南... 引言在中國詩學史上,南北朝至宋代是'詩格'這一類詩學批評著作的高產期。其中的唐朝、五代時期可以稱爲'詩格'的最盛期。與北宋以降出現的以隨筆形式記録的'詩話'相比,'詩格'包含更多的是詩歌創作指南式的記述。由此可以推知,因爲將詩歌初學者也列入到讀者範圍之中,所以這也爲詩格的興盛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但在另一方面,正是因爲'詩格'具有詩歌創作指南的特徵。 展开更多
原文传递
訓詁的虚與實 被引量:1
13
作者 石立善(譯) 《中国经学》 2009年第2期1-24,共24页
本文以“無寧,寧也”這一訓詁爲切入點,分析比較了王引之與鄭玄對於經書中“無某,某也”、“不某,某也”一類詞語解釋的異同。由此發現,王引之具有“虚義”解釋的強烈傾向,而與之相反,鄭玄則始終堅持尋求詞語的“實義”。鄭玄的訓詁注... 本文以“無寧,寧也”這一訓詁爲切入點,分析比較了王引之與鄭玄對於經書中“無某,某也”、“不某,某也”一類詞語解釋的異同。由此發現,王引之具有“虚義”解釋的強烈傾向,而與之相反,鄭玄則始終堅持尋求詞語的“實義”。鄭玄的訓詁注釋是源於其經學家的立場,而極盡所能地推行“虚義”助字説的王引之,其學問性質乃反經學或脱離經學的。王念孫的學問根底裏尚存有對經之大道的信仰,而王引之卻超越其父,捨棄大道,以小學本身爲終極目標。作爲語典著作的《經傳釋詞》,雖以“語助”與“發聲”於歷來以假借爲中心的學問領域上開啓了新局面,但同時亦是小學的自我目的化的必然性歸結。鄭玄與王引之的對立,乃注釋之學與語典之學的對立,而“無寧”解釋的相異即兩者對立的突出性體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經學史 小學 鄭玄 王引之 王念孫 《經傳釋詞》
下载PDF
經學在中國思想裏的意義 被引量:1
14
作者 石立善(譯) 《中国经学》 CSSCI 2014年第3期1-6,共6页
任何人都無法否定經學在中國思想裏的重要性,然而現實的狀況是中國思想研究與經學研究乖離已久。本文指出主要原因之一在於"經學"與"經書研究"的概念混淆不清。從現代觀點出發,所做的經典解釋或者考察經書作爲書籍... 任何人都無法否定經學在中國思想裏的重要性,然而現實的狀況是中國思想研究與經學研究乖離已久。本文指出主要原因之一在於"經學"與"經書研究"的概念混淆不清。從現代觀點出發,所做的經典解釋或者考察經書作爲書籍的形成等研究,皆非經學研究。所謂經學,是追求經書真理性的古典解釋學,因此我們要探討的應該是"經學之學",本文將重新確認並探討這一問題。此外,亦將一併思考"經學之學"的今日課題。以往經學的思想研究,太過偏重於政治思想的層面,本文認爲今後最有必要的工作是剔抉藴含於"訓詁名物"中的思想意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經學 中國思想 經學之學 經書文獻學 訓詁名物 日本經學
下载PDF
和田出土唐貞元年間傑謝税糧及相關文書考釋
15
作者 慶昭蓉 榮新江 《敦煌吐鲁番研究》 2022年第1期165-209,共45页
緒論中國國家圖書館(國圖)和中國人民大學博物館(人大博)近年入藏的和田出土漢文文書中,有一組相互關聯的貞元年間傑謝鎮倉糧食收支文書。2010年我們受命整理這批文書,但爲了追求嚴謹,以及其他科研項目的羈絆,初稿完成後又斷斷續續進行... 緒論中國國家圖書館(國圖)和中國人民大學博物館(人大博)近年入藏的和田出土漢文文書中,有一組相互關聯的貞元年間傑謝鎮倉糧食收支文書。2010年我們受命整理這批文書,但爲了追求嚴謹,以及其他科研項目的羈絆,初稿完成後又斷斷續續進行了近十年的光景。在此期間,我們致力於編纂《龜兹石窟題記》,在此過程中收集到的第一手材料顯示,2013年初首度提出的唐代龜兹王編年方案依然可行[1],從而磧西地區的税糧制度,仍可以從安史之亂前後西域局勢的變化著眼[2]。故而最近整理2013年春舊稿,重新整合爲一系列合撰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書 國家圖書館 安史之亂 編纂 石窟 重新整合 和田
下载PDF
釋秦代的“徭”与“戍”
16
作者 《简牍学研究》 2021年第1期90-103,共14页
前言正如《史記·高祖本紀》“高祖常繇咸陽”條《集解》引應劭注“徭,役也”所示,一般認爲,“徭”泛指賦役勞動。例如,王彦輝認爲“舉凡當時無償役使民力的舉措都可以稱之爲‘徭’”,①渡邊信一郎則説,“從登入户籍的國家基本成員... 前言正如《史記·高祖本紀》“高祖常繇咸陽”條《集解》引應劭注“徭,役也”所示,一般認爲,“徭”泛指賦役勞動。例如,王彦輝認爲“舉凡當時無償役使民力的舉措都可以稱之爲‘徭’”,①渡邊信一郎則説,“從登入户籍的國家基本成員——即編户和百姓之中征發的,具有服役義務的卒所進行的各種勞動”即是“徭役”,除了地方力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役 秦代 徭役
原文传递
五胡時代的華北社會——特别是五胡政權與漢人的關係 被引量:1
17
作者 田村實造 焦堃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 CSSCI 2018年第1期254-275,共22页
在五胡族諸政權的統治之下,漢人與胡族雖然居於不同的聚落,但也偶有雜居於同一部落内者。比如據《晉書》卷一零四《石勒載記上》所記,石勒便曾與鄰家的漢人李陽争奪漚麻池。因此,在這種情況下,除了像漢人社會中的地主、豪族相對於農民... 在五胡族諸政權的統治之下,漢人與胡族雖然居於不同的聚落,但也偶有雜居於同一部落内者。比如據《晉書》卷一零四《石勒載記上》所記,石勒便曾與鄰家的漢人李陽争奪漚麻池。因此,在這種情況下,除了像漢人社會中的地主、豪族相對於農民這樣的階級矛盾,還有着漢人社會與胡人社會的民族對立,這種多重的社會關係極爲複雜、深刻。在摻雜着這種多重對立關係的民族移動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慕容皝 慕容廆
下载PDF
里耶秦簡“訊敬”簡册識小
18
作者 宫宅潔 陳捷 《简帛》 2017年第2期31-39,共9页
前言 《里耶秦简牍校释[一]》缀合了⑧1418简与⑧1832简,认为其内容可与⑧1133简及⑧1132简连读,并指出了与⑧1107简的关系。何有祖在这一系列的简的基础上加上⑧314简,阐明这些简是一组简册。其复原方案如下。
关键词 里耶秦简 缀合 简牍
下载PDF
黄侃《禮學略説》詳注稿(一)
19
作者 石立善(譯) 《中国经学》 CSSCI 2016年第2期93-108,共16页
《禮學略説》爲民國學者黄侃於中央大學(現南京大學)所開設"禮學概説"課程之講義。本稿繼承黄氏遺志,闡揚禮學,爲全文施加詳細注釋,以作爲禮學入門與研究之指南。
关键词 黄侃 《禮學略説》 經學 禮學 日本漢學
下载PDF
岳麓書院所藏簡《秦律令(壹)》譯注二(上)
20
作者 日本“秦代出土文字史料研究班” 尚宇昌(译) +6 位作者 齋藤賢 畑野吉則 藤井律之 宫宅潔 宗周太郎 目黑杏子 楊振紅(审校) 《简牍学研究》 2021年第1期46-89,共44页
凡例本文爲《嶽麓書院藏秦簡[肆]》(上海世紀出版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辭書出版社,2015,以下簡稱“嶽麓[肆]”)第二組前半部分(106~168簡)的譯注。②釋文本譯注原則上遵從《嶽麓[肆]》的釋文與編聯,但部分釋字依據圖版做了修正.
关键词 岳麓 律令 凡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