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东南岭自然保护区翼手类物种资源调查 被引量:6
1
作者 邓柏生 张燕均 +5 位作者 李玉春 龚粤宁 本川雅治 原田正史 新宅勇太 吴毅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37-139,共3页
2009年9月,对南岭自然保护区翼手类物种多样性进行了调查。采集蝙蝠标本9种36号,其中西南鼠耳蝠和中管鼻蝠为广东省蝙蝠新纪录。结合以往调查资料,得出该保护区共有翼手类25种,隶属5科12属,其物种多样性十分丰富。
关键词 南岭自然保护区 翼手类 物种多样性
下载PDF
西南鼠耳蝠广东新纪录及其核型 被引量:4
2
作者 张燕均 邓柏生 +5 位作者 李玉春 龚粤宁 本川雅治 原田正史 新宅勇太 吴毅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60-464,共5页
西南鼠耳蝠(Myotis altarium Thomas,1911),因峨眉山为其模式产地,又称峨眉鼠耳蝠或者四川鼠耳蝠。隶属于翼手目(Chiroptera)蝙蝠科(Vespertilionidae)鼠耳蝠属(Myotis),
关键词 西南鼠耳蝠 新纪录 广东省 超声波 染色体核型
下载PDF
广东省二种兽类新纪录—鼩猬(Neotetracus sinensis)和短尾鼩(Anourosorex squamipes) 被引量:3
3
作者 吴毅 本川雅治 +3 位作者 李玉春 龚粤宁 新宅勇太 原田正史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17-319,共3页
2009年9月,在广东省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石坑崆(24°55'7″N,112°59'4″E;海拔1831~1895m)进行动物考察时采集到一批兽类标本。经鉴定,其中鼩猬(Neotetracus
关键词 鼩猬 短尾鼩 新纪录
下载PDF
地热区深部碳的地球化学研究综述
4
作者 李长正 郑国东 +2 位作者 郭清海 楠本成寿 王焰新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255-2266,共12页
碳是地热流体中普遍存在而且非常活跃的生命元素。自地幔源区释放的深部碳运移至近地表的过程中,碳元素有可能记录了许多源区信息以及混合分馏过程的特征,尤其是在地热分布区。因此,与地热区深部碳释放相关的地球化学研究对联系岩浆热... 碳是地热流体中普遍存在而且非常活跃的生命元素。自地幔源区释放的深部碳运移至近地表的过程中,碳元素有可能记录了许多源区信息以及混合分馏过程的特征,尤其是在地热分布区。因此,与地热区深部碳释放相关的地球化学研究对联系岩浆热源型地热系统深部热源和浅部高温流体的物质交换和运移以及准确判断地热地质背景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加深地热流体挥发分来源的定量研究以及完善地热区同位素分馏理论等方面都做出了许多探索性的尝试,其中对来自深部的碳元素的研究是最重要的课题之一。对深部碳俯冲循环过程与地幔源区非均一性特征,地热区岩浆脱气、方解石沉淀、气体溶解脱气的分馏特点、围岩变质脱气与土壤碳的混合过程及其规律等的系统分析结果显示,深部碳的释放经历了复杂的地球化学过程。由于单一方法的研究难以全面揭示该过程,本文通过对该领域相关研究方法的梳理和融合,结合地热区深部碳释放的规模和方式的总结,以期为地热系统物质运移规律和地热流体碳来源的定量研究提供参考和支撑,促进对深部碳循环过程及其气候环境效应的把握和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碳 地热流体 碳同位素 定量研究
下载PDF
[Ni(dien)_2]_2[Mn(NCS)_6]·H_2O的合成、晶体结构
5
作者 沈良 徐迅 +1 位作者 徐端钧 徐元植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09-312,共4页
The crystal of [Ni(dien)2]2[Mn(NCS)6]·H2O was synthesized and the structure of its single crystal was determined by X ray diffraction. The crystal is monoclinic system, space group P21/c with a=16.544(3),b=... The crystal of [Ni(dien)2]2[Mn(NCS)6]·H2O was synthesized and the structure of its single crystal was determined by X ray diffraction. The crystal is monoclinic system, space group P21/c with a=16.544(3),b=15.137(2), c=17.334(3)?, β=99.90(1)°, V=4276.3(12)?3, Z=4, Dc=1.479g·cm-3, Mr=951.55, F(000)=1998, μ=1.489mm-1, R=0.0399, Rw=0.0958. IR was also determin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氰酸根 二乙烯三胺 多核配合物 晶体结构 合成
下载PDF
临夏盆地新生代沉积物高分辨率岩石磁学记录与亚洲内陆干旱化过程及原因 被引量:79
6
作者 方小敏 徐先海 +3 位作者 宋春晖 韩文霞 孟庆泉 鸟居雅之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89-1000,共12页
亚洲内陆干旱化是全球新生代大陆环境变化中最引人瞩目的重大事件,与新生代全球变冷和青藏高原隆升密切相关。文章通过对甘肃临夏盆地几乎连续的新生代沉积物系统岩石磁学性质研究,获取了高分辨率磁化率和非磁滞剩磁记录,揭示在29.0... 亚洲内陆干旱化是全球新生代大陆环境变化中最引人瞩目的重大事件,与新生代全球变冷和青藏高原隆升密切相关。文章通过对甘肃临夏盆地几乎连续的新生代沉积物系统岩石磁学性质研究,获取了高分辨率磁化率和非磁滞剩磁记录,揭示在29.0~8.6Ma的漫长的以湖相粉砂岩和泥岩为主的渐新世晚期和中新世早、中期没有明显的长期变化,从8.6Ma开始持续增加,尤其从6.4Ma和5.3Ma开始表现出两次快速持续增加。同时,以8.6Ma为界磁性矿物相对含量发生明显变化,此前以赤铁矿为主,磁铁矿和磁赤铁矿次之,此后以磁铁矿和磁赤铁矿为主,赤铁矿次之,磁性矿物类型和性质类似于风成红粘土和黄土。因此,我们将这种沉积物中磁性矿物组合、性质和含量的长期变化解释为流域外风成物质的加入,指示我国西北内陆现代干旱气候可能从8.6Ma开始,7.4~6.4Ma后急剧加速变干,5.3Ma后再次加速变干,并最终形成今天的干旱区的过程。9~8Ma开始的青藏高原阶段性快速隆升和随后的全球变冷可能是驱动亚洲内陆干旱化进程的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夏盆地 岩石磁学 亚洲内陆 干旱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