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江下游靖江新港作业区近期淤积成因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张世钊 闻云呈 +2 位作者 徐华 吴道文 夏云峰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9-23,38,共6页
靖江新港作业区位于福姜沙左汊北岸上、下弯道之间的顺直过渡段,由于六助港以上水下低边滩易于发育,成型边滩在涨落潮动力作用下切割下移,造成靖江沿岸河床地形变化总体呈冲淤相间的特点。针对近年来新港作业区前沿快速淤积的现状,采用... 靖江新港作业区位于福姜沙左汊北岸上、下弯道之间的顺直过渡段,由于六助港以上水下低边滩易于发育,成型边滩在涨落潮动力作用下切割下移,造成靖江沿岸河床地形变化总体呈冲淤相间的特点。针对近年来新港作业区前沿快速淤积的现状,采用河演分析方法及数学物理模型试验等手段,从码头布置、人工采砂、护滩工程等方面研究分析了新港作业区近期淤积的主要成因,以及港区水深变化趋势,同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床演变 淤积 采砂 福姜沙 江苏靖江港
下载PDF
非均匀非平衡输沙数学模型在长江南京以下深水航道整治一期工程中的运用 被引量:4
2
作者 闻云呈 夏云峰 +2 位作者 王晓俊 徐华 张世钊 《水运工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10,共10页
通州沙、白茆沙是长江南京以下12.5 m深水航道上延南京首先碰到的两个重点碍航浅滩,工程河段受径流和潮汐的共同作用,水沙动力复杂,河床冲淤多变。建立三沙河段非均匀非平衡输沙二维潮流泥沙数学模型,在挟沙力公式、底沙与悬沙交换模式... 通州沙、白茆沙是长江南京以下12.5 m深水航道上延南京首先碰到的两个重点碍航浅滩,工程河段受径流和潮汐的共同作用,水沙动力复杂,河床冲淤多变。建立三沙河段非均匀非平衡输沙二维潮流泥沙数学模型,在挟沙力公式、底沙与悬沙交换模式等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实测水沙及地形资料对模型进行率定和验证。在此基础上,利用该模型对长江南京以下12.5 m深水航道整治一期工程方案进行研究,分析整治工程的效果及影响,为工程设计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平衡 非均匀 潮流泥沙 数学模型
下载PDF
灌河口外航道整治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张世钊 夏云峰 +1 位作者 徐华 吴道文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0-49,共10页
灌河口外为粉沙淤泥质海岸,口外沙嘴发育,形成主、副槽,拦门沙浅区水深仅2 m左右,波浪掀沙作用强烈,水沙运动复杂。利用波、流共同作用下物理模型试验研究灌河口外拦门沙深水航道整治后水动力变化及航槽回淤,特别是台风浪情况下航道骤... 灌河口外为粉沙淤泥质海岸,口外沙嘴发育,形成主、副槽,拦门沙浅区水深仅2 m左右,波浪掀沙作用强烈,水沙运动复杂。利用波、流共同作用下物理模型试验研究灌河口外拦门沙深水航道整治后水动力变化及航槽回淤,特别是台风浪情况下航道骤淤问题。研究表明:灌河口外海域动力条件、泥沙环境以及工程涉及问题复杂,双导堤配合航槽疏浚整治工程能有效发挥减淤效果,通过双导堤间过流断面积补偿能有效降低工程对新沂河排洪的影响,正常条件下航道开挖年回淤约190-330万方,台风浪骤淤约为180万方,建议导堤根部加高以减少口门附近航道回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河口 航道整治 沙嘴 主、副槽 拦门沙 双导堤 疏浚 泥沙回淤
下载PDF
长江下游靖江新华港区疏浚回淤试验研究
4
作者 张世钊 夏云峰 +1 位作者 徐华 闻云呈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2期113-115,共3页
近年来,福姜沙北水道成形心滩切割下移,河道左岸的靖江新港作业区码头前沿及进港航道水深严重不足,严重影响了港区的正常运行。在分析研究该河段演变特点,总结近期淤积的主要原因基础上,采用动床泥沙模型对港区疏滩方案进行了试验,对疏... 近年来,福姜沙北水道成形心滩切割下移,河道左岸的靖江新港作业区码头前沿及进港航道水深严重不足,严重影响了港区的正常运行。在分析研究该河段演变特点,总结近期淤积的主要原因基础上,采用动床泥沙模型对港区疏滩方案进行了试验,对疏滩工程后回淤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采砂区泥沙回淤,引流作用减弱,新港作业区前沿动力会有所恢复,作业区前沿水深将得到一定程度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床演变 航道疏浚 动床模型 回淤量 福姜沙水道 长江下游
下载PDF
大型沉井基础的防冲护底试验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卢中一 高正荣 《中国港湾建设》 2012年第3期29-33,共5页
大型沉井基础的冲刷防护是较复杂的工程问题,既要求防护材料的块径不能过小以确保安全度汛,又不能因其块径过大而影响着床时沉井刃脚的下切。采用物理模型,通过试验对护底碎石的块径、级配及起动、安全度汛和着床阶段的沉井防护工程的... 大型沉井基础的冲刷防护是较复杂的工程问题,既要求防护材料的块径不能过小以确保安全度汛,又不能因其块径过大而影响着床时沉井刃脚的下切。采用物理模型,通过试验对护底碎石的块径、级配及起动、安全度汛和着床阶段的沉井防护工程的稳定性进行研究,得出大型沉井基础在安全度汛和着床两种阶段既能保持稳定又较为经济的护底工程的范围和碎石级配。既能满足施工需要,又使整体预防护工程达到总体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井基础 冲刷防护 碎石 防护范围 碎石级配
下载PDF
桩承台不同入水深度对局部冲刷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卢中一 高正荣 《中国港湾建设》 2013年第2期44-49,共6页
桩承台桥墩基础在桥梁建设中应用较多,结构形式目前得到新拓展。上部承台在水中不同位置对局部冲刷的影响程度是确定承台高程时的主要参考依据。采用大型宽水槽,对大型梅花形桩群和规则桩群桩承台不同入水深度引起的局部冲刷进行试验研... 桩承台桥墩基础在桥梁建设中应用较多,结构形式目前得到新拓展。上部承台在水中不同位置对局部冲刷的影响程度是确定承台高程时的主要参考依据。采用大型宽水槽,对大型梅花形桩群和规则桩群桩承台不同入水深度引起的局部冲刷进行试验研究,分析桩承台的冲刷特征,得到了导致底部床面发生最大、最小冲深时水中的承台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承台 入水深度 局部冲刷 影响
下载PDF
水流夹角对群桩局部冲刷影响试验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卢中一 高正荣 《中国港湾建设》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6-20,共5页
水流夹角对大型、超大型群桩的局部冲刷影响研究至今仍为空白。通过宽水槽试验,对梅花形大型桩群进行了水流夹角对局部冲刷影响的研究,得出不同水流夹角情况下的冲刷形态和由此产生的桩群夹角增深系数。为工程设计及规范中涉及局部冲刷... 水流夹角对大型、超大型群桩的局部冲刷影响研究至今仍为空白。通过宽水槽试验,对梅花形大型桩群进行了水流夹角对局部冲刷影响的研究,得出不同水流夹角情况下的冲刷形态和由此产生的桩群夹角增深系数。为工程设计及规范中涉及局部冲刷条文的修订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流夹角 群桩 局部冲刷 影响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