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37篇文章
< 1 2 19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图像去雾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19
1
作者 禹晶 徐东彬 廖庆敏 《中国图象图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561-1576,共16页
在雾、霾等天气条件下,大气粒子的散射作用导致成像传感器采集的图像严重降质。图像去雾技术的任务是去除天气因素对图像质量的影响,从而增强图像的视见度。本文归纳和总结了图像去雾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将现有的方法分为基于物理模... 在雾、霾等天气条件下,大气粒子的散射作用导致成像传感器采集的图像严重降质。图像去雾技术的任务是去除天气因素对图像质量的影响,从而增强图像的视见度。本文归纳和总结了图像去雾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将现有的方法分为基于物理模型和非物理模型两类,分别详细阐述了这两类方法,分析它们各自的优势和不足,并总结了算法性能评价的无参考客观质量评测准则。最后,指出该技术的研究难点和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去雾 视见度 颜色恒常性 大气散射模型 无参考客观质量评测
原文传递
中小跨径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理念 被引量:86
2
作者 王克海 韦韩 +1 位作者 李茜 李悦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15-121,共7页
总结汶川地震中不同桥型的性能表现,重点比较简支梁桥与连续梁桥、梁桥和拱桥的受损情况,并基于实际震害经验,提出桥型选择的一些原则;基于抗震计算无法得到结构响应精确值的事实,建议抗震设计中采取"多道设防,分级耗能"的抗... 总结汶川地震中不同桥型的性能表现,重点比较简支梁桥与连续梁桥、梁桥和拱桥的受损情况,并基于实际震害经验,提出桥型选择的一些原则;基于抗震计算无法得到结构响应精确值的事实,建议抗震设计中采取"多道设防,分级耗能"的抗震设防理念,重点讲述保险丝式单元的应用,提出桥梁抗震设计的"一可三易(可控、易检、易修、易换)"原则,即"损伤部位及损伤程度可控,损伤部位易检,损伤构件易修,破坏构件易换",基于"多道设防,分级耗能"和"一可三易"原则,建议中小跨径梁桥在破坏性地震作用下,支座作为保险丝式单元优先损坏,桥墩可出现易修复的塑性铰,桩基不能损伤。最后对一个实际工程,阐述孔跨布置的选择理念、桥墩抗剪能力的计算过程及双层抗震挡块的构造措施。研究成果可解决实际桥梁抗震设计工作中的部分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桥梁抗震 抗震设计 多道设防 分级耗能 一可三易 中小跨径桥梁
下载PDF
智慧高速公路架构与发展路径设计 被引量:85
3
作者 张纪升 李斌 +2 位作者 王笑京 张凡 孙晓亮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8-94,共7页
国外在智慧高速方面已经开展了自动驾驶和车路合作技术、标准和试验验证等方面的探索,如何结合我国的发展现状和实际需求,探索我国智慧高速公路架构与发展路径具有前瞻意义。本文首先对国际智慧高速公路发展特征进行归纳总结,通过对比... 国外在智慧高速方面已经开展了自动驾驶和车路合作技术、标准和试验验证等方面的探索,如何结合我国的发展现状和实际需求,探索我国智慧高速公路架构与发展路径具有前瞻意义。本文首先对国际智慧高速公路发展特征进行归纳总结,通过对比分析认为我国智慧高速公路要强调平台性、互联性以及终端化概念。通过采用了面向过程的方法,提出了我国智慧高速公路服务领域和服务列表,并提出了基于"端-管-云"思路的智慧高速公路的技术架构。通过对智慧高速公路的特征和要素的细化分析,通过对感知识别、管控服务和基础设施3个方面的特征分析,提出了我国智慧高速公路发展4个等级划分方法并给出了现阶段我国智慧高速公路技术体系。最后,对应用该框架开展的典型示范工程进行了介绍。该框架将对智慧高速公路的设计与建设、多层级数据链体系的构建、关键设备研发等提供重要支撑,对未来我国智慧高速示范工程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TS 智慧高速公路 合作式智能交通系统 云架构 数据链
原文传递
我国智慧交通发展的现状分析与建议 被引量:76
4
作者 蔡翠 《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 CAS CSCD 2013年第6期224-227,共4页
本文阐述了智慧交通的发展背景,智慧交通的概念、特征与建设的目标与主要内容。并在分析我国智慧交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我国智慧交通的几点建议,以期使我国智慧交通的发展能够结合国情,更好的促进智慧交通与社会、... 本文阐述了智慧交通的发展背景,智慧交通的概念、特征与建设的目标与主要内容。并在分析我国智慧交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我国智慧交通的几点建议,以期使我国智慧交通的发展能够结合国情,更好的促进智慧交通与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交通 智能交通 发展现状 分析 建议
原文传递
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疲劳裂纹成因分析及控制 被引量:65
5
作者 张允士 李法雄 +2 位作者 熊锋 周旭东 李卫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5-80,共6页
通过对某实桥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疲劳裂纹的实地调查,总结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疲劳裂纹主要分布形态,分析正交异性桥面板疲劳开裂原因主要是:在车辆荷载作用下桥面板产生的局部竖向变形、桥面板与U肋之间产生的相对转角使焊缝根部因受拉应力... 通过对某实桥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疲劳裂纹的实地调查,总结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疲劳裂纹主要分布形态,分析正交异性桥面板疲劳开裂原因主要是:在车辆荷载作用下桥面板产生的局部竖向变形、桥面板与U肋之间产生的相对转角使焊缝根部因受拉应力过大而导致疲劳开裂;纵向U肋与横隔板刚度不同产生的次应力、U肋的偏转和竖向变形使过焊孔处横隔板受拉开裂;纵向U肋产生的纵向弯矩引起嵌补段裂缝。各主要受力板件的厚度过薄、横隔板过焊孔的形状以及横隔板的拼接方式也会加速疲劳开裂。针对既有正交异性钢箱梁桥的典型病害,提出了正交异性钢桥面板关键部位抗疲劳特性的改进措施:提高桥面板竖向刚度并改进U肋与桥面板的焊接工艺,在横隔板位置处的U肋内部设置小内横隔,U肋嵌补段改用螺栓连接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正交异性钢桥面板 疲劳 裂纹 成因分析 控制措施
原文传递
智慧高速公路技术体系构建 被引量:65
6
作者 岑晏青 宋向辉 +2 位作者 王东柱 孙玲 刘楠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11-121,共11页
我国智慧高速公路已有多年试点工程探索,目前其技术研究和工程实践正在从点状的技术试点验证向系统化的技术集成示范转变。本研究提出了智慧高速公路的概念、主要特征和技术内涵,构建了支撑"三网合一"智能基础设施和云边端协... 我国智慧高速公路已有多年试点工程探索,目前其技术研究和工程实践正在从点状的技术试点验证向系统化的技术集成示范转变。本研究提出了智慧高速公路的概念、主要特征和技术内涵,构建了支撑"三网合一"智能基础设施和云边端协同云控平台建设的智慧高速公路技术体系,凝练出3类、5个子集、33项技术组成的智慧高速公路技术集及其性能要求,用于实现高速公路车路协同安全预警、车道级车辆管控、自由流收费、自动驾驶货车编队行驶、准全天候通行等创新服务。最后,对应用该技术体系开展的杭绍甬智慧高速公路设计进行了介绍,可为我国智慧高速公路的设计与建设、关键技术研发和相关设备研制提供指导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交通 智慧高速公路 技术体系 车路协同 云控平台
原文传递
低碳理念下绿色公路建设关键技术与应用的探讨 被引量:59
7
作者 秦晓春 沈毅 +1 位作者 邵社刚 黄裕婕 《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 CAS CSCD 2010年第10期308-310,322,共4页
针对当今国际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背景,结合我国"十二五"建设绿色交通体系的要求,本研究对绿色公路的内涵及特点进行界定,分别从绿色公路"碳补偿"绿化带与"碳中性"服务区设计、公路水环境敏感区绿色施工... 针对当今国际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背景,结合我国"十二五"建设绿色交通体系的要求,本研究对绿色公路的内涵及特点进行界定,分别从绿色公路"碳补偿"绿化带与"碳中性"服务区设计、公路水环境敏感区绿色施工体系和绿色公路路域生态恢复全程动态跟踪技术与效果评价三方面,确定了绿色公路建设的关键技术,并分析了公路绿色能源开发利用和公路服务设施低碳节能技术与应用,建立了低碳理念下绿色公路建设的关键技术与应用体系,为绿色公路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公路 绿色施工 绿色能源 低碳节能
原文传递
废胎胶粉沥青的改性机理 被引量:53
8
作者 汪水银 郭朝阳 彭锋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4-38,共5页
模拟废胎胶粉改性沥青生产与储存状态,对废胎胶粉加入沥青后,沥青的粘度和四组分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进行了试验研究,并借助红外光谱试验、荧光显微镜和差示扫描热量法(DSC)等手段分析了废胎胶粉沥青改性机理。结果表明:废胎胶粉加入沥青... 模拟废胎胶粉改性沥青生产与储存状态,对废胎胶粉加入沥青后,沥青的粘度和四组分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进行了试验研究,并借助红外光谱试验、荧光显微镜和差示扫描热量法(DSC)等手段分析了废胎胶粉沥青改性机理。结果表明:废胎胶粉加入沥青后在高温下储存,相对于基质沥青,废胎胶粉沥青中的沥青质、饱和酚、芳香酚显著减少,胶质显著增加,粘度相应提高;胶粉在沥青中溶胀、脱硫和降解,胶粉中的活性物质进入沥青胶体体系中,达到改善沥青温度敏感性、老化性能的效果;常温及低温条件下,未溶解的胶粉颗粒起到增强沥青的弹性性能和提高其抗裂性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沥青路面 废胎胶粉 粘度 四组分 改性机理 存储稳定性
下载PDF
乳化沥青和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性能研究 被引量:53
9
作者 徐剑 黄颂昌 +2 位作者 秦永春 李峰 石小培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20-24,共5页
为了检验沥青稳定类冷再生混合料性能,回答乳化沥青与泡沫沥青孰优孰劣的争论,采用劈裂试验、车辙试验对泡沫沥青和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性能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乳化沥青和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力学特性有明显的温度... 为了检验沥青稳定类冷再生混合料性能,回答乳化沥青与泡沫沥青孰优孰劣的争论,采用劈裂试验、车辙试验对泡沫沥青和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性能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乳化沥青和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力学特性有明显的温度依赖性,均为粘弹性材料;冷再生混合料15℃劈裂强度满足规范中密级配粗粒式热拌沥青混凝土强度范围;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劈裂强度、浸水24 h后的劈裂强度略高于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动稳定度显著高于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且都远超过规范对改性沥青混合料动稳定度的技术要求。乳化沥青和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性能均能满足沥青路面中下面层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冷再生 试验研究 乳化沥青 泡沫沥青
原文传递
中国公路桥梁抗震设计规范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被引量:46
10
作者 王克海 李冲 李悦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95-103,共9页
对比1994年美国北岭地震、1995年日本阪神地震和2008年中国汶川地震中桥梁震害特点,分析了中国与国外桥梁结构在传力体系方面的差异,并对美国、日本与中国抗震规范中支座验算规定进行了比较,指出目前中国公路桥梁抗震设计规范在借鉴国... 对比1994年美国北岭地震、1995年日本阪神地震和2008年中国汶川地震中桥梁震害特点,分析了中国与国外桥梁结构在传力体系方面的差异,并对美国、日本与中国抗震规范中支座验算规定进行了比较,指出目前中国公路桥梁抗震设计规范在借鉴国外规范时存在的一些问题,给出以下改进建议:①中小跨径桥梁抗震设计时应利用桥梁上部结构在支座上发生摩擦滑移消耗地震能量,减小传递到下部结构的地震力;②抗震规范中板式橡胶支座的变形或抗滑稳定性不作为抗震验算是否满足要求的依据,应重视支座对桥梁整体性能的影响,综合考虑支座剪切变形、损坏以及防落梁装置的力学行为;③针对各国桥梁抗震设计规范中材料强度指标的差异,给出了中国常用混凝土抗压强度与美国规范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换算公式;④《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01)中只提供了重现期475年的地震动参数,对应其他重现期采用不同重要性系数予以调整,而美国提供了重现期475,975,2 475年的地震动参数,建议直接采用地震动参数来描述地震危险性;⑤不同水准地震作用下,对桥梁结构不同部位、不同构件制定不同的设计目标,明确具体构件的强度、延性参数指标等;⑥桥梁抗震构造措施应按桥梁重要性及地震危险性划分,不应按照烈度划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桥梁 抗震设计规范 震害 摩擦滑移 支座 重现期 设防
下载PDF
考虑腹板剪切行为的波形钢腹板梁理论模型 被引量:43
11
作者 聂建国 李法雄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0-48,共9页
为研究波形钢腹板剪切变形对波形钢腹板梁受力行为的影响,引入腹板剪切变形转角函数,将波形钢腹板梁的弯曲行为分解为桁架作用和弯曲作用,建立一个能够考虑波形钢腹板剪切变形的波形钢腹板梁理论模型。推导了端部无约束条件下简支波形... 为研究波形钢腹板剪切变形对波形钢腹板梁受力行为的影响,引入腹板剪切变形转角函数,将波形钢腹板梁的弯曲行为分解为桁架作用和弯曲作用,建立一个能够考虑波形钢腹板剪切变形的波形钢腹板梁理论模型。推导了端部无约束条件下简支波形钢腹板梁在均布荷载和端部约束条件下简支波形钢腹板梁在跨中集中荷载作用下的解析解,采用有限元方法验证了理论模型和解析解的正确性和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端部约束条件对主梁变形影响很小;波形钢腹板的剪切变形对主梁变形影响显著,在常见波形钢腹板梁桥尺寸范围内,由腹板剪切变形引起的主梁挠度占总挠度的10%~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波形钢腹板梁 理论模型 剪切变形 弯曲行为
原文传递
不同路面状况对路面摩擦系数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40
12
作者 李长城 刘小明 荣建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7-32,共6页
研究人员利用摆式仪测量了不同路面类型(新、旧两种AC-16沥青路面,以及SMA-16和OGFC-13两种沥青路面试块),在不同路面温度(-30~35℃)、不同湿滑情况(干燥、潮湿、湿润、结冰)、不同污染物覆盖(砂粒、泥土),及其组合状况下的摩擦系数,... 研究人员利用摆式仪测量了不同路面类型(新、旧两种AC-16沥青路面,以及SMA-16和OGFC-13两种沥青路面试块),在不同路面温度(-30~35℃)、不同湿滑情况(干燥、潮湿、湿润、结冰)、不同污染物覆盖(砂粒、泥土),及其组合状况下的摩擦系数,深入分析了不同路面状况对摩擦系数的影响。研究认为:路面温度、水膜、砂粒(泥土)等路面状况的改变,都可能导致路面摩擦系数的显著变化。温度的下降会使干燥路面的摩擦系数随着下降;路面摩擦系数会随着水膜的出现而显著下降;路面湿润条件下,路面出现泥土将使摩擦系数大幅下降;在冰面铺撒适量砂粒能够显著的增加路面摩擦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摩擦系数 摆式仪 路面状况
原文传递
灌注式半柔性路面材料研究与应用综述 被引量:40
13
作者 钟科 陈波 +1 位作者 蒋恩贵 罗桑 《中外公路》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32-235,共4页
针对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车辙问题和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平整度问题,半柔性路面材料提供了一种结合两者优点的解决方法。该文主要对灌注式半柔性路面材料的研究进展和应用情况进行了系统、深入的阐述,分析了水泥砂浆外掺剂和改性基体沥青混合... 针对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车辙问题和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平整度问题,半柔性路面材料提供了一种结合两者优点的解决方法。该文主要对灌注式半柔性路面材料的研究进展和应用情况进行了系统、深入的阐述,分析了水泥砂浆外掺剂和改性基体沥青混合料对半柔性材料性能的影响,探讨了现阶段灌注式半柔性路面材料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为半柔性路面材料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面 半柔性 水泥砂浆 沥青 车辙
下载PDF
冷补沥青混合料性能评价及技术要求 被引量:40
14
作者 李峰 黄颂昌 +1 位作者 徐剑 秦永春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463-1467,共5页
针对冷补沥青混合料技术应用中存在的施工和易性和路用耐久性的矛盾,参考国内外相关资料和研究成果,制定了粘附性试验、贯入试验、粘聚性试验、修正马歇尔试验4个评价方法.变化隔离剂的掺量,选择3种添加剂和2种矿料级配,配制了若干种冷... 针对冷补沥青混合料技术应用中存在的施工和易性和路用耐久性的矛盾,参考国内外相关资料和研究成果,制定了粘附性试验、贯入试验、粘聚性试验、修正马歇尔试验4个评价方法.变化隔离剂的掺量,选择3种添加剂和2种矿料级配,配制了若干种冷补料并进行了试验.分析试验结果,指出冷补料性能评价应兼顾施工性能和马歇尔强度,重视粘聚性能和水稳定性,据此提出了冷补沥青混合料的评价指标和技术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冷补沥青混合料 试验方法 评价指标 技术要求
下载PDF
智能交通信息物理融合云控制系统 被引量:40
15
作者 夏元清 闫策 +1 位作者 王笑京 宋向辉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32-142,共11页
针对现代智能交通信息物理融合路网建设中的对象种类复杂、采集数据量大、传输及计算需求高以及实时调度控制能力弱等问题,基于云控制系统理论,以现代智能交通控制网络为研究对象,设计了智能交通信息物理融合云控制系统方案,包括智能交... 针对现代智能交通信息物理融合路网建设中的对象种类复杂、采集数据量大、传输及计算需求高以及实时调度控制能力弱等问题,基于云控制系统理论,以现代智能交通控制网络为研究对象,设计了智能交通信息物理融合云控制系统方案,包括智能交通边缘控制技术和智能交通网络虚拟化技术.基于智能交通流大数据,在云控制管理中心服务器上利用深度学习和超限学习机等智能学习方法对采集的交通流数据进行训练预测计算,能够预测城市道路的短时交通流和拥堵状况.进一步在云端利用智能优化调度算法得到实时的交通流调控策略,用于解决拥堵路段交通流分配难题,提高智能交通控制系统动态运行性能.仿真结果表明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交通云控制系统 深度学习 超限学习 信息物理融合系统
下载PDF
半刚性基层与沥青面层粘结性能影响因素 被引量:39
16
作者 汪水银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2-19,共8页
借鉴国外LPDS剪切试验方法,通过自行设计的室内直剪试验和斜剪试验,以剪切强度和单位剪切强度(剪切强度与破坏变形的商)作为评价指标,研究了沥青混合料、粘层材料、半刚性基层材料、沥青混合料与粘层材料的界面、粘层材料与半刚性基... 借鉴国外LPDS剪切试验方法,通过自行设计的室内直剪试验和斜剪试验,以剪切强度和单位剪切强度(剪切强度与破坏变形的商)作为评价指标,研究了沥青混合料、粘层材料、半刚性基层材料、沥青混合料与粘层材料的界面、粘层材料与半刚性基层的界面对沥青面层和半刚性基层之间抗剪切强度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提高沥青混合料公称最大粒径和压实度将有利于增强层间粘结性;高强度、粗糙、密实型的半刚性材料也将有效改善基层与沥青面层的粘结性;粘度不是选择粘层材料的主要因素,应结合工程实际,通过试验选择粘层材料的品种与剂量;基层表面清理是提高层间粘结性的重要措施,透层油应在基层清理后撒布,剂量宜为0.3~0.6 L.m-2;在层间热沥青上撒布一定的单一粒径,较粗规格,且与沥青粘附性较好的碱性碎石不仅具有工程意义,对提高层间粘结水平也有较明显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面工程 沥青路面 半刚性基层 层间粘结性能 抗剪强度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岩质顺层边坡的平面滑移破坏机制分析 被引量:37
17
作者 路为 白冰 陈从新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2期204-207,共4页
沿岩层层面的平面滑动破坏是顺层边坡发生最多、规模很大的一种破坏模式,根据其顺层滑移的力学机制将平面破坏分为滑移-拉裂型和水力驱动型两种类型。根据平面刚体模型,给出了滑移-拉裂型滑坡的失稳判据,即滑坡的条件为边坡高度要大于... 沿岩层层面的平面滑动破坏是顺层边坡发生最多、规模很大的一种破坏模式,根据其顺层滑移的力学机制将平面破坏分为滑移-拉裂型和水力驱动型两种类型。根据平面刚体模型,给出了滑移-拉裂型滑坡的失稳判据,即滑坡的条件为边坡高度要大于临界高度。地下水在顺层边坡后缘张裂隙和滑动面形成的渗流通道中运动时,对滑体将产生3个方面的力学作用:张裂隙静水压力、滑动面扬压力和拖曳力。根据水力-驱动型滑坡的计算分析表明,边坡后缘张裂隙充水高度直接决定了3种水压力的大小,当张裂隙充水高度达到临界值后,边坡在水压力作用下发生滑移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体 顺层边坡 平面滑移破坏
下载PDF
不利气象条件对公路交通安全的影响及对策 被引量:38
18
作者 张利 汪林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120-123,153,共5页
为研究不利气象条件对公路交通安全的影响机理及规律,在总结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和交通事故历史数据统计分析的方法,确定了影响公路交通安全的主要不利气象条件为雾、路面结冰、雪和雨4种。同时从不利气象条件影响能见... 为研究不利气象条件对公路交通安全的影响机理及规律,在总结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和交通事故历史数据统计分析的方法,确定了影响公路交通安全的主要不利气象条件为雾、路面结冰、雪和雨4种。同时从不利气象条件影响能见度和附着系数的角度进行了微观层面的影响机理分析,确立不利气象对交通安全的危害性及影响程度,给出应对不利气象条件的交通安全对策,为公路交通安全事故的预警和对策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策 分析 不利气象条件 交通安全
原文传递
钻孔灌注桩施工对邻近桥桩基影响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37
19
作者 李智彦 丁振明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0-75,93,共7页
采用三维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新建桥梁的钻孔灌注桩的施工工程进行计算,预测了其在各步序施工条件下对周围土体应力和变形的影响,并对各施工步序对邻近桩基应力变形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新建桥台的施工,对既有桥桩的位移和既有... 采用三维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新建桥梁的钻孔灌注桩的施工工程进行计算,预测了其在各步序施工条件下对周围土体应力和变形的影响,并对各施工步序对邻近桩基应力变形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新建桥台的施工,对既有桥桩的位移和既有桥桩结构的应力有一定影响;(2)各个施工步序对地层应力位移影响较大,基坑下部土体挤入较为严重,特别是靠近既有桥桩的基坑下部挤入值较大;(3)其中第1施工步序和第3施工步序对既有桥桩的应力影响相对于其他步骤较大;(4)在考虑桩基施工对周围土体扰动的情况下,桩基施工对既有桥桩的沉降影响不大。施工建议为:(1)第1施工步序和第3施工步序是核心风险源,需要特别注意施工安全风险;(2)对既有桥桩结构周围土体进行注浆加固;(3)在允许的情况下,提高挡土墙结构和横撑的强度;(4)建立监测预警系统,进行信息化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钻孔灌注桩 数值模拟 邻近桩基 变形
原文传递
改性生物沥青常规性能研究 被引量:37
20
作者 何敏 曹东伟 +2 位作者 张海燕 吴小维 李廷刚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8-12,共5页
为研究改性生物沥青的常规性能,对其进行针入度、软化点和延度试验,考察生物沥青与改性沥青按照不同比例混合后各性能的改善。试验结果表明:生物沥青与改性沥青混合后,其针入度值随着改性沥青比例的增大而减小;对改性生物沥青进行温度... 为研究改性生物沥青的常规性能,对其进行针入度、软化点和延度试验,考察生物沥青与改性沥青按照不同比例混合后各性能的改善。试验结果表明:生物沥青与改性沥青混合后,其针入度值随着改性沥青比例的增大而减小;对改性生物沥青进行温度稳定性分析可知,两种生物沥青本身高温性能就好,当与改性沥青混合后,软化点降低,影响高温性能;生物沥青与改性沥青混合后,其延度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改善了生物沥青低温下硬脆的缺点,特别是SBS改性沥青和SBR改性沥青作用最大。并且随着改性沥青所占比例的增大,效果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改性生物沥青 试验生物沥青 稠度 温度稳定性 塑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9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