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速公路隧道光环境优化方法研究框架
1
作者 李洁 杜志刚 +1 位作者 周忠伟 杨永正 《交通科技》 2024年第2期128-131,共4页
为保障高速公路隧道行车安全,文中总结隧道光环境典型问题,从设置依据、布设方式、经济适用等角度梳理灯具照明、视线诱导的应用与国内外研究现状,得出视线诱导具有低成本改善交通安全的特点,并研判视线诱导方法的发展趋势,介绍线性诱... 为保障高速公路隧道行车安全,文中总结隧道光环境典型问题,从设置依据、布设方式、经济适用等角度梳理灯具照明、视线诱导的应用与国内外研究现状,得出视线诱导具有低成本改善交通安全的特点,并研判视线诱导方法的发展趋势,介绍线性诱导的概念及作用原理,提出了基于线性诱导的高速公路隧道光环境优化方法研究框架。研究成果可改善高速公路隧道低照度环境、诱导设施设置混乱、应急诱导效果差等问题,提升隧道行驶时的距离感、速度感和方向感,满足驾驶人通行需求及应急逃生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光环境 视线诱导 视觉参照系 驾驶人需求
下载PDF
城市隧道入口遮阳棚对驾驶人视觉负荷影响试验研究
2
作者 沈迪 杜志刚 +2 位作者 张兴 焦志刚 徐文广 《现代隧道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0-69,共10页
为研究隧道入口处驾驶人的视觉负荷特性及遮阳棚对驾驶人视觉负荷的影响,选取翔安隧道(有遮阳棚)及胶州湾隧道(无遮阳棚)开展实车试验,采集驾驶人瞳孔面积、注视持续时间、扫视幅度和眨眼频率作为研究参数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建立基于因... 为研究隧道入口处驾驶人的视觉负荷特性及遮阳棚对驾驶人视觉负荷的影响,选取翔安隧道(有遮阳棚)及胶州湾隧道(无遮阳棚)开展实车试验,采集驾驶人瞳孔面积、注视持续时间、扫视幅度和眨眼频率作为研究参数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建立基于因子分析的隧道入口处驾驶人视觉负荷强度评价模型,确定两座隧道入口处驾驶人的视觉负荷程度。研究结果表明:与未设置遮阳棚的隧道相比,设置遮阳棚的隧道驾驶人的瞳孔面积、瞳孔面积变化率均值、注视持续时间和扫视幅度的均值都较小;驾驶人在驶入隧道过程中,瞳孔面积呈逐渐上升的趋势,无遮阳棚隧道驾驶人眨眼频率增加值波动较大,而有遮阳棚隧道驾驶人眨眼频率增加值变化较为平滑;设置遮阳棚可使驾驶人视觉负荷值降低51.85%,对改善隧道入口区域(包括遮阳棚临近段、遮阳棚段、隧道入口段)驾驶人的视觉负荷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安全 遮阳棚 城市隧道 视觉负荷 因子分析
下载PDF
高速公路隧道入口弹性交通柱对交通安全影响试验研究
3
作者 余亮 邓温悌 +1 位作者 杜志刚 杨永正 《现代隧道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6-94,共9页
为了探究弹性交通柱对高速公路隧道入口区域交通安全改善效果,分别搭建高度为100 cm、90 cm、75 cm的荧光膜弹性交通柱与无弹性交通柱4种场景,通过驾驶模拟平台开展试验并获取驾驶数据。基于高速公路隧道入口处的驾驶员人因特征,分析有... 为了探究弹性交通柱对高速公路隧道入口区域交通安全改善效果,分别搭建高度为100 cm、90 cm、75 cm的荧光膜弹性交通柱与无弹性交通柱4种场景,通过驾驶模拟平台开展试验并获取驾驶数据。基于高速公路隧道入口处的驾驶员人因特征,分析有无弹性交通柱以及不同弹性交通柱方案对驾驶人车道保持、车速控制的影响。研究表明:荧光膜弹性交通柱使车辆轨迹横向偏移较小且稳定,相较于无弹性交通柱场景,100 cm、90 cm、75 cm高的弹性交通柱方案下驾驶人车道保持能力分别提升44.93%、36.38%、14.62%;设置弹性交通柱能够有效提高驾驶人对车速的控制能力,在接近段警示驾驶人提前减速,车速接近85%最高限速且平稳,相较于无弹性交通柱场景,100 cm、90 cm、75 cm高的弹性交通柱方案下驾驶人对车速的控制能力分别提升38.38%、30.40%、13.36%;弹性交通柱能提升隧道入口区域视线诱导的连续性、一致性、对称性,弹性交通柱高度与改善效果呈正相关,90 cm、100 cm高的弹性交通柱对于交通安全提升有着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入口 驾驶模拟 荧光膜弹性交通柱 人因特征 交通安全
下载PDF
基于线性诱导的高速公路隧道边墙效应调控方法研究
4
作者 贺世明 杜志刚 +2 位作者 韩磊 焦方通 雷凯婷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2024年第2期235-241,共7页
文中提出线性诱导理念,基于E-prime平台开展室内仿真模拟试验,并以30名被试者的反应时间和眼动数据作为评价指标衡量调控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线性诱导方案能有效改善高速公路隧道边墙效应,降低驾驶人的反应时间,缓解驾驶人的紧张程度... 文中提出线性诱导理念,基于E-prime平台开展室内仿真模拟试验,并以30名被试者的反应时间和眼动数据作为评价指标衡量调控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线性诱导方案能有效改善高速公路隧道边墙效应,降低驾驶人的反应时间,缓解驾驶人的紧张程度;采用点状设施方案或线性诱导方案的点状设施+短线条设施时,亮灯率对驾驶人反应时间有显著影响;采用点状设施+短线条设施+长线条设施或点状设施+短线条设施+长线条设施+环状设施的方案时,亮灯率对驾驶人反应时间没有显著影响,且方案为后者时,驾驶人反应时间的变异系数小,瞳孔面积变化率更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公路隧道 线性诱导 边墙效应 反应时间 变异系数 瞳孔面积变化率
下载PDF
基于心理旋转效应的小半径公路长隧道视觉环境优化研究框架 被引量:1
5
作者 杜志刚 韩磊 +2 位作者 梅家林 贺世明 杨永正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372-1382,共11页
小半径公路长隧道内部为典型弱视觉参照环境,极易诱发驾驶人心理旋转效应,难以准确辨识隧道线形、隧道轮廓和交通信息,驾驶绩效降低,行车风险增大。为缓解驾驶人心理旋转效应,提升小半径公路长隧道交通安全水平,从其视觉环境典型行车安... 小半径公路长隧道内部为典型弱视觉参照环境,极易诱发驾驶人心理旋转效应,难以准确辨识隧道线形、隧道轮廓和交通信息,驾驶绩效降低,行车风险增大。为缓解驾驶人心理旋转效应,提升小半径公路长隧道交通安全水平,从其视觉环境典型行车安全问题出发,提出基于心理旋转效应的小半径公路长隧道视觉环境优化研究框架。结果表明:小半径公路长隧道视觉参照系具有诱导信息过渡剧烈、违背驾驶期望和冗余性欠缺等特点,突出表现为视线诱导信息不连续、局部视觉参照信息与整体视觉环境信息不一致、轮廓诱导信息与线形诱导信息协同作用差等方面。根据空间路权、驾驶人因和驾驶任务等评价要素,结合视知觉恒常性、整体优先性、多层次诱导等理论,提出构建恒常稳定、连续一致、信息冗余的视觉参照系的优化思路。总结提出通过布设多频率、多尺度、多形状的视线诱导设施,利用局部视觉参照元素构建与整体行车环境信息相连续一致的参照线索,加强轮廓诱导与线形诱导,借助高位、中位与低位诱导信息的协同作用构建信息冗余的多层次视觉参照系,有效缓解心理旋转效应带来的负面影响,达到行车安全、舒适、低成本、可持续的优化目标。该研究可为小半径公路长隧道、小半径光学长隧道的交通安全提升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半径公路长隧道 心理旋转效应 恒常性 整体优先性 多层次诱导
下载PDF
电动汽车电池温度一致性与驾驶行为关联特性研究
6
作者 张晖 李少鹏 丁乃侃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6-230,共15页
为实现融合车辆运行状态的电池温度不一致性的精准评估诊断,设计并开展电动汽车自然驾驶试验,利用长周期、精细化的车辆运行数据,从微观运行片段的角度探究了电池温度一致性与驾驶行为的关联特性。通过驾驶人踩/松踏板的驾驶行为将车辆... 为实现融合车辆运行状态的电池温度不一致性的精准评估诊断,设计并开展电动汽车自然驾驶试验,利用长周期、精细化的车辆运行数据,从微观运行片段的角度探究了电池温度一致性与驾驶行为的关联特性。通过驾驶人踩/松踏板的驾驶行为将车辆运行过程划分为A、B、C、D四类微观片段。分别针对4类片段,通过计算最大信息系数(Maximum Information Coefficient, MIC)得到了各驾驶行为参数与探针温度变异系数(Variation Coefficient of Probe Temperature, VCPT)的相关性,利用随机森林模型分析了驾驶行为参数对VCPT的重要性及影响机理,利用数据分组统计计算了驾驶行为参数对VCPT的量化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驾驶行为参数与电池温度一致性具有弱相关性,且其对电池温度一致性的影响是非线性且非单调的;总体上车速类参数与电池温度一致性的相关性强于加速度和踏板类参数;对VCPT回归预测最重要的4项驾驶行为参数中,4类片段下均包含最大车速,B、C、D三类片段下均包含最大负向加速度;相比于高车速和高车速波动,高减速度驾驶行为引起的温度不一致性增幅是最显著的,4类片段下VCPT促进效应最显著的驾驶行为参数分别是最大负向加速度、平均负向加速度、最大负向加速度、车速标准差,其参数值85%分位点以上对应的VCPT均值比15%分位点以下的分别大9.44%、20.36%、13.05%、16.37%。研究结果可以支撑基于驾驶场景自适应阈值的电池温度不一致性评估诊断方法的提出,进而提高电动汽车电池安全预警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工程 电池安全 最大信息系数 电池温度一致性 电动汽车 驾驶行为
原文传递
基于双模态信息的出租车需求预测
7
作者 陈春源 陈鹏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110-116,共7页
现有需求预测方法对路段相关性挖掘能力不足,导致空间特征提取不充分。针对此问题,利用路段的邻接关系和需求时序形状相似关系两种模态信息分别构建路段静态拓扑图和序列形状相似图,表征更深层的路段空间关系。其次,基于图注意力网络(Gr... 现有需求预测方法对路段相关性挖掘能力不足,导致空间特征提取不充分。针对此问题,利用路段的邻接关系和需求时序形状相似关系两种模态信息分别构建路段静态拓扑图和序列形状相似图,表征更深层的路段空间关系。其次,基于图注意力网络(Graph Attention Network, GAT)与门控递归单元(Gate Recurrent Unit, GRU)构建时空多图注意力网络(Spatiotemporal Multi-graph Attention Network, ST-MGAT),以使用两个图挖掘数据的时空特征。实验表明,ST-MGAT的平均绝对误差、均方根误差和平均绝对百分误差分别为0.758 1、0.641 2和6.976 3%,均优于对比模型。此外,该方法在短时预测方面表现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租车需求预测 城市交通 深度学习 图注意力网络 门控递归单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