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离子液体中无负载PdCl_2循环催化Suzuki-Miyaura和Mizoroki-Heck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唐伯孝 方小牛 +2 位作者 匡仁云 蔡金华 吴建宏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956-2961,共6页
在水/离子液体中,发展了一种高效、无负载Pd Cl_2催化Suzuki-Miyaura和Mizoroki-Heck反应的方法,并且得到较好的偶联产率.同时,Pd Cl_2/K_2CO_3/H_2O/离子液体组成的反应体系无需活化可以直接重复使用3~5次.这种无负载和可循环的方法可... 在水/离子液体中,发展了一种高效、无负载Pd Cl_2催化Suzuki-Miyaura和Mizoroki-Heck反应的方法,并且得到较好的偶联产率.同时,Pd Cl_2/K_2CO_3/H_2O/离子液体组成的反应体系无需活化可以直接重复使用3~5次.这种无负载和可循环的方法可延伸到其它C—C键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负载 可循环 水/离子液体 偶联反应
原文传递
无配体参与钯催化烯烃与芳基三烷氧基硅烷的交叉偶联反应 被引量:3
2
作者 唐伯孝 方小牛 +1 位作者 匡仁云 周小春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19-324,共6页
考察了钯催化下一系列烯烃化合物与不同芳基三烷氧基硅烷的反应,发展了一种新型无配体参与的Heck类型反应方法.研究表明:以Pd(OAc)2为催化剂,在K2CO3,n-Bu4NF 3H2O和AgOAc存在下,该Heck类型反应能够得到中等及优良的偶联产率,并且表现... 考察了钯催化下一系列烯烃化合物与不同芳基三烷氧基硅烷的反应,发展了一种新型无配体参与的Heck类型反应方法.研究表明:以Pd(OAc)2为催化剂,在K2CO3,n-Bu4NF 3H2O和AgOAc存在下,该Heck类型反应能够得到中等及优良的偶联产率,并且表现出较高的区域选择性和立体选择性.根据实验结果以及相关文献,对该Heck类型偶联反应的可能机理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配体 钯催化 Heck类型反应 芳基三烷氧基硅烷
原文传递
一种2-甲基-3-羟基喹啉-4-甲酸单核铜(Ⅱ)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理论计算与性质(英文) 被引量:2
3
作者 方小牛 李佳 +3 位作者 易绣光 易志强 陈家怡 李永绣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30-936,共7页
以2-甲基-3-羟基喹啉-4-甲酸和1,10-菲咯啉为原料,经溶剂热法合成了一种新颖的Cu(Ⅱ)配合物,[Cu(L)(Phen)(H_2O)]·CH_3OH(1,HL=2-甲基-3-羟基喹啉-4-甲酸,Phen=1,10-菲咯啉),并通过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单晶衍射、固态漫反射、光... 以2-甲基-3-羟基喹啉-4-甲酸和1,10-菲咯啉为原料,经溶剂热法合成了一种新颖的Cu(Ⅱ)配合物,[Cu(L)(Phen)(H_2O)]·CH_3OH(1,HL=2-甲基-3-羟基喹啉-4-甲酸,Phen=1,10-菲咯啉),并通过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单晶衍射、固态漫反射、光致发光及理论计算对其结构和性质进行了研究。单晶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的晶体属于单斜晶系,P2_1/c空间群,是一种零维(0D)结构的单核体。固态光致发光表明其为蓝紫色光发射体。时间密度泛函理论(TDDFT)计算表明其发射归属于配体-配体电荷转移(LLCT)。固态漫反射测量显示该化合物存在1.91 eV的窄带能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体结构 光致发光 半导体 时间密度泛函理论 配体-配体电荷转移
下载PDF
三核铜配合物[Cu_3(TBSSB)_2(BSA)_2(bipy)_2]·H_2O的合成、晶体结构及性质研究(英文) 被引量:1
4
作者 钟凡 蔡金华 《井冈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年第4期21-27,共7页
以牛磺酸缩5-溴水杨醛席夫碱(TBSSB)、5-溴水杨醛(BSA)、2,2’-联吡啶(bipy)为混合配体,合成了三核铜配合物[Cu_3(TBSSB)2(BSA)2(bipy)2]·H_2O(1),并对该化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光致发光光谱、固体漫反... 以牛磺酸缩5-溴水杨醛席夫碱(TBSSB)、5-溴水杨醛(BSA)、2,2’-联吡啶(bipy)为混合配体,合成了三核铜配合物[Cu_3(TBSSB)2(BSA)2(bipy)2]·H_2O(1),并对该化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光致发光光谱、固体漫反射光谱及分子轨道分析等表征。晶体结构分析表明,该化合物结晶属三斜晶系,Pī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10.031(2)?,b=11.480(2)?,c=12.913(3)?,α=73.13(3)°,β=78.58(3)°,γ=75.24(3)°,V=1363.6(5)?~3,Z=1, M_r=1533.30, D_c=1.867 g/cm^3, F(000)=759,μ=4.236 mm^(-1), S=0.921, R_1=0.0488, wR_2=0.0471(I> 2σ(I)), R_1=0.1812, wR_2=0.0546。Cu(2)离子与来自于两个TBSSB配体的两个氮原子和两个氧原子配位,形成正方形配位构型。Cu(1)离子与来自于一个2,2’-bipy的两个氮原子,TBSSB配体的一个氧原子,以及BSA的两个氧原子配位,形成四方锥形配位构型。该化合物分子通过O-H···Br分子内氢键和C-H···O分子间氢键相互连接形成三维超分子结构。研究发现该化合物能够发出蓝色荧光,它的带隙为2.19 e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配合物 晶体结构 牛磺酸 光致发光 超分子
下载PDF
非对称笼间电子迁移异构体与电场诱导电子迁移
5
作者 王银锋 黄俭根 +1 位作者 周光培 李志儒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574-2580,共7页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非对称双笼型单分子溶剂化电子e-@C24F22(NH)2C20F18(1、2和3),进一步展示了我们提出的一种新型电子异构体——(非对称型的)笼间电子迁移异构体.1、2和3具有显著不同的偶极矩.由于都存在两个氧化还原中心,它们属...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非对称双笼型单分子溶剂化电子e-@C24F22(NH)2C20F18(1、2和3),进一步展示了我们提出的一种新型电子异构体——(非对称型的)笼间电子迁移异构体.1、2和3具有显著不同的偶极矩.由于都存在两个氧化还原中心,它们属于一种非金属型的新型Robin-DayII-III分子.对于1和3,额外电子分别定域在C24F22和C20F18笼里(Robin-DayII);对于2,额外电子则离域于两个非对称的笼中(Robin-DayIII).值得注意的是,在y轴方向上外加-0.0004和-0.0008a.u.的临界电场(Ec)时可分别使1的额外电子从C24F22笼中部分和全部地迁移到C20F18笼中,即实现从1到2再到3的转化;当Ec为0.0004a.u.时,3的额外电子从C20F18笼中全部迁移到了C24F22笼中,即3未经过2直接转化成了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场诱导 Robin-Day分子 单分子溶剂化电子 电子异构体 不对称笼间电子迁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