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血管通路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评估及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被引量:20
1
作者 李志玲 王新文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3期116-120,共5页
目的对比不同血管通路运用于血液透析中的透析充分性及并发症发生率。方法选择昆明市五华区人民医院和昆明市延安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纳入的156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遵照血管通路的不同分成三组各52例,A组采取自体动静脉内... 目的对比不同血管通路运用于血液透析中的透析充分性及并发症发生率。方法选择昆明市五华区人民医院和昆明市延安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纳入的156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遵照血管通路的不同分成三组各52例,A组采取自体动静脉内瘘,B组采取聚四氟乙烯移植血管瘘,C组采取带袖套隧道导管,记录三组透析后的血浆清蛋白、血红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低密度脂蛋白、C反应蛋白、尿素、Kt/V(尿素清除指数)及尿素降低率水平,并随访3个月,观察并发症发生率(感染及血栓栓塞),对比两组透析结果。结果三组透析后的血浆清蛋白、血红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低密度脂蛋白、C反应蛋白、尿素、Kt/V及尿素降低率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感染发生率低于B、C组,但C组血栓栓塞发生率低于B、C组(P<0.05)。结论自体动静脉内瘘可成为血液透析中首选的血管通路方式,若患者无法创建时可考虑带袖套隧道导管,来保证患者透析的充分性,减少并发症产生,提升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发症 血液透析 血管通路 自体动静脉内瘘 袖套隧道导管 聚四氟乙烯移植血管瘘
下载PDF
急性肾衰竭血液透析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2
作者 李志玲 《中国卫生产业》 2011年第09Z期47-47,49,共2页
目的观察急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院2008年11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急性肾衰竭患者50例,采用血液透析治疗28例(观察组),采用非透析治疗22例(对照组),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治愈率分别为71.4%、5... 目的观察急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院2008年11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急性肾衰竭患者50例,采用血液透析治疗28例(观察组),采用非透析治疗22例(对照组),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治愈率分别为71.4%、50.0%,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照组未愈率分别为7.1%、13.6%,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照组死亡率分别为3.6%、13.6%,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Scr、BUN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Scr、BUN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住院天数与并发症的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性透析能提高患者治愈率和生存率,缩短病程,且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肾衰竭 血液透析 疗效
下载PDF
对老年慢性肾衰竭合并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4
3
作者 李志玲 《当代医药论丛》 2020年第7期97-98,共2页
目的:观察对老年慢性肾衰竭合并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昆明市五华区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慢性肾衰竭合并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中选取6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这68例患者均进行血液... 目的:观察对老年慢性肾衰竭合并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昆明市五华区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慢性肾衰竭合并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中选取6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这68例患者均进行血液透析治疗.观察这68例患者治疗的效果、接受治疗前后其血压、心功能相关指标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这68例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65%(63/68).与接受治疗前相比,接受治疗后,这68例患者的LVEF、血清ALB、NA^+及CL^+的水平均较高,其SBP、DBP、血清Scr、BUN及K+的水平均较低,其LVESD及LEEDD均较短,P<0.05.结论:对老年慢性肾衰竭合并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效果显著,可降低其血压的水平,改善其心功能,调节其血液生化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衰竭 顽固性心力衰竭 血液透析 心功能
下载PDF
血液透析滤过与血液灌流对透析患者皮肤瘙痒的比较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志玲 《中国伤残医学》 2015年第1期140-141,共2页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HD)分别联合血液灌流(HP)与血液透析滤过(HDF)治疗透析患者皮肤瘙痒的效果差异。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2013年接受血液透析治疗且并发皮肤瘙痒的患者82例,随机数字法分为A和B组,各41例,均接受HD治疗,2次/...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HD)分别联合血液灌流(HP)与血液透析滤过(HDF)治疗透析患者皮肤瘙痒的效果差异。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2013年接受血液透析治疗且并发皮肤瘙痒的患者82例,随机数字法分为A和B组,各41例,均接受HD治疗,2次/w,在此基础上,A和B组患者分别接受HP和HDF治疗,均为1次/w。并分别于透析前和透析8周后对2组患者的各项生化指标,以及瘙痒症状和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治疗8周后2组患者各指标均明显下降(P〈0.05),其中A组在iPTH和β2-MG方面更是显著低于B组(P〈0.05),2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6%和85.3%,A组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2种方法均具有较好的皮肤瘙痒治疗效果,其中以HD联合HP效果更为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末期肾病 维持性透析 血液灌流 血液透析滤过 皮肤瘙痒
原文传递
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肾性骨病的效果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志玲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0年第5期68-69,共2页
目的观察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肾性骨病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2例肾性骨病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采取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 目的观察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肾性骨病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2例肾性骨病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采取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骨痛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56%,低于对照组的22.22%(P<0.05)。治疗后,两组血钙水平较治疗前升高,血磷、血PTH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取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肾性骨病,可减轻骨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血磷、血钙、血PTH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通量血液透析 肾性骨病 血磷 血钙
下载PDF
107例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心功能改变的临床意义研究
6
作者 李志玲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第26期285-286,共2页
目的探讨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前后心功能的改变情况,及其对于疾病诊断和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8年11月至2011年2月来我院肾脏内科和门诊就诊的具有血液透析适应证的尿毒症患者共107例。测量血液透析前后反映患者心脏功能的指标,并... 目的探讨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前后心功能的改变情况,及其对于疾病诊断和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8年11月至2011年2月来我院肾脏内科和门诊就诊的具有血液透析适应证的尿毒症患者共107例。测量血液透析前后反映患者心脏功能的指标,并比较心功能改变的情况。结果透析后,左房内径、左室收缩末内径、左室舒张末内径均有所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反映心脏舒张功能的指标TEI指数在血透前较血透后改变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反映心脏收缩功能的指标每搏量、每分排血量、左心室射血分数和左心室短轴缩短率改变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可显著改变患者的心功能,减少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临床意义重大,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毒症 血液透析 心功能改变
下载PDF
98例血液透析前臂小血管吻合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志玲 《吉林医学》 CAS 2011年第33期7099-7099,共1页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行前臂小血管吻合的手术方式及操作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行动静脉内瘘术进行血液透析患者的小血管吻合临床资料,分析血液透析患者前臂小血管吻合术的不同手术方式的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总结小血管吻合术...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行前臂小血管吻合的手术方式及操作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行动静脉内瘘术进行血液透析患者的小血管吻合临床资料,分析血液透析患者前臂小血管吻合术的不同手术方式的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总结小血管吻合术的最佳手术方式。结果:桡动脉和头静脉侧端吻合术较端端吻合的成功率高,且并发症较少,两种吻合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患者前臂小血管吻合术应以桡动脉和头静脉侧端吻合为临床首选的吻合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前臂小血管吻合 端端吻合 侧端吻合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