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缺血性脑卒中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
作者 刘景袆 杨昆胜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5期101-103,共3页
脂类代谢相关基因中,人神经损伤诱导蛋白2基因的多态性位点rs12425791、rs11833579与缺血性卒中发生相关,磷酸二酯酶4D基因的多态性位点SNP41、SNP45与心源性脑栓塞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关联。炎症反应因子中,IL-1可促进炎性细胞的产生... 脂类代谢相关基因中,人神经损伤诱导蛋白2基因的多态性位点rs12425791、rs11833579与缺血性卒中发生相关,磷酸二酯酶4D基因的多态性位点SNP41、SNP45与心源性脑栓塞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关联。炎症反应因子中,IL-1可促进炎性细胞的产生,损伤大脑神经,增加动脉硬化;超敏C反应蛋白对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严重程度、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脂氧合酶活性蛋白是脑卒中的遗传危险因素;血小板活化因子导致氧化自由基产生、促进炎症及血栓形成是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发展的机制;5,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可导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增加脑卒中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血管疾病 人神经损伤诱导蛋白2 磷酸二酯酶4D基因 超敏C反应蛋白 脂氧合酶活化蛋白 血小板活
下载PDF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微创小切口治疗体会 被引量:8
2
作者 陈梦苒 韩继彪 +3 位作者 邬松 张俊峰 韩浩 张桂敏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5年第1期82-84,共3页
目的 探讨胸骨下段小切口与右胸小切口两种微创术式在小儿常见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解放军105医院心血管外科2011年3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63例,其中男性27例,女性36例.63例中采用胸骨下段小切口33例、右胸小切... 目的 探讨胸骨下段小切口与右胸小切口两种微创术式在小儿常见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解放军105医院心血管外科2011年3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63例,其中男性27例,女性36例.63例中采用胸骨下段小切口33例、右胸小切口30例;单纯房间隔缺损(ASD)22例,单纯室间隔缺损(VSD)25例,室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PDA)4例,室间隔缺损合并房间隔缺损10例,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瓣狭窄(PS)2例.结果 所有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死亡,无低心排血量、肺部感染、切口感染等近期并发症.术后随访6个月至1年,无残余漏、Ⅲ度房室传导阻滞、胸廓畸形等远期并发症.结论 胸骨下段小切口与右胸小切口两种微创术式选择性应用于常见先天性心脏病,安全可靠、创伤小、切口美观,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骨下段小切口 右胸小切口 先天性心脏病
下载PDF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7
3
作者 陈梦苒 韩继彪 +3 位作者 邬松 张俊峰 韩浩 张桂敏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4年第7期613-615,共3页
目的 总结A型主动脉夹层外科治疗经验,探讨治疗A型主动脉夹层安全有效的术式和方法.方法 我院2008年1月至2013年11月对40例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予以外科治疗.Bentall(带瓣人造血管替代升主动脉根部和主动脉瓣膜,并移植左右冠状动脉)手... 目的 总结A型主动脉夹层外科治疗经验,探讨治疗A型主动脉夹层安全有效的术式和方法.方法 我院2008年1月至2013年11月对40例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予以外科治疗.Bentall(带瓣人造血管替代升主动脉根部和主动脉瓣膜,并移植左右冠状动脉)手术17例,其中10例同期行主动脉弓部替换+降主动脉象鼻支架置入术;单纯升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术8例;窦部成形+主动脉瓣交界悬吊术6例,窦部替换+主动脉瓣成形+升主动脉半弓替换5例;升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术+主动脉全弓替换4例.采用深低温停循环技术(DHCA)12例,其余为浅中低温体外循环.采用冷血心脏停搏液灌注12例,组氨酸-色氨酸-酮戊二酸(HTK)停搏液灌注7例,冷晶体心脏停搏液21例.采用改良超滤技术19例.结果 手术死亡1例,围术期死亡4例,死亡率12.5%(5/40),余均痊愈出院.结论 细化A型主动脉夹层的分型有利于制订个体化手术方案.术中止血彻底及心肌、脑保护确切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分型 外科治疗
下载PDF
内皮素在冠心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陈梦苒 张桂敏(审校)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9年第12期950-952,共3页
血管内皮细胞为内分泌器官,它通过合成和释放一系列血管活性物质和细胞因子(如一氧化氮、内皮素、前列环素、缓激肽、血管紧张素Ⅱ等)调节血管紧张度,抑制血小板聚集及白细胞黏附,抗凝血和血栓形成,以及调控血管新生等。其中内皮... 血管内皮细胞为内分泌器官,它通过合成和释放一系列血管活性物质和细胞因子(如一氧化氮、内皮素、前列环素、缓激肽、血管紧张素Ⅱ等)调节血管紧张度,抑制血小板聚集及白细胞黏附,抗凝血和血栓形成,以及调控血管新生等。其中内皮素(endothehn,ET)是内皮细胞分泌的最重要的缩血管物质,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将对内皮素在冠心病中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素 内皮素受体拮抗剂 内皮素转化酶抑制剂 冠状动脉疾病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对兔腹主动脉球囊损伤后的影响
5
作者 符明龙 卢竞前 曹晶茗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53-156,共4页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对兔腹主动脉球囊损伤后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ACEI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球囊损伤腹主动脉后,ACEI组给予福辛普利5mg.kg-1.d-1,对照组不给予药物处理。实验4周后,取...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对兔腹主动脉球囊损伤后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ACEI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球囊损伤腹主动脉后,ACEI组给予福辛普利5mg.kg-1.d-1,对照组不给予药物处理。实验4周后,取腹主动脉标本,使用计算机辅助形态分析系统比较2组新生内膜、中膜及管腔面积,测定血清、组织肝细胞生长因子(HGF)浓度以及与新生内膜面积的相关关系。结果:ACEI组新生内膜面积显著低于对照组[(0.048±0.011)mm2∶(0.124±0.021)mm2,P<0.001];管腔面积对照组显著低于ACEI组[(1.920±0.140)mm2∶(2.290±0.260)mm2,P=0.001];血管中膜面积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890±0.130)mm2∶(0.990±0.120)mm2,P>0.05]。2组血浆HGF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85±84)ng/L∶(507±106)ng/L,P>0.05],组织HGF浓度ACEI组显著高于对照组[(49.9±5.5)ng/g∶(32.7±4.5)ng/g,P<0.001];单因素相关分析发现新生内膜面积与组织HGF浓度呈负相关(r=-0.943,P<0.001)。结论:ACEI可以减轻兔腹主动脉球囊损伤后新生内膜的形成,增加管腔面积,升高组织HGF浓度而对血浆HGF浓度无影响。ACEI减轻血管球囊损伤后的新生内膜形成部分通过升高组织HGF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损伤 新生内膜 血管紧张素Ⅱ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肝细胞生长因子
原文传递
老视渐变镜的近视眼配戴者年龄和近附加的关系 被引量:1
6
作者 裘凯凯 杨洋 +3 位作者 梅颖 郭世凯 胡荧辉 杨荣周 《眼视光学杂志》 2009年第3期229-231,共3页
目的研究成功验配渐进多焦点镜片(渐变镜,progressive addition lenses,PALs)的近视患者的年龄与其近附加(presbyopic add,ADD)的关系。方法将本中心2005年1月1日至2008年6月15日间成功验配渐变镜、资料完整的近视验配者69例(双... 目的研究成功验配渐进多焦点镜片(渐变镜,progressive addition lenses,PALs)的近视患者的年龄与其近附加(presbyopic add,ADD)的关系。方法将本中心2005年1月1日至2008年6月15日间成功验配渐变镜、资料完整的近视验配者69例(双眼均为近视眼,等效球镜〉-0.50 D).按照每5岁分为一组,共分5组(40~45岁为第1组.46~50岁为第2组,51~55岁为第3组,56~60岁为第4组,61岁及以上为第5组),线性回归分析年龄与最终成功验配的渐变镜近附加的关系。结果随着年龄的增加,近附加逐渐增加,年龄和近附加呈线性回归(t=9.662,P〈0.01),得出公式:近附加=-0.697+0.051×年龄(年龄≥40岁)。5组患者的近附加分别为(1.44±0.27)D、(1.73±0.32)D、(2.08±0.28)D、(2.38±0.38)D和(2.52±0.38)D,各组之间差异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F=21.303,P〈0.01)。结论从昆明地区验配近视眼渐变镜的中老年人近视眼的现状可知,该人群每5年增加约0.25 D的近附加是初步成功验配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附加 年龄 渐变镜 近视
下载PDF
心血管外科领域论文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合理选用
7
作者 陈梦苒 张桂敏 《中华全科医学》 2009年第1期93-94,共2页
关键词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学术论文 合理选用 外科领域 心血管 生物医学期刊 统计分析质量 医学科研
原文传递
颅内不典型部位多发生殖细胞瘤1例影像诊断并文献回顾
8
作者 杨德菊 莫茵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第15期223-225,共3页
经过调查,中枢神经系统内的生殖细胞肿瘤在发生率的区域表现上,亚洲地区相比于西方国家的发生率要高一些,WH O2007将它分为6个亚型:(1)生殖细胞瘤;(2)胚胎性癌;(3)卵黄囊性瘤;(4)绒毛膜癌;(5)畸胎瘤;(6)混合性生殖细胞瘤,其中生殖细胞瘤... 经过调查,中枢神经系统内的生殖细胞肿瘤在发生率的区域表现上,亚洲地区相比于西方国家的发生率要高一些,WH O2007将它分为6个亚型:(1)生殖细胞瘤;(2)胚胎性癌;(3)卵黄囊性瘤;(4)绒毛膜癌;(5)畸胎瘤;(6)混合性生殖细胞瘤,其中生殖细胞瘤占65%[2,7]。生殖细胞瘤主要发生在儿童及青少年,大约占成人原发颅内肿瘤的1%,占儿童原发颅内肿瘤的3%~8%,高发年龄在10~14岁之间,90%患者在25岁以下,男性多见[2]。本例患者男性,年龄21岁,与文献报道相符[2]。颅内生殖细胞瘤典型好发部位为松果体区和鞍区[3],鞍区生殖细胞瘤好发于年轻女性[4]。颅内非典型部位生殖细胞瘤影像表现各异,缺乏特异性,本文报道本院一例颅内不典型部位多发生殖细胞瘤的临床资料分析和影像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不典型部位多发生殖细胞瘤 影像诊断 回顾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