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结核新疫苗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
作者 李洱花 梁张 +1 位作者 宝福凯 柳爱华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9-74,共6页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MTB)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近年来随着结核分枝杆菌多重耐药性菌株(MDR)的增多和艾滋病的流行,结核病死灰复燃,如何有效控制和预防结核病的发生显得尤为重要。卡介苗(BCG)仍是目前人类普遍使用的抗结核疫苗...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MTB)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近年来随着结核分枝杆菌多重耐药性菌株(MDR)的增多和艾滋病的流行,结核病死灰复燃,如何有效控制和预防结核病的发生显得尤为重要。卡介苗(BCG)仍是目前人类普遍使用的抗结核疫苗,但其免疫预防效果不甚理想,因此研究新型结核疫苗迫在眉睫,本文就近年来抗结核新疫苗研究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病 抗结核疫苗 卡介苗 亚单位疫苗 DNA疫苗 综述
原文传递
恙虫病的免疫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2
作者 冯时 梁张 +2 位作者 赵桂萍 宝福凯 柳爱华 《生命科学研究》 CAS CSCD 2016年第3期267-270,共4页
恙虫病(scrub typhus)是经恙螨叮咬感染恙虫病东方体(Orientia tsutsugamushi)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在日本、东亚、澳大利亚北部、太平洋地区西部和西南部、印度洋地区广泛分布,发热、皮疹、焦痂、淋巴结肿大为其主要临床表现。恙... 恙虫病(scrub typhus)是经恙螨叮咬感染恙虫病东方体(Orientia tsutsugamushi)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在日本、东亚、澳大利亚北部、太平洋地区西部和西南部、印度洋地区广泛分布,发热、皮疹、焦痂、淋巴结肿大为其主要临床表现。恙虫病东方体主要感染人的内皮细胞,也可感染树突细胞、巨噬细胞、分叶核白细胞、淋巴细胞,并在细胞内专性寄生。现对恙虫病东方体致病机理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以期为恙虫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克次氏体目 恙虫病东方体 立克次体病 恙虫病 免疫机制
下载PDF
中国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3
作者 陶律延 梁张 +1 位作者 宝福凯 柳爱华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17年第2期193-197,共5页
人粒细胞无形体病(HGA)是由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引起的一类人兽共患病,可经蜱叮咬的方式传播到人和动物体内,也可通过人-人的院内传播途径传播。1994年,美国首次报道威斯康星州一名患者感染HGA,随后该病呈世界性分布,在美洲、欧洲、澳洲、... 人粒细胞无形体病(HGA)是由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引起的一类人兽共患病,可经蜱叮咬的方式传播到人和动物体内,也可通过人-人的院内传播途径传播。1994年,美国首次报道威斯康星州一名患者感染HGA,随后该病呈世界性分布,在美洲、欧洲、澳洲、非洲及亚洲均有感染报道,目前已发展成为美国及欧洲第三大常见的媒介传播感染疾病。2006年,我国诊断出首例HGA,随后其感染逐年上升且分布广泛。以发热伴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和多脏器功能损害为主要特点,该病无非常特异的临床症状,容易误诊,致使治疗不当导致病情恶化,甚至死亡,对我国人畜的健康构成极大的威胁。因此,对HGA的早期确诊对该病的有效治疗有着重要意义,其临床诊断需综合考虑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治疗首选强力霉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粒细胞无形体病 嗜吞噬细胞无形体 临床诊断 流行病学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治疗
原文传递
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基因多态性与疾病相关性的认识、靶点及意义 被引量:5
4
作者 李静 彭芸 +1 位作者 宝福凯 柳爱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8期4574-4579,共6页
背景: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的表达水平在多种疾病中发生改变,其多态性与疾病的易感性、严重程度等相关。文章对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的基本理化性质、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基因多态性与疾病易感性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目的:分析巨噬细... 背景: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的表达水平在多种疾病中发生改变,其多态性与疾病的易感性、严重程度等相关。文章对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的基本理化性质、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基因多态性与疾病易感性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目的:分析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在各种疾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SinoMed,CNKI等数据库有关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与疾病相关的文献,检索词为"MIF,disease,polymorphism;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多态性",最终筛选出58篇。结果与结论:无论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炎性疾病还是在癌症等各系统疾病中均有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的参与,但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在各系统疾病中发挥的作用并不相同,如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既会促进脂肪细胞中肿瘤坏死因子α的分泌产生胰岛素抵抗,又可通过干扰胰岛素介导的内皮细胞一氧化氮释放,参与内皮细胞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抵抗糖皮质激素效应且恢复巨噬细胞因子表达和使T淋巴细胞活化,在调节炎症反应的调定点和方向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了解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基因的多态与系统疾病存在的互作关系,有利于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在各系统疾病的基础研究的开展,同时对于发现通过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作为治疗靶点治疗各种疾病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 多态性 单核苷酸 免疫系统疾病 肿瘤 心血管疾病 MIF 多态性 疾病 易患性 相关性 自身免疫性 炎性疾病 癌症 神经系统性疾病
下载PDF
结核分枝杆菌毒力因子ESAT-6和CFP-10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高利 罗丽莎 +4 位作者 吴新雅 马玮洁 钟蕾 柳爱华 宝福凯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6-100,共5页
ESAT-6和CFP-10是结核分枝杆菌中含量丰富的毒力因子,分别由RD1区相邻的基因esxA和esxB编码,二者可以协同转录形成紧密二聚体。此二聚体在破坏宿主的免疫应答、发挥毒性、参与吞噬溶酶体到宿主细胞质的易位、激活嗜中性粒细胞发挥趋化... ESAT-6和CFP-10是结核分枝杆菌中含量丰富的毒力因子,分别由RD1区相邻的基因esxA和esxB编码,二者可以协同转录形成紧密二聚体。此二聚体在破坏宿主的免疫应答、发挥毒性、参与吞噬溶酶体到宿主细胞质的易位、激活嗜中性粒细胞发挥趋化作用等生物学作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ESAT-6和CFP-10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可应用于结核病的诊断和疫苗研究。进一步探索它们的分子结构和致病机制可为结核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SAT-6 CFP-10 结核病 致病机制 诊断 疫苗 综述
原文传递
白细胞介素32与结核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6
作者 沈龙强 梁张 +2 位作者 赵桂萍 柳爱华 宝福凯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16年第8期833-835,共3页
白细胞介素32(interleukin 32,IL-32)是一种潜在性非常高的促炎症细胞因子(cytokine,CK),在很多炎症性疾病中都能检测到它的存在。相关疾病的研究中,其在传染性结核病(tuberculosis,TB)领域的研究于最近几年有一定的进展,有研究表明IL-3... 白细胞介素32(interleukin 32,IL-32)是一种潜在性非常高的促炎症细胞因子(cytokine,CK),在很多炎症性疾病中都能检测到它的存在。相关疾病的研究中,其在传染性结核病(tuberculosis,TB)领域的研究于最近几年有一定的进展,有研究表明IL-32与结核病的免疫机制相关。这对于结核病致病机理研究、有效诊断和治疗可能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32 结核分枝杆菌 结核病 促炎症细胞因子
原文传递
细胞因子与恙虫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7
作者 龙瑾庭 宝福凯 柳爱华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7期1-1,2-6,共6页
恙虫病是经恙螨叮咬后感染恙虫病东方体所致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恙虫病东方体进入机体后,专性寄生于宿主的血管内皮细胞、巨噬细胞内。其表面抗原物质会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从而释放各类细胞因子以清除病原体。但由于过量细胞因子释放... 恙虫病是经恙螨叮咬后感染恙虫病东方体所致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恙虫病东方体进入机体后,专性寄生于宿主的血管内皮细胞、巨噬细胞内。其表面抗原物质会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从而释放各类细胞因子以清除病原体。但由于过量细胞因子释放而造成的高细胞因子血症,也会成为恙虫病病理损伤的重要原因。因此,对恙虫病患者体内TNF-α、INF-β、IL-6、IL-8、sIL-2R几种主要的细胞因子及其随病期的变化情况与临床意义作逐一概述,为恙虫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等方面提供新的判断依据和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恙虫病 恙虫病东方体 TNF-α INF-β IL-6 IL-8 SIL-2R
下载PDF
CD14/TLR1-TLR2/p38 MAPK信号通路在莱姆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被引量:5
8
作者 陆丽红 丁喆 +3 位作者 简苗苗 计震华 宝福凯 柳爱华 《生命科学研究》 CAS CSCD 2020年第1期81-86,共6页
莱姆病的致病源是伯氏疏螺旋体,机体感染伯氏疏螺旋体后主要表现为神经系统病变、皮肤病变和关节损伤。炎症作为机体受到感染后的一种重要反应,对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重要意义。CD14/TLR1-TLR2/p38 MAPK信号通路通过CD14对伯氏疏螺旋体... 莱姆病的致病源是伯氏疏螺旋体,机体感染伯氏疏螺旋体后主要表现为神经系统病变、皮肤病变和关节损伤。炎症作为机体受到感染后的一种重要反应,对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重要意义。CD14/TLR1-TLR2/p38 MAPK信号通路通过CD14对伯氏疏螺旋体表面脂蛋白的识别,引起TLR1-TLR2、p38 MAPK等下游信号的激活,同时,机体分泌促炎因子,引起炎症反应。本文就CD14/TLR1-TLR2/p38 MAPK信号通路引起的炎症反应在莱姆病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姆病 炎症 信号通路 发病机制
下载PDF
IL-17与结核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9
作者 白若兰 宝玲 +7 位作者 戴熙廷 简苗苗 计震华 陶律延 麻明彪 彭芸 柳爱华 宝福凯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793-799,共7页
白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主要是由Th17细胞分泌的一种促炎症性细胞因子(cytokine,CK),其在慢性炎症疾病和抵御细胞内外病原体的免疫反应中有重要的作用。结核病(tuberculosis,TB)仍然是全球备受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目前有研究已... 白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主要是由Th17细胞分泌的一种促炎症性细胞因子(cytokine,CK),其在慢性炎症疾病和抵御细胞内外病原体的免疫反应中有重要的作用。结核病(tuberculosis,TB)仍然是全球备受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目前有研究已经证明IL-17与结核病的免疫机制相关,在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不同阶段发挥不同的作用,深入探究IL-17与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免疫保护和免疫病理学的关系,对于结核病的疫苗改善设计、有效诊断和治疗都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 白细胞介素17 结核分枝杆菌 结核病 综述
原文传递
微滴式数字聚合酶链反应在传染病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计震华 戴熙廷 +3 位作者 简苗苗 白若兰(综述) 宝福凯 柳爱华(审校)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9年第22期3379-3382,共4页
1999年,VOGELSTEIN等[1]正式提出了数字聚合酶链反应(dPCR)的概念。目前,dPCR主要分为3类:微反应室/孔板数字PCR、微流控芯片数字PCR和微滴式数字聚合酶链反应(ddPCR)[1-3]。其中,ddPCR是利用微滴发生器将反应体系一次性生成单分子水平... 1999年,VOGELSTEIN等[1]正式提出了数字聚合酶链反应(dPCR)的概念。目前,dPCR主要分为3类:微反应室/孔板数字PCR、微流控芯片数字PCR和微滴式数字聚合酶链反应(ddPCR)[1-3]。其中,ddPCR是利用微滴发生器将反应体系一次性生成单分子水平的油包水微滴,再独立地进行循环扩增反应,扩增结束后分别对每个反应单元的荧光信号进行采集,有荧光信号的标记为“1”,无荧光信号的标记为“0”,使用泊松概率分布函数进行计算,最终得出反应体系最初的DNA拷贝量。ddPCR与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采用相同的引物及探针,通过有限稀释法和泊松分布原理直接定量分析,计算出DNA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滴式数字聚合酶链反应 传染病 分子检测
下载PDF
伯氏疏螺旋体补体调节因子捕获表面蛋白介导其补体逃逸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泰桂 罗丽莎 +5 位作者 李连保 计震华 简苗苗 丁喆 宝福凯 柳爱华 《现代免疫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66-169,共4页
伯氏疏螺旋体补体调节因子捕获表面蛋白(complement regulator-acquiring surface protein, CRASP)通过捕获宿主补体调节因子,干扰补体激活机制,防止螺旋体在宿主体内定植过程中被活化的补体系统杀灭,有利于螺旋体的生存和造成慢性感染... 伯氏疏螺旋体补体调节因子捕获表面蛋白(complement regulator-acquiring surface protein, CRASP)通过捕获宿主补体调节因子,干扰补体激活机制,防止螺旋体在宿主体内定植过程中被活化的补体系统杀灭,有利于螺旋体的生存和造成慢性感染。全面了解CRASP与补体调节H因子(factor H, FH)和补体调节H因子样蛋白-1(factor H-like protein 1,FHL-1)之间的相互作用,并解析CRASP介导的补体逃逸过程,对了解莱姆病的发病机制以及疾病预防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伯氏疏螺旋体 伯氏疏螺旋体补体调节因子捕获表面蛋白 补体调节H因子 补体系统 补体逃逸
原文传递
宫本疏螺旋体,一种新发现的复发热螺旋体 被引量:3
12
作者 韩欣霖 赵华 +3 位作者 杨佳儒 沈龙强 宝福凯 柳爱华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I0004-I0004,F0003,F0004,共3页
复发热是由复发热螺旋体经虫媒传播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复发热螺旋体属于疏螺旋体属,又名包柔螺旋体属,按其传播媒介分虱传与蜱传两类,蜱的分布有严格的地区性,故其所致的复发热亦有严格的地区性。1995年,Fukunaga等发现了一种新型的复发... 复发热是由复发热螺旋体经虫媒传播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复发热螺旋体属于疏螺旋体属,又名包柔螺旋体属,按其传播媒介分虱传与蜱传两类,蜱的分布有严格的地区性,故其所致的复发热亦有严格的地区性。1995年,Fukunaga等发现了一种新型的复发热螺旋体,由硬蜱属全沟硬蜱传播,将其命名为宫本疏螺旋体。这一发现扩大了人类对地理范围内复发热螺旋体感染人类的认知。本文就宫本疏螺旋体的基本情况做一简要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本疏螺旋体 包柔式疏螺旋体 复发热 硬蜱 综述
原文传递
白介素-16致炎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连保 陈泰桂 +6 位作者 罗丽莎 张宇 徐鑫 岳鹏 曹文静 宝福凯 柳爱华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115-1116,F0003,F0004,共4页
白介素-16(Interleukin-16,IL-16)是一种主要由CD8+T细胞衍生的具有多种功能的细胞因子。IL-16能够与CD4分子相结合从而介导CD4+细胞的趋化,参与多种炎症反应,与类风湿性关节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2型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密... 白介素-16(Interleukin-16,IL-16)是一种主要由CD8+T细胞衍生的具有多种功能的细胞因子。IL-16能够与CD4分子相结合从而介导CD4+细胞的趋化,参与多种炎症反应,与类风湿性关节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2型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本文就IL-16与炎症性疾病的关系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介素-16 CD4 炎症 细胞因子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综述
原文传递
牛无形体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4
作者 戴熙廷 宝玲 +7 位作者 麻明彪 白若兰 彭芸 陶律延 赵华 沈龙强 宝福凯 柳爱华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91-95,共5页
牛无形体是一种革兰阴性球状胞内寄生菌,这种病原体在牛及其他哺乳动物中广泛传播,多经蜱虫叮咬传播致病。由牛无形体感染所致的疾病为牛无形体病。该病的临床症状主要有高热、贫血、乏力、腹泻等,其致病机制尚不明确。根据相关研究报道... 牛无形体是一种革兰阴性球状胞内寄生菌,这种病原体在牛及其他哺乳动物中广泛传播,多经蜱虫叮咬传播致病。由牛无形体感染所致的疾病为牛无形体病。该病的临床症状主要有高热、贫血、乏力、腹泻等,其致病机制尚不明确。根据相关研究报道,论文从牛无形体病的病原学特征、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及防治几个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无形体病 流行病学 诊断 防治
下载PDF
神经莱姆病实验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赵振宇 唐林 +2 位作者 黎海怡 柳爱华 宝福凯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958-960,共3页
莱姆病是一种由蜱虫传播的伯氏疏螺旋体感染引起的人兽共患病,其发病率和致死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莱姆病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是神经莱姆病,但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运用神经莱姆病实验动物模型对人类神经莱姆病进行模拟是研究该疾病的... 莱姆病是一种由蜱虫传播的伯氏疏螺旋体感染引起的人兽共患病,其发病率和致死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莱姆病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是神经莱姆病,但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运用神经莱姆病实验动物模型对人类神经莱姆病进行模拟是研究该疾病的重要方法。通过对神经莱姆病实验动物模型疾病发生的研究,可进一步了解神经莱姆病的发生机制。神经莱姆病实验动物模型也可为其治疗和药物试验提供新的研究材料。本文主要对神经莱姆病的实验动物模型建立方法和建立成功与否的判断依据进行对比和概括,旨在为神经莱姆病的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莱姆病 实验动物模型 伯氏疏螺旋体 综述
原文传递
SP110基因多态性与结核病易感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诗铭 白若兰 +6 位作者 杨佳儒 麻明彪 陶律延 彭芸 戴熙廷 柳爱华 宝福凯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43-445,共3页
SP110是人核体蛋白SP110/140家族中的一员,包含了SP100区,SAND区,核定位序列(NLS)以及细胞核激素受体结合域(NRB)等多种功能结构区。其与能调节小鼠对结核病的先天免疫力的Ipr1基因的同源性达到了41%,因此被认为是影响人类肺结核发生,... SP110是人核体蛋白SP110/140家族中的一员,包含了SP100区,SAND区,核定位序列(NLS)以及细胞核激素受体结合域(NRB)等多种功能结构区。其与能调节小鼠对结核病的先天免疫力的Ipr1基因的同源性达到了41%,因此被认为是影响人类肺结核发生,发展的新候选基因。受外界环境、不同人种以及种群等多种因素影响,SP110基因多个SNP位点存在变异。在不同的人种和人群中,其多态性与结核病易感性相关与否也存在着不同。本文将对SP110基因3个SNP位点rs3948464C/T、rs1135791、rs11679983A/G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110 肺结核 基因多态性 易感性 综述
原文传递
立克次体的药物敏感试验与立克次体病临床药物治疗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麻明彪 梁张 +3 位作者 李冰雪 赵桂萍 宝福凯 柳爱华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049-1055,I0003,共8页
立克次体是一类严格细胞内寄生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天然寄生于多种吸血节肢动物和昆虫体内,其生物学性状与细菌类似,已被列入生物战剂名录。立克次体病是由立克次体引起的一类人兽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可引起轻度乃至致命性疾病,给人... 立克次体是一类严格细胞内寄生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天然寄生于多种吸血节肢动物和昆虫体内,其生物学性状与细菌类似,已被列入生物战剂名录。立克次体病是由立克次体引起的一类人兽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可引起轻度乃至致命性疾病,给人类健康造成了极大威胁。立克次体专性细胞内寄生的生活方式决定其抗生素药敏试验方式与细菌传统方式不同。本文主要综述立克次体的药敏试验和立克次体病的治疗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克次体 立克次体病 药敏试验 综述
原文传递
伯氏疏螺旋体外膜蛋白BBK32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罗丽莎 简苗苗 +5 位作者 陈泰桂 计震华 丁喆 李连保 柳爱华 宝福凯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87-491,共5页
BBK32是位于伯氏疏螺旋体外膜的纤连蛋白结合蛋白,其相对分子质量为47×10~3。它的分子结构由两个不同的亚结构域即N-端区域和C-端区域构成,这两个结构域在Bb致病机制中分别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在螺旋体侵入机体引发莱姆病的过程中,B... BBK32是位于伯氏疏螺旋体外膜的纤连蛋白结合蛋白,其相对分子质量为47×10~3。它的分子结构由两个不同的亚结构域即N-端区域和C-端区域构成,这两个结构域在Bb致病机制中分别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在螺旋体侵入机体引发莱姆病的过程中,BBK32参与了定植、启动微血管播散以及补体逃逸等致病机制;同时,BBK32有良好免疫原性,可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检测BBK32抗体有利于LD诊断。进一步探索BBK32的分子结构和致病机制可为LD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伯氏疏螺旋体 BBK32 分子结构 致病机制 诊断 综述
原文传递
卡介苗发挥训练免疫的机制和最新应用进展
19
作者 陈晶晶 范雨鑫 +6 位作者 刘玫肖 岳鹏 曹文静 徐鑫 张宇 柳爱华 宝福凯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9期1312-1316,1320,共6页
卡介苗(BCG)可以预防结核病,还可以诱导对不相关病原体的异源保护。BCG可以通过训练先天免疫细胞,从而增强先天免疫的功能和调节先天免疫记忆。异源保护机制包括疫苗诱导的代谢重编程、先天免疫细胞群的表观遗传修饰以及造血干细胞祖细... 卡介苗(BCG)可以预防结核病,还可以诱导对不相关病原体的异源保护。BCG可以通过训练先天免疫细胞,从而增强先天免疫的功能和调节先天免疫记忆。异源保护机制包括疫苗诱导的代谢重编程、先天免疫细胞群的表观遗传修饰以及造血干细胞祖细胞的调节等。训练免疫已被证明可以保护人体免受多种病原体的侵害,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和原生动物。训练免疫的发现为新疫苗的研发、免疫缺陷状态的治疗策略以及调节自身炎症性疾病提供新的方向。BCG现在用于治疗癌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还被作为重组抗原表达载体用于开发新型疫苗。BCG的免疫调节特性也激起了人们对其用于预防或缓解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炎症性疾病的兴趣,包括Ⅰ型糖尿病和多发性硬化症。因此了解BCG训练免疫的具体机制,对开发BCG的新应用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介苗 训练免疫 机制 应用
原文传递
结核分枝杆菌早期抗原分泌靶6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玫肖 范雨鑫 +7 位作者 陈晶晶 徐鑫 张宇 曹文静 岳鹏 周国忠 宝福凯 柳爱华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10期1444-1449,共6页
结核分枝杆菌早期抗原分泌靶6(ESAT-6)是结核分枝杆菌基因组RD1区基因编码的分泌蛋白,ESAT-6可在细胞膜表面形成孔道导致吞噬体破裂从而介导结核分枝杆菌的免疫逃逸。同时,可用ESAT-6作为抗原进行γ-干扰素释放试验对结核病进行特异性... 结核分枝杆菌早期抗原分泌靶6(ESAT-6)是结核分枝杆菌基因组RD1区基因编码的分泌蛋白,ESAT-6可在细胞膜表面形成孔道导致吞噬体破裂从而介导结核分枝杆菌的免疫逃逸。同时,可用ESAT-6作为抗原进行γ-干扰素释放试验对结核病进行特异性诊断。除此,还探究了ESAT-6在亚单位疫苗中的发展问题,讨论了ESAT-6的作用以及作为亚单位疫苗的可行性。通过对ESAT-6的深入研究,为结核病的防治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ESAT-6 免疫学诊断 疫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