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昆明冬季降水相态识别判据研究 被引量:33
1
作者 许美玲 梁红丽 +3 位作者 金少华 马志敏 牛法宝 闵颖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74-479,共6页
利用昆明气象站1952—2013年冬季的降水及天气现象资料,统计分析了昆明冬季降雪的气候特征。利用1980—2013年高空、地面资料,选取500 hPa温度、700 hPa温度、0℃层高度、500~700 hPa之间的位势厚度、地面日最低温度和日平均温度6个物理... 利用昆明气象站1952—2013年冬季的降水及天气现象资料,统计分析了昆明冬季降雪的气候特征。利用1980—2013年高空、地面资料,选取500 hPa温度、700 hPa温度、0℃层高度、500~700 hPa之间的位势厚度、地面日最低温度和日平均温度6个物理量,针对雨和雪的降水相态进行统计分析,采用降雪TS评分最高的原则确定物理量的阈值。对每个单一判据给予不同的权重,采用权重线性法设定降雪的综合判据,通过对6个物理量降雪判据进行不同的组合试验,并考虑到综合判据的业务化,最终选定700 hPa温度、500~700 hPa之间的位势厚度、地面日最低温度3个单一判据组合为综合判据,并用中尺度WRF模式对2014年的13次降水天气进行了降水相态判别检验,结果表明综合判据可为昆明冬季降水相态客观预报提供较好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相态 综合判据 预报方法
下载PDF
广东罕见特大致洪暴雨形成机理个例分析 被引量:17
2
作者 姜丽萍 尤红 +2 位作者 夏冠聪 黄静 陈桢华 《气象科技》 2007年第3期374-378,共5页
利用常规观测、雷达卫星和NCEP 1°×1°格点资料,从形势场配置、水汽供应、动力机制等方面对广东罕见特大暴雨的形成机理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西太平洋副高位置偏南,强度偏弱,副高北侧的西南暖湿气流与西风槽前的冷空... 利用常规观测、雷达卫星和NCEP 1°×1°格点资料,从形势场配置、水汽供应、动力机制等方面对广东罕见特大暴雨的形成机理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西太平洋副高位置偏南,强度偏弱,副高北侧的西南暖湿气流与西风槽前的冷空气共同作用是此次特大致洪暴雨形成的重要原因;强盛低空急流为暴雨过程提供了充沛的水汽;高层辐散低层辐合激发强烈上升运动;特大暴雨过程中垂直螺旋度量级(10-6hPa.s-2)比常规(10-8hPa.s-2)大2个量级,其正值区长轴与700 hPa的切变辐合线走向和移动方向一致;广东暴雨范围和量级增大期间,其上空垂直螺旋度具有中低层正、高层负螺旋度闭合中心向低层明显传送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洪暴雨 形成机理 垂直螺旋度
下载PDF
玉溪一次强对流天气的中尺度特征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艾永智 杨传荣 李蕊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391-1401,共11页
利用常规探空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地面自动站加密观测资料及T639数值模式资料对2013年6月9-10日发生在玉溪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强对流天气是高空槽后西北气流引导冷空气南下并与西南暖湿气流在云南... 利用常规探空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地面自动站加密观测资料及T639数值模式资料对2013年6月9-10日发生在玉溪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强对流天气是高空槽后西北气流引导冷空气南下并与西南暖湿气流在云南中北部交汇引发的,对流层低层切变线和地面中尺度辐合线、气旋式辐合中心等是此次强对流天气的直接影响系统。其水汽主要源于孟加拉湾,水汽在低层集中和输送并在云南等地上空辐合,为此次强对流天气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水汽条件。中尺度强对流云带与地面中尺度辐合系统及对流有效位能(CAPE)不连续带有较好的对应关系,中尺度强对流云带发生、发展的位置和走向与前期地面辐合线基本一致,对流单体在CAPE不连续带大值区一侧容易加强和发展。综合分析地面流场和高分辨CAPE的分布,对强对流天气的短时临近预报有一定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对流 中尺度辐合线 高分辨率 CAPE
下载PDF
丽江市汛期2次暴雨天气过程对比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赵韬 周泓 +1 位作者 杨靖新 钟爱华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93-102,共10页
利用地面加密观测资料和NCEP 1°×1°再分析资料,对2010年和2013年丽江市2次暴雨过程进行对比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虽然2次过程的影响系统不同,但降水都具有明显中尺度特征,突发性明显,局地性强,降水持续时间短,强度大的特点... 利用地面加密观测资料和NCEP 1°×1°再分析资料,对2010年和2013年丽江市2次暴雨过程进行对比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虽然2次过程的影响系统不同,但降水都具有明显中尺度特征,突发性明显,局地性强,降水持续时间短,强度大的特点.由于"0717"过程先后受不同系统影响,地面降水还表现出分段降水的特点.2次过程的强降水发生之时,由于"0717"过程近地层冷平流弱于过程"0609",因此"0717"短历时强降水强度弱于过程"0609".2次强降水过程中的水汽来源不同,"0717"过程中降水峰值出现在水汽通量强辐合时段内,"0609"过程中降水峰值出现在水汽辐合高度向上扩展期."0717"过程中第1次降水峰值出现在强上升运动期,而"0609"过程,地面短历时强降水出现在上升运动增强期.2次降水过程发生前低层都由高能气团控制,在短时强降水出现之前,均有不稳定能量积聚的过程,不稳定能量累积得越强,相应地面降水越强烈."0717"过程短历时强降水出现在高能区,"0609"过程短历时强降水产生在低层能量锋区过境过程中.2次短时强降水过程均由成熟阶段的中尺度对流云团造成,不同的是"0717"过程为MαCS云团,"0609"过程为MβCS云团,短时强降水均产生于云团外缘TBB等值线梯度较大位置移动过程中,且TBB等值线梯度越大,地面降水越剧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丽江市 局地暴雨 中尺度特征 对比分析
原文传递
准地转理论在低纬高原冬季暴雨中的应用 被引量:5
5
作者 尤红 周波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61-64,共4页
2003年1月4~5日云南发生的罕见的冬季暴雨是一次西风带大尺度斜压系统发展过程.利用T213模式计算的物理量场对暴雨过程进行了天气动力学诊断分析发现:暴雨发生机制可以用准地转运动理论得以很好地解释,为今后云南冬半年暴雨预报提供一... 2003年1月4~5日云南发生的罕见的冬季暴雨是一次西风带大尺度斜压系统发展过程.利用T213模式计算的物理量场对暴雨过程进行了天气动力学诊断分析发现:暴雨发生机制可以用准地转运动理论得以很好地解释,为今后云南冬半年暴雨预报提供一些新的启示和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地转运动理论 低纬高原 次级环流
下载PDF
云南昆洛高速峨山段典型山地雾的诊断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尤红 杨明 +1 位作者 郭荣芬 白学文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87-94,共8页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1°×1°的逐6小时格点资料,对2005年12月29—31日云南昆洛高速公路峨山段一次典型的强山地雾过程进行天气动力学诊断分析,探讨了本次山地雾形成和维持的机理。结果表明:雾区上空850~800hPa层间...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1°×1°的逐6小时格点资料,对2005年12月29—31日云南昆洛高速公路峨山段一次典型的强山地雾过程进行天气动力学诊断分析,探讨了本次山地雾形成和维持的机理。结果表明:雾区上空850~800hPa层间存在逆温层或中性层,逆温层越强,山地雾越浓;近地层小于1m·s^-1的微风有利于成雾;分析还指出这次强山地雾发生在久雨转晴和地面强变性冷高压西南侧的天气背景下,地面强辐射冷却效应对山地雾有触发和增强作用,地形背风坡有明显增雾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雾 诊断分析 辐射冷却 逆温层
下载PDF
多因变量双因子集矩阵回归预报方法
7
作者 张永昆 《贵州气象》 2008年第1期6-8,共3页
在多因变量多元回归中,采用单因子筛选引入公共预报因子进行矩阵回归预报时,由于自变量间互相关联,有可能存在这样的双因子,单个因子回归检验不太显著,但2个因子检验变得显著,势必造成某些预报信息的遗漏。基于此该文引入多因变量双因... 在多因变量多元回归中,采用单因子筛选引入公共预报因子进行矩阵回归预报时,由于自变量间互相关联,有可能存在这样的双因子,单个因子回归检验不太显著,但2个因子检验变得显著,势必造成某些预报信息的遗漏。基于此该文引入多因变量双因子集矩阵回归预报方法,通过对玉溪市9站点5月雨量预报检验,预报效果明显高于单因子筛选回归,尤其对特多特少异常年更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因变量 公共预报 双因子集 矩阵回归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