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替代物种与除草剂对紫茎泽兰的防效及其互作效应 被引量:4
1
作者 崔宇琛 钏丽 +8 位作者 温丽娜 范泽文 张付斗 马光宗 申时才 徐高峰 杨韶松 徐云 郑凤萍 《生物安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36-344,共9页
【目的】研究替代物种与选择性除草剂,以实现对紫茎泽兰安全、高效和绿色的防控。【方法】采用植物间竞争试验法测定替代物种(高丹草、非洲狼尾草和黑麦草)和除草剂对紫茎泽兰的防效及其互作效应。【结果】高丹草、非洲狼尾草和黑麦草... 【目的】研究替代物种与选择性除草剂,以实现对紫茎泽兰安全、高效和绿色的防控。【方法】采用植物间竞争试验法测定替代物种(高丹草、非洲狼尾草和黑麦草)和除草剂对紫茎泽兰的防效及其互作效应。【结果】高丹草、非洲狼尾草和黑麦草的竞争力依次强于紫茎泽兰。随着3种替代物种密度比例增加,紫茎泽兰的株高、分枝、根冠比、叶面积比均受到显著抑制,当替代物种与紫茎泽兰密度比为5∶1时,高丹草、非洲狼尾草和黑麦草对紫茎泽兰的替代控制效果分别为55.1%、46.9%和40.3%。除草剂氨氯吡啶酸、三氯吡氧乙酸、氯氟吡氧乙酸和二氯吡啶酸的毒力测定表明,二氯吡啶酸相对最高,LC_(90)为902.1 g·hm^(-2),但三氯吡氧乙酸对替代物种的安全性相对最好,对高丹草、非洲狼尾草和黑麦草选择性指数分别为3.75、2.79和2.67。高丹草和非洲狼尾草与紫茎泽兰种植密度比例为3∶1时,结合二氯吡啶酸和三氯吡氧乙酸,非洲狼尾草和二氯吡啶酸结合表现拮抗作用,与三氯吡氧乙酸结合表现加成作用;高丹草和二氯吡啶酸结合表现加成作用,与三氯吡氧乙酸结合表现增效作用,在同等取得90%防效的情况下,可减少三氯吡氧乙酸用量20.0%~35.0%(即210.0~370.0 g·hm^(-2))。【结论】合理的替代物种结合除草剂应用可实现互作增效,可作为紫茎泽兰综合防控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茎泽兰 替代控制 除草剂应用 互作效应 综合防控
下载PDF
云南不同入侵地区的加拿大一枝黄花表型观测分析
2
作者 范泽文 郑凤萍 +7 位作者 杨云海 杨韶松 张付斗 申时才 徐高峰 张志燕 钏丽 崔宇琛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17期127-134,共8页
旨在明确加拿大一枝黄花在云南省11个不同发生地区的生态适应性。在同质园条件下分别观测其植物性状及差异。试验可以看出,不同入侵地区发生的加拿大一枝黄花,在同质园条件下进一步的生长、繁殖特征差异显著,其中根萌芽性状指数的变异... 旨在明确加拿大一枝黄花在云南省11个不同发生地区的生态适应性。在同质园条件下分别观测其植物性状及差异。试验可以看出,不同入侵地区发生的加拿大一枝黄花,在同质园条件下进一步的生长、繁殖特征差异显著,其中根萌芽性状指数的变异幅度达到了54.23%,茎秆直径、叶宽和叶形指数变异幅度为23.63%~26.31%。在生物量分配比中,花生物量分配占比最高的植株来自文山州丘北县,叶生物量分配占比最高的植株来自昆明西山区,茎秆生物量分配占比最高的植株来自昆明盘龙区,根部生物量分配占比最高的同样来自昆明盘龙区。进一步测定加拿大一枝黄花POD、SOD、CAT、MDA酶活,来自11个不同入侵地区和生境的植株群体表现出显著差异,其中以文山州丘北点和昆明盘龙点的加拿大一枝黄花植株的茎秆、株高和酶活等性状表现较为突出。通过聚类分析发现植物性状中叶表现出一定差异性,但在气候因子的偏相关性分析中发现,原始地的气候因子对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影响较小。结果表明,加拿大一枝黄花的植物性状基本稳定一致,但不同入侵地区由于环境条件的不同,表型具有一定差异和可塑性。研究结果对明确该加拿大一枝黄花在云南省的生态适应性奠定重要科学基础,同时为预警、监测及防范该入侵植物的扩展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拿大一枝黄花 植物性状 植物可塑性 酶活性 同质园试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