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草地贪夜蛾冬春季虫源分布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赵雪晴 张红梅 +9 位作者 刘莹 尹艳琼 李向永 陈福寿 谌爱东 沈云峰 李秋阳 杨毅娟 安智燕 马娇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23-230,共8页
云南是我国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主要降落区、周年繁殖区和北迁南回的重要通道。本研究基于室内生物学测定和全省气象数据,并通过田间实地调查,对冬春季虫源分布区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云南全省129个县/... 云南是我国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主要降落区、周年繁殖区和北迁南回的重要通道。本研究基于室内生物学测定和全省气象数据,并通过田间实地调查,对冬春季虫源分布区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云南全省129个县/区/市中有45个县/区/市为草地贪夜蛾的周年繁殖适宜区,有64个县/区/市为幼虫冬春季发生区。周年繁殖适宜区和幼虫冬春季发生区主要分布在25°N以南的西部、西南部、南部和东南部区大部区域,以及西部怒江和北部金沙江沿岸部分地区。2)云南东西部草地贪夜蛾的发生程度和种群数量存在明显差异,具有典型的区域特点:西部至南部普遍发生,种群数量高,为害严重,有虫田率超过90%,平均受害株率为30%~59%,平均百株虫量为20~47头;东南局部区域发生轻,平均被害株率13.01%,百株虫量12头;中部及以北地区除河谷热区外,冬春季未见有草地贪夜蛾为害。调查结果与虫源分布区预测结果重合度较高。3)玉米种植分布和生育期对草地贪夜蛾的发生有直接影响,同时,用药水平及种植模式与草地贪夜蛾的发生程度关系密切。研究结果对草地贪夜蛾种群监测与预警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发生区域 影响因子 冬春季 云南
下载PDF
滇西南沧源县白背飞虱种群发生特点 被引量:1
2
作者 赵秀兰 李秋阳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92-196,共5页
为掌握滇西南沧源县白背飞虱种群发生特点,2010-2013年,采用田间调查和灯光诱测法研究白背飞虱越冬特征和种群消长规律。结果表明,白背飞虱成、若虫可在再生稻、落粒稻、早稻秧苗和稻桩上越冬,但虫量较少,最高756头/667m2,且主要在海拔1... 为掌握滇西南沧源县白背飞虱种群发生特点,2010-2013年,采用田间调查和灯光诱测法研究白背飞虱越冬特征和种群消长规律。结果表明,白背飞虱成、若虫可在再生稻、落粒稻、早稻秧苗和稻桩上越冬,但虫量较少,最高756头/667m2,且主要在海拔1 244m以下区域。灯下成虫始见期为3-4月,终见期一般为11月。灯诱出现双峰现象,第一高峰期5-6月,第二高峰期9月。4年灯下累计总虫量依次为17 764、8 157、18 590、2 538头。田间白背飞虱种群第1、2代高峰期在4月下旬-5月下旬、6月中下旬。2010-2013年,田间发生程度依次为重发生、中等发生、重发生和中偏轻发生年。建议加强秧田和5-6月主害代的监测,这两个时期虫口数量是决定是否需要防治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背飞虱 种群消长 越冬 滇西南 沧源县
下载PDF
28%三环唑·嘧菌酯悬浮剂对水稻稻瘟病的防治效果 被引量:20
3
作者 董丽英 赵秀兰 +2 位作者 刘树芳 李迅东 杨勤忠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26-229,共4页
为科学合理地选择和使用田间控制稻瘟病的杀菌剂,本研究通过室内苗期测定和大田试验,评价复配剂28%三环唑·嘧菌酯SC对水稻稻瘟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28%三环唑·嘧菌酯SC对水稻苗瘟及穗瘟均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在温室... 为科学合理地选择和使用田间控制稻瘟病的杀菌剂,本研究通过室内苗期测定和大田试验,评价复配剂28%三环唑·嘧菌酯SC对水稻稻瘟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28%三环唑·嘧菌酯SC对水稻苗瘟及穗瘟均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在温室人工控制条件下,施药后接种的防效高于接种后施药的防效,最高防效分别为97.35%和92.70%。在田间对穗瘟的最高防效达到91.11%,与对照药剂75%三环唑WP和250 g/L嘧菌酯SC的平均防效相当,可以在生产上推广使用,推荐有效成分用量为252~420 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稻瘟病 28%三环唑·嘧菌酯SC 防治效果
下载PDF
耿马县黄胸鼠发生规律与防控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李秋阳 朱素娥 +2 位作者 杨金荣 张贵云 字磊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2-116,共5页
1992-2008年,在云南省耿马县城区海拔1 100 m地区农田设置系统监测点,研究害鼠种类及发生消长规律。结果表明,农田害鼠以黄胸鼠为绝对优势种群,占17年所捕获害鼠总数的83%,近4年所捕害鼠全为黄胸鼠。年内捕获率和繁殖力出现双峰,与田间... 1992-2008年,在云南省耿马县城区海拔1 100 m地区农田设置系统监测点,研究害鼠种类及发生消长规律。结果表明,农田害鼠以黄胸鼠为绝对优势种群,占17年所捕获害鼠总数的83%,近4年所捕害鼠全为黄胸鼠。年内捕获率和繁殖力出现双峰,与田间为害高峰相吻合。雌雄性比为1∶1.8,雄性多于雌性。以成体组捕获率最高,占总捕鼠数的50%;幼体组和亚成体组次之,分别占21%和20%。根据年内消长规律,确定化学统一灭鼠时间为4月中旬和10月底的干季。宜选用敌鼠、溴敌隆、氯鼠酮、氟鼠灵等,以稻谷作饵料为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胸鼠 消长规律 防治
下载PDF
云南沧源县农田鼠害调查 被引量:1
5
作者 李秋阳 赵秀兰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47-150,共4页
为了解云南沧源县农田害鼠种类、密度、繁殖特性、分布及为害特点,采用"夹夜法",于2010-2011年开展调查。结果表明,沧源县农田害鼠有黄胸鼠、臭鼩鼱、卡氏小鼠、大足鼠、小家鼠、宽齿鼹、短尾鼩等7种。黄胸鼠为优势种,占捕鼠... 为了解云南沧源县农田害鼠种类、密度、繁殖特性、分布及为害特点,采用"夹夜法",于2010-2011年开展调查。结果表明,沧源县农田害鼠有黄胸鼠、臭鼩鼱、卡氏小鼠、大足鼠、小家鼠、宽齿鼹、短尾鼩等7种。黄胸鼠为优势种,占捕鼠总数的59.22%;臭鼩鼱和卡氏小鼠为常见种,分别占22.62%和15.18%;其他鼠种占2.98%。混合种群平均鼠密度为2.54%±0.88%;雌雄性比0.94∶1.00。年内夏秋季为繁殖高峰期;5-6月和9-11月为危害高峰。平均怀孕率为31.88%,平均胎仔数(6.92±0.43)只。不同鼠种在不同季节睾丸下降情况不同,夏秋季下降率高。臭鼩鼱具有隐睾现象,睾丸不下降。黄胸鼠和臭鼩鼱分布广泛,全县均有分布。卡氏小鼠主要分布于中低海拔稻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害鼠 种群密度 繁殖特性 分布 为害特点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