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省马铃薯晚疫病菌生理小种的组成与分布 被引量:15
1
作者 杨艳丽 胡先奇 +3 位作者 鲁绍凤 罗文富 RYU K Y 肖浪涛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97-301,共5页
利用11个分别含有单抗性基因R1~R11及1个不含抗性基因的1套鉴别寄主,对2003~2005年采自云南省10个县市26个采集点的117个马铃薯晚疫病菌的菌株进行生理小种鉴定。结果表明:共鉴定出26个菌株的生理小种,其中优势小种为3.4.6.8.10.11,... 利用11个分别含有单抗性基因R1~R11及1个不含抗性基因的1套鉴别寄主,对2003~2005年采自云南省10个县市26个采集点的117个马铃薯晚疫病菌的菌株进行生理小种鉴定。结果表明:共鉴定出26个菌株的生理小种,其中优势小种为3.4.6.8.10.11,占所测菌株的28.69%,主要分布在寻甸、丽江、昆明;其次是3.4.10,发生频率为13.11%,主要分布在镇雄;然后是3.10,发生频率为10.66%,主要分布在宣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病疫霉 马铃薯晚疫病 生理小种
下载PDF
马铃薯A病毒在云南省的发生及其P3蛋白序列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杜霞 吴阔 +6 位作者 苏晓霞 张丽珍 刘霞 高玉林 张仲凯 杨艳丽 董家红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16-523,共8页
【目的】了解马铃薯A病毒在云南省的发生分布情况,明确云南省分离物变异情况。【方法】用DAS-ELSIA的方法,检测云南省19个种植马铃薯县(市)的389个样品;对5个地区的阳性样品用RT-PCR扩增马铃薯A病毒P3蛋白基因,克隆测序,使用DNAMAN及DNA... 【目的】了解马铃薯A病毒在云南省的发生分布情况,明确云南省分离物变异情况。【方法】用DAS-ELSIA的方法,检测云南省19个种植马铃薯县(市)的389个样品;对5个地区的阳性样品用RT-PCR扩增马铃薯A病毒P3蛋白基因,克隆测序,使用DNAMAN及DNAStar等软件分析序列,采用MEGA 6.0邻接法(Neighbor-Joining,NJ)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DAS-ELISA检测389个样品,PVA的检出率为20.82%。用P3蛋白基因特异性引物从云南5个不同地区的PVA阳性样品中扩增得到1041bp的目的片段;比较分析了云南省5个地区马铃薯A病毒分离物之间,及与国内外13个分离物的P3蛋白和PIPO蛋白同源性,发现云南省5个地区PVA分离物之间P3蛋白和PIPO蛋白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8.8%~99.7%和97.6%~100.0%;与国内外13个分离物P3蛋白和PIPO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0.8%~99.1%和90.5%~100.0%。系统进化树显示,云南省5个分离物与湖南省分离物(KF977085)亲缘关系最近;PVA马铃薯分离物和新西兰树番茄分离物之间亲缘关系较远。【结论】PVA在云南省发生普遍;云南省马铃薯A病毒存在一定程度的变异;PVA存在一定的寄主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A病毒 云南省 马铃薯 P3 序列分析
下载PDF
寄主对马铃薯晚疫病菌群体结构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杨艳丽 王自然 罗文富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3-49,共7页
对云南省13个寄主品种的马铃薯晚疫病菌群体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云南省马铃薯晚疫病菌群体结构复杂,病菌复杂基因型群体增多,生理小种和交配型都趋于复杂化;A1交配型仍然是云南省马铃薯晚疫病菌的主要类型。鉴定生理小种的186个菌株... 对云南省13个寄主品种的马铃薯晚疫病菌群体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云南省马铃薯晚疫病菌群体结构复杂,病菌复杂基因型群体增多,生理小种和交配型都趋于复杂化;A1交配型仍然是云南省马铃薯晚疫病菌的主要类型。鉴定生理小种的186个菌株中,共鉴定出100个生理小种类型,优势小种为1.2.3.4.5.6.7.8.9.10.11,占22.1%。品种F44-2、F45-1、PB36、昆引18、F18-1、昆引10和F29-2上都存在优势小种1.2.3.4.5.6.7.8.9.10.11,在各品种中分别占42.1%、31.6%、25.0%、21.1%、61.5%、27.3%和20.0%。滇薯6号、大理7号和克97G10-4的小种类型各不相同,甚至同一品种同一植株上分离菌的小种类型也不相同。在交配型测定过程中,还发现品种F29-2上有2个A2交配型菌株,占这个品种的25.0%,占所测定菌株的1.9%,其小种类型分别为1.2.3.5.6.7.8.9.10.11和2.3.4.6.7.9.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寄主 晚疫病菌 生理小种 交配型 群体结构 影响
下载PDF
水稻品种间栽防治水稻白叶枯病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廖林 白学慧 +2 位作者 姬广海 何月秋 李勇成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2-46,50,共6页
选用4个籼型(杂交)水稻品种和1个地方糯稻品种,以不同品种组合及按不同行比种植进行田间控制水稻白叶枯病研究.结果表明,糯稻与籼型水稻品种间栽可有效地减轻水稻白叶枯病发生率和严重度,不同品种组合防病效果不同,混合间栽组合... 选用4个籼型(杂交)水稻品种和1个地方糯稻品种,以不同品种组合及按不同行比种植进行田间控制水稻白叶枯病研究.结果表明,糯稻与籼型水稻品种间栽可有效地减轻水稻白叶枯病发生率和严重度,不同品种组合防病效果不同,混合间栽组合中黄壳糯效果较好,与其净栽模式相比,2005和2006年在糯稻品种上白叶枯病的最高防效分别达52.0%和86.4%,在主栽籼稻品种上白叶枯病的最高防效分别为59.3%和66.6%;以黄壳糯作为间栽品种时,可有效降低病害传播距离,与净栽相比,间栽种植水稻自叶枯病传播距离降低了21.8%~59.2%;同一品种组合、不同行比的间栽模式防治水稻白叶枯病效果不同,混合间栽的主栽品种和间栽品种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配比关系,其中以主栽品种与间栽品种按6:1行比种植,对病害的控制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品种间栽 白叶枯病 防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