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石漠化防治现状 被引量:19
1
作者 罗文生 宋维峰 尹义发 《亚热带水土保持》 2010年第1期27-30,55,共5页
云南石漠化面积288.20万hm2,占总土地面积1 877.40 hm2的15.35%,分布在11个州市的65个县(区或市),其中以昆明、昭通、曲靖、文山、红河、丽江、迪庆、临沧、保山、大理等岩溶区分布面积最大。按石漠化程度划分,云南省轻度石漠化面积为88... 云南石漠化面积288.20万hm2,占总土地面积1 877.40 hm2的15.35%,分布在11个州市的65个县(区或市),其中以昆明、昭通、曲靖、文山、红河、丽江、迪庆、临沧、保山、大理等岩溶区分布面积最大。按石漠化程度划分,云南省轻度石漠化面积为88.95万hm2,中度石漠化面积为136.49万hm2,强度石漠化面积为48.33万hm2,极强度石漠化面积为14.43万hm2。依据地形地貌、海拔及岩溶连片发育特征,云南省可分为4个主要岩溶区:①岩溶断陷盆地石漠化区;②岩溶峡谷石漠化区;③中高山石漠化区;④峰丛洼地石漠化区;根据岩溶分区,提出了植被恢复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石漠化 防治 现状
下载PDF
云南思茅河盆地生态清洁型流域建设技术措施体系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罗文生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5-46,69,共3页
水土流失是最主要的、最直接的污染源,而生态清洁型流域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创建人与自然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结合思茅河盆地流域建设的实际,从生态用地与生产用地划分、"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三道防线构筑... 水土流失是最主要的、最直接的污染源,而生态清洁型流域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创建人与自然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结合思茅河盆地流域建设的实际,从生态用地与生产用地划分、"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三道防线构筑、流域五大生态系统建设、流域社会主义生态新农村建设以及生态清洁型流域监测评价体系建立等方面,系统地提出了云南思茅河盆地生态清洁型流域建设的技术措施体系,以期指导思茅河盆地水土流失治理与生态清洁型流域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生态清洁型流域 三道防线 技术措施体系 思茅河盆地
下载PDF
云南思茅河盆地生态清洁型流域建设技术措施体系研究
3
作者 罗文生 《陕西农业科学》 2010年第2期117-119,共3页
水土流失是最主要的、最直接的污染源,而生态清洁型流域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创建人与自然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结合思茅河盆地流域建设的实际,从生态用地与生产用地划分、"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三道防线构筑... 水土流失是最主要的、最直接的污染源,而生态清洁型流域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创建人与自然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结合思茅河盆地流域建设的实际,从生态用地与生产用地划分、"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三道防线构筑、流域"五大"生态系统建设、流域社会主义生态新农村建设以及生态清洁型流域监测评价体系建立等方面,系统地提出了云南思茅河盆地生态清洁型流域建设的技术措施体系,以期指导思茅河盆地水土流失治理与生态清洁型流域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生态清洁型流域 “三道防线” 技术措施体系 思茅河盆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