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输血科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实习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被引量:
11
1
作者
杨文勇
吴雪萍
+3 位作者
王孝梅
卢京
段科丽
何磊
《中华全科医学》
2019年第11期1925-1928,1937,共5页
目的探索输血科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实习教学方法,总结经验,完善管理体系,以提高实习教学质量。方法以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人民医院2011-2017年的医学检验专业实习学生为研究对象,从改进工作流程、丰富教学方式方法、强化岗前教育、...
目的探索输血科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实习教学方法,总结经验,完善管理体系,以提高实习教学质量。方法以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人民医院2011-2017年的医学检验专业实习学生为研究对象,从改进工作流程、丰富教学方式方法、强化岗前教育、夯实基础知识、提高动手能力、树立主动服务和质量第一意识、培养科研兴趣、加强考核等多个方面进行实习教学的改革与实践。结果工作流程不断完善,教学方式方法有所创新,尽可能多让学生参与整个教学活动,创造条件安排部分实习生进行讲课,学生反馈讲课不仅可以锻炼表达能力、增强心理素质,还能加深对输血知识的理解、记忆,提高了对输血工作的兴趣。强化学生的法律意识,为他们今后用法律武器为自己的工作保驾护航,远离医疗纠纷奠定了基础。通过一系列的改革和实践,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得到体现,科研素质、质量意识、业务水平不断进步,对输血科的实习有了成就感和自豪感,逐步将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同时也鞭策带教老师加强自身学习,变得更为优秀,教学水平明显提升,参加教研室、全院及广东医科大学的各级理论授课比赛均多次取得优异成绩。结论输血科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实习教学工作通过不断的探索、改革与实践,总结经验,对提高医学生实习教学质量很有帮助,可为相关学校和医院提供参考,对推进教学改革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
医学检验
实习
教学
改革
原文传递
输血不良反应相关因素分析及预防控制措施探讨
被引量:
3
2
作者
王佩素
杨文勇
+3 位作者
陆兴热
高仕萍
何磊
吴雪萍
《右江医学》
2020年第9期701-705,共5页
目的分析输血相关因素对输血不良反应的影响,总结输血环节存在的风险,探讨输血不良反应预防控制措施,提高输血质量。方法收集云南省文山州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住院输血发生不良反应的154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随机选取住院输血后...
目的分析输血相关因素对输血不良反应的影响,总结输血环节存在的风险,探讨输血不良反应预防控制措施,提高输血质量。方法收集云南省文山州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住院输血发生不良反应的154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随机选取住院输血后未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15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统计相关数据,对比分析输血相关因素对输血不良反应的影响。结果(1)按输血袋数统计分析,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0.30%(154/50703),其中过敏反应占81.17%(125/154),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占18.83%(29/154);红细胞、血浆、冷沉淀、血小板输注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0.16%、0.50%、0.09%、0.86%,4种成分血输注不良反应发生率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均以过敏型为主。(2)输血次数≥3次、取血至开始输血间隔时间≥30 min的比例观察组为79.22%和31.8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0.91%和1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输血量为(11.87±12.60)u、(7.63±12.26)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速度为(48.64±12.66)滴/min、(46.85±14.59)滴/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输血不良反应43.51%(67/154)发生于输血开始后1~2 h内,所有输血不良反应均发生在输血中和输血后24 h内,未发现迟发型输血不良反应。结论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与输注类型、输血次数、取血至开始输血间隔时间、输血量等因素有关,对各输血环节进行质量控制,可以降低输血风险和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输血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不良反应
输血质量管理
输血相关因素
预防控制措施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例临床输血病例会诊探讨
被引量:
2
3
作者
高仕萍
陆兴热
+4 位作者
和润泞
陈凤羽
王佩素
吴雪萍
何磊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9年第16期2431-2432,共2页
2012年原卫生部《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中明确指出,“参与特殊输血治疗病例的会诊,为临床合理用血提供咨询”为输血科的主要职责之一[1]。随着临床医疗技术的发展,输血科参与临床输血治疗会诊日益频繁。然而,我国输血科建设起步较...
2012年原卫生部《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中明确指出,“参与特殊输血治疗病例的会诊,为临床合理用血提供咨询”为输血科的主要职责之一[1]。随着临床医疗技术的发展,输血科参与临床输血治疗会诊日益频繁。然而,我国输血科建设起步较晚,在临床输血会诊和指导临床用血方面仍缺乏一定经验。本研究通过分析本科的会诊病例,探讨临床对输血服务的需求以及输血科在会诊中应采用的思维方式,以期进一步加强临床会诊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用血
输血会诊
输血服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不同病程阶段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_(8)^(+)CD_(28)^(+)T淋巴细胞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
1
4
作者
资云菊
高仕萍
陆昱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1年第9期163-164,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病程阶段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CD_(8)^(+)CD_(28)^(+)T淋巴细胞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人民医院2019年3月—2020年2月收治的CHB患者80例为探究对象,依据患者不同病程阶段分为免疫耐受期(A组)、免疫...
目的探讨不同病程阶段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CD_(8)^(+)CD_(28)^(+)T淋巴细胞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人民医院2019年3月—2020年2月收治的CHB患者80例为探究对象,依据患者不同病程阶段分为免疫耐受期(A组)、免疫清除期(B组)、非活动期(C组)与再活动期(D组),每组各20例。另外选取本院同期体检健康者20例作为参照组。采取流式细胞术对上述受试者CD_(8)^(+)CD_(28)^(+)T淋巴细胞水平进行检测。比较5组受试者CD_(8)^(+)CD_(28)^(+)T淋巴细胞水平。结果 B组CD_(8)^(+)CD_(28)^(+)T淋巴细胞水平高于A、C、D组、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组CD_(8)^(+)CD_(28)^(+)T淋巴细胞水平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参照组CD_(8)^(+)CD_(28)^(+)T淋巴细胞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病程阶段的CHB患者CD_(8)^(+)CD_(28)^(+)T淋巴细胞水平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免疫系统功能失调可能参与了该病发生发展的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不同病程
外周血
CD_(8)^(+)CD_(28)^(+)T淋巴细胞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输血科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实习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被引量:
11
1
作者
杨文勇
吴雪萍
王孝梅
卢京
段科丽
何磊
机构
云南省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人民
医院
输血
科
出处
《中华全科医学》
2019年第11期1925-1928,1937,共5页
基金
2017年度广东省临床教学基地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7JD092)
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2018JS108)
文摘
目的探索输血科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实习教学方法,总结经验,完善管理体系,以提高实习教学质量。方法以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人民医院2011-2017年的医学检验专业实习学生为研究对象,从改进工作流程、丰富教学方式方法、强化岗前教育、夯实基础知识、提高动手能力、树立主动服务和质量第一意识、培养科研兴趣、加强考核等多个方面进行实习教学的改革与实践。结果工作流程不断完善,教学方式方法有所创新,尽可能多让学生参与整个教学活动,创造条件安排部分实习生进行讲课,学生反馈讲课不仅可以锻炼表达能力、增强心理素质,还能加深对输血知识的理解、记忆,提高了对输血工作的兴趣。强化学生的法律意识,为他们今后用法律武器为自己的工作保驾护航,远离医疗纠纷奠定了基础。通过一系列的改革和实践,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得到体现,科研素质、质量意识、业务水平不断进步,对输血科的实习有了成就感和自豪感,逐步将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同时也鞭策带教老师加强自身学习,变得更为优秀,教学水平明显提升,参加教研室、全院及广东医科大学的各级理论授课比赛均多次取得优异成绩。结论输血科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实习教学工作通过不断的探索、改革与实践,总结经验,对提高医学生实习教学质量很有帮助,可为相关学校和医院提供参考,对推进教学改革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
输血
医学检验
实习
教学
改革
Keywords
Blood transfusion
Medical Laboratory
Practice
Teaching
Reform
分类号
R192 [医药卫生—卫生事业管理]
原文传递
题名
输血不良反应相关因素分析及预防控制措施探讨
被引量:
3
2
作者
王佩素
杨文勇
陆兴热
高仕萍
何磊
吴雪萍
机构
云南省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人民
医院
输血
科
出处
《右江医学》
2020年第9期701-705,共5页
文摘
目的分析输血相关因素对输血不良反应的影响,总结输血环节存在的风险,探讨输血不良反应预防控制措施,提高输血质量。方法收集云南省文山州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住院输血发生不良反应的154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随机选取住院输血后未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15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统计相关数据,对比分析输血相关因素对输血不良反应的影响。结果(1)按输血袋数统计分析,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0.30%(154/50703),其中过敏反应占81.17%(125/154),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占18.83%(29/154);红细胞、血浆、冷沉淀、血小板输注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0.16%、0.50%、0.09%、0.86%,4种成分血输注不良反应发生率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均以过敏型为主。(2)输血次数≥3次、取血至开始输血间隔时间≥30 min的比例观察组为79.22%和31.8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0.91%和1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输血量为(11.87±12.60)u、(7.63±12.26)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速度为(48.64±12.66)滴/min、(46.85±14.59)滴/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输血不良反应43.51%(67/154)发生于输血开始后1~2 h内,所有输血不良反应均发生在输血中和输血后24 h内,未发现迟发型输血不良反应。结论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与输注类型、输血次数、取血至开始输血间隔时间、输血量等因素有关,对各输血环节进行质量控制,可以降低输血风险和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输血质量。
关键词
输血不良反应
输血质量管理
输血相关因素
预防控制措施
Keywords
adverse reactions of blood transfusion
quality management blood transfusion
related factors of blood transfus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分类号
R457.13 [医药卫生—治疗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5例临床输血病例会诊探讨
被引量:
2
3
作者
高仕萍
陆兴热
和润泞
陈凤羽
王佩素
吴雪萍
何磊
机构
云南省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人民
医院
输血
科
出处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9年第16期2431-2432,共2页
文摘
2012年原卫生部《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中明确指出,“参与特殊输血治疗病例的会诊,为临床合理用血提供咨询”为输血科的主要职责之一[1]。随着临床医疗技术的发展,输血科参与临床输血治疗会诊日益频繁。然而,我国输血科建设起步较晚,在临床输血会诊和指导临床用血方面仍缺乏一定经验。本研究通过分析本科的会诊病例,探讨临床对输血服务的需求以及输血科在会诊中应采用的思维方式,以期进一步加强临床会诊工作。
关键词
临床用血
输血会诊
输血服务
分类号
R457.1 [医药卫生—治疗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病程阶段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_(8)^(+)CD_(28)^(+)T淋巴细胞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
1
4
作者
资云菊
高仕萍
陆昱
机构
云南省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人民
医院
医学检验
科
云南省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人民
医院
医
输血
科
出处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1年第9期163-164,共2页
文摘
目的探讨不同病程阶段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CD_(8)^(+)CD_(28)^(+)T淋巴细胞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人民医院2019年3月—2020年2月收治的CHB患者80例为探究对象,依据患者不同病程阶段分为免疫耐受期(A组)、免疫清除期(B组)、非活动期(C组)与再活动期(D组),每组各20例。另外选取本院同期体检健康者20例作为参照组。采取流式细胞术对上述受试者CD_(8)^(+)CD_(28)^(+)T淋巴细胞水平进行检测。比较5组受试者CD_(8)^(+)CD_(28)^(+)T淋巴细胞水平。结果 B组CD_(8)^(+)CD_(28)^(+)T淋巴细胞水平高于A、C、D组、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组CD_(8)^(+)CD_(28)^(+)T淋巴细胞水平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参照组CD_(8)^(+)CD_(28)^(+)T淋巴细胞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病程阶段的CHB患者CD_(8)^(+)CD_(28)^(+)T淋巴细胞水平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免疫系统功能失调可能参与了该病发生发展的全过程。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不同病程
外周血
CD_(8)^(+)CD_(28)^(+)T淋巴细胞
分类号
R512.62 [医药卫生—内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输血科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实习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杨文勇
吴雪萍
王孝梅
卢京
段科丽
何磊
《中华全科医学》
2019
11
原文传递
2
输血不良反应相关因素分析及预防控制措施探讨
王佩素
杨文勇
陆兴热
高仕萍
何磊
吴雪萍
《右江医学》
2020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5例临床输血病例会诊探讨
高仕萍
陆兴热
和润泞
陈凤羽
王佩素
吴雪萍
何磊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9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不同病程阶段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_(8)^(+)CD_(28)^(+)T淋巴细胞变化及意义
资云菊
高仕萍
陆昱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1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