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岩溶断陷盆地典型县域石漠化治理综合效益评价——以云南建水县为例 被引量:13
1
作者 肖林颖 吴秀芹 +1 位作者 周金星 肖桂英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44-450,共7页
云南省建水县境内分布有建水盆地、曲江盆地两大盆地,是岩溶断陷盆地区的典型代表,并且是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十三五”建设的重点县域,近十年来石漠化治理产生了明显的成效。为探究岩溶断陷盆地石漠化治理的成效,文章以建水县为例,基于... 云南省建水县境内分布有建水盆地、曲江盆地两大盆地,是岩溶断陷盆地区的典型代表,并且是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十三五”建设的重点县域,近十年来石漠化治理产生了明显的成效。为探究岩溶断陷盆地石漠化治理的成效,文章以建水县为例,基于2007—2017年Landsat TM数据,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石漠化监测数据及社会经济年鉴数据,借助主成分分析法、熵值法建立了建水县石漠化治理效益评价体系,对建水县石漠化治理效益进行了综合性评价。研究表明:①2013年以前综合效益及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均呈现出上升的趋势,2013年以后,各项效益上升幅度开始减小。②建水县石漠化治理综合效益及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存在正向可持续性,且经济和生态效益的可持续性要明显高于社会效益。③从指标层来看,限制社会效益的主要因素为外出打工人口增加率及空巢老人数目增加率,区域吸引力不足。生态效益中植被覆盖增加和石漠化面积减少在人口较少、生态修复力度较大的山区更为明显。而经济效益中,粮食产量上升趋势明显低于二三产业经济生产总值占比和经济作物收益的增加趋势。建水县石漠化治理以来,产业结构得到了改善,石漠化面积减少,居民满意度得到了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 时空变化 石漠化治理模式 效益评价 建水县
下载PDF
云南省建水县不同石漠化治理模式下碳储量功能评估 被引量:13
2
作者 张靖宙 吴秀芹 肖桂英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72-81,共10页
【目的】石漠化综合治理引起的土地利用变化改变了土壤呼吸条件和地表植被,进而对生态系统的碳储量功能产生影响。本文为揭示区域不同发展模式下石漠化综合治理对碳储量功能的影响。【方法】本文以云南建水县为案例,基于Dyna-CLUE和In V... 【目的】石漠化综合治理引起的土地利用变化改变了土壤呼吸条件和地表植被,进而对生态系统的碳储量功能产生影响。本文为揭示区域不同发展模式下石漠化综合治理对碳储量功能的影响。【方法】本文以云南建水县为案例,基于Dyna-CLUE和In VEST模型,以2015年为基期,模拟和预测了县域未来10~年3种发展情景(快速发展、石漠化治理、规划发展)下土地利用变化对碳储量影响。【结果】(1)石漠化治理情景下,相比2015年,2025年乔木林、建设用地、园地、水域面积均有所增加;而未利用地、耕地、草地和灌木面积有所减少。快速发展情景下,相比于2015年,耕地、园地、建设用地、乔木林和水域的面积有所增加。未利用地、灌木和草地面积有所减少。规划发展情景下,相比2015年,耕地、园地、草地、建设用地、灌木和水域面积有所增加。未利用地和乔木林面积有所减少。(2)2025年,石漠化治理情景下建水县的碳储量为318.72×10~5t,相比于2015年,增加23.94×10~5t,该情景为研究区提升了最多的碳储存量;快速发展情景延续之前趋势,碳储量总量为301.07×10~5t,相比于2015年增加了6.29×10~5t;规划发展情景下,碳储量总量为284.89×10~5t,相比于2015年损失了9.89×10~5t。【结论】研究反映了不同石漠化综合治理发展模式对土地利用格局及其岩溶生态系统碳储服务的影响,可为政府管理人员区域发展模式的确定,和利益相关者实施石漠化治理策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储量 INVEST 石漠化 Dyna-CLUE 断陷盆地
下载PDF
木豆杂交品种农艺及品质性状评鉴 被引量:2
3
作者 李正红 张青 +2 位作者 杨朝凤 马宏 刘秀贤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00-505,共6页
对从印度国际半干旱热带作物研究所引进的12个杂交木豆品种进行农艺及品质性状评鉴,结果表明:(1)ICPH2671和ICPH3359两个品种籽实产量达3 537.6 kg.hm-2和3 217.0 kg.hm-2,显著高于对照品种M aruti的2 318.2 kg.hm-2,增产幅度分别达53%... 对从印度国际半干旱热带作物研究所引进的12个杂交木豆品种进行农艺及品质性状评鉴,结果表明:(1)ICPH2671和ICPH3359两个品种籽实产量达3 537.6 kg.hm-2和3 217.0 kg.hm-2,显著高于对照品种M aruti的2 318.2 kg.hm-2,增产幅度分别达53%和39%,说明此二品种在类似于元谋环境条件地区具有较高推广价值;(2)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单株产量与测定的其它7个性状均极显著相关,其中与单株荚数、株高、基径和百粒质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76、0.956、0.895和0.827,因此可以把这4个性状初步确定为杂交木豆高产育种的主要选择性状,而单株荚数与株高性状最为直观,相关性也最高,是作为新品种培育中前期选择的最佳性状;(3)在品质性状方面,杂交品种碳含量普遍低于对照品种,胱氨酸、维生素C普遍高于对照品种,早熟杂交品种锰含量普遍低于对照品种;品种ICPH2438的氨基酸总量及各种氨基酸成份大多明显高于对照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豆 杂交品种 农艺性状 品质性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