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头孢类抗生素治疗后饮酒致双硫醒反应45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5
1
作者 侯杰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9年第2期83-84,共2页
目的认识双硫醒反应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预防使用头孢类抗生素后双硫醒反应的发生。方法对45例出现双硫醒反应的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45例出现双硫醒反应的病例的临床表现不尽相同,轻重不一,治疗方法不一。结论使用头孢... 目的认识双硫醒反应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预防使用头孢类抗生素后双硫醒反应的发生。方法对45例出现双硫醒反应的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45例出现双硫醒反应的病例的临床表现不尽相同,轻重不一,治疗方法不一。结论使用头孢类抗生素后饮酒易出现双硫醒反应,在使用头孢类抗生素期间或停药后在1~2周内不宜饮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孢类抗生素 饮酒 双硫醒反应
下载PDF
肺癌脑转移120例的临床及CT诊断体会 被引量:3
2
作者 侯杰 张长顺 +1 位作者 胡强恩 莫洁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9年第3期73-73,76,共2页
目的旨在提示临床医生和影像科医生在诊疗过程中,要养成肺癌脑转移的临床和CT表现特点相结合的工作习惯,这样可提高肺癌脑转移的诊断率和诊断准确率,减少漏诊和误诊。方法使用螺旋CT,分析我院诊断的120例经病理证实的肺癌脑转移患者的... 目的旨在提示临床医生和影像科医生在诊疗过程中,要养成肺癌脑转移的临床和CT表现特点相结合的工作习惯,这样可提高肺癌脑转移的诊断率和诊断准确率,减少漏诊和误诊。方法使用螺旋CT,分析我院诊断的120例经病理证实的肺癌脑转移患者的临床及CT表现特点。结果120例肺癌脑脑转移瘤单发42例,占35.0%,多发78例,占总数的65.0%;35例进行增强扫描后病灶数目增多。结论掌握肺癌脑转移的临床和CT特点,养成临床和CT相结合的工作习惯,可提高肺癌脑转移的诊断率和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脑转移 临床表现 CT特点 诊断
下载PDF
以恶心、呕吐为首发症状的腹主动脉夹层1例 被引量:1
3
作者 崔同国 梁小坤 《中国现代医生》 2008年第29期131-132,共2页
主动脉夹层的主要症状是突发的剧烈的胸痛或腰背部疼痛,并伴有血压升高,疼痛的性质为撕裂样或刀割样,有的可出现呼吸困难、腹部疼痛等。现报道1例以恶心、呕吐为首发症状的腹主动脉夹层病例。
关键词 恶心 呕吐 腹主动脉夹层
下载PDF
获得性QT间期延长伴恶性快速室性心律失常的抢救 被引量:1
4
作者 陈海辉 陈允钦 +6 位作者 袁艳 邹兴琼 沈书丹 田瑞萍 崔同国 付红钢 钱菊英 《中国临床医学》 2013年第1期83-84,共2页
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62岁,因反复晕厥4d入院;无明显诱因,每次发作持续约半分钟即自行缓解;无恶心、呕吐、抽搐及尿便失禁,无胸闷、心悸及气促;清醒后恢复如常,肢体活动无障碍;近期无发热;10d前体检发现血压高达200/100mmHg,未服药;无糖... 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62岁,因反复晕厥4d入院;无明显诱因,每次发作持续约半分钟即自行缓解;无恶心、呕吐、抽搐及尿便失禁,无胸闷、心悸及气促;清醒后恢复如常,肢体活动无障碍;近期无发热;10d前体检发现血压高达200/100mmHg,未服药;无糖尿病病史。体格检查:体温36℃,血压200/80mmHg,脉搏40次/min;神志清楚,呼吸平稳;口唇无紫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室性心律失常 QT间期延长 获得性 抢救 恶性 病例资料 反复晕厥 自行缓解
下载PDF
难治性高血压患者的治疗原则及用药探讨 被引量:2
5
作者 付红钢 《中外医疗》 2017年第17期132-133,136,共3页
目的探讨难治性高血压患者的治疗原则,总结用药体会,为临床提供参考借鉴。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0月期间该院收治的难治性高血压患者65例临床资料,统计患者治疗效果、总结患者治疗原则及用药经验。结果经治疗,65例患者中60... 目的探讨难治性高血压患者的治疗原则,总结用药体会,为临床提供参考借鉴。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0月期间该院收治的难治性高血压患者65例临床资料,统计患者治疗效果、总结患者治疗原则及用药经验。结果经治疗,65例患者中60例血压达标,达标率为92.3%;5例患者由于各种原因血压未达标。治疗后,患者平均收缩压为(127.2±4.5)mm Hg,平均舒张压为(98.7±4.8)mm Hg,与治疗相比,血压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难治性高血压疾病病理特点明显,给予患者个体化治疗方案,规律作息、科学饮食,优化生活方式,联合药物治疗,可有效治疗难治性高血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高血压 治疗原则 用药 血压达标
下载PDF
医疗支援模式对当地急性心肌梗死诊治及预后的影响
6
作者 王箴 付红刚 +7 位作者 林瑾仪 徐世坤 管丽华 李远方 沈雳 陈允钦 黄浙勇 葛均波 《中国临床医学》 2015年第4期499-502,共4页
目的:探讨医疗支援模式对当地急性心肌梗死诊治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10年3月起对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县人民医院进行医疗对口支援活动,选择2010年3月—2014年4月富源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2010年... 目的:探讨医疗支援模式对当地急性心肌梗死诊治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10年3月起对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县人民医院进行医疗对口支援活动,选择2010年3月—2014年4月富源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2010年3月—2012年11月收治的51例患者分为A组,2012年12月—2014年4月收治的52例患者分为B组。对2个时间段内患者的治疗策略、住院天数、用药情况及预后进行比较。结果:10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男性吸烟比例显著高于女性(P<0.05)。只有21例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发病12 h之内就诊。B组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率高于A组(P<0.05)。57例患者获得随访,其中只有约1/3的患者接受了后续的冠脉造影和PCI术。B组住院期间二磷酸腺苷(ADP)受体拮抗剂(氯吡格雷)的使用率高于A组(P<0.05)。出院后ADP受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氯吡格雷等药物的使用率均明显下降,但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各终点事件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疗支援模式提高了住院期间心肌梗死的诊断率和治疗规范性。但住院前的就诊时间仍没有缩短,出院后二级预防治疗不规范,说明除了加强住院期间的医疗诊治能力外,仍需加大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和基层医护人员的培训,并加强区域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溶栓治疗 二级预防 医疗支援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