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部大开发需确立新的资源观和优势观
1
作者 盛世兰 《经济问题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38-40,共3页
关键词 西部地区 西部开发 资源优势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现代科学技术对旅游业的影响分析
2
作者 和沁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CAS 2006年第4期80-83,共4页
现代科技的发展对世界旅游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现代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现代科学技术的全面推动,现代科技的进步是产生旅游活动的基础,科技投入的增加是繁荣旅游市场的基本途径,现代高新技术手段的运用全面推动了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现代科技的发展对世界旅游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现代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现代科学技术的全面推动,现代科技的进步是产生旅游活动的基础,科技投入的增加是繁荣旅游市场的基本途径,现代高新技术手段的运用全面推动了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同时,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旅游业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业 现代科学技术 影响分析
下载PDF
保护民族大众文化 实现民族文化可持续发展 被引量:2
3
作者 和沁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8-32,共5页
文化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实现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应有之义,民族大众文化是实现民族文化可持续发展的支点。然而,面对如此强势的全球化浪潮的冲击,文化同化的步伐不断加快,各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其突出表现是民族大众文化... 文化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实现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应有之义,民族大众文化是实现民族文化可持续发展的支点。然而,面对如此强势的全球化浪潮的冲击,文化同化的步伐不断加快,各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其突出表现是民族大众文化的衰落。若失去了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无异于毁掉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的创新将是保持各民族文化多样性的基本途径,而实现这个目标的基本支点就是民族大众文化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 民族大众文化 文化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论云南生态建设与发展绿色经济 被引量:1
4
作者 盛世兰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00年第5期41-45,共5页
云南在西部大开发中共立足于自己的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的优势,发展绿色经济,探索一条应用高新技术、合理开发优势资源、发展特色经济、保护和治理生态环境的道路,把云南建成“绿色经济强省”。发展绿色经济的产业支柱是由绿色食品和... 云南在西部大开发中共立足于自己的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的优势,发展绿色经济,探索一条应用高新技术、合理开发优势资源、发展特色经济、保护和治理生态环境的道路,把云南建成“绿色经济强省”。发展绿色经济的产业支柱是由绿色食品和绿色产品构成的绿色产业、生物资源开发产业、以生态旅游为代表以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民族文化为特色的旅游业和环保产业。同时,还必须重视民族生态文化建设,提高全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绿色意识,应建立包括环境保障、经济基础、国家支持、国际合作、市场条件、技术保障在内的保障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建设 绿色经济 可持续发展 绿色产业
下载PDF
浅议面向新世纪的领导干部英语学习 被引量:1
5
作者 杨琼华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00年第4期62-63,共2页
关键词 领导干部 面向新世纪 英语学习 学习英语 英语会话 英语水平 学习方法 英文写作 学习兴趣 听说能力
下载PDF
现代科学技术对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的影响——以大理新华村为例 被引量:5
6
作者 樊泳湄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CAS 2010年第4期91-95,共5页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的变迁成为一种必然。新华村白族传统手工艺在工艺技术方面的变迁就是一个明证。如何看待现代科学技术和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的关系,保护和传承好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文化就成为云南民族文化在现代...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的变迁成为一种必然。新华村白族传统手工艺在工艺技术方面的变迁就是一个明证。如何看待现代科学技术和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的关系,保护和传承好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文化就成为云南民族文化在现代转型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科学技术 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 新华村
下载PDF
桥头堡建设中的云南文化产业集群化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樊泳湄 《经济问题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50-154,共5页
把云南建成我国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是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在"桥头堡"建设中,云南应该抓住这难得的机遇,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大文化市场,加快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文化产业集群建设,把文化产业培育成为支柱产业,从而谋求云... 把云南建成我国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是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在"桥头堡"建设中,云南应该抓住这难得的机遇,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大文化市场,加快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文化产业集群建设,把文化产业培育成为支柱产业,从而谋求云南经济社会的超常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头堡建设 文化产业 集群化 云南
下载PDF
广西承接产业转移的基本情况 被引量:1
8
作者 潘文良 《科技风》 2012年第15期126-126,128,共2页
籍着制定好符合实际情况的承接产业转移相关规划,形成良好的产业发展分布,广西自2001年1月发布"十五"计划、部署"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战略",2001年8月开始实施"百企入桂"招商引资活动、启动"战略"... 籍着制定好符合实际情况的承接产业转移相关规划,形成良好的产业发展分布,广西自2001年1月发布"十五"计划、部署"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战略",2001年8月开始实施"百企入桂"招商引资活动、启动"战略"起,到2006年"战略"开始产生显著经济效益,相关经济指标展现良好势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承接产业转移 产业分布 产业成长
下载PDF
民族舞蹈艺术舞台展演文本的符号叙事——以《云南映象》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熊黎明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45-49,共5页
当民族舞蹈舞台展演这一艺术形式近年来在西部以及全国更多地区上演并悄然开枝蔓延成为一种广泛可见的审美现象时,对于这一审美现象的研究和争论伴随着这一"新事物"的出现而持续不休。对大型民族歌舞展演《云南映象》的符号... 当民族舞蹈舞台展演这一艺术形式近年来在西部以及全国更多地区上演并悄然开枝蔓延成为一种广泛可见的审美现象时,对于这一审美现象的研究和争论伴随着这一"新事物"的出现而持续不休。对大型民族歌舞展演《云南映象》的符号叙事和意义建构进行文本细读发现,民族舞蹈艺术展演文本存在着若干种不同的文化层面,传统的、现代的、后现代的;民间的、官方的、精英的、大众的,它们之间组合成为一个相互对立而又相互共生的"多元化"整体。民族舞蹈艺术舞台展演的生存和壮大不但根基于这种"多元化"的美学基础,更得力于其内在的多重价值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舞蹈艺术 舞台展演 文本符号叙事
原文传递
云南民营文化企业的市场化运作——司岗里艺术团闯市场兴衰启示
10
作者 樊泳湄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52-55,共4页
民营文化企业是云南文化产业发展中的新生力量,有其鲜明的特点和发展的优势,但同时在市场化运作的过程中也有很多局限和劣势,不少民营文化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困难重重、步履艰难,其生存、发展、做大做强的梦想很难成真。云南省临沧市沧源... 民营文化企业是云南文化产业发展中的新生力量,有其鲜明的特点和发展的优势,但同时在市场化运作的过程中也有很多局限和劣势,不少民营文化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困难重重、步履艰难,其生存、发展、做大做强的梦想很难成真。云南省临沧市沧源县司岗里艺术团闯市场的历程就是一个典型,它能为众多少数民族民营文化企业如何走市场提供有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 民营文化企业 市场化运作 司岗里艺术团
下载PDF
推动农技协做好科普工作需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大扶持
11
作者 潘文良 《科技传播》 2012年第18期15-15,19,共2页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农技协已经成为农村推广普及科学技术的重要力量,成为新时期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进一步充分发挥农技协对提高农民科学素质的重要作用,需要进一步提高对农技协在农村科普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加强领...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农技协已经成为农村推广普及科学技术的重要力量,成为新时期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进一步充分发挥农技协对提高农民科学素质的重要作用,需要进一步提高对农技协在农村科普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加强领导,规范管理,做好服务,加大政策扶持,提供资金支持,积极采取措施创建农技协发展的良好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专业技术协会 农村科普 科学素质 新农村
下载PDF
科学史在跨学科研究中的方法论意义
12
作者 潘文良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0-34,共5页
学习和研究科学史有助于形成跨学科的研究视域、培养超学科的洞察力和问题意识,而在跨学科研究的观念形成、问题发现和问题解决等环节中都具有重要且独特的方法论意义。从发生的可能性来看,这在单一学科专门史中进行讨论更方便;从实践... 学习和研究科学史有助于形成跨学科的研究视域、培养超学科的洞察力和问题意识,而在跨学科研究的观念形成、问题发现和问题解决等环节中都具有重要且独特的方法论意义。从发生的可能性来看,这在单一学科专门史中进行讨论更方便;从实践的可能性来说,科学通史因为能更好地提供历史感及对科学的整体性把握等优势而成为更现实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史 科学通史 跨学科研究 研究方法
原文传递
关于加快推进云南省“互联网+精准扶贫”的思考
13
作者 韩斌 《实践与跨越》 2017年第1期105-108,共4页
2016年底云南有近500万贫困人口,农业是贫困农户赖以生存的主要产业和收入来源。长期以来,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农特产品'藏在深闺人未识',销售处于乡村集市提篮叫卖、小商小贩收购贩运的低层次阶段,'买难'的矛盾突... 2016年底云南有近500万贫困人口,农业是贫困农户赖以生存的主要产业和收入来源。长期以来,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农特产品'藏在深闺人未识',销售处于乡村集市提篮叫卖、小商小贩收购贩运的低层次阶段,'买难'的矛盾突出,农民自身更是缺乏品牌运营和产品质量安全意识。这些制约着贫困地区产业效益的提升和农民收入的增加。云南实施扶贫开发,除了因地制宜找到适合发展的项目,还要善于利用互联网这样的新技术革命的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 贫困地区 特产品 效益 云南 深闺 互联网 集市
原文传递
云南藏区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探析
14
作者 赵玲 李嘎欧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70-72,共3页
云南藏区公共文化建设不但是政府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公民文化权利的保障及边疆民族地区社会和谐发展的源泉。云南藏区的民族文化传统及其发展规律有着鲜明的特殊性,在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的工作中,凸显"三贴近"... 云南藏区公共文化建设不但是政府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公民文化权利的保障及边疆民族地区社会和谐发展的源泉。云南藏区的民族文化传统及其发展规律有着鲜明的特殊性,在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的工作中,凸显"三贴近"式的文化产品不足、文化服务供给不足,服务于藏区的公共文化资源总量偏少等问题。还存在着为藏区群众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模式针对性不强,部分公共文化产品不能切合藏区广大群众的需求,与云南藏区的文化特点存在一定的差距等问题,探索适合当地特点的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成为当务之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藏区 公共文化服务问题 公共文化服务模式
下载PDF
科学技术是人类环境的保护神
15
作者 和沁 《创造》 2000年第11期27-27,共1页
关键词 科学技术 中国 环境质量 环境保护 可持续发展 环保法制
下载PDF
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变迁研究——以大理白族自治州鹤庆县新华村白族手工艺品为例 被引量:13
16
作者 樊泳湄 谭藯沁 《学术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8-53,共6页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旅游业的开发、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文化的传播交流,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变迁成为一种必然。云南大理州鹤庆县新华村白族传统手工艺品在工艺技术、传承方式、生产模式、花色品种、用途等方面的变迁就是一个明证。它为...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旅游业的开发、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文化的传播交流,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变迁成为一种必然。云南大理州鹤庆县新华村白族传统手工艺品在工艺技术、传承方式、生产模式、花色品种、用途等方面的变迁就是一个明证。它为少数民族地区如何看待和适应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变迁,并在变迁中保护和传承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 变迁 云南 新华村
下载PDF
放逐与回归:传统民族艺术的精神重建——兼论传统民族舞蹈的保护与传承 被引量:6
17
作者 熊黎明 《保山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42-47,共6页
传统民族艺术地域性、生活性、民族性的本质特征,在现代化与全球化背景下发生诸多变异。区域性的社会结构不断重组,文化边界逐渐消融,文化载体构成要素日趋多元,异文化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多地被更加多样化的方式表述出来,民族文化信仰开... 传统民族艺术地域性、生活性、民族性的本质特征,在现代化与全球化背景下发生诸多变异。区域性的社会结构不断重组,文化边界逐渐消融,文化载体构成要素日趋多元,异文化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多地被更加多样化的方式表述出来,民族文化信仰开始动摇。在这个动态的变迁过程中,负载着民族物质和精神层面的传统民族艺术在现代与传统的冲突中持守民族精神,重建文化信仰,是传统民族艺术保护与传承的一种可能性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民族艺术 信仰 重建
下载PDF
民族地区农业女性化与公共政策选择 被引量:5
18
作者 赵玲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09年第1期140-143,共4页
在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过程中,民族地区的农村妇女受限于文化素质、传统观念、技术水平以及操作能力等因素的影响滞留农村,与其它地区一样,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常住人口的主体成分成了妇女、孩子和老人。农村少数民族妇女几乎承担了全部... 在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过程中,民族地区的农村妇女受限于文化素质、传统观念、技术水平以及操作能力等因素的影响滞留农村,与其它地区一样,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常住人口的主体成分成了妇女、孩子和老人。农村少数民族妇女几乎承担了全部的家务劳动和农业生产的双重任务,形成了农业女性化的现象。农业女性化已经成为当前我国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一个公共问题。因此,政府在制定公共政策时,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充分考虑为民族地区农村妇女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开辟更大的空间,从而实现男女两性的和谐发展和民族的繁荣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农业女性化现象 公共政策选择
下载PDF
提高国民幸福指数与构建和谐社会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彩霞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09年第6期52-55,共4页
追求幸福是人类生活的永恒主题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而国家富裕和人民幸福则是现代文明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根本目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其最终的落脚点都是为了增加人民的福祉,提高民众的幸福度。构建和谐社会的... 追求幸福是人类生活的永恒主题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而国家富裕和人民幸福则是现代文明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根本目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其最终的落脚点都是为了增加人民的福祉,提高民众的幸福度。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与国民幸福指数的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实现人民的幸福。解决好民生问题,社会就和谐了,人民也就幸福了。本文从和谐社会的建设与国民幸福指数的提高来论述的国民幸福指数与和谐社会构建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幸福指数 和谐社会 民生问题
下载PDF
新兴媒体背景下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困境及其多维治理 被引量:3
20
作者 孙丽丽 杨佳 时伟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1-106,共6页
新兴媒体的发展唤起了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意愿,越来越多的政治参与行为走向新兴媒体渠道。新兴媒体背景下公民政治参与面临着渗透性、非法性、非理性、失衡性等困境,加强话语权建设、完善网络立法、建设客观理性的网络生态环境、缩小数... 新兴媒体的发展唤起了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意愿,越来越多的政治参与行为走向新兴媒体渠道。新兴媒体背景下公民政治参与面临着渗透性、非法性、非理性、失衡性等困境,加强话语权建设、完善网络立法、建设客观理性的网络生态环境、缩小数字鸿沟,是引导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有效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兴媒体 公民有序政治参与 困境 多维治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