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5
1
作者 李外琼 谢永芳 +1 位作者 董路兵 秦韶曦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5期3551-3553,共3页
目的评估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TA)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随访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PCI术后复查的68例符合要求的患者资料,共计103枚支架。通过CTA检查诊断患者支架内再狭窄(ISR),并用冠状动脉造影(CAG)进行验证,比较... 目的评估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TA)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随访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PCI术后复查的68例符合要求的患者资料,共计103枚支架。通过CTA检查诊断患者支架内再狭窄(ISR),并用冠状动脉造影(CAG)进行验证,比较分析CTA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符合率等指标。结果 95枚可评估支架中,12枚被CTA正确诊断为ISR,前降支(LAD)、回旋支(LCX)和右冠状动脉(RCA)分别为5、3、4枚,漏诊1枚;CTA的灵敏度为92.31%,特异度为92.68%,阳性预测值66.67%,阴性预测值为98.70%,与CAG的符合率为92.63%。结论 CTA检查可作为PCI术后患者的复查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再狭窄
下载PDF
12导联动态心电图对无症状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0
2
作者 杨春 杨艳萍 李旭明 《中国临床医学》 2012年第5期545-546,共2页
目的:探讨12导联动态心电图(dynamic electrocardiogram,DCG)对无症状心肌缺血(silent myocardial ischemia,SMI)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9例不典型胸痛患者同期进行12导联DCG监测和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rtery angiography,CAG)检查,对... 目的:探讨12导联动态心电图(dynamic electrocardiogram,DCG)对无症状心肌缺血(silent myocardial ischemia,SMI)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9例不典型胸痛患者同期进行12导联DCG监测和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rtery angiography,CAG)检查,对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2导联DCG诊断SMI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正确率依次为74.0%、0.0%、77.1%、0.0%、60.7%。结论:12导联DCG诊断SMI的敏感性较高,是筛检SMI较理想的无创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心电图 无症状心肌缺血 冠状动脉造影
下载PDF
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伴快速心房纤颤86例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9
3
作者 杨春 杨艳萍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2年第7期1338-1339,1342,共3页
【目的】评价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伴快速心房颤动(Af)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本院86例CHF伴快速Af(心功能级Ⅱ~Ⅳ级)患者,随机分为胺碘酮组(A组)、毛花洋地黄甙组(B组),每组43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目的】评价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伴快速心房颤动(Af)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本院86例CHF伴快速Af(心功能级Ⅱ~Ⅳ级)患者,随机分为胺碘酮组(A组)、毛花洋地黄甙组(B组),每组43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A组首次剂量给予150mg胺碘酮缓慢静注,随后0.5-1.0rag/rain微量泵维持;B组首次剂量给予毛花洋地黄甙0.4mg或0.2mg缓慢静注,1h后无效者追加0.2mg。观察用药后12h临床疗效、心电图改善、30、60、90min转复成功率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用药后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与B组心电图表现:转复为窦性心律及基础心室率下降分别为17例(占39.53%)、24例(占55.81%),8例(占18.60%)、19例(占44.19%),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A组窦性心律转复成功率显著高于B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CHF伴快速Af比毛花洋地黄甙更加快速、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充血性/并发症 心力衰竭 充血性/药物疗法 心房颤动/并发症 心房颤动/ 药物疗法 胺碘酮/治疗应用
下载PDF
Carney综合征1例
4
作者 胡婷婷 李龙 +1 位作者 蒋辉 朱燕林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23年第9期969-971,共3页
报道1例罕见遗传病Carney综合征患者的诊治过程。患者临床上突出表现为原发性色素性结节性肾上腺皮质病,伴有皮肤多发蓝色痣及甲状腺结节。超声心动图提示右心房黏液瘤,先后行黏液瘤及左肾上腺切除术,患者预后良好。
关键词 黏液瘤 心脏 Carney综合征
原文传递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观察 被引量:4
5
作者 夏跃波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4年第36期36-37,共2页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方法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及其疗效。方法: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2例,平均分为小剂量组和大剂量组。小剂量组抢救过程中应用50 mg阿替普酶进行溶栓治疗,大剂量组应用100 mg阿替普酶进行溶栓治...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方法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及其疗效。方法: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2例,平均分为小剂量组和大剂量组。小剂量组抢救过程中应用50 mg阿替普酶进行溶栓治疗,大剂量组应用100 mg阿替普酶进行溶栓治疗。所有患者溶栓治疗前后接受溶栓辅助治疗,并常规应用β受体阻滞剂、抗血小板药物、调脂剂以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冠状动脉的再通率以及死亡率。结果:小剂量组冠状动脉再通率68.29%,患者死亡2例,死亡率4.88%。大剂量组冠状动脉再通率80.49%,患者死亡1例,死亡率2.44%。冠状动脉再通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方法在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具有较好效果,可有效发挥局部溶栓作用,实现冠状动脉的再通,为患者的后续治疗奠定基础,进而强化治疗效果,安全性较高,具有非常大的优势与应用前景,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替普酶 静脉溶栓 急性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
下载PDF
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夏跃波 《中国卫生产业》 2014年第23期174-175,共2页
目的研究分析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的治疗效果和治疗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2013年1月期间,某院收治的140例采取介入封堵术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房间缺隔患者的病例、临床资料等相关数据资料。记录患者的治疗时... 目的研究分析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的治疗效果和治疗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2013年1月期间,某院收治的140例采取介入封堵术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房间缺隔患者的病例、临床资料等相关数据资料。记录患者的治疗时间、观察患者的临床反应和术后不良反应情况。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心律变异型情况。结果患者平均手术时间(55.5±19.0)min,平均住院时间(5.5±2.5)d,治疗后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治疗后心率变异性明显减缓,SDNN和SDANN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例患者由于缺损较大,体外循环手术治疗,3例少量残余分流,2例溶血,3例头痛,均在治疗后好转。结论介入术封堵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具有较高的治疗成功率,并且术后并发症少、死亡率低,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的良好方法,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房间隔缺损 介入封堵术 超声检查 安全性
下载PDF
动态脉压与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杨春 杨艳萍 李旭明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1年第21期2531-2532,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动态脉压(PP)与心力衰竭、梗死后心绞痛及病死率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AMI患者109例,同时行动态血压(ABPM),以PP≤50mmHg(1mmHg=0.133kPa)(A组,n=44),PP 51~60mmHg(B组,n=35),PP>60mmHg(C组,n=3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动态脉压(PP)与心力衰竭、梗死后心绞痛及病死率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AMI患者109例,同时行动态血压(ABPM),以PP≤50mmHg(1mmHg=0.133kPa)(A组,n=44),PP 51~60mmHg(B组,n=35),PP>60mmHg(C组,n=30)分为三组,对其进行分析。结果:随PP增加,心力衰竭、梗死后心绞痛及病死率的发生也明显增加。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随着PP的增大,其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增加,提示预后不良,推测以PP作为观测指标,可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有助于改善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动态脉压 心力衰竭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