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卡氏小鼠的种群数量变动
1
作者 吴爱国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55-256,共2页
目的 :探讨卡氏小鼠在云南中、西部地区的地理分布 ,在西部地区的季节变动和年度变动。方法 :收集近期云南中、西部地区的鼠型小兽文献资料和汇集 1985 (瑞丽 )、1987(陇川 )和 1986(盈江、保山 )~ 1996年的调查资料 ,较系统地对卡氏... 目的 :探讨卡氏小鼠在云南中、西部地区的地理分布 ,在西部地区的季节变动和年度变动。方法 :收集近期云南中、西部地区的鼠型小兽文献资料和汇集 1985 (瑞丽 )、1987(陇川 )和 1986(盈江、保山 )~ 1996年的调查资料 ,较系统地对卡氏小鼠的相对数量变动进行研究。结果 :卡氏小鼠在分布区内具有斑块性集群分布的特征 ,且较为集中地分布于海拔 2 0 0 0m以下的北纬 2 6°以南和 2 3°以北的大部分地区。种群相对数量高峰瑞丽地区出现在 6~ 8月和 12月份 ;陇川地区为 5~ 7月 ;盈江地区出现在 7、12月 ;保山地区为 6~ 7月、11~ 12月。连续 10~ 12年的年间变动表明 ,卡氏小鼠在瑞丽、陇川、盈江和保山 4地区的鼠型小兽群落中的年平均百分比分别为 2 .96%、2 .83 %、2 .64 %和 7.2 0 %。结论 :卡氏小鼠具有在一定纬度范围内分布和在特殊斑块内集群的特征。在数量分布较多的不同调查区内种群季节波动较为一致 ;年间变动相对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氏小鼠 种群数量变动 地理分布趋势 季节变动 年变动
下载PDF
1982-2005年云南省家鼠鼠疫流行状况分析 被引量:13
2
作者 李俊勇 赵文红 +2 位作者 董兴齐 梁云 洪梅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54-657,共4页
目的分析云南省家鼠鼠疫复燃以来鼠疫流行情况和变化趋势,为鼠疫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全省鼠疫监测资料和疫情现场处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82-2005年云南省家鼠鼠疫疫情经过了复燃期、活跃期、高峰期、相对平稳期;鼠疫疫点共发生1 21... 目的分析云南省家鼠鼠疫复燃以来鼠疫流行情况和变化趋势,为鼠疫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全省鼠疫监测资料和疫情现场处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82-2005年云南省家鼠鼠疫疫情经过了复燃期、活跃期、高峰期、相对平稳期;鼠疫疫点共发生1 216点次,发现鼠疫病例507例,鼠疫病例数占全国同期病例的59%,病例数居各省份之首;1996-2002年每年有5~7个州(市)、14~20个县(市)出现疫情,2003- 2005年每年仍有4~5个州(市)、7~8个县(市)发生鼠疫疫情;发病区域主要在滇西、滇西南和滇东南地区。结论鼠疫仍然是云南省面临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需做好鼠疫流行重点地区的重点防治工作,完善各项防治措施,加强鼠疫科研工作,将疫情控制在较低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疫 流行病学 预防和控制
下载PDF
云南省自然感染鼠疫媒介生物的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高子厚 宋志忠 +3 位作者 董兴齐 赵文红 梁云 杨智明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16-219,共4页
目的掌握云南省家、野鼠两型鼠疫疫源地自然感染鼠疫媒介生物的地理分布及季节变化。方法整理核实我所1974-2006年有关鼠疫监测和调查资料,并通过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结果家鼠鼠疫疫源地自然感染鼠疫节肢动物有印鼠客蚤、... 目的掌握云南省家、野鼠两型鼠疫疫源地自然感染鼠疫媒介生物的地理分布及季节变化。方法整理核实我所1974-2006年有关鼠疫监测和调查资料,并通过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结果家鼠鼠疫疫源地自然感染鼠疫节肢动物有印鼠客蚤、缓慢细蚤、人蚤等8种,其中印鼠客蚤为该疫源地的主要媒介,1982-2006年云南省自印鼠客蚤累计分离鼠疫菌618株,占92.65%;野鼠鼠疫疫源地自然感染鼠疫的动物有特新蚤指名亚种、方叶栉眼蚤等7种,其中特新蚤指名亚种为主要媒介,最近在玉龙县发现其染疫蚤;棕形额蚤为次要媒介,1974-2006年自特新蚤指名亚种和棕形额蚤各分离鼠疫菌14株,各占15.56%。从家鼠鼠疫疫源地媒介生物中检出的鼠疫菌集中在6-8月,最高为8月。野鼠疫源地媒介昆虫季节变化调查和监测结果基本一致,呈双峰,集中于4月和12月。结论两型疫源地有着各自不同的染疫媒介,其地理分布有着明显区别,染疫情况和季节变化也有着相对的独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感染 鼠疫 媒介生物
下载PDF
1986—2006年云南省家鼠鼠疫疫源地人间鼠疫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李俊勇 董兴齐 +1 位作者 赵文红 梁云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10-212,共3页
目的分析1986—2006年云南省家鼠鼠疫疫源地人间鼠疫流行特征,为制订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结合疫情现场调查资料和疫情总结报告,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1986—2006年.云南省共发现507例人间鼠疫病例,占全国同期... 目的分析1986—2006年云南省家鼠鼠疫疫源地人间鼠疫流行特征,为制订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结合疫情现场调查资料和疫情总结报告,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1986—2006年.云南省共发现507例人间鼠疫病例,占全国同期病例的58.5%(507/866),居各省份之首。1990、1996、2000年出现3次流行高峰,分别占全国同期病例的97.3%(73/75)、89.8%(88/98)、48.0%(122/254),发病区域主要在滇西、滇西南和滇东南地区,不同州(市)不同年份鼠疫病例发生程度不一。人间鼠疫全年均可发病但具有明显的季节性,高峰期在7-11月,高峰月为9月。人间鼠疫在年龄、职业等方面的差异与发病地区暴露人口接触疫鼠、疫蚤的机会有关。患病类型均为腺鼠疫。结论云南省家鼠鼠疫疫源地人间鼠疫具有流行时间长、病例数多、发病地区广的特点,应加强监测和预警,落实各项综合性控制措施,以减少人间鼠疫病例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疫 流行病学 数据收集
原文传递
云南鼠疫菌对42种抗生素的敏感性试验 被引量:10
5
作者 梁云 胡晓玲 +1 位作者 洪梅 苏丽琼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97-499,共3页
目的通过鼠疫菌对新型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实验.寻找比链霉素敏感性更高且毒性小的药物。方法采用纸片扩散(K-B)法,按照美国临床试验标准委员会(NCCLS)(1993年版)法规进行检测。结果除大环内酯类抗菌活性差外,其他30种抗菌药物抗菌活性高... 目的通过鼠疫菌对新型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实验.寻找比链霉素敏感性更高且毒性小的药物。方法采用纸片扩散(K-B)法,按照美国临床试验标准委员会(NCCLS)(1993年版)法规进行检测。结果除大环内酯类抗菌活性差外,其他30种抗菌药物抗菌活性高于链霉素,处于各类抗生药物前2位的是:青霉素类的氨苄青霉素/舒巴坦、氨苄青霉素,头孢菌素类的头孢他啶、头孢唑啉,氨基糖甙类的庆大霉素、小诺霉素,氯霉素类的氯霉素,多粘菌素类的多粘菌素B,喹喏酮类的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磺胺类的复方新诺明。结论为新型抗菌药物治疗实验动物鼠疫提供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疫耶尔森菌 抗生素 微生物敏感试验 云南
下载PDF
云南省野鼠疫源地鼠疫指示动物血清F1抗体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6
6
作者 梁云 宋志忠 +7 位作者 郭英 杨智明 吴爱国 张福新 张正飞 和映天 和伟 陈志军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44-646,共3页
目的通过对云南省野鼠疫源地指示动物血清鼠疫F1抗体阳性率的调查,探讨鼠疫指示动物在鼠疫监测中的作用,为鼠疫防治和确定疫区范围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云南省野鼠鼠疫疫源调查实施方案》。在玉龙县及其周围地区共,10个县所属14个... 目的通过对云南省野鼠疫源地指示动物血清鼠疫F1抗体阳性率的调查,探讨鼠疫指示动物在鼠疫监测中的作用,为鼠疫防治和确定疫区范围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云南省野鼠鼠疫疫源调查实施方案》。在玉龙县及其周围地区共,10个县所属14个乡(镇)的75个自然村,对鼠疫指示动物(犬和猫)进行调查,同时采用5In布笼野外捕捉活鼠。取指示动物和活鼠血清。间接血凝试验(IHA)法检测动物血清中的鼠疫F1抗体。结果共采集鼠疫指示动物血清2897份,F1抗体阳性血清202份,阳性率为6.76%,阳性血清样品全部来自于玉龙县和古城区。其中犬抗体阳性率为5.73%(162/2825),猫抗体阳性率为24.69%(40/162)。猫血清F1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犬,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32,P〈0.01)。活鼠血清未检出F1抗体,阳性率为0(0/2363),与指示动物(6.7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指示动物血清F1抗体调查,可以判定玉龙县、古城区为鼠疫疫源县(区),指示动物血清学监测对鼠疫防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疫 指示动物 血清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云南省家鼠鼠疫疫源地静息期鼠疫指示动物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7
7
作者 段彪 洪梅 +2 位作者 苏超 郭牧 吴鹤松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2017年第6期583-585,共3页
目的通过调查云南省家鼠鼠疫疫源地静息期鼠疫指示动物血清F1抗体阳性率,探讨鼠疫在静息期内的隐性流行情况和流行动态。方法于2015年11月11日至2016年7月22日,在云南省澜沧、弥渡、宜良和梁河县采集鼠疫指示动物样本,采用IHA对鼠疫指... 目的通过调查云南省家鼠鼠疫疫源地静息期鼠疫指示动物血清F1抗体阳性率,探讨鼠疫在静息期内的隐性流行情况和流行动态。方法于2015年11月11日至2016年7月22日,在云南省澜沧、弥渡、宜良和梁河县采集鼠疫指示动物样本,采用IHA对鼠疫指示动物(犬和猫)血清进行F1抗体的实验室检测。结果在云南省澜沧、弥渡、宜良和梁河县鼠疫历史流行区采集动物血清393份,其中犬血清387份,猫血清6份,鼠疫指示动物血清F1抗体检测均为阴性。结论该地区动物鼠疫流行的可能性较小,鼠疫疫源地静息期鼠疫指示动物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在鼠疫防控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疫 静息期 指示动物 血清流行病学 调查
原文传递
盈江县鼠疫主要宿主黄胸鼠体表蚤类的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高子厚 赵文红 +2 位作者 董兴齐 宋志忠 杨智明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93-95,共3页
目的掌握盈江县鼠疫主要宿主黄胸鼠体表蚤类种群分布及季节消长规律。方法整理和分析鼠疫监测资料和疫情资料。结果该地黄胸鼠体表寄生蚤主要为印鼠客蚤和缓慢细蚤,年均染蚤率、总蚤指数和印鼠客蚤指数分别为15.66%、0.91、0.65,总体水... 目的掌握盈江县鼠疫主要宿主黄胸鼠体表蚤类种群分布及季节消长规律。方法整理和分析鼠疫监测资料和疫情资料。结果该地黄胸鼠体表寄生蚤主要为印鼠客蚤和缓慢细蚤,年均染蚤率、总蚤指数和印鼠客蚤指数分别为15.66%、0.91、0.65,总体水平呈下降趋势;鼠体月均染蚤率与总蚤指数季节消长趋势基本一致,夏季明显高于其他季节,分别为26.12%和1.47。印鼠客蚤指数最高为6月份(1.37),该蚤构成比呈单峰,于5-10月维持在相当高的水平。结论根据寄生蚤类种群分布和季节消长规律,加强夏季的灭蚤工作,降低蚤指数,减少鼠疫暴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盈江县 鼠疫 黄胸鼠 蚤类
下载PDF
云南省西北地区野鼠鼠疫传播人类机制的探讨 被引量:6
9
作者 郭牧 张洪英 +4 位作者 洪梅 宋志忠 龚正达 龙应欢 董兴齐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08-211,共4页
目的探索云南省西北地区野鼠鼠疫与人类的关系,提出野鼠鼠疫传播给人类的作用机制假设。方法收集1985—1995年滇西北野鼠鼠疫不同生境宿主动物和蚤类相关监测资料,并于2007年调查疫区居民的生产生活情况和饲养猫、狗等动物情况,以及... 目的探索云南省西北地区野鼠鼠疫与人类的关系,提出野鼠鼠疫传播给人类的作用机制假设。方法收集1985—1995年滇西北野鼠鼠疫不同生境宿主动物和蚤类相关监测资料,并于2007年调查疫区居民的生产生活情况和饲养猫、狗等动物情况,以及体外寄生蚤、室内游离蚤分布情况,并采集猫、狗血清检测F1抗体。结果1985—1995年监测资料表明,大绒鼠是耕地和灌丛的优势鼠种,构成比分别为48.00%(4753/9902)和54.50%(4282/7857);齐氏姬鼠为园地的优势鼠种,构成比为50.47%(1332/2639)。特新蚤指名亚种主要分布在园地、耕地和灌丛中,构成比分别为13.31%(229/1720)、12.31%(1678/13739)和10.87%(957/8802),棕形额蚤主要分布在园地,构成比为39.88%(686/1720)。2007年调查显示,32%(32/100)的村民家中养猫,其中63%(20/32)的猫身上带有跳蚤,而68%(68/100)的村民家中养狗,其中76%(52/68)的狗身上带有跳蚤。在居民饲养的43条狗体外收集到寄生蚤18匹,蚤指数为0.119,染蚤率为11.63%,另收集17户室内游离蚤,共捕获7匹。25匹蚤均系人蚤。采集到的43份狗血清,其中有3份F1抗体检测阳性。结论居民在生产生活中有机会接触到染疫动物及媒介。野鼠鼠疫存在传播给人的可能性,其主要路径可能为:野鼠鼠疫→媒介蚤或捕食→家养动物鼠疫(猫、狗等)→接触或呼吸→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疫 数据收集 疾病传播
原文传递
云南省景洪市新发鼠疫疫点和周边地区疫源地调查及流行风险分析
10
作者 浦恩念 许定聪 +7 位作者 苏超 苏丽琼 段彪 亚红祥 任健男 邹建红 谭力滔 高子厚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687-691,共5页
目的通过对景洪市黄胸鼠鼠疫疫源地2016年新发鼠疫疫点及周边地区开展疫源地宿主动物调查,了解动物间鼠疫流行情况,评估其流行风险,为该地区的鼠疫监测和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2022年9月,对景洪市普文镇和大渡岗乡开展鼠疫疫源地宿主... 目的通过对景洪市黄胸鼠鼠疫疫源地2016年新发鼠疫疫点及周边地区开展疫源地宿主动物调查,了解动物间鼠疫流行情况,评估其流行风险,为该地区的鼠疫监测和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2022年9月,对景洪市普文镇和大渡岗乡开展鼠疫疫源地宿主动物和媒介生物调查,采用细菌学、血清学、分子生物学方法对捕获和捡拾的小型兽类(小兽)脏器、血清、寄生蚤进行实验室检验。结果共获得小兽61只,隶属于2目3科4属7种,黄胸鼠占79.66%,是该地区的优势鼠种。捡获小兽体表寄生蚤35匹,均为印鼠客蚤,居民区蚤指数为1.00~2.00,野外蚤指数为0.00~0.38。鼠疫血清学检验样本119份(含2份间接血凝试验样本),鼠疫细菌学检验小兽样本61份、蚤类样本35份,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小兽样本核酸4份,仅2份黄胸鼠血清鼠疫F1抗体阳性,未分离到鼠疫耶尔森菌,未检出鼠疫耶尔森菌特异性基因片段。结论景洪市普文镇和周边地区鼠疫主要宿主动物和媒介蚤类分布广泛,局部地区宿主动物捕获率和蚤指数较高,仍然存在鼠疫流行风险。建议对宿主动物捕获率和蚤指数较高的区域及时开展预防性灭鼠和灭蚤,持续加强该区域的鼠疫监测,防止人间鼠疫的再次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胸鼠 鼠疫自然疫源地 流行 景洪市
原文传递
云南省腺鼠疫康复人群血清F1抗体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3
11
作者 苏丽琼 苏鹏 宋志忠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48-551,共4页
目的了解云南省腺鼠疫康复人群血清F1抗体的水平分布和影响因素,为鼠疫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以云南省1986—2005年的鼠疫监测资料为依据,设计调查表,确定调查地点和人群。采集云南省23个县的腺鼠疫康复人群血清... 目的了解云南省腺鼠疫康复人群血清F1抗体的水平分布和影响因素,为鼠疫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以云南省1986—2005年的鼠疫监测资料为依据,设计调查表,确定调查地点和人群。采集云南省23个县的腺鼠疫康复人群血清248份作为病例组,采集7个县的有EV活菌疫苗接种史的健康人群血清295份作为人工免疫组,采集1个非疫区县的健康人群血清235份作为阴性对照组。用间接血凝试验进行检测,阳性判定标准为血清滴度≥1:20。结果①疫区F1抗体阳性率[22.10%(120/543)]与非疫区[0(0/23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44.80,P〈0.05)。②病例组F1抗体阳性率为35.89%(89/248),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为1:84;人工免疫组阳性率为10.51%(31/295),GMT为1:34;阴性对照组235份均为阴性。病例组阳性率高于人工免疫组和阴性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Х^2值分别为50.41、103.39,P〈0.0125);人工免疫组阳性率高于阴性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26.23,P〈0.0125)。③病例组间F1抗体阳性率在年龄、性别、民族、职业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Х^2值分别为1.88、2.01、5.46、0.04,P〉0.05)。④89名F1抗体阳性的腺鼠疫康复者发病时的血清滴度和康复后的滴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3,P〉0.05)。结论①云南省家鼠鼠疫疫源地人群鼠疫F1抗体阳性检出地均分布在疫区内,其地理分布与疫区分布相吻合。②自然感染鼠疫后,约有1/3的腺鼠疫康复人群能形成长期免疫,仍有2/3的人有再次感染的可能性,所形成的自然获得性免疫,其保护率和保护效果要好于接种EV活菌疫苗形成的人工获得性免疫。③人群感染鼠疫恢复后,F1抗体阳性检出率不受年龄、性别、民族、职业的影响。对于经过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疫 抗体 血清流行病学研究
原文传递
云南野鼠鼠疫自然疫源地应急处置措施研究概述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美琪 邵宗体 +4 位作者 刘正祥 段兴德 梁云 浦恩念 高子厚 《医学动物防制》 2021年第2期157-159,163,共4页
云南省存在家、野两型鼠疫疫源地,野鼠自然疫源地近年来持续活跃,严重威胁当地社会稳定和人群健康。但尚未有针对野鼠鼠疫自然疫源地而制定的应急处置体系,其应急措施和技术主要是借鉴家鼠鼠疫。要构建与完善云南野鼠鼠疫应急体系,既要... 云南省存在家、野两型鼠疫疫源地,野鼠自然疫源地近年来持续活跃,严重威胁当地社会稳定和人群健康。但尚未有针对野鼠鼠疫自然疫源地而制定的应急处置体系,其应急措施和技术主要是借鉴家鼠鼠疫。要构建与完善云南野鼠鼠疫应急体系,既要综合考虑国内外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尤其是鼠疫方面的应急处置措施的发展和现状,又要结合现有云南野鼠自然疫源地的防治策略、应急措施和技术,从而进一步形成具有云南特色的野鼠鼠疫应急体系。本文将云南野鼠自然疫源地的应急处置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与大家共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疫 野鼠疫源地 应急处置 应急技术 应急体系
原文传递
云南省家鼠鼠疫流行静息期内小型兽类的群落特征及差异分析
13
作者 段彪 任天广 +6 位作者 陶继宏 苏超 浦恩念 赵文红 亚红祥 吴鹤松 鲁亮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27-232,共6页
目的了解2008年后云南省家鼠鼠疫疫源地流行静息期内小型兽类的群落特征,探讨和分析引起群落结构差异变化的原因,为制订鼠疫防治措施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法在云南省选择地理位置和鼠疫流行静息年限具有代表性的澜沧拉... 目的了解2008年后云南省家鼠鼠疫疫源地流行静息期内小型兽类的群落特征,探讨和分析引起群落结构差异变化的原因,为制订鼠疫防治措施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法在云南省选择地理位置和鼠疫流行静息年限具有代表性的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澜沧县)、弥渡县、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耿马县)、宜良县、梁河县、勐海县和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元江县),弥勒和文山市以及保山市隆阳区等10个县(市、区)开展现场调查工作,采用形态学方法鉴定捕获的小型兽类,应用Excel 2010软件整理、分析采样数据,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分析群落结构特征。结果在10个调查区内共捕获小型兽类2889只,鉴定为4目5科14属22种,黄胸鼠的构成比为56.97%(1646/2889),为优势种;褐家鼠(6.82%)、臭鼩(5.71%)、齐氏姬鼠(5.33%)、中华姬鼠(5.16%)、卡氏小鼠(3.53%)、灰麝鼩(2.94%)、锡金小鼠(2.94%)、小家鼠(2.32%)、黑缘齿鼠(2.25%)、四川短尾鼩(1.80%)和北树鼩(1.11%)为习见种;大绒鼠(0.93%)、北社鼠(0.63%)、小毛猬(0.42%)、中华鼩猬(0.35%)、大耳姬鼠(0.21%)、大足鼠(0.17%)、长尾大麝鼩(0.17%)和巢鼠(0.10%)为少见种;小板齿鼠(0.07%)和针毛鼠(0.07%)为稀有种。10个调查地区小型兽类的优势种表现为:澜沧、勐海和耿马县仅以黄胸鼠为优势种,其余7个调查区以黄胸鼠及其他1~3种小型兽类为优势种,但弥渡县和宜良县2个调查区的第1优势种均非黄胸鼠。结论云南省家鼠鼠疫疫源地静息期内的小型兽类群落结构具有多样性,群落结构的区域性差异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鼠 黄胸鼠 鼠疫疫源地 小型兽类 群落 差异
原文传递
两型鼠疫菌耐链霉素菌株的检测 被引量:2
14
作者 梁云 胡晓玲 +1 位作者 洪梅 苏丽琼 《医学动物防制》 2007年第1期26-28,共3页
关键词 耐链霉素菌株 鼠疫菌 检测 传统疗法 毒副作用 科学依据 治疗 死亡率
下载PDF
从密码子和16S核糖体分析鼠疫菌的进化 被引量:1
15
作者 何电 龙应欢 +1 位作者 张洪英 董兴齐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04-507,共4页
目的 从密码子和16S核糖体的角度探讨鼠疫菌的突变和进化.方法 利用生物信息学工具对鼠疫菌的密码子偏好和16S核糖体进行分析.结果 密码子分析发现4株耶尔森菌的低钙反应质粒(PCD1)密码子偏好相似,古老型鼠疫菌的3个质粒中鼠毒素质粒... 目的 从密码子和16S核糖体的角度探讨鼠疫菌的突变和进化.方法 利用生物信息学工具对鼠疫菌的密码子偏好和16S核糖体进行分析.结果 密码子分析发现4株耶尔森菌的低钙反应质粒(PCD1)密码子偏好相似,古老型鼠疫菌的3个质粒中鼠毒素质粒(PMT1)和PCD1质粒密码子相似,而PCD1、鼠疫菌素质粒(PCP1)和云南鼠疫菌PYC(6 kb)质粒的密码子偏好有一定的差异.16S核糖体分析发现11株耶尔森菌的16S核糖体序列相似,其中假结核和鼠疫菌最接近,只有1个碱基的差别,经过分析发现鼠疫菌的这个位点的碱基发生了突变,由G变成T,相应的氨基酸也由甲硫氨酸(M)变成异亮氨酸(I);而鼠疫菌的16S核糖体序列与大肠埃希菌、人蚤有一定的区别.结论 鼠疫菌获得PCP1的时间可能要比PMT1晚,或者说鼠疫菌与PMT1的亲缘性要比PCP1和云南6 kb质粒相近;鼠疫菌16S核糖体核苷酸位点的改变可能会导致16S rRNA功能和结构的改变,而鼠疫菌16S核糖体的序列与人蚤相似性很低,推断其协同进化时间很短,说明鼠疫菌的出现很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耶尔森菌 鼠疫 密码子 RNA 核糖体 16S 进化 计算信息学
原文传递
云南省剑川县历史和新发鼠疫疫点主要宿主动物和媒介蚤的对比分析
16
作者 段彪 张四祥 +5 位作者 赵彩凤 洪梅 苏丽琼 赵文红 杨智明 鲁亮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1-38,共8页
目的分析云南省剑川县历史和新发鼠疫疫点主要宿主动物和媒介蚤种类构成、年际和季节消长趋势,探讨宿主和媒介种群特征与鼠疫流行的关系。方法收集2012-2021年云南省剑川县沙溪镇监测点(历史鼠疫疫点)和金华镇监测点(新发鼠疫疫点)的鼠... 目的分析云南省剑川县历史和新发鼠疫疫点主要宿主动物和媒介蚤种类构成、年际和季节消长趋势,探讨宿主和媒介种群特征与鼠疫流行的关系。方法收集2012-2021年云南省剑川县沙溪镇监测点(历史鼠疫疫点)和金华镇监测点(新发鼠疫疫点)的鼠疫监测数据,采用描述性和相关性统计方法分析主要宿主动物、蚤类的种群特征。结果沙溪镇监测点共发现动物6目7科19属22种,其中室外发现6目7科18属20种,室内发现2目2科4属5种;金华镇监测点共发现宿主动物5目6科17属21种,其中室外发现5目6科17属20种,室内发现3目5科8属10种;2个监测点均以大绒鼠和齐氏姬鼠为优势种,其中沙溪镇这2种鼠的构成比分别为37.73%和45.90%,金华镇分别为35.86%和51.43%。2个监测点检获媒介蚤3科8属8种,其中鼠体蚤3科8属8种,巢穴蚤2科4属4种;沙溪镇鼠体染蚤率为28.91%(3693/12772),总蚤指数为0.79(10144/12772);金华镇鼠体染蚤率为29.39%(959/3263),总蚤指数为0.71(2321/3263);2个监测点均以棕形额蚤和特新蚤为优势种,其中沙溪镇这2种蚤的构成比分别为33.20%和16.30%,金华镇分别为36.49%和19.09%。结论对比分析剑川县历史和新发鼠疫疫点主要宿主动物和媒介蚤的种群特征,发现齐氏姬鼠及其鼠体棕形额蚤、特新蚤的种群特征与鼠疫流行关系更为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疫 历史 新发 宿主动物 媒介蚤 对比分析
原文传递
砚山县人间鼠疫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天元 郭英 +4 位作者 陶开会 岳恒民 杨仁祥 唐贵祥 李明贤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4期324-325,共2页
关键词 砚山县 鼠疫 流行病学 云南
下载PDF
云南省新发野鼠鼠疫疫源地主要宿主动物、媒介蚤的物种构成和种群生态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段彪 张雪花 +4 位作者 赵彩凤 洪梅 苏丽琼 杨智明 卜丹娅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09-814,共6页
目的 分析云南省新发野鼠鼠疫疫源地主要宿主动物和体表寄生蚤种群构成、分布、消长趋势,探讨其种群生态特征与鼠疫流行的关联性,为制订鼠疫预防和控制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2-2021年云南省鹤庆县马厂村委会监测点鼠疫宿主和... 目的 分析云南省新发野鼠鼠疫疫源地主要宿主动物和体表寄生蚤种群构成、分布、消长趋势,探讨其种群生态特征与鼠疫流行的关联性,为制订鼠疫预防和控制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2-2021年云南省鹤庆县马厂村委会监测点鼠疫宿主和媒介蚤监测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分析主要宿主动物、蚤类的构成比及消长变化特征。结果 调查期内共发现小兽4目6科11属13种。室外布笼86 681个,捕获小兽3 618只,捕获率为4.17%,其中大绒鼠占73.52%(2 660/3 618),齐氏姬鼠占18.71%(677/3 618),大绒鼠和齐氏姬鼠为主要宿主动物和优势种。发现蚤类4科7属7种,共3 082匹。检获大绒鼠和齐氏姬鼠鼠体蚤3 010匹,其中方叶栉眼蚤占87.87%(2 645/3 010)、特新蚤占11.20%(337/3 010)、棕形额蚤占0.86%(26/3 010);特新蚤和棕形额蚤为主要媒介蚤,方叶栉眼蚤为优势种及次要媒介蚤。结论 在鹤庆县新发鼠疫疫源地内,主要宿主动物、媒介蚤的构成和消长趋势等种群生态特征与鼠疫流行密切相关,监测和分析鼠疫主要宿主动物与媒介蚤种群生态特征对鼠疫流行的预测预警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发 鼠疫 宿主动物 媒介蚤 种群 生态特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