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SBAS-InSAR和改进BP神经网络的城市地面沉降预测 被引量:4
1
作者 周定义 左小清 +2 位作者 赵志芳 喜文飞 葛楚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774-1783,共10页
针对现有城市地面沉降预测方法过度依赖沉降数据、模型单一等问题,以云南省昆明市主城区为研究对象,从多时序多因子角度提出一种改进BP神经网络在城市地面沉降中的预测方法。首先,利用SBAS-InSAR技术获取主城区地面沉降监测值,然后通过S... 针对现有城市地面沉降预测方法过度依赖沉降数据、模型单一等问题,以云南省昆明市主城区为研究对象,从多时序多因子角度提出一种改进BP神经网络在城市地面沉降中的预测方法。首先,利用SBAS-InSAR技术获取主城区地面沉降监测值,然后通过SPSSAU软件中的灰色关联分析和因子分析选取主城区地面沉降的影响因子,并将其与获取的沉降监测值从多因子多时序角度构建GA-BP和PSO-BP预测模型,最后,得出最优的预测模型并进行预测性能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利用SBAS-InSAR能有效监测城市地面沉降;GA-BP算法相比PSO-BP算法在城市地面沉降预测中性能更好、精度更高;该方法可对长时间、大范围城市地面沉降预测和对某一沉降点多期沉降趋势进行预测。该方法可作为城市地面沉降预测的有效手段,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了一种高效快速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BAS-InSAR 地面沉降 影响因子 BP算法
下载PDF
普朗斑岩型铜矿区矿化蚀变特征矿物填图及找矿潜力分析:来自资源一号02D遥感卫星的证据 被引量:6
2
作者 赵志芳 张新乐 +3 位作者 陈琪 张瑞丝 李文昌 曹晓民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7-29,共13页
随着近年来取得重要找矿突破的普朗斑岩型铜矿的规模化开采,进一步摸清首采区外围资源潜力任务紧迫。遥感技术尤其是国产卫星资源一号02D星等高光谱卫星成功发射,为我国高海拔艰苦地区快速精准识别与矿化相关的蚀变矿物提供了可能。针... 随着近年来取得重要找矿突破的普朗斑岩型铜矿的规模化开采,进一步摸清首采区外围资源潜力任务紧迫。遥感技术尤其是国产卫星资源一号02D星等高光谱卫星成功发射,为我国高海拔艰苦地区快速精准识别与矿化相关的蚀变矿物提供了可能。针对以往对植被覆盖区高光谱矿物识别有效性方法探索不足,本文选取普朗铜矿区为研究,采用资源一号02D高光谱遥感数据,使用比值植被指数划分植被覆盖区及非植被覆盖区。基于实测波谱,分层次构建了植被覆盖区及非植被覆盖区与普朗铜矿矿化密切相关的绢云母、绿泥石、绿帘石蚀变特征矿物波谱曲线,并采用匹配滤波方法开展了蚀变矿物填图示范应用。野外验证表明:该方法可有效探测普朗斑岩型铜矿外围尤其是首采区东侧植被覆盖区绢云母等蚀变特征矿物分布信息,结果显示普朗首采区东侧具有较大找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一号02D星 实测波谱 植被覆盖区与非植被覆盖区 分层次蚀变矿物填图 普朗斑岩型铜矿
下载PDF
基于地形梯度的高山峡谷区土地利用时空格局及功能分区 被引量:14
3
作者 李益敏 王东驰 +1 位作者 袁静 刘心知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303-311,I0009,共10页
[目的]分析高山峡谷区土地利用情况及其地形梯度分布格局,并进行功能分区,为类似区域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云南省泸水市为例,采用地形位指数和分布指数系统分析高山峡谷区土地利用在地形梯度上的分布变化特征。[结果... [目的]分析高山峡谷区土地利用情况及其地形梯度分布格局,并进行功能分区,为类似区域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云南省泸水市为例,采用地形位指数和分布指数系统分析高山峡谷区土地利用在地形梯度上的分布变化特征。[结果]①泸水市土地利用具有显著的优势分布特征,2000-2018年,林地作为主导地类,其比例从77.50%增长至84.49%。建设用地也快速增长,由2804.49 hm^(2)增加到4785.65 hm^(2)。未利用地、耕地、草地逐渐向林地转变,面积分别减少了14368.38,5171.68和4049.54 hm^(2),水域面积稳定在900 hm^(2)左右。②泸水市土地利用格局在地形梯度上的层级差异十分显著,林地在整个地形梯度上具有统治地位,水域、建设用地、耕地广泛分布于中、低地形位,草地的优势区间位于坡度高但高程较低的中地形位,未利用地则在高地形位占据主导优势。③基于地形分异规律,泸水市可分为4大功能区:河谷集约发展区、陡坡综合治理区、中高山生态提升区、山顶生态封禁区。[结论]高山峡谷区在地形梯度上形成了多层级独特的土地利用分布格局,具有分区发展的潜力,不同分区对应着不同的土地利用发展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山峡谷区 土地利用 地形位指数 分布指数 地形梯度 功能区
下载PDF
福贡县土壤侵蚀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李益敏 刘师旖 +2 位作者 李盈盈 吴博闻 计培琨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7-63,70,共8页
开展福贡县土壤侵蚀时空动态变化分析,对当地的水土流失防治和国土空间规划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基于降雨、土地利用、土壤和植被覆盖度等数据,采用GIS技术和RUSLE模型分析了福贡县2002年、2010年和2018年的土壤侵蚀时空变化和影响因素。... 开展福贡县土壤侵蚀时空动态变化分析,对当地的水土流失防治和国土空间规划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基于降雨、土地利用、土壤和植被覆盖度等数据,采用GIS技术和RUSLE模型分析了福贡县2002年、2010年和2018年的土壤侵蚀时空变化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福贡县土壤侵蚀强度主要以微度侵蚀和轻度侵蚀为主;2002—2010—2018年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不断下降,微度侵蚀面积不断增加,福贡县土壤侵蚀状况呈现改善趋势;(2)福贡县土壤侵蚀严重区主要分布在怒江两岸,近16 a福贡县74.73%以上的区域土壤侵蚀强度未发生改变,整体好转,表明退耕还林等工程实施对抑制土壤侵蚀强度有一定效果;(3)土地利用类型是福贡县土壤侵蚀的主要影响因子;各因子解释力的大小依次为:土地利用类型、植被覆盖度、年均降雨量、海拔、坡度。海拔1005~1523 m、坡度>35°、年均降雨量1482~1671 mm、植被覆盖度<0.3、土地利用类型为未利用地的区域被识别为高风险侵蚀区。结合福贡县实际,坡耕地应为福贡县土壤侵蚀治理的重点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RUSLE模型 地理探测器 福贡县
下载PDF
基于GIS的高山峡谷区滑坡灾害危险性评价——以泸水市为例 被引量:11
5
作者 李益敏 袁静 +2 位作者 蒋德明 王东驰 刘心知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55-363,共9页
为了加深对泸水市滑坡灾害的认识和泸水市防灾减灾的实际需要,以泸水市235个滑坡灾害点数据为基础,分析滑坡的发育特征和形成机理,结合相关性分析,选取坡度、高程、道路、水系、地层岩性、断层、土地利用类型以及降雨量共8个因子构建危... 为了加深对泸水市滑坡灾害的认识和泸水市防灾减灾的实际需要,以泸水市235个滑坡灾害点数据为基础,分析滑坡的发育特征和形成机理,结合相关性分析,选取坡度、高程、道路、水系、地层岩性、断层、土地利用类型以及降雨量共8个因子构建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基于GIS技术,分析各评价指标与滑坡灾害点相对密度的关系,并对各指标进行分级,然后采用层次分析法和信息量模型,对研究区的滑坡灾害危险性进行了评价和区划。结果表明:(1)研究区滑坡易发生在坡度30°~50°、高程小于1 900 m,区内软弱岩体或软硬相间的岩层较易引起滑坡灾害的发生,且距道路、断裂带和河流越近,发生滑坡灾害的可能性越大,降雨量对滑坡的发生也有影响,滑坡发生的概率随降雨量的增加而增加,建设用地和耕地极易发生滑坡灾害。(2)研究区滑坡灾害极高和高危险区主要分布在人类活动较为强烈的河流两岸和道路沿线。(3)极高、高、中、低危险区的面积分别为448.75 km^(2),848.51 km^(2),1 011.61 km^(2),779.54 km^(2),极高和高危险区仅占研究区总面积的42%,却包含86.81%的滑坡灾害点,滑坡密度高达0.157 3个/km^(2),说明该区域危险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高山峡谷区 GIS 层次分析法 信息量模型 危险性评价
下载PDF
基于夜间灯光影像的云南省建成区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李媛婷 李益敏 +2 位作者 吴博闻 计培琨 杨雪 《地域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1-67,共7页
利用2012年、2015年、2018年和2020年的夜间灯光数据与统计数据,在4期建成区提取结果相对误差均小于5%的基础上,采用局部空间自相关、标准差椭圆、地理探测器等方法进行建成区时空格局与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建成区扩张速度分布由201... 利用2012年、2015年、2018年和2020年的夜间灯光数据与统计数据,在4期建成区提取结果相对误差均小于5%的基础上,采用局部空间自相关、标准差椭圆、地理探测器等方法进行建成区时空格局与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建成区扩张速度分布由2012—2015年的从中央到四周递减转变为2015—2020年的四周增速较高而中央较低,2012—2020年扩张强度有所提升,中强度及以上州市占比由2012—2015年的31.25%增加到2018—2020年的50%;建成区扩张速度的高高聚集区与热点区域均分布在滇中与滇东北,且建成区3个时间段内重心呈西北—东北—东南迁移趋势;扩张速度演变的主导单因子为路网密度、用水总量和人口密度,且因子间的交互作用均大于单因子作用。因此,需采取多管齐下、因地制宜的合理调控与正向激励政策来促进平衡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间灯光遥感 建成区演变 影响因素 云南省
下载PDF
基于ASTER与Sentinel-2A融合数据的云南普朗铜矿化蚀变信息提取 被引量:9
7
作者 陈琪 赵志芳 +3 位作者 姜琦刚 夏既胜 孙涛 曾诗卉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28-738,共11页
云南普朗铜矿区是我国提高战略性金属矿产铜矿资源的主要潜力地段,该矿区位于多云多雨山地高原区,采用传统地面调查方法开展找矿勘查工作受限较大,而遥感技术可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鉴于此,本研究选取ASTER和Sentinel-2A多光谱遥感数据... 云南普朗铜矿区是我国提高战略性金属矿产铜矿资源的主要潜力地段,该矿区位于多云多雨山地高原区,采用传统地面调查方法开展找矿勘查工作受限较大,而遥感技术可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鉴于此,本研究选取ASTER和Sentinel-2A多光谱遥感数据,在光谱协同统一两种数据源的地表反射率基础上,采用高通滤波(High-Pass Filtering,HPF)的融合方法兼顾两种数据在短波红外波段和可见光近红外波段的优势,获取了具有高空间分辨率和高光谱保真度的ASTER-Sentinel-2A融合数据集;进而利用“比值+主成分分析法”与“主成分分析+能谱-面积法”,开展了普朗铜矿区矿化遥感蚀变信息识别,并通过深入分析及野外验证,提出了对普朗铜矿蚀变信息分布特征及找矿潜力地带的新认识:(1)在原蚀变填图工作中判定为青磐岩化带的东部区域,重新进行了蚀变带的划分;(2)东部区域中新划分的钾化硅化带和绢英岩化带,具有较大找矿潜力。本研究可为普朗铜矿找矿勘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蚀变 图像融合 ASTER Sentinel-2A 普朗铜矿 云南省
下载PDF
昆明市呈贡区不透水面时空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李益敏 杨舒婷 +2 位作者 吴博闻 梁雨西 孟月玥 《自然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36-143,共8页
地表不透水面是衡量城市生态环境的关键因素,及时准确地掌握不透水面的动态变化对城市发展规划具有重要意义。以昆明市呈贡区为研究区,基于2007年、2011年、2015年、2019年4期Landsat影像为数据源,对比研究归一化差值不透水面指数(norma... 地表不透水面是衡量城市生态环境的关键因素,及时准确地掌握不透水面的动态变化对城市发展规划具有重要意义。以昆明市呈贡区为研究区,基于2007年、2011年、2015年、2019年4期Landsat影像为数据源,对比研究归一化差值不透水面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impervious surface index,NDISI)和调整型土壤调节植被指数(modified soil adjusted vegetation index,MSAVI)2种方法的提取精度,择优提取呈贡区不透水面,并分析呈贡区不透水面时空动态变化。结果表明:NDISI平均提取精度为87.01%,平均Kappa系数为0.81,优于MSAVI的81.78%和0.75,故选用NDISI方法提取呈贡区不透水面;2007—2019年间,呈贡区不透水面快速增长,其面积由2007年的46.12 km^(2)增长到2011年的72.64 km^(2),2015年的146.94 km^(2),2019年的164.42 km^(2),尤其是2011—2015年,不透水面面积增长速度最快,增长近一倍;呈贡区不透水面变化主要受国家政策、城市规划、地形因素和交通发展等因素影响,呈贡区西部的滇池方向以及中部几个街道办事处增加较快,对城市内涝、滇池防治带来一定的压力。在未来城市规划过程中,应协调好不透水面的扩张范围和速度,避免不透水面空间格局不合理带来生态环境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透水面 遥感提取 时空特征 驱动力 呈贡区
下载PDF
基于GIS的西南高山峡谷区滑坡风险性评价——以怒江州泸水市为例 被引量:8
9
作者 李益敏 袁静 +2 位作者 蒋德明 王东驰 刘心知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4-102,共9页
在GIS技术支持下,以滑坡灾害频发的泸水市为例,以收集到的235起滑坡灾害点资料为基础,结合确定性系数模型和财产、人口易损性评价模型以及风险性评价模型,对泸水市进行滑坡灾害风险性评价和分区.结果表明,在西南高山峡谷坡度较大的区域... 在GIS技术支持下,以滑坡灾害频发的泸水市为例,以收集到的235起滑坡灾害点资料为基础,结合确定性系数模型和财产、人口易损性评价模型以及风险性评价模型,对泸水市进行滑坡灾害风险性评价和分区.结果表明,在西南高山峡谷坡度较大的区域,植被覆盖度越大,越易导致滑坡灾害的发生.泸水市滑坡灾害极高和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泸水市南部以及河流两岸、道路沿线和人类活动较为集中的区域,其中六库镇极高风险区面积最大,其次为上江镇和古登乡.极高、高、中、低风险区的面积分别为437.28,1237.61,736.89,676.62 km^(2),其中极高和高危险区占总面积的54.23%,泸水市滑坡灾害风险程度较高.综合考虑泸水市滑坡灾害的发育特点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提出针对不同风险等级区的防治和管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灾害 GIS 高山峡谷 风险性评价 泸水市
下载PDF
退耕还林背景下泸水市生态环境质量遥感动态变化 被引量:8
10
作者 李益敏 王东驰 +1 位作者 袁静 刘心知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66-274,共9页
为了深入了解退耕还林工程实施背景下的生态环境质量时空变化规律,基于2001—2018年Landsat TM/OLI遥感影像,选用遥感生态指数评价模型(RSEI),开展泸水市生态环境质量动态变化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生态环境质量变化与退耕还林工程的... 为了深入了解退耕还林工程实施背景下的生态环境质量时空变化规律,基于2001—2018年Landsat TM/OLI遥感影像,选用遥感生态指数评价模型(RSEI),开展泸水市生态环境质量动态变化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生态环境质量变化与退耕还林工程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2001年、2006年、2013年、2018年泸水市RSEI均值分别为0.750,0.759,0.667,0.683,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波动下降。分级处理后,当地生态环境质量由“较差”、“中”、“良”等级主导,占比之和达97%以上。(2)泸水市生态环境质量空间分布与高山峡谷的地形特征吻合,怒江两岸RSEI等级区域表现出东西对称性。在变化上,怒江水系河谷地带生态环境显著恶化,中高山地区则有所改善,叠加人类活动空间分布发现人类活动是导致当地生态环境质量整体下降的重要原因。(3)泸水市退耕还林工程效果显著,2001—2018年耕地减少了24%,其中又有64.74%坡度大于25°。两轮退耕还林工程期间的各乡镇退耕还林率与RSEI变化的相关性较高,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767,0.817,表明退耕还林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着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质量 退耕还林工程 RSEI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高山峡谷地区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以怒江州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冯显杰 李益敏 +2 位作者 邓选伦 赵娟珍 杨一铭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0-80,共11页
高山峡谷地区地质灾害频发,目的为探究地质灾害易发性空间分布状况,方法以怒江州为研究区,综合地质条件、气象水文、植被覆盖等因素,筛选高程、坡度、坡向、曲率、起伏度等12个共线性低的评价因子,构建区域易发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栅... 高山峡谷地区地质灾害频发,目的为探究地质灾害易发性空间分布状况,方法以怒江州为研究区,综合地质条件、气象水文、植被覆盖等因素,筛选高程、坡度、坡向、曲率、起伏度等12个共线性低的评价因子,构建区域易发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栅格单元采用信息量(information value,IV)模型、信息量-BP神经网络(information value-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s,IV-BPNN)耦合模型和信息量-支持向量机(information value-support vector machine,IV-SVM)耦合模型进行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结果结果表明:(1)用实际地质灾害点验证易发性结果,灾害点与3种易发性结果在空间分布上具有较好的一致性;(2)将易发性指数划分为低、中、高和极高易发4个等级,其中IV模型、IV-BPNN耦合模型与IV-SVM耦合模型的高+极高易发区面积占比分别为37.12%,32.36%,23.08%,高与极高易发区呈线状分布,主要集中在怒江、澜沧江、独龙江等水系沿岸地区、道路附近和地质构造活跃的区域;(3)IV模型、IV-BPNN耦合模型与IV-SVM耦合模型的受试者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884,0.889,0.901。结论3种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模型均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其中IV-SVM耦合模型准确率最高,分区结果较可靠,可为当地政府制定地质灾害防治措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山峡谷地区 地质灾害 信息量模型 BP神经网络 支持向量机 易发性评价 怒江州
下载PDF
云南澜沧铅矿老厂矿区深部水文地质特征
12
作者 柴旺 赵志芳 +2 位作者 刘吉磊 刘宇成 张新乐 《中国锰业》 2024年第1期59-65,共7页
云南澜沧铅矿老厂矿区位于云南省澜沧县北西约30 km,主要深部矿体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下,属澜沧江流域南朗河水系。为解决矿山生产实际水害问题,通过水文地质填图、坑道(钻孔)编录、水文地质钻探、抽水试验、物探测试、水文点的长期动... 云南澜沧铅矿老厂矿区位于云南省澜沧县北西约30 km,主要深部矿体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下,属澜沧江流域南朗河水系。为解决矿山生产实际水害问题,通过水文地质填图、坑道(钻孔)编录、水文地质钻探、抽水试验、物探测试、水文点的长期动态监测、数值模拟等多种技术手段,对矿区水文地质特征进行研究分析,通过各项水文地质试验,采用比拟法对矿井未来的1480 m中段以及深部规划设计开采中段进行涌水量预测。结果表明:矿区处于老厂云山地下水系统补给区,矿床水文地质类型属以岩溶含水层充水为主的中等至复杂类型矿床;矿区内近南北向断层F_(1)、F_(3)、F_(11)透水性好,具有较强的导水性,形成矿区深部地下水的主要补给通道;通过比拟法预测矿坑未来涌水量,其中:老厂矿区深部1000~1480 m水平正常涌水量为6027~18826 m^(3)/d,最大涌水量为11769~36757 m^(3)/d。通过本次各项技术手段及综合研究的开展,查明了老厂矿区深部水文地质特征,为矿山深部继续生产中的防治水措施提供有效设计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地质特征 涌水量预测 比拟法 云南澜沧铅矿
下载PDF
基于PS-InSAR技术的地表形变监测与驱动力分析
13
作者 李益敏 计培琨 +3 位作者 杨雪 李媛婷 冯显杰 向倩英 《地理空间信息》 2024年第9期61-66,99,共7页
以昆明市官渡区为研究区,基于PS-InSAR技术,结合2019年1月—2021年12月覆盖官渡区的36幅Sentinel-1A升轨数据和36幅Sentinel-1A降轨数据,提取研究区内沿雷达视线向地表形变速率,并结合地理探测器对坡度、坡向、高程、降雨量、土地覆被... 以昆明市官渡区为研究区,基于PS-InSAR技术,结合2019年1月—2021年12月覆盖官渡区的36幅Sentinel-1A升轨数据和36幅Sentinel-1A降轨数据,提取研究区内沿雷达视线向地表形变速率,并结合地理探测器对坡度、坡向、高程、降雨量、土地覆被类型、道路密度、距铁路的距离以及距地铁的距离进行单因子和多因子交互的驱动力分析。结果表明,升轨形变速率范围为-30.67~18.27 mm/a,降轨形变速率范围为-24.58~24.36 mm/a,共识别出4个沉降漏斗;通过升降轨数据的交叉验证,证明了利用PS-InSAR技术监测地表形变的可行性;距铁路的距离对官渡区地表形变空间分异的影响最强,同时多因子交互作用增强了地表形变的空间分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形变 PS-INSAR 地理探测器 升降轨 官渡区
下载PDF
基于PS-InSAR技术的昆明地铁4号线沿线地面沉降监测研究
14
作者 杨馨 李益敏 +3 位作者 冯玥雯 段明坤 杨羽彤 计培琨 《地理空间信息》 2024年第8期107-110,共4页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地表形变问题日益严重,逐渐威胁到城市基础设施的安全和健康发展。永久散射体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技术(persistent scatterer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PS-InSAR)在监测城市基础设施地表形变领域有着...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地表形变问题日益严重,逐渐威胁到城市基础设施的安全和健康发展。永久散射体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技术(persistent scatterer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PS-InSAR)在监测城市基础设施地表形变领域有着独特的优势。针对地铁运营中引发的地面沉降,本研究基于30景Sentinel-1A卫星影像数据,利用PS-InSAR技术对昆明4号地铁线进行地表形变监测,并用地理加权回归对沉降结果进行插值处理,得到连续的沉降速率。研究结果表明,地铁4号线运营以后,研究区内的抬升速率由53 mm/a提升到85 mm/a;沉降速率由74 mm/a提升到137 mm/a,4号线运营后年累计沉降值约为运营前的两倍,最大累计沉降值高达171 mm,最大累计抬升量为106 mm。研究发现监测区的地表形变均与形变区的地质条件和工程施工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S-INSAR 昆明地铁4号线 地面沉降 地理加权回归
下载PDF
云南省生态环境质量与生态修复区识别
15
作者 杨雪 李益敏 +2 位作者 赵娟珍 蒋文学 李媛婷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7-290,共14页
[目的]分析云南省生态环境时空变化,识别生态修复优先序,为该省低碳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遥感生态指数(RSEI)研究生态环境质量时空变化及空间相关性,与区域生态系统碳储量及生态保护红线结合识别云南省生态修复优先序。... [目的]分析云南省生态环境时空变化,识别生态修复优先序,为该省低碳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遥感生态指数(RSEI)研究生态环境质量时空变化及空间相关性,与区域生态系统碳储量及生态保护红线结合识别云南省生态修复优先序。[结果]①22 a间云南省RSEI均值呈S形变化趋势,分别以2005年和2011年作为上升和下降的拐点。②2000—2022年空间上生态环境质量均表现为“西高东低”的态势,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质量较好,而中部城市群及东部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质量较差。③2000—2005年受退耕还林政策的影响生态环境质量变好。2005—2011年则因旱灾和建设用地的剧烈扩张导致生态环境质量大幅下降。2011—2016年是旱灾后恢复时段,除中部城市化快速发展地区外,其他地区生态环境质量在逐渐恢复。2016—2022年受国家政策的影响,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变好。④云南省生态环境质量在空间上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全局与局部自相关。⑤2000—2022年云南省碳储量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22 a间总碳储量减少2.38×10^(7)t,在空间上总体表现为“南北高,中间低”的地带性分布特征。⑥云南省生态修复极优先区主要分布在北部及东部地区,约占总面积的18.08%,生态修复优先区及中等优先区则分布较为广泛,约占总面积的70.17%。生态修复一般优先区主要位于普洱市等地,约占总面积的11.76%。[结论]云南省2000—2022年生态环境质量在时空上均呈现一定规律,在此基础上进行生态修复区划分,因地制宜地治理生态环境,推进云南省生态及低碳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生态指数 生态环境质量 生态修复区 云南省
下载PDF
中缅边境典型城市扩张遥感动态监测及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益敏 王东驰 +2 位作者 刘心知 袁静 赵志芳 《遥感技术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55-1167,共13页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当前针对边境城市建成区发展的研究尚不充分,特别境内外口岸毗邻城市的演化交互关系更有待挖掘。以中缅边境地区典型的口岸毗邻城市——瑞丽市和木姐市作为研究区,选取2012、2015和2018年遥感影像,采用城镇建筑用...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当前针对边境城市建成区发展的研究尚不充分,特别境内外口岸毗邻城市的演化交互关系更有待挖掘。以中缅边境地区典型的口岸毗邻城市——瑞丽市和木姐市作为研究区,选取2012、2015和2018年遥感影像,采用城镇建筑用地指数提取两市建成区,从建成区扩张数量、空间分布格局和内部经济规模3个方面,分析瑞丽市开发开放试验区设立后的两市建成区动态变化特征,并对两市建成区演化的交互关系和扩张驱动因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在自然环境、经济产业、政策规划、交通、口岸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两市建成区扩张明显。瑞丽市城市西部扩张最为明显,东部次之,呈现“一体两翼”式扩张格局,逐渐从建成区外延转为内部填充及基础设施完善阶段;木姐市主要向西北和正东方向扩张,建成区保持较为明显的外延特征,但其内部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不高。在交互协同发展过程中,瑞丽市占主导地位,木姐市处在依附地位。两市的快速协同扩张也体现了中缅两国政治经济的紧密交流和广阔的合作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缅边境地区 夜光遥感 城市建成区扩张 时空分析 驱动力
原文传递
基于退耕还林工程的生态环境质量动态变化研究——以云南兰坪县为例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益敏 李盈盈 +2 位作者 刘师旖 吴博闻 赵娟珍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59-367,共9页
2014年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简称怒江州)正式启动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为探讨该轮退耕还林工程对怒江州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简称兰坪县)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选择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前(2013年)、实施中(2017年)和实施末期(2020年)... 2014年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简称怒江州)正式启动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为探讨该轮退耕还林工程对怒江州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简称兰坪县)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选择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前(2013年)、实施中(2017年)和实施末期(2020年)3个时间,基于遥感生态指数模型,选取绿度、干度、湿度和热度4个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兰坪县2013—2020年的生态环境质量动态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2013—2020年兰坪县生态环境质量处于上升趋势,中排乡、石登乡和河西乡的生态环境质量改善较为明显;2)2013—2020年,75%以上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等级保持不变,其他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等级呈小幅度变化,生态环境质量变好的区域面积要大于生态环境质量变差的区域面积;3)退耕还林斑块的生态环境质量提升程度要高于退耕还林2 km缓冲区以及整个研究区的生态环境质量提高程度,退耕还林工程对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具有显著影响,可通过进一步推进退耕还林工程来改善兰坪县的生态环境质量;4)研究区潜在的退耕区主要分布在中排乡、石登乡、营盘镇和兔峨乡4个乡镇,其可作为进一步退耕还林的重点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质量 退耕还林工程 遥感生态指数(RSEI)模型 主成分分析 动态变化
下载PDF
云南省植被覆盖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18
作者 李益敏 冯显杰 +3 位作者 李媛婷 杨雪 向倩英 计培琨 《自然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6-125,共10页
云南省物种资源丰富但生态系统十分脆弱,生态环境脆弱性保护与植被覆盖联系紧密。为此,该文采用2000—2022年MOD13Q1数据集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利用最大值合成法(maximum value composite,M... 云南省物种资源丰富但生态系统十分脆弱,生态环境脆弱性保护与植被覆盖联系紧密。为此,该文采用2000—2022年MOD13Q1数据集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利用最大值合成法(maximum value composite,MVC)、Theil-Sen中位数趋势分析、Mann-Kendall显著性检验方法动态监测植被的时空格局变化。利用相关分析方法探讨植被对地形地貌、气候变化及土地覆被等影响因素的响应。研究表明:2000—2022年,云南省整体植被覆盖度较高,年均NDVI值在0.74~0.90之间,呈波动上升趋势,其中增加趋势的面积占91.17%,滇东北增长速率最快;植被覆盖在地域上存在差异,滇东南、滇西南的植被覆盖高于滇西北、滇中、滇东北;在海拔3900 m以下,云南省NDVI值比较稳定,3900 m以上随海拔升高而NDVI值呈减少趋势;坡度<3°时,NDVI值最低,随着坡度增加,NDVI值先增加后降低;平面坡向的NDVI值最低,除平面坡向外,其余坡向对植被生长影响较小;2000—2022年,滇中、滇东南、滇东北的植被覆盖与降水呈正相关,表明降水有利于植被生长;而滇西南、滇西北与降水呈负相关。全区及各区域的植被覆盖与气温呈正相关,表明气温有利于植被生长。研究结果可为加强云南省生态环境建设和生态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IS NDVI 植被变化 Theil-Sen趋势 MANN-KENDALL检验 相关性 云南省
下载PDF
基于GIS的怒江州建设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益敏 邓选伦 +2 位作者 杨一铭 计培琨 赵娟珍 《地理空间信息》 2023年第9期27-30,共4页
综合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等因素对建设用地生态适宜性进行定量分析评价可有效解决城市扩张与土地资源有限的矛盾。以云南省怒江州为研究区,根据区内地质环境特征,选取高程、坡度、河流、湖库、归一化植被指数、与建成区距离、与交通距离... 综合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等因素对建设用地生态适宜性进行定量分析评价可有效解决城市扩张与土地资源有限的矛盾。以云南省怒江州为研究区,根据区内地质环境特征,选取高程、坡度、河流、湖库、归一化植被指数、与建成区距离、与交通距离、人口密度和生产总值9个指标因子,利用层次分析法(AHP)和GIS的空间分析对怒江州建设用地生态适宜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最适宜和适宜区占总面积的21.085%,其中兰坪和泸水区域地质环境最优越,建议怒江州向南发展,同时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建设用地 AHP 生态适宜性评价 怒江州
下载PDF
基于夜光遥感的东南亚国家经济发展时空特征研究
20
作者 李益敏 傅星峰 +2 位作者 李媛婷 吴博闻 王东驰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74-385,共12页
东南亚地区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必经通道,也是我国发展对外经贸的重要节点区域,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基于NPP/VIIRS夜间灯光数据,运用重心、标准差椭圆以及莫兰指数等空间分析方法,分析2012—2021年东南亚国家经济发展的时空特征.... 东南亚地区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必经通道,也是我国发展对外经贸的重要节点区域,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基于NPP/VIIRS夜间灯光数据,运用重心、标准差椭圆以及莫兰指数等空间分析方法,分析2012—2021年东南亚国家经济发展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东南亚国家GDP与夜间灯光数据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从东南亚经济发展方向特征来看,东南亚经济重心整体向西北迁移,大部分灯光集中的中心已向东南亚的西北方向,即向中国的陆地边界移动了476 km,经济重心移动和“一带一路”倡议有关;东南亚总体经济体量增大,经济发展向区域内聚集,东南亚经济发展方向性愈发明显;从东南亚经济发展空间聚集性特征来看,高高聚集和低低聚集是东南亚经济发展最显著的两种空间聚集特征,高高聚集地区起到了很好的辐射作用,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低高聚集区的发展潜力较大.研究时间段内,东南亚北部低低聚集区大幅度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光遥感 东南亚 经济发展 时空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