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3篇文章
< 1 2 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根据SSR标记划分优质蛋白玉米自交系的杂种优势群 被引量:52
1
作者 番兴明 张世煌 +2 位作者 谭静 李明顺 李新海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05-110,共6页
利用 SSR标记技术对 18个优质蛋白玉米 (QPM)自交系和 4个代表国内主要杂种优势群的普通玉米标准测验种进行杂种优势群划分 ,研究热带、亚热带 QPM与温带玉米自交系之间的遗传关系。从 70对引物中筛选出 39对扩增谱带清晰且具有多态性的... 利用 SSR标记技术对 18个优质蛋白玉米 (QPM)自交系和 4个代表国内主要杂种优势群的普通玉米标准测验种进行杂种优势群划分 ,研究热带、亚热带 QPM与温带玉米自交系之间的遗传关系。从 70对引物中筛选出 39对扩增谱带清晰且具有多态性的 SSR引物 ,在供试材料中检测到 134个等位基因变异 ,平均多态性信息量为 0 .5 5。根据扩增谱带建立 0、 1型数据 ,计算 2 2个自交系间的遗传相似值 ,然后做聚类分析。结果表明 ,供试的 18个 QPM自交系可划分为 5群 :第一群与旅大红骨种质的遗传距离较近 ,包括 CML 14 9、 CA339、 CML 15 4、长 6 31/o2、中系 0 96 /o2、CML 16 6和 CML 16 4。第二群接近四平头种质 ,包括 CML 14 0、 YML 2 3、 YML 2 9和 CML 194。第三群接近瑞得种质 ,包括忻 910 1/o2和齐 2 0 5。第四群与兰卡斯特种质的距离较近 ,包括 YML 12和 YML 10 2。第五群与四个主要杂种优势类群的距离都比较远 ,包括 CML 14 7、 CML 16 1和 CML 171。 SSR标记划群与田间产量配合力划分结果及系谱分析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SR标记 蛋白玉米 自交系 杂种优势 遗传相似系数
下载PDF
我国甜玉米育种研究现状与发展对策 被引量:69
2
作者 姚文华 韩学莉 +4 位作者 汪燕芬 谭静 徐春霞 陈洪梅 番兴明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2011年第2期1-8,共8页
我国自开展甜玉米(sweet corn)育种研究以来,其育种水平取得了较大提升。但是,近年来甜玉米产业的迅猛发展,使甜玉米育种已跟不上生产需求的步伐。在回顾了国内外甜玉米育种研究进展及我国甜玉米品种选育取得的成绩的基础上,探讨了甜玉... 我国自开展甜玉米(sweet corn)育种研究以来,其育种水平取得了较大提升。但是,近年来甜玉米产业的迅猛发展,使甜玉米育种已跟不上生产需求的步伐。在回顾了国内外甜玉米育种研究进展及我国甜玉米品种选育取得的成绩的基础上,探讨了甜玉米类型与选育方法,并指出我国目前面临甜玉米种质资源匮乏、无骨干自交系、缺乏杂种优势群和杂优模式、品种多乱杂、品质差和育种力量薄弱等问题,对进一步引进资源、创新种质、科技协作及借鉴并探索新的育种思路等发展对策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玉米 育种 种质资源 技术创新
下载PDF
外来热带、亚热带玉米自交系与温带玉米自交系产量配合力分析及其遗传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53
3
作者 番兴明 谭静 +3 位作者 杨峻芸 刘峰 黄必华 黄云霄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743-749,共7页
以 4个分别代表我国北方温带玉米四大优势群的自交系 (黄早四、Mo17,B73和丹 340 )为测验种 ,采用NCⅡ设计 ,对来自 5个热带、亚热带玉米群体、地理族的 2 5个自交系进行产量配合力及杂种优势分析 ,根据配合力和杂种优势的表现 ,研究这... 以 4个分别代表我国北方温带玉米四大优势群的自交系 (黄早四、Mo17,B73和丹 340 )为测验种 ,采用NCⅡ设计 ,对来自 5个热带、亚热带玉米群体、地理族的 2 5个自交系进行产量配合力及杂种优势分析 ,根据配合力和杂种优势的表现 ,研究这些外来热带、亚热带玉米自交系与 4个测验种之间的遗传关系。研究结果表明 ,来自群体Suwan1、POP2 8的自交系的产量一般配合力 (GCA)效应值较高 ,5个自交系的平均产量GCA效应值分别为10 10 .6 4和 2 6 6 .5 7;来自群体POP32 (ETO)的自交系与B73及来自群体Suwan1的自交系与黄早四之间的平均产量特殊配合力 (SCA)效应值最高 ,分别为 879.2 9和 5 83.81;来自群体Suwan1的自交系与B73之间组合的杂种优势最大 ,平均产量对照优势值为 2 0 .36 % ,其次为来自群体POP32 (ETO)的自交系与B73的平均产量对照优势值(19.38% )。由此 ,Suwan1×瑞得、ETO×瑞得、POP2 8×瑞得、POP2 8×旅大红骨和Suwan1×兰卡斯特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热带玉米 产量 遗传关系 热带玉米 温带玉米 自交系 配合力 杂种优势
下载PDF
云南籼稻每公顷15吨高产的产量及其结构分析 被引量:45
4
作者 袁平荣 孙传清 +4 位作者 杨从党 周能 应继峰 S.Peng 王象坤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756-762,共7页
本文利用 IR72、汕优 63等材料 ,在云南永胜县涛源乡高产环境下 ,对高产品种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分析研究表明 ,高产品种的结实率与产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 ,相关系数为 0 .8181;有效穗与穗粒数呈显著负相关。有效穗、穗粒数、结实率和千... 本文利用 IR72、汕优 63等材料 ,在云南永胜县涛源乡高产环境下 ,对高产品种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分析研究表明 ,高产品种的结实率与产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 ,相关系数为 0 .8181;有效穗与穗粒数呈显著负相关。有效穗、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对产量的直接效应均为正值 ,其中以结实率的影响力最大 ,直接通径系数为 0 .7979。穗数型、大穗型和中间型的品种 (组合 )均能获得 15t/ hm2 的产量 ,但穗粒协调的中间型品种更易获得 15t/ hm2 的高产。云南涛源获得每公顷 15t以上产量就在于在高水平的穗数群体下 ,仍能协调与穗粒数及产量的关系 ,使得粒数和粒重达到相当的水平 ,1996年汕优 63获得 15.2 7t/ hm2产量的产量结构为 ,每平方米穗数 4 89,每穗实粒数 10 1.4 ,千粒重 30 .7g;桂朝 2号获 15.18t/ hm2 的产量结构为每平方米穗数 4 33,每穗实粒数 12 6.2 ,千粒重 2 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稻 高产品种 产量构成因素 云南 穗粒结构
下载PDF
杂草稻种质资源的综合评价 被引量:50
5
作者 张忠林 谭学林 邓安凤 《植物遗传资源科学》 CSCD 2002年第4期47-50,共4页
从韩国引入34份杂草稻种质资源,在云南生态条件下进行田间农艺性状、抗病性及品质的综合鉴定,从中筛选出6份综合性状优良或具有某种优异性状的种质,可供育种利用。
关键词 杂草稻 种质资源 综合评价 韩国
下载PDF
利用SSR标记对29个热带和温带玉米自交系进行杂种优势群的划分 被引量:39
6
作者 番兴明 谭静 +5 位作者 张世煌 李明顺 黄云霄 杨峻芸 彭泽斌 李新海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835-840,共6页
以代表中国温带玉米 4个主要杂种优势群瑞得、兰卡斯特、旅大红骨和四平头的标准测验种 (B73、Mo17、丹 340和黄早四 )和来自 5个主要热带玉米群体Suwan1、POP2 1、POP32、POP2 8和Antigua种族的 2 5个典型自交系为材料 ,利用SSR标记进... 以代表中国温带玉米 4个主要杂种优势群瑞得、兰卡斯特、旅大红骨和四平头的标准测验种 (B73、Mo17、丹 340和黄早四 )和来自 5个主要热带玉米群体Suwan1、POP2 1、POP32、POP2 8和Antigua种族的 2 5个典型自交系为材料 ,利用SSR标记进行杂种优势群划分。从 70对SSR引物中筛选出 39对扩增带清晰且具有多态性的引物 ,在供试材料中共检测到 12 7个等位基因变异 ,平均多态性信息量为 0 .4 9。依据 2 9个自交系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作聚类分析 ,供试自交系被分为 4个大类群。第一大类群是热带种质 ,包括除M9以外的 2 4个热带自交系 ,其中又分为A和B两个杂种优势群。其中A群属于马齿型的Tuxpeno种质 ,包括群体POP2 1的 5个自交系和来自POP32 (ETO)的自交系M17。B群基本是硬粒型种质 ,包括来自Suwan1、Antigua、POP32 (ETO)和POP2 8的 18个自交系。第二大类群为自交系丹 340和黄早四 ,第三大类群是Mo17和属于Antigua地理族的M9,第四大类群是B7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SR标记 热带 温带 玉米自交系 杂种优势群
下载PDF
不同生态条件下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子分析 被引量:42
7
作者 杨从党 朱德峰 +2 位作者 周玉萍 周能 袁平荣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4年第B05期35-39,共5页
通过不同稻作生态环境(热带、亚热带)条件下,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的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导致云南水稻高产的主要因子是单位面积上颖花量较多。无论与热带还是亚热带不同稻区相比,云南都具有较高的颖花量。与热带的IRRI相... 通过不同稻作生态环境(热带、亚热带)条件下,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的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导致云南水稻高产的主要因子是单位面积上颖花量较多。无论与热带还是亚热带不同稻区相比,云南都具有较高的颖花量。与热带的IRRI相比,云南稻区能同时提高水稻的穗粒数和有效穗,达到提高颖花量;而与亚热带的杭州相比,云南主要通过增加有效穗,同时提高穗粒数来提高颖花量。不同生态条件下结实率和千粒重的变化较小。云南水稻增产的主要因子是穗粒数和有效穗,其次是结实率,单位面积的颖花量是导致产量差异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条件 水稻 产量 云南 穗粒数 品种
下载PDF
导入热带种质的温带玉米自交系的利用潜力 被引量:43
8
作者 陈洪梅 汪燕芬 +5 位作者 姚文华 罗黎明 李佳莉 徐春霞 番兴明 郭华春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785-1793,共9页
用5个热带及亚热带玉米自交系和5个导入热带种质并经连续回交改良的温带玉米自交系,采用Griffing双列杂交方法III杂交,共配制90个杂交组合。2008年和2009年以大面积推广杂交种云瑞6号为对照,对供试自交系进行配合力、杂种优势及利用潜... 用5个热带及亚热带玉米自交系和5个导入热带种质并经连续回交改良的温带玉米自交系,采用Griffing双列杂交方法III杂交,共配制90个杂交组合。2008年和2009年以大面积推广杂交种云瑞6号为对照,对供试自交系进行配合力、杂种优势及利用潜力研究。结果表明,导入热带种质并经连续回交改良的温带玉米自交系YML598、YML58的多数性状一般配合力效应为极显著正值,在杂交育种中具有较大的利用潜力;单株产量配合力效应值与诸多产量影响因素的配合力效应值密切相关,雌雄间隔期、秃尖与单株产量呈负相关,而其他性状与单株产量呈正相关;产量对照优势H≥10%的组合大多为热带、亚热带种质×改良温带种质,单株产量特殊配合力效应为极显著正值的组合均为热带、亚热带种质×改良温带种质,说明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与经热带种质改良后的温带玉米种质之间仍具有较强的杂种优势,且导入热带种质的温带系与热带、亚热带供体系的杂种优势仍然存在,其所属的杂种优势群并未改变。以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为供体,采用连续回交的方法改良温带玉米自交系是利用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回交 一般配合力效应 特殊配合力效应 对照优势
下载PDF
叶型特性与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34
9
作者 杨从党 袁平荣 +5 位作者 周能 朱德峰 杨爱兵 郑学玉 黄庆宇 应继锋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70-72,共3页
于 1996和 1998年对国内外 9份高产水稻品种灌浆结实期的叶型特性与产量构成因素进行了相关分析 ,结果表明 :( 1)在叶片角度 (叶片与茎秆之间的夹角 )较小时 ( <2 0°) ,结实率和理论产量都随着功能叶 (剑叶、倒 2叶和倒 3叶 )... 于 1996和 1998年对国内外 9份高产水稻品种灌浆结实期的叶型特性与产量构成因素进行了相关分析 ,结果表明 :( 1)在叶片角度 (叶片与茎秆之间的夹角 )较小时 ( <2 0°) ,结实率和理论产量都随着功能叶 (剑叶、倒 2叶和倒 3叶 )的叶片角度增加而增加 ,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 ;( 2 )千粒重与剑叶长度呈显著的正相关 ( r=0 .9119* * ) ,而与倒 2叶、倒 3叶的长度呈负相关 ( r=- 0 .70 2 9*、- 0 .82 77* ) ,表明剑叶是决定千粒重大小的因素之一 ,而其余功能叶的影响较小 ;( 3)在叶片曲率较小 ( <0 .0 15 )时 ,剑叶的曲率与穗粒数呈显著负相关 ( r =- 0 .90 5 7* * ) ,表明叶片曲率越大 ,其相应的籽粒数越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株型 叶片 产量构成因素
下载PDF
利用配合力和SSR标记对热带和温带玉米自交系进行杂种优势群划分 被引量:27
10
作者 番兴明 陈洪梅 +1 位作者 谭静 杨峻芸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3年第1期1-8,共8页
本研究用代表我国温带玉米主要杂种优势群的 4个标准测验种 (B73、丹 340、Mo17和黄早四 )和来自 5个热带的玉米群体Suwan 1、Pop2 1、Pop32、Pop2 8及Antigua种族的 2 5个典型自交系 ,采用NC Ⅱ设计得到 10 0个杂交组合 ,将这些组合种... 本研究用代表我国温带玉米主要杂种优势群的 4个标准测验种 (B73、丹 340、Mo17和黄早四 )和来自 5个热带的玉米群体Suwan 1、Pop2 1、Pop32、Pop2 8及Antigua种族的 2 5个典型自交系 ,采用NC Ⅱ设计得到 10 0个杂交组合 ,将这些组合种植在云南省景洪、德宏、保山三种不同生态条件下进行观察鉴定 ,再根据产量进行配合力分析 ,并结合SSR分子标记进行杂种优势群划分。结果将供试自交系划分为 4个类群 ,第一群包括丹 340和黄早四 ,属国内玉米种质类群 ;第二类群包括Mo17和来自Antigua种质的M9,属Lancaster种质类群 ;第三类群包括B73,属Reid种质类群 ;第四大类群包括除M 9以外的 2 4个热带自交系 ,属于热带玉米种质。第四类群又可分为A和B两个杂种优势群 ,其中A群属于马齿型的Tuxpeno种质 ,可再分为亚群 1和亚群 2 ,其中亚群 1包括除M 15以外的Pop 2 1的 4个自交系 ;亚群 2包括M 15和M17两个自交系 ;B群是硬粒型种质 ,可再分为 4个亚群 ,其中亚群1属于Suwan 1种质 ,包括自交系M1、M 2、M 3和M5 ;亚群 2属于黄色硬粒型的Antigua种质 ,包括自交系M 6、M 7、M8、M10和来自Suwan1的M 4;亚群 3基本属于硬粒型的ETO种质 ,包括来自Pop32的M 16、M 18、M 19和来自Pop2 8的M 2 2、M 2 4;亚群 4基本属于Antigua种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配合力 SSRS 杂种优势群
下载PDF
不同施肥量与施肥方法对优质水稻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0
11
作者 李政芳 陈孟珍 +5 位作者 吴素芳 黄金淑 赵正云 宁波 吕宏斌 张顺平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24-426,共3页
利用二次正交旋转回归栽培试验,揭示了氮、磷、钾施用量对水稻内在品质蛋白质、淀粉、直链淀粉、粘稠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对蛋白质及直链淀粉的需求高时,可增加氮肥的施用量,适当减少磷、钾肥的施用量;当对淀粉与粘稠度的需求高时,可... 利用二次正交旋转回归栽培试验,揭示了氮、磷、钾施用量对水稻内在品质蛋白质、淀粉、直链淀粉、粘稠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对蛋白质及直链淀粉的需求高时,可增加氮肥的施用量,适当减少磷、钾肥的施用量;当对淀粉与粘稠度的需求高时,可增加磷肥的用量,适当减少氮、钾肥的施用量。本试验可为实现不同水稻内在品质需求的栽培方案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施肥量 品质
下载PDF
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6
12
作者 陈秀华 王臻昱 +4 位作者 李先平 朱延明 刘丽 陈威 陈勤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49-153,共5页
植物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参与多种细胞功能的蛋白,具有参与初生代谢、次生代谢、除草剂解毒作用和保护植物免受氧化损伤及异源物质隔离等作用。同时,它又能作为配体蛋白在植物激素代谢方面发生作用。文章对GSTs的结... 植物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参与多种细胞功能的蛋白,具有参与初生代谢、次生代谢、除草剂解毒作用和保护植物免受氧化损伤及异源物质隔离等作用。同时,它又能作为配体蛋白在植物激素代谢方面发生作用。文章对GSTs的结构和功能进行概述,并详细阐述了国内外植物GSTs的研究,特别是在参与植物非生物胁迫方面的进展,以期对植物抗逆基因工程的研究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GSTs 二聚体 异源物质 非生物胁迫
下载PDF
RFLP标记水稻遗传距离及其与杂种优势的关系 被引量:20
13
作者 张培江 才宏伟 +5 位作者 袁平荣 占新春 阮新民 孙传清 何立斌 孙明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0-54,共5页
用 12个水稻亲本按NCⅡ设计配组 32个F1杂种 ,以汕优 6 3为对照 ,研究播始历期、株高、穗长及产量因素等 8个性状的杂种优势 ;并以 12个亲本为DNA样品来源 ,通过RFLP分析基因组DNA的多态性 ,由RFLP数据计算的Nei’s遗传距离创建聚类树状... 用 12个水稻亲本按NCⅡ设计配组 32个F1杂种 ,以汕优 6 3为对照 ,研究播始历期、株高、穗长及产量因素等 8个性状的杂种优势 ;并以 12个亲本为DNA样品来源 ,通过RFLP分析基因组DNA的多态性 ,由RFLP数据计算的Nei’s遗传距离创建聚类树状图 ,探索利用RFLP标记水稻亲本遗传距离预测杂种优势的可能性。聚类分析结果表明 ,籼稻和粳稻容易被分开 ,普通粳稻又容易与光壳稻、爪哇稻分开。F1杂种 8个性状的杂种优势显示 ,每穗总粒数的优势最强 ,中亲优势平均为 33.46 % ,竞争优势平均为 2 3.10 %。播始历期、株高、穗长、有效穗等 4个性状的中亲优势和竞争优势均表现为粳×粳 <粳×偏粳 <粳×籼。每穗总粒数的中亲优势也表现上述趋势 ,而竞争优势则是粳×粳 <粳×籼 <粳×偏粳。播始历期、株高、穗长的中亲优势和竞争优势与遗传距离之间均达极显著相关。有效穗和每穗总粒数的中亲优势与遗传距离之间达极显著相关 ,而竞争优势与遗传距离之间的相关系数也较大 ,分别达到 0 .33和 0 .2 3。根据聚类图发现普通粳稻亚群内杂种优势较弱 ,亚群间即生态群间的杂种优势较强 ,可以利用光壳稻、爪哇稻选育不同生态群方向的恢复系和不育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FLP标记 水稻 遗传距离 杂种优势
下载PDF
云南育成小麦品种(系)品质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及综合评价 被引量:35
14
作者 丁明亮 林丽萍 +6 位作者 李明菊 胡欣 何迟 廖合发 赵红 李绍祥 刘琨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55-266,共12页
【目的】深入了解云南育成小麦品种(系)的品质性状遗传多样性水平及其综合品质,为拓宽云南小麦品质遗传基础和选育不同类型的优质小麦新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008-2018年参加云南省小麦区域试验的171份品种(系)为试验材料,通过S... 【目的】深入了解云南育成小麦品种(系)的品质性状遗传多样性水平及其综合品质,为拓宽云南小麦品质遗传基础和选育不同类型的优质小麦新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008-2018年参加云南省小麦区域试验的171份品种(系)为试验材料,通过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计算、聚类分析、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逐步回归分析及线性回归分析等对云南育成小麦的13个品质性状进行多样性分析与综合评价,并剖析主要品质性状的演变规律。【结果】云南育成小麦品种(系)13个品质性状的H’为1.555~2.060,平均为1.916,其中粗蛋白含量的H’最大,稳定时间的H’最小,且地麦品种(系)的品质性状遗传多样性高于田麦品种(系)。在欧式距离3.0处可将171份云南育成小麦品种(系)分为六大类群,大部分供试小麦按栽培类型聚类在一起,少部分交错分布在每个类群中。小麦品种(系)的品质性状综合评价值(D)越高,其综合品质性状越优,具体排序为强筋小麦>中强筋小麦>中筋小麦>弱筋小麦。容重、粗蛋白含量、吸水率、评价值和延伸性等5个品质性状作为自变量的变化能解释D总变异的97.83%,可作为云南小麦品质综合表现的评价指标,其中,吸水率随参试年度推移呈不明显的降低趋势,容重、粗蛋白含量、评价值和延伸性均随参试年度推移呈上升趋势。【结论】云南育成小麦品种(系)品质性状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容重、粗蛋白含量、吸水率、评价值和延伸性等5个品质性状可作为云南小麦品质综合表现的评价指标。综合品质性状较优的云麦109和凤1128可作为云南小麦品质育种的首选亲本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品质性状 遗传多样性 综合评价 演变规律 云南
下载PDF
小麦温光敏雄性核不育系K78S在云南的生态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28
15
作者 杨木军 顾坚 +6 位作者 刘琨 李绍祥 田玉仙 杨和仙 周金生 刘大钧 陈佩度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618-1624,共7页
自1992年我国育成C49S和ES系列小麦温光敏雄性核不育系以来,温光敏两系法杂交小麦即成为我国小麦杂种优势研究与利用的主要途径之一。利用C49S-87组配的云杂3号(C49S-87/98YR5)2002年首先在云南通过审定并投入生产应用,2001年育成... 自1992年我国育成C49S和ES系列小麦温光敏雄性核不育系以来,温光敏两系法杂交小麦即成为我国小麦杂种优势研究与利用的主要途径之一。利用C49S-87组配的云杂3号(C49S-87/98YR5)2002年首先在云南通过审定并投入生产应用,2001年育成了改良的第二代温光敏雄性核不育系K78S,以其组配的云杂5号于2004年通过审定,云杂6号正进入大面积生产示范。为确定K78S的安全制种范围,2001--2004年在云南不同海拔的5个生态区对K78S的育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K78S在上述5个生态区均可安全制种,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播种,其套袋不育度均达98%以上,不育期18~43d,较C49S-87至少长18d,育性稳定。初步研究表明,K78S的不育临界温度和临界光长分别比C49S-87高2.1qC和长0.93h,因此K78S的安全制种区域比C49S-87更广,适应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温光敏雄性核不育系 生态适应性
下载PDF
Glu-1和Glu-3等位变异及1BL/1RS易位与面包和面条品质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6
16
作者 刘丽 周阳 +2 位作者 刘建军 何中虎 杨金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1265-1273,共9页
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和低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LMW-GS)组成和1BL/1RS易位是决定小麦加工品质的关键因素。将试验Ⅰ80份和试验Ⅱ78份国内外小麦品种分别在2种和4种环境条件下种植,研究了HMW-GS和LMW-GS的组成及1BL/1RS易位对面... 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和低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LMW-GS)组成和1BL/1RS易位是决定小麦加工品质的关键因素。将试验Ⅰ80份和试验Ⅱ78份国内外小麦品种分别在2种和4种环境条件下种植,研究了HMW-GS和LMW-GS的组成及1BL/1RS易位对面团流变学特性、面包和面条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Glu-B1、Glu-D1和Glu-B3位点对面团流变学特性、面包和面条品质的效应较大,而Glu-A3位点的效应较小。单个亚基对面筋强度和面包体积的贡献大小为,在Glu-A1位点,1>2*>N;在Glu-B1位点,7+8>7+9;在Glu-D1位点,5+10>4+12>2+12;在Glu-A3位点,Glu-A3d>Glu-A3c>Glu-A3a;在Glu-B3位点,Glu-B3d>Glu-B3f>Glu-B3b>Glu-B3j。单个亚基对延伸性和面条评分的贡献大小为,在Glu-A1位点,1>N;在Glu-B1位点,20>7+9>7+8;在Glu-D1位点,4+12>5+10≥2+12;在Glu-A3位点,Glu-A3c≥Glu-A3d>Glu-A3a;在Glu-B3位点,Glu-B3b≥Glu-B3f>Glu-B3d>Glu-B3j。1BL/1RS易位对面团流变学特性、面包和面条品质皆有极显著的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LU-1 Glu-3 等位变异 1BL/1RS易位 面包 面条 品质 小麦
下载PDF
云南籼粳交错区水稻农艺性状与产量相关及通径分析 被引量:34
17
作者 杨久 丁鲲 +5 位作者 卢义宣 辜琼瑶 刘晓利 张竹仙 宋建荣 李华惠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91-395,共5页
对32份不同籼粳类型品种在云南省弥勒县籼粳交错区进行产量与11个性状间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对产量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每穗实粒数,遗传相关系数和通径系数分别为r=0.52**,P=1.34625,达到1%的极显著水平。其次是结实率(r=0.45**)和... 对32份不同籼粳类型品种在云南省弥勒县籼粳交错区进行产量与11个性状间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对产量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每穗实粒数,遗传相关系数和通径系数分别为r=0.52**,P=1.34625,达到1%的极显著水平。其次是结实率(r=0.45**)和千粒重(r=0.34*,P=0.80317)。性状之间谷粒长宽比与结实率呈显著负相关(r=-0.38*),即谷粒长宽比越大,结实率越低。各性状对产量的作用通径系数由大到小排列顺序为:每穗实粒数>单株有效穗>千粒重>株高,且这4个因子对单株产量的相对贡献率达到84.998%。因此,选择大穗大粒的品种是提高云南籼粳交错稻作区产量的有效途径之一,并兼顾具有适当的有效穗、株高,且谷粒越宽(偏粳)越有利于提高水稻的结实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粳稻 农艺性状 相关分析 通经分析
下载PDF
秧苗密度和施氮量对超高产杂交籼稻秧苗素质的影响 被引量:32
18
作者 李刚华 李德安 +6 位作者 宁加朝 黄庆宇 顾伟 杨从党 王绍华 凌启鸿 丁艳锋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10-616,共7页
2007年在云南省永胜县涛源乡水稻特殊高产生态区,利用杂交籼稻组合协优107,设计了氮肥处理(10.3、20.7、31.0和41.4g/m2N)和秧苗密度处理(353、706、1059和1412苗/m2)双因子试验,旨在探讨施氮水平、秧苗密度和秧龄对超高产杂交籼稻秧苗... 2007年在云南省永胜县涛源乡水稻特殊高产生态区,利用杂交籼稻组合协优107,设计了氮肥处理(10.3、20.7、31.0和41.4g/m2N)和秧苗密度处理(353、706、1059和1412苗/m2)双因子试验,旨在探讨施氮水平、秧苗密度和秧龄对超高产杂交籼稻秧苗素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秧苗密度降低或施氮量增加,均降低出叶所需的有效积温,加快秧苗的出叶,且秧苗密度的效应更显著;2)高密度或低氮条件下,秧苗单株带蘖数随着秧龄的增加有减少的趋势;而在高氮或低密度条件下,秧苗单株带蘖数在播种后27d(7叶期)内呈增加趋势,之后进入分蘖衰减期;3)施氮对秧苗新分蘖的发生和大分蘖保持、苗床叶面积指数的增大、单株干质量的增加以及植株含氮量的提高均有正效应;4)秧苗密度对秧苗新分蘖的发生和大分蘖保持、单株干质量的增加均有负效应,并比氮效应明显;对植株含氮量的提高也有一定的负效应;对苗床叶面积指数的增大有正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素 秧苗密度 秧龄 杂交水稻 秧苗素质
下载PDF
“云南小麦”(Triticum aestivum ssp.yun-nanense King)的考察与研究 被引量:29
19
作者 董玉琛 郑殿升 +3 位作者 乔丹杨 曾学琦 恩在诚 陈勋儒 《作物学报》 CAS 1981年第3期145-152,219,共9页
1979年和1980年我们对金善宝教授命名的“云南小麦”亚种进行了考察和研究。查明“云南小麦”分布在云南省澜沧江和怒江下游十二个县,约在北纬22°54′—25°03′和东经95°36°—100°85′左右。“云南小麦”生长... 1979年和1980年我们对金善宝教授命名的“云南小麦”亚种进行了考察和研究。查明“云南小麦”分布在云南省澜沧江和怒江下游十二个县,约在北纬22°54′—25°03′和东经95°36°—100°85′左右。“云南小麦”生长在海拔1500米至2500米之间的高山区,而以1900米至2300米地带种植较多。原产地年均温15℃、年雨量1480mm 左右。小麦苗期和成熟期正置雨季,而孕穗至灌浆期处于旱季。晚熟,生育前期尤长。在原产地九、十月播种,二月拔节,三、四月抽穗,五、六月成熟。能避抗一月重霜,耐瘠,抗穗发芽,抗鸟兽害。穗长芒、短芒或无芒。颖有毛或无毛,有白、红、黑壳白底、白壳黑边、白壳黑斑等色。粒红色(过去曾发现白色的)。已定名十六个变种,其中此次新定名十个变种。经种间杂交和根尖细胞学观察,确定它具有 AABBDD 染色体组,并认为它在小麦属中的地位是一个原始栽培六倍体种。如按新分类法,即染色体组相同的都属一个种,则“云南小麦”是普通小麦的云南小麦亚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小麦 染色体组 澜沧江 基因组 Triticum aestivum ssp.yun-nanense King 铁壳麦 斯卑尔脱小麦
下载PDF
玉米杂交种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被引量:31
20
作者 谭静 陈洪梅 +3 位作者 韩学莉 段智利 汪燕芬 番兴明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B12期155-158,共4页
通过玉米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相关和通径分析,研究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作用方式和大小,为玉米高产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以85个玉米杂交组合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区组试验进行鉴定,收集参试品种的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500... 通过玉米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相关和通径分析,研究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作用方式和大小,为玉米高产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以85个玉米杂交组合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区组试验进行鉴定,收集参试品种的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500粒重、出籽率等6个主要产量构成因素与单株产量,采用DPS数据处理软件的回归分析程序进行遗传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对产量影响最大的因素是行粒数,其次是粒重和穗粗,它们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421 1,0.450 2,0.473 7),对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也较大(P=0.562 5,0.449 9,0.370 8);增加行粒数、粒重和穗粗,并兼顾其他农艺性状是提高玉米产量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杂交种 产量 产量构成因素 遗传相关 通径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