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9篇文章
< 1 2 4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甘蔗自育品种DNA指纹身份证构建 被引量:58
1
作者 刘新龙 马丽 +4 位作者 陈学宽 应雄美 蔡青 刘家勇 吴才文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02-210,共9页
以云南27份甘蔗自育品种为材料,从国际微卫星协会提供的120对SSR引物中筛选出8对多态性丰富、品种聚类区分率高、易统计的引物组成核心引物。8对SSR引物共产生129条带,123个为多态带,多态条带比例为95.35%,多态信息量平均为0.944... 以云南27份甘蔗自育品种为材料,从国际微卫星协会提供的120对SSR引物中筛选出8对多态性丰富、品种聚类区分率高、易统计的引物组成核心引物。8对SSR引物共产生129条带,123个为多态带,多态条带比例为95.35%,多态信息量平均为0.9445,品种相似性系数在0.269~0.767之间,其中引物SMC1047HA,MSSCIR21不仅多态性丰富,而且单个引物就可区分所有品种,是最有效的核心引物。8对核心引物两两组合的效率分析表明,MSSCIR36/MSSCIR2、MSSCIR16/MSSCIR36和MSSCIR36/SMC336BS是高效引物组合,可以完全有效区分所有品种,且品种相似性系数较低;同时使用蔗区种植面积较大的10个主栽品种验证3个高效引物组合,结果表明,MSSCIR16/MSSCIR36是最佳引物组合,不仅能有效区分所有云南甘蔗自育品种,而且能将云南甘蔗自育品种与10个主栽品种最有效地区分开。使用品种的国圃号、国家地区代码、育种单位英文缩写、核心引物名称和分子数据组成云南甘蔗自育品种的DNA指纹身份证,不仅包含了品种的重要信息,而且其中的分子数据可用于品种的真伪鉴定和遗传关系分析,为品种的知识产权保护提供有效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甘蔗品种 SSR DNA 指纹 身份证
下载PDF
甘蔗细茎野生种(Saccharum spontaneum L.)的遗传多样性和系统演化研究 被引量:50
2
作者 陈辉 范源洪 +3 位作者 史宪伟 蔡青 张明 张亚平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644-652,共9页
利用 RAPD技术 ,采用 2 5个随机引物对来自中国不同生态环境的 195份甘蔗细茎野生种材料进行了地理群体结构的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 :甘蔗细茎野生种的种内遗传变异较大 ,各地理类群的遗传分化明显 ,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基于分... 利用 RAPD技术 ,采用 2 5个随机引物对来自中国不同生态环境的 195份甘蔗细茎野生种材料进行了地理群体结构的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 :甘蔗细茎野生种的种内遗传变异较大 ,各地理类群的遗传分化明显 ,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基于分子聚类分析 ,推论中国甘蔗细茎野生种的起源演化方式为 :起源于云南 ,然后由云南→四川→贵州→广西→广东→海南→福建→江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细茎野生种 RAPD分析 遗传多样性 系统演化 地理群体结构
下载PDF
延长光照时间对烟草叶片生长发育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7
3
作者 徐超华 李军营 +3 位作者 崔明昆 马二登 黄国宾 龚明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63-770,共8页
以烤烟品种‘云烟87’为材料,采用夜间人工补光的方式,以自然光照时间为对照,设置增加1h、2h和3h光照3个处理,研究延长光照时间对烟草生长发育、叶绿素含量及光合作用、叶绿素荧光参数和光响应曲线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对照相比,延长... 以烤烟品种‘云烟87’为材料,采用夜间人工补光的方式,以自然光照时间为对照,设置增加1h、2h和3h光照3个处理,研究延长光照时间对烟草生长发育、叶绿素含量及光合作用、叶绿素荧光参数和光响应曲线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对照相比,延长光照时间2h处理下烟株叶长、叶宽、株高显著增加,1h、3h处理影响不显著。(2)延长光照处理显著降低比叶面积,提高叶片叶绿素a、b、叶绿素a+b、类胡萝卜素含量,但1h、3h处理的变化幅度小于2h处理。(3)延长光照时间1h和2h处理下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显著升高,3h处理影响不大;延长光照处理显著提高了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效率(Fv/Fm)、PSⅡ实际光化学量子效率(ΦPSⅡ)、光化学淬灭系数(qP),降低了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其中2h处理影响幅度最大,但对初始荧光强度F0影响不显著;延长光照处理下烟草叶片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和光饱和点(Isat)均升高,但光补偿点(Ic)没有明显的变化。研究表明,适当延长光照时间有利于叶片生长发育和干物质积累,提高叶绿素含量,促进光合作用,缓解光抑制现象,充分利用光能,提高叶片光合同化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长光照时间 烟叶 生长发育 光合作用 叶绿素荧光
下载PDF
5%丁硫克百威颗粒剂防治甘蔗螟虫田间药效试验 被引量:44
4
作者 黄应昆 李文凤 《中国糖料》 2006年第4期34-35,共2页
5%丁硫克百威颗粒剂对甘蔗螟虫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3~4月份结合甘蔗松、培土,每公顷施5%丁硫克百威颗粒剂45、60、75kg,对蔗螟的防效在80%左右,可作为甘蔗螟虫防治中的轮换用药。田间使用每公顷以45~60kg(有效成分2.25~3kg)为宜。
关键词 甘蔗螟虫 5%丁硫克百威颗粒剂 防效
下载PDF
国内外甘蔗生产技术现状和展望 被引量:41
5
作者 李如丹 张跃彬 +2 位作者 刘少春 郭家文 王炎炎 《中国糖料》 2009年第3期54-56,64,共4页
综述了国内外甘蔗机械化生产、甘蔗育种、健康种苗的利用现状和研究进展,介绍了水田甘蔗高产高糖栽培技术、旱地甘蔗节水抗旱栽培技术、蔗田覆盖技术、甘蔗间套作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现状,同时还涉及了甘蔗栽培管理研究的一些新技术和新动向。
关键词 甘蔗 机械化生产 高产栽培技术 研究动向
下载PDF
DTOPSIS法和灰色关联度法在甘蔗新品种综合评价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39
6
作者 杨昆 吴才文 +3 位作者 覃伟 赵培方 刘家勇 蔡青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542-1547,共6页
文章采用DTOPSIS法和灰色关联度法对第八轮国家甘蔗区试开远试点品种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种方法综合评价结果基本相同,且与甘蔗品种在云南开远蔗区的实际表现相符,其中云蔗06-407表现最优,其次是柳城03-1137、赣南02-70。研究认... 文章采用DTOPSIS法和灰色关联度法对第八轮国家甘蔗区试开远试点品种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种方法综合评价结果基本相同,且与甘蔗品种在云南开远蔗区的实际表现相符,其中云蔗06-407表现最优,其次是柳城03-1137、赣南02-70。研究认为,DTOPSIS法中Ci值的最大差异达到163.3%,灰色关联度法中加权关联系数ri的最大差异仅有10.3%;DTOPSIS法比灰色关联度法在客观评价品种方面更加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TOPSIS法 灰色关联度法 甘蔗 综合评价
下载PDF
利用AFLP进行“甘蔗属复合体”系统演化和亲缘关系研究 被引量:35
7
作者 蔡青 范源洪 +3 位作者 Aitken K Piperidis G McIntyre C L Jackson P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51-559,共9页
采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甘蔗属复合体”中4个属16个种的6 9份来自中国和澳大利亚的甘蔗种质资源材料进行系统演化和亲缘关系分析。2对AFLP引物共检测到173个标记,其中172个为多态标记,多态率达99 4 % ;通过计算Jaccard相似性系数,用U... 采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甘蔗属复合体”中4个属16个种的6 9份来自中国和澳大利亚的甘蔗种质资源材料进行系统演化和亲缘关系分析。2对AFLP引物共检测到173个标记,其中172个为多态标记,多态率达99 4 % ;通过计算Jaccard相似性系数,用UPGMA和PCA法构建了分子系统树和效应图。结果表明:(1)属间亲缘关系中,甘蔗属与芒属较近,与河八王属和蔗茅属较远,而河八王属与蔗茅属较近;(2 )甘蔗属内,细茎野生种与其他种关系较远,其中,栽培品种与热带种关系较近,中国种和印度种关系较近,而大茎野生种自聚为一族,与上述4种分离;(3)蔗茅属内,除蔗茅种和滇蔗茅种外,无论是中国斑茅(云南、海南)还是印度尼西亚斑茅,都与蔗茅属其他种聚在一起,其中与E procerus的关系最近,与E bengalense和E sarpet种次之;由斑茅与这3个种构成的群体与由E elephantinus和E ravennae构成的群体相对分离,形成了明显的2个组群。再次表明斑茅应列入蔗茅属,建议我国甘蔗学者采纳国外分类命名(E arundinaceus) ,以能更好地开展斑茅的研究和杂交育种利用并与国际接轨;(4)蔗茅和滇蔗茅均没有聚类到蔗茅属类群中,而分别独立位于系统树2大枝系上。蔗茅与甘蔗属亲缘关系较近,与芒属亲缘关系次之,与蔗茅属和河八王属关系较远;滇蔗茅与河八王属亲缘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属复合体 系统演化 AFLP
下载PDF
甘蔗螟虫为害损失研究 被引量:39
8
作者 李文凤 尹炯 +4 位作者 黄应昆 王晓燕 罗志明 张荣跃 单红丽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05-210,共6页
为明确田间自然条件下多种蔗螟混合发生为害时甘蔗实测产量及糖分损失情况,给甘蔗螟虫的科学有效防控提供理论依据和详实的实测数据,本研究于2012—2013年在蔗螟发生严重蔗区,选择主栽品种,同田设立并调查防治区和不治区螟害枯心苗率、... 为明确田间自然条件下多种蔗螟混合发生为害时甘蔗实测产量及糖分损失情况,给甘蔗螟虫的科学有效防控提供理论依据和详实的实测数据,本研究于2012—2013年在蔗螟发生严重蔗区,选择主栽品种,同田设立并调查防治区和不治区螟害枯心苗率、螟害株率及螟害节率和有效茎数,甘蔗成熟期分别收砍称量和测定分析甘蔗产量及糖分,并计算甘蔗实测产量及糖分损失。螟害调查结果表明,多种蔗螟混合发生为害严重,螟害枯心苗率为8.3%~65.8%、螟害株率为26.7%~96.7%、螟害节率为4.4%~27.9%;667 m2有效茎数减少296~1 846条,平均1 111.3条。甘蔗实测产量及糖分损失结果显示,667m2甘蔗实测产量减少354.7~4 706.7kg,平均1 822.2kg;甘蔗产量损失率为5.3%~44.5%,平均25.9%;甘蔗出汁率减少0.9%~3.8%,平均2.4%;甘蔗糖分降低0.8%~5.6%,平均2.2%;蔗汁锤度降低0.8~6.3°BX,平均2.1°BX;蔗汁重力纯度降低1.1%~12.5%,平均4.1%;而蔗汁还原糖分则增加0.1%~1.6%,平均0.6%。可见,目前云南甘蔗主产区存在多种蔗螟混合发生为害,甘蔗减产减糖严重,甘蔗螟害已成为现阶段严重影响甘蔗高产、稳产、优质的主要障碍之一,切实加强甘蔗螟虫的科学有效防控,减少为害损失,对确保甘蔗生产安全和蔗糖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螟虫 发生为害 甘蔗产量和糖分 损失评估
下载PDF
DTOPSIS法对甘蔗新品系的综合评价 被引量:38
9
作者 赵培方 吴才文 +3 位作者 陈学宽 刘家勇 赵俊 杨洪昌 《中国糖料》 2008年第1期43-45,47,共4页
采用DTOPSIS法对12个甘蔗新品系进行了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云98-46、云98-236、云00-45、云98-13和云99-596五个品系综合性状优于双对照,云01-932优于CK1,次于CK2。以上品系应重点试验和评价。其余材料综合性状皆次于双对照,仍需作... 采用DTOPSIS法对12个甘蔗新品系进行了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云98-46、云98-236、云00-45、云98-13和云99-596五个品系综合性状优于双对照,云01-932优于CK1,次于CK2。以上品系应重点试验和评价。其余材料综合性状皆次于双对照,仍需作进一步试验观察或给予淘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品系 DTOPSIS法 综合评价
下载PDF
甘蔗品种资源的表型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36
10
作者 刘新龙 蔡青 +4 位作者 吴才文 马丽 应雄美 陆鑫 范源洪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7-43,共7页
为了提高甘蔗品种资源的利用效率,为甘蔗遗传育种亲本的选择、杂交组合配制及核心种质构建提供理论指导,我们利用17个质量性状和5个数量性状分析了来自13个国家共20个地区的1,160份甘蔗品种资源的遗传变异、遗传结构和遗传距离等。结果... 为了提高甘蔗品种资源的利用效率,为甘蔗遗传育种亲本的选择、杂交组合配制及核心种质构建提供理论指导,我们利用17个质量性状和5个数量性状分析了来自13个国家共20个地区的1,160份甘蔗品种资源的遗传变异、遗传结构和遗传距离等。结果表明:5个数量性状在不同来源地品种群体之间的变异系数值(CV)变化较大,说明不同来源地品种群体的数量遗传变异有较大差异,其中来自海南的品种其群体遗传变异最丰富。质量性状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表明,来自美国的品种群体遗传多样性最高,其次为中国台湾,第三为澳大利亚,说明上述3个地区的甘蔗种质创新比较活跃,在遗传育种中使用了更多表型性状多样化的亲本。不同来源地品种其群体的遗传分化系数(Gst)和基因流(Nm)显示甘蔗品种群体表型性状的遗传变异主要来自来源地内部,且不同来源地品种群体之间存在较大的基因交流。遗传距离和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各来源地品种群体之间遗传距离在0.0261–0.2945之间,其中以福建和广东的品种最为相似,其次为古巴和美国、广西和云南、澳大利亚和菲律宾、江西和四川、巴西和法国,说明上述地区在杂交亲本的选择上比较相近。鉴于此,在遗传育种中应加大利用具有丰富遗传多样性的品种材料并尽量避免选择同一组的品种相互杂交,同时对于与其他来源地品种群体遗传距离较远的墨西哥品种群体在亲本选配时应给予更多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异系数 数量性状 质量性状 来源地
原文传递
甘蔗SSR和AFLP分子遗传连锁图谱构建 被引量:35
11
作者 刘新龙 毛钧 +5 位作者 陆鑫 马丽 Karen Sarah AITKEN Phillip Andrew JACKSON 蔡青 范源洪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77-183,共7页
采用甘蔗商业品种Co419与野生种割手密Y75/1/2杂交,获得269个单株,组成F1群体,用F102/356与商业品种ROC25回交获得266个单株,组成BC1群体。利用筛选的多态性条带丰富的36对SSR引物和12对AFLP引物,对两个群体进行PCR扩增和分子遗传连锁分... 采用甘蔗商业品种Co419与野生种割手密Y75/1/2杂交,获得269个单株,组成F1群体,用F102/356与商业品种ROC25回交获得266个单株,组成BC1群体。利用筛选的多态性条带丰富的36对SSR引物和12对AFLP引物,对两个群体进行PCR扩增和分子遗传连锁分析,构建甘蔗分子遗传连锁图谱。用F1群体获得630个分离标记,经χ2检测,298个标记为单双剂量标记,占总标记数的47%;用BC1群体获得571个分离标记,有264个标记为单双剂量标记,占总标记数的46%;4个亲本获得单双剂量标记的数量依次为Co419>02/356>Y75/1/2>ROC25。在LOD≥5.0,相邻标记遗传距离≤40cM的条件下,F1群体有134个单双剂量标记被纳入55个连锁群,其中39个连锁群归属8个同源组,16个未列入,总遗传距离为1458.3cM,标记间平均图距为10.9cM;BC1群体有133个单双剂量标记被纳入47个连锁群,其中34个连锁群归属于8个同源组,13个连锁群未列入,总遗传距离为1059.6cM,标记间平均图距为8.0cM。从4个亲本单双剂量标记进入的连锁群数来看,Co419最多,归入34个连锁群,其次为Y75/1/2,归入20个连锁群,第3为02/356和ROC25,归入19个连锁群。研究结果表明,从单双剂量标记比例、形成连锁群数量、总遗传距离来看,F1群体构图质量要优于BC1群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遗传连锁图谱 SSR AFLP 群体
下载PDF
我国蔗糖产业安全问题与发展对策 被引量:36
12
作者 张跃彬 《中国糖料》 2019年第1期66-68,共3页
本文阐述了近年我国甘蔗糖业的现状,分析了今后蔗糖产业的形势,提出了我国蔗糖产业的发展对策,一是实行甘蔗糖料目标价格管理,建立以国企为核心的制糖企业制度,抵御国际低价进口糖冲击;二是科学划定和加快实施我国糖料蔗生产保护区的生... 本文阐述了近年我国甘蔗糖业的现状,分析了今后蔗糖产业的形势,提出了我国蔗糖产业的发展对策,一是实行甘蔗糖料目标价格管理,建立以国企为核心的制糖企业制度,抵御国际低价进口糖冲击;二是科学划定和加快实施我国糖料蔗生产保护区的生产;三是建立甘蔗现代生产体系,形成以机械化应用牵引规模化经营、带动社会化服务的格局,提升蔗糖国际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蔗糖产业 食糖价格 进口糖 食糖安全 发展
下载PDF
云南甘蔗地下害虫猖獗原因及防治对策 被引量:35
13
作者 李文凤 黄应昆 +1 位作者 卢文洁 罗志明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10-113,共4页
在总结云南甘蔗地下害虫发生特点的基础上,分析猖獗发生的原因,主要与复杂性虫源、寄主植物、种植制度、天敌等因素有关。根据地下害虫的发生为害特点,提出以农业防治、生物防治为基础,物理防治灯光诱杀为辅,减少虫源;统一化防为重点和... 在总结云南甘蔗地下害虫发生特点的基础上,分析猖獗发生的原因,主要与复杂性虫源、寄主植物、种植制度、天敌等因素有关。根据地下害虫的发生为害特点,提出以农业防治、生物防治为基础,物理防治灯光诱杀为辅,减少虫源;统一化防为重点和抓好关键时期科学用药的综合防治措施,可持续、有效控制甘蔗地下害虫发生为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害虫 发生特点 猖獗原因 防治对策
下载PDF
甘蔗野生资源对蔗茅柄锈菌的抗性鉴定 被引量:34
14
作者 李文凤 蔡青 +2 位作者 黄应昆 范源洪 马丽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1-53,共3页
采用人工接种喷雾法对国家甘蔗种质资源圃保存的31份甘蔗野生资源材料进行了抗蔗茅柄锈菌(Pucciniaeri-anthiPadwetKhan)的抗性鉴定。结果表明,31份材料中,高抗材料19份(61.3%),抗性材料3份(9.68%),中抗材料6份(19.36%),中感材料3份(9.6... 采用人工接种喷雾法对国家甘蔗种质资源圃保存的31份甘蔗野生资源材料进行了抗蔗茅柄锈菌(Pucciniaeri-anthiPadwetKhan)的抗性鉴定。结果表明,31份材料中,高抗材料19份(61.3%),抗性材料3份(9.68%),中抗材料6份(19.36%),中感材料3份(9.68%)。其中斑茅种对蔗茅柄锈菌的抗病性较强,细茎野生种抗病性较差,较易感锈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病虫害育种 蔗茅柄锈菌 甘蔗野生种质资源 抗性鉴定
下载PDF
澳大利亚甘蔗家系选择技术简介 被引量:30
15
作者 吴才文 《甘蔗糖业》 2007年第1期6-9,共4页
本文对澳大利亚BSES甘蔗家系选择技术和方法进行了报道,简略地介绍了亲本来源、组合选配、实生苗的培育和各级试验选种方法与国内的差异,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 澳大利亚 甘蔗 家系选择
下载PDF
国内外甘蔗产业技术进展及发展分析 被引量:31
16
作者 张跃彬 吴才文 《中国糖料》 2017年第3期47-50,共4页
从甘蔗遗传育种改良,耕作与栽培,病虫害综合防控,甘蔗设施设备和产后加工分析了国内外产业技术的发展动态,提出了我国甘蔗产业今后科研的发展方向是立足国情研发与农机相适应的农艺耕作技术,甘蔗轻简化生产技术应用,加快以强宿根强分蘖... 从甘蔗遗传育种改良,耕作与栽培,病虫害综合防控,甘蔗设施设备和产后加工分析了国内外产业技术的发展动态,提出了我国甘蔗产业今后科研的发展方向是立足国情研发与农机相适应的农艺耕作技术,甘蔗轻简化生产技术应用,加快以强宿根强分蘖为特征的新一代甘蔗品种改良和加强蔗糖深加工与副产物的高值化利用,以提高产业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产业技术 进展 分析
下载PDF
甘蔗细茎野生种云南不同生态类型的RAPD分析 被引量:25
17
作者 范源洪 陈辉 +3 位作者 史宪伟 蔡青 张明 张亚平 《云南植物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98-308,共11页
利用 2 5个随机引物对来自云南不同生态类型的 82份甘蔗细茎野生种 (Saccharumspon taneumL .)和 4份国外种材料进行RAPD标记 ,结果表明 :云南甘蔗细茎野生种不同生态类型的遗传变异较大 ,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低纬度类型的遗传多样... 利用 2 5个随机引物对来自云南不同生态类型的 82份甘蔗细茎野生种 (Saccharumspon taneumL .)和 4份国外种材料进行RAPD标记 ,结果表明 :云南甘蔗细茎野生种不同生态类型的遗传变异较大 ,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低纬度类型的遗传多样性明显高于高纬度类型 ,在相同的纬度范围内 ,随着海拔的升高 ,其多态性逐渐减少 ;基于分子聚类分析 ,86份材料被划分为 8个不同群体 ,表现出明显的地理分布的特点。结果初步证明了云南甘蔗细茎野生种可能起源于云南南部低海拔、低纬度地区 ,而后逐渐向高海拔、高纬度的西北和东北部演化、扩散 ;提出了云南南部可能是野生甘蔗起源中心之一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细茎野生种 生态类型 RAPD分析
下载PDF
19个国外引进甘蔗品种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被引量:30
18
作者 赵俊 范源洪 +4 位作者 吴才文 刘家勇 杨洪昌 赵陪方 陈学宽 《中国糖料》 2007年第2期27-29,32,共4页
采用灰色关联度多维综合评估分析法,对19个法国引进甘蔗品种/材料进行主要工、农艺性状的综合评价。分析结果表明:RB84-5257(r=0.7758)综合性状最好,Vmc86-550(r=0.7560)、RB85-5156(r=0.7320)次之,分别排在1至3位,可以考虑对以上3个材... 采用灰色关联度多维综合评估分析法,对19个法国引进甘蔗品种/材料进行主要工、农艺性状的综合评价。分析结果表明:RB84-5257(r=0.7758)综合性状最好,Vmc86-550(r=0.7560)、RB85-5156(r=0.7320)次之,分别排在1至3位,可以考虑对以上3个材料进行重点繁殖及进入下一步升级试验,其余材料在下一年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优选和淘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品种 灰色关联度 多维综合评估
下载PDF
云南蔗区甘蔗螟虫发生危害特点与防治 被引量:30
19
作者 黄应昆 李文凤 +4 位作者 申科 尹炯 罗志明 王晓燕 单红丽 《中国糖料》 2014年第2期68-70,共3页
为科学有效防控甘蔗螟虫,确保甘蔗生产安全,在调查研究基础上,系统介绍了云南蔗区甘蔗螟虫发生危害特点,并根据其发生危害特点,结合甘蔗生产实际,提出了相应的防治策略和综合防治措施。
关键词 云南蔗区 甘蔗螟虫 发生与危害 防治措施
下载PDF
云南甘蔗花叶病病原检测及一个分离物的分子鉴定 被引量:29
20
作者 李文凤 董家红 +6 位作者 丁铭 方琦 黄应昆 苏晓霞 李婷婷 罗延青 张仲凯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42-247,共6页
调查表明甘蔗花叶病在云南发生普遍。电镜检测采自云南6个蔗区主栽品种上的28个甘蔗花叶病病样(分离物),其中25个病样的病叶汁液中观察到弯曲线状的病毒粒体,病叶组织中有风轮状和卷筒状内含体;对这25个分离物进行间接ELISA检测,16个与... 调查表明甘蔗花叶病在云南发生普遍。电镜检测采自云南6个蔗区主栽品种上的28个甘蔗花叶病病样(分离物),其中25个病样的病叶汁液中观察到弯曲线状的病毒粒体,病叶组织中有风轮状和卷筒状内含体;对这25个分离物进行间接ELISA检测,16个与马铃薯Y病毒属抗血清呈阳性反应,其余呈阴性反应。根据蔗区及其主栽品种的不同,挑选7个分离物进行鉴别寄主测定,结果显示不同分离物鉴别寄主范围和致病性存在明显差异,分离物HH-1有范围最广的鉴别寄主和较强的致病性。克隆并测定HH-1基因组3′末端序列,序列分析发现HH-1的外壳蛋白(CP)基因共864个核苷酸,编码287个氨基酸,与高粱花叶病毒(Sorghum mosaic virus,SrMV)余杭分离物CP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最高,为97.7%;因此推定HH-1属于SrMV的一个新分离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花叶病 检测 高梁花叶病毒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