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6篇文章
< 1 2 5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稻稻瘟病抗性基因的分子定位及克隆研究进展 被引量:96
1
作者 杨勤忠 林菲 +2 位作者 冯淑杰 王玲 潘庆华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601-1615,共15页
稻瘟病是全世界范围内影响水稻粮食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培育和合理利用抗病品种是控制稻瘟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随着水稻(Oryza sativa)及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基因组测序的完成,水稻-稻瘟病菌的互作已成为研究植物与真菌相... 稻瘟病是全世界范围内影响水稻粮食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培育和合理利用抗病品种是控制稻瘟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随着水稻(Oryza sativa)及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基因组测序的完成,水稻-稻瘟病菌的互作已成为研究植物与真菌相互作用的模式系统。在过去的50多年中,通过广泛的遗传分析,已经鉴定了84个稻瘟病抗性基因及大量的数量抗性遗传位点(quantitative trait locus)。其中,8个主效抗性基因及1个隐性部分抗性基因已被克隆。本文综述了迄今已鉴定及定位的稻瘟病抗性基因的研究情况,根据基因的定位信息将这些基因整合到一张连锁图谱中;对抗性基因簇以及簇内基因间的关系作了分析;并进一步对后基因组时代抗性基因克隆策略的变化及其对策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稻瘟病 主效抗性基因 分子定位 分子克隆
下载PDF
有机物料输入稻田提高土壤微生物碳氮及可溶性有机碳氮 被引量:91
2
作者 陈安强 付斌 +2 位作者 鲁耀 段宗颜 胡万里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1期160-167,共8页
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和可溶性有机碳、氮是土壤碳、氮库中最活跃的组分,是反应土壤被干扰程度的重要灵敏性指标,通过设置相同有机碳施用量下不同有机物料处理的田间试验,研究了有机物料添加下土壤微生物量碳(soil microbial biomass carb... 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和可溶性有机碳、氮是土壤碳、氮库中最活跃的组分,是反应土壤被干扰程度的重要灵敏性指标,通过设置相同有机碳施用量下不同有机物料处理的田间试验,研究了有机物料添加下土壤微生物量碳(soil microbial biomass carbon,MBC)、氮(soil microbial biomass nitrogen,MBN)和可溶性有机碳(dissolved organic carbon,DOC)、氮(dissolved organic nitrogen,DON)的变化特征及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化肥和生物碳、玉米秸秆、鲜牛粪或松针配施下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和可溶性有机碳、氮显著大于不施肥处理(no fertilization,CK)和单施化肥处理,分别比不施肥处理和单施化肥平均高23.52%和12.66%(MBC)、42.68%和24.02%(MBN)、14.70%和9.99%(DOC)、22.32%和21.79%(DON)。化肥和有机物料配施处理中,化肥+鲜牛粪处理的微生物量碳、氮和可溶性有机碳、氮最高,比CK高26.20%(MBC)、49.54%(MBN)、19.29%(DOC)和32.81%(DON),其次是化肥+生物碳或化肥+玉米秸秆处理,而化肥+松针处理最低。土壤可溶性有机碳质量分数(308.87 mg/kg)小于微生物量碳(474.71 mg/kg),而可溶性有机氮质量分数(53.07 mg/kg)要大于微生物量氮(34.79 mg/kg)。与不施肥处理相比,化肥和有机物料配施显著降低MBC/MBN和DOC/DON,降低率分别为24.57%和7.71%。MBC和DOC、MBN和DON随着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全氮(total nitrogen,TN)的增加呈显著线性增加。MBC、MBN、DOC、DON、DOC+MBC和DON+MBN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从相关程度看,DOC+MBC和DON+MBN较MBC、DOC、MBN、DON更能反映土壤中活性有机碳和氮库的变化,成为评价土壤肥力及质量的更有效指标。结果可为提高洱海流域农田土壤肥力,增强土壤固氮效果,减少土壤中氮素流失,保护洱海水质安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有机碳 有机物料 土壤微生物量碳氮 可溶性有机碳氮 稻田
下载PDF
华北地区地膜残留及典型覆膜作物残膜系数 被引量:86
3
作者 张丹 胡万里 +5 位作者 刘宏斌 杜连凤 徐钰 成振华 孙世友 王洪媛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5,共5页
为阐明华北地区残膜污染现状及当年地膜残留系数,2008-2011年采用问卷调查及样方检测方法对华北地区主要作物的地膜残留状况进行系统调查,在此基础上2011-2014年通过定点试验监测方法研究典型覆膜作物(花生、棉花)的地膜残留系数。结... 为阐明华北地区残膜污染现状及当年地膜残留系数,2008-2011年采用问卷调查及样方检测方法对华北地区主要作物的地膜残留状况进行系统调查,在此基础上2011-2014年通过定点试验监测方法研究典型覆膜作物(花生、棉花)的地膜残留系数。结果表明:华北地区土壤耕层地膜残留强度分布范围为0.2~82.2 kg/hm2,其平均值为26.8 kg/hm2。区域内不同作物和不同省份间地膜残留强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花生和棉花地膜残留强度较高,分别为32.0和31.8 kg/hm2;华北地区所有省份中,河北省农田地膜残留强度最高,为36.8 kg/hm2。2011年,华北地区农田地膜残留总量为14.8万t,其中地膜残留总量居前3位的作物是蔬菜(5.5万t)、棉花(3.9万t)、花生(3.0万t),占残膜总量的83.8%。3 a的地膜残留系数定点监测试验结果表明,花生和棉花的地膜残留系数分别为9.7%和14.3%,如果一直沿用目前的地膜使用模式,预计到2021年,花生地和棉田的地膜残留强度将会达到69.1和70.4 kg/hm2,超过国家农田残膜限值标准,成为残膜污染区域。研究可为华北地区残膜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膜 土壤 作物 华北地区 地膜残留系数
下载PDF
小菜蛾抗性治理及可持续防控技术研究与示范——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小菜蛾可持续防控技术研究与示范”进展 被引量:83
4
作者 冯夏 李振宇 +9 位作者 吴青君 谌爱东 吴益东 侯有明 何余容 李建洪 谢圣华 章金明 符伟 马春森 《应用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47-253,共7页
针对我国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L.)严重为害及高抗药性的现状,在华南、华中、华东、华北和西南等具代表性地区开展小菜蛾灾变规律、抗性监测及治理、越冬迁飞、抗性机理及可持续防控技术研究集成与示范。灾变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我... 针对我国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L.)严重为害及高抗药性的现状,在华南、华中、华东、华北和西南等具代表性地区开展小菜蛾灾变规律、抗性监测及治理、越冬迁飞、抗性机理及可持续防控技术研究集成与示范。灾变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各地小菜蛾的年发生世代从北至南呈逐渐增加趋势,各地小菜蛾发生起始峰时间从南至北逐渐向后推移,每年不同区域有一至两个发生高峰,年度间受温度和降水等气候因素、天敌等生物因子以及耕作制度等人为操作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抗性监测及治理研究显示,全国5个十字花科蔬菜主产区小菜蛾对11种代表性杀虫剂都有较强的抗药性,不同药剂在全国的抗药性水平有很大差异,在华南、西南和华东十字花科蔬菜主产区抗性水平相对较高,华中和华北呈现抗性上升趋势,并根据抗性监测结果制定区域性抗性治理策略。越冬和迁飞研究证明,武汉至驻马店区域为小菜蛾的越冬北限,小菜蛾存在远距离迁移的特性,并确定小菜蛾有迁入迁出和迁入定殖两种迁飞模式。抗性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小菜蛾对Bt制剂、阿维菌素、氟虫腈、茚虫威和丁醚脲的抗性遗传方式不同,各药剂交互抗性普也存在差异。可持续防控技术方面,制定了适合各区域的小菜蛾可持续防控技术体系,并在华南、华东、华北、华中和西南等地区建立了45个示范基地,依区域不同分别示范推广具区域特色的以农业措施、生物防治、生态调控和合理用药为主的可持续防控等技术,累计印刷技术宣传手册16万份,培训各类农民和基层农技人员5.19万人次,累计示范面积近4万公顷,带动技术示范近20万公顷,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菜蛾 抗性监测 抗性治理 抗性机理 可持续控制 示范推广
原文传递
稻飞虱暴发与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流行的宏观规律和微观机制 被引量:78
5
作者 翟保平 周国辉 +2 位作者 陶小荣 陈晓 沈慧梅 《应用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80-487,共8页
2009年以来,稻飞虱(白背飞虱和灰飞虱)的区域性暴发和它们传播的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SRBSDV)的大面积流行给我国水稻生产造成极大的威胁,而对这种新的毁灭性病毒病却知之甚少。为此,亟需解决稻飞虱区域性迁飞规律、虫毒互作、毒源寻踪... 2009年以来,稻飞虱(白背飞虱和灰飞虱)的区域性暴发和它们传播的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SRBSDV)的大面积流行给我国水稻生产造成极大的威胁,而对这种新的毁灭性病毒病却知之甚少。为此,亟需解决稻飞虱区域性迁飞规律、虫毒互作、毒源寻踪等科学问题,通过多学科交叉和宏微观结合及多尺度多途径的综合研究,探索稻飞虱发生与SRBSDV流行的互作机制(虫病地方性消长关系、两者在微观水平上的互作等),明确稻飞虱远距离传毒的行为与生理生化及分子机制(迁飞与病原摄带及传毒的关系),阐释各稻区飞虱与病毒的源库关联机制,揭示稻飞虱与SRBSDV区域性灾变的触发因子与调控机制,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飞虱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 迁飞规律 流行机制
原文传递
蠋蝽成虫对草地贪夜蛾不同龄期幼虫的捕食能力 被引量:73
6
作者 王燕 张红梅 +7 位作者 尹艳琼 李向永 赵雪晴 唐艺婷 王孟卿 谌爱东 陈福寿 张礼生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2-46,共5页
为了探究蠋蝽Arma chinensis(Fallou)对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E.Smith)的生防潜力,在室内条件下测定了蠋蝽成虫对草地贪夜蛾3、4、5龄幼虫的捕食能力。结果表明:雌性成虫对草地贪夜蛾3、4、5龄幼虫的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59.... 为了探究蠋蝽Arma chinensis(Fallou)对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E.Smith)的生防潜力,在室内条件下测定了蠋蝽成虫对草地贪夜蛾3、4、5龄幼虫的捕食能力。结果表明:雌性成虫对草地贪夜蛾3、4、5龄幼虫的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59.7、23.4、9.0头;瞬时攻击率分别为1.081±0.133、1.247±0.116、0.984±0.159;处理时间分别为(0.017±0.001)、(0.043±0.002)、(0.111±0.014)d。雄性成虫对草地贪夜蛾3、4、5龄幼虫的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58.9、22.5、8.3头;瞬时攻击率分别为0.964±0.118、1.248±0.095、1.025±0.183;处理时间分别为(0.017±0.002)、(0.044±0.002)、(0.121±0.015)d。蠋蝽成虫对草地贪夜蛾3、4、5龄幼虫都能捕食,对3龄幼虫捕食量最大,最喜欢捕食4~5龄幼虫,雌雄成虫都对4龄幼虫的瞬时攻击率最高。试验证实蠋蝽对草地贪夜蛾具有较好的控害效果,可用于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控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蠋蝽成虫 草地贪夜蛾 捕食 生物防治
下载PDF
我国草地贪夜蛾迁飞路径及其发生区划 被引量:70
7
作者 陈辉 武明飞 +3 位作者 刘杰 谌爱东 姜玉英 胡高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47-757,共11页
为明确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在我国的迁飞路径和发生区划,基于2014—2018年历史气象资料,利用轨迹分析方法和有效积温模型模拟该虫在我国的迁飞过程和发育进度。结果显示,我国草地贪夜蛾发生区可划分为4个区域:一是华南南部9... 为明确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在我国的迁飞路径和发生区划,基于2014—2018年历史气象资料,利用轨迹分析方法和有效积温模型模拟该虫在我国的迁飞过程和发育进度。结果显示,我国草地贪夜蛾发生区可划分为4个区域:一是华南南部9~12代区,即常年越冬区,大致在1月10℃等温线以南地区,包括广东、广西、云南、福建、台湾等省区南部以及海南岛,除了本地越冬种群外,3、4月不断有境外虫源迁入;二是长江以南6~8代区,包括长江以南大部分区域以及云南省大部、贵州省东南部,该区域3月即可出现成虫迁入,主迁入期为4、5月;三是黄淮海及西南3~5代区,包括江淮、黄淮地区、华北平原、四川盆地和贵州省大部,其中黄河以南地区4、5月开始由长江以南地区零星迁入,主迁入期为5、6月,而黄河以北地区全年发生3~4代,主迁入期为7月;四是北方1~2代区,包括甘肃省东部、宁夏回族自治区、陕西、山西和河北等省北部、内蒙古自治区南部以及东北地区,该区域7月才出现成虫迁入。本研究所模拟的我国草地贪夜蛾迁飞过程和时空分布范围,可为该虫的监测预警方案和防控策略制订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轨迹分析 有效积温模型 越冬区 迁飞路径
原文传递
红薯叶片浸提液对5种主要农田杂草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 被引量:65
8
作者 申时才 徐高峰 +4 位作者 张付斗 金桂梅 刘树芳 杨艳鲜 张玉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931-1938,共8页
以发芽率、发芽势、根长、茎长和鲜重变化为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参数,研究了作物红薯叶片水浸液对云南省农田5种恶性杂草牛膝菊、藿香蓟、鬼针草、马唐和稗草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红薯叶片水浸液对5种受体杂草种子发芽率的影响不明显,... 以发芽率、发芽势、根长、茎长和鲜重变化为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参数,研究了作物红薯叶片水浸液对云南省农田5种恶性杂草牛膝菊、藿香蓟、鬼针草、马唐和稗草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红薯叶片水浸液对5种受体杂草种子发芽率的影响不明显,但对发芽势有显著抑制作用。牛膝菊、藿香蓟、鬼针草和马唐的根长和生物量随红薯叶片水浸液浓度增加而显著降低,其中对马唐的抑制最强,高浓度0.1 g/m L时对根长和生物量抑制率分别为92.04%和73.33%,而低浓度0.0125 g/m L时分别为40.99%和46.67%;其次为鬼针草、藿香蓟、牛膝菊;最差的是稗草,随浓度的变化趋势均不明显。随红薯叶片水浸液浓度增加牛膝菊、鬼针草和马唐的茎长显著地降低,其中对马唐的抑制最强,高浓度0.1 g/m L和低浓度0.0125 g/m L时分别为86.85%和70.64%;其次为鬼针草和牛膝菊;相反藿香蓟和稗草的茎长随浓度增加而显著增加,高浓度0.1 g/m L和低浓度0.0125 g/m L时对藿香蓟的促进率分别为86.97%和16.03%。红薯叶片水浸液低浓度0.0125 g/m L时对牛膝菊的茎长和生物量有促进作用(低促高抑)。从化感作用响应指数和综合效应指数的综合对比来看,红薯对牛膝菊、藿香蓟、鬼针草、马唐具有显著的化感抑制作用,随浓度增加其抑制能力显著增加;其中对马唐的为最强,其次为鬼针草、牛膝菊和藿香蓟,相反对稗草具有促进作用(除了浓度0.1 g/m L)。所有这些表明,红薯叶片水浸液对5种杂草化感作用的敏感性趋势总体为:马唐>鬼针草>牛膝菊>藿香蓟,最不敏感或者具有促进作用的是稗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薯 化感作用 恶性杂草 抑制率 化感指数
下载PDF
2019年云南省草地贪夜蛾春夏季发生特征 被引量:56
9
作者 赵雪晴 屈天尧 +7 位作者 李亚红 尹艳琼 张红梅 王燕 李向永 陈福寿 李永川 谌爱东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4-90,共7页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自2019年1月11日在云南省普洱市江城县首次被发现以来,截至6月24日,全省已发生16个州(市)128个县(区、市),累计发生面积达11.72万hm^2,总体呈现由滇西南、滇南、滇西向滇东南、滇中、滇东北和西北迁飞...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自2019年1月11日在云南省普洱市江城县首次被发现以来,截至6月24日,全省已发生16个州(市)128个县(区、市),累计发生面积达11.72万hm^2,总体呈现由滇西南、滇南、滇西向滇东南、滇中、滇东北和西北迁飞扩散的趋势。4-5月,实地调查受害株率4.00%~97.00%,平均单株虫量0.02~2.72头。同时,世代重叠现象突出,田间可见各种虫态。到6月下旬,随着西南季风加强和玉米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云南草地贪夜蛾发生特征已经从初期的零星发生、区域间有较大差异、以境外虫源为主向全境普遍性发生、发生程度高及境外虫源与本地虫源混合发生为害转变。同时,值得注意的是,云南玉米周年种植及播期的复杂化也为草地贪夜蛾的发生为害提供了连续不断的丰富食料,成为其为害严重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发生特征 云南 春夏季
下载PDF
首次入侵广东的草地贪夜蛾迁入路径及天气背景分析 被引量:53
10
作者 齐国君 马健 +4 位作者 胡高 于永浩 谌爱东 高燕 吕利华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88-496,共9页
草地贪夜蛾 Spodoptera frugiperda (J. E. Smith)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预警的超级害虫,2019年1月入侵我国云南,并随季风远距离迁飞扩散,4月23日,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首次发现并确认该虫幼虫发生为害,对当地玉米等粮食作物构成严重威胁... 草地贪夜蛾 Spodoptera frugiperda (J. E. Smith)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预警的超级害虫,2019年1月入侵我国云南,并随季风远距离迁飞扩散,4月23日,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首次发现并确认该虫幼虫发生为害,对当地玉米等粮食作物构成严重威胁。本研究运用基于WRF模式的昆虫三维轨迹分析程序和GrADS气象图形软件,模拟了入侵广东的草地贪夜蛾的迁飞路径及天气背景场。结果表明:按照幼虫发育历期推算,首批草地贪夜蛾成虫迁入广东的时间可能为4月8日~13日;在此期间,越南北部及华南地区的西南低空急流可为草地贪夜蛾的迁飞提供运载气流,而风切变、降雨和下沉气流为草地贪夜蛾的迫降提供便利条件;4月9-10日存在草地贪夜蛾的有效迁飞路径,入侵广东省增城区草地贪夜蛾种群的有效虫源地分布在越南及老挝北部。本研究为华南地区草地贪夜蛾春季迁入种群的监测预警及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迁入路径 轨迹分析 虫源地
下载PDF
秸秆还田提高水稻-油菜轮作土壤固氮能力及作物产量 被引量:53
11
作者 张丹 付斌 +7 位作者 胡万里 翟丽梅 刘宏斌 陈安强 盖霞普 张亦涛 刘剑 王洪媛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33-140,共8页
为探讨西南山区水稻-油菜轮作模式下秸秆还田对作物产量和土壤氮素固持能力的影响,于2013-2015年在洱海流域稻油轮作农田中设置空白处理(CK)、单施化肥(CF)、化肥+玉米秸秆(CFMS)以及化肥+蚕豆秸秆(CFBS)4个处理,测定分析了作物产量、... 为探讨西南山区水稻-油菜轮作模式下秸秆还田对作物产量和土壤氮素固持能力的影响,于2013-2015年在洱海流域稻油轮作农田中设置空白处理(CK)、单施化肥(CF)、化肥+玉米秸秆(CFMS)以及化肥+蚕豆秸秆(CFBS)4个处理,测定分析了作物产量、土壤微生物量及土壤理化性质等关键指标。结果表明,与CF处理相比,秸秆还田提高水稻、油菜产量及其地上部含氮量,增加氮素有效输出。不同处理土壤微生物量碳、氮质量分数存在差异,其大小顺序为:CFMS>CFBS>CF>CK。与土壤碳氮比相比,土壤微生物熵和微生物量C/N对秸秆还田做出快速响应,秸秆还田提高土壤微生物熵,降低微生物量C/N。此外,秸秆还田显著降低油菜收获后的土壤硝态氮残留(P<0.05),与CF相比,玉米秸秆和蚕豆秸秆还田分别使土壤硝态氮残留量减少11.6%~55.0%和13.7%~52.3%。可见,中国西南山区稻油轮作模式下秸秆还田能提高作物产量和含氮量,增强土壤微生物氮素固持能力,有效降低土壤氮素流失风险,且玉米秸秆在增产、固氮方面的作用优于蚕豆秸秆。结果可为提高西南山区水稻、油菜产量,增强土壤氮素固持能力,降低土壤氮素流失风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 有机碳 土壤 秸秆还田 水稻-油菜轮作 作物产量 土壤微生物量 硝态氮残留
下载PDF
小菜蛾抗药性及治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8
12
作者 罗雁婕 吴文伟 +4 位作者 杨祚斌 浦恩堂 郭志祥 尹可锁 何成兴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178-182,共5页
小菜蛾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蔬菜重要害虫,已报道小菜蛾对50多种杀虫剂产生了抗药性,包括有机氯、有机磷、氨基甲酸酯、拟除虫菊酯类、昆虫生长调节剂及苏云金杆菌(Bt)类等杀虫剂.阐述了国内外及云南省小菜蛾抗药性的研究概况,包括小菜蛾... 小菜蛾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蔬菜重要害虫,已报道小菜蛾对50多种杀虫剂产生了抗药性,包括有机氯、有机磷、氨基甲酸酯、拟除虫菊酯类、昆虫生长调节剂及苏云金杆菌(Bt)类等杀虫剂.阐述了国内外及云南省小菜蛾抗药性的研究概况,包括小菜蛾抗性发展、抗性稳定性、抗性机理等方面的研究,并对云南省小菜蛾抗药性的治理策略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菜蛾 抗药性 抗性治理
原文传递
益蝽对草地贪夜蛾高龄幼虫的捕食能力评价和捕食行为观察 被引量:52
13
作者 唐艺婷 王孟卿 +5 位作者 陈红印 王燕 张红梅 陈福寿 赵雪晴 张礼生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98-703,共6页
为了探究天敌昆虫益蝽对草地贪夜蛾的捕食潜力,本试验在室内条件下评价了益蝽5龄若虫对草地贪夜蛾6龄幼虫的捕食能力,结合田间观察总结了益蝽的捕食行为特点。结果表明:益蝽5龄若虫对草地贪夜蛾6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模型... 为了探究天敌昆虫益蝽对草地贪夜蛾的捕食潜力,本试验在室内条件下评价了益蝽5龄若虫对草地贪夜蛾6龄幼虫的捕食能力,结合田间观察总结了益蝽的捕食行为特点。结果表明:益蝽5龄若虫对草地贪夜蛾6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模型,对草地贪夜蛾6龄幼虫的日最大捕食量、瞬时攻击率和处理时间分别为4.671头、1.512和0.215d;益蝽偏食活猎物,对草地贪夜蛾幼虫致死量大,当草地贪夜蛾幼虫密度大时,益蝽将一头猎物刺吸致死后并不持续吸取,而是快速攻击其他猎物,这一特点对于控制草地贪夜蛾种群数量十分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蝽 草地贪夜蛾 天敌昆虫 捕食 生物防治
下载PDF
菜籽饼肥不同用量对烤烟产量及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52
14
作者 付利波 苏帆 +2 位作者 陈华 洪丽芳 杨跃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6期77-80,共4页
试验研究了菜籽饼肥不同用量对烤烟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25%熟饼肥+75%复合肥的处理烤烟产量、产值最高,在施用饼肥纯N占25%以上时,随着饼肥用量的增加,烤烟产量、产值呈下降态势。饼肥用量相同时,腐熟饼肥产量、产值高于生饼... 试验研究了菜籽饼肥不同用量对烤烟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25%熟饼肥+75%复合肥的处理烤烟产量、产值最高,在施用饼肥纯N占25%以上时,随着饼肥用量的增加,烤烟产量、产值呈下降态势。饼肥用量相同时,腐熟饼肥产量、产值高于生饼肥。25%熟饼肥+75%复合肥处理的烟叶内在化学品质协调性较好,单施复合肥或单施菜籽饼肥(包括生饼和熟饼肥)都不利于烟叶内在化学品质的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饼肥 N施用率 产量和产值
下载PDF
小麦/蚕豆间作体系中的氮节约效应及产量优势 被引量:49
15
作者 肖焱波 段宗颜 +3 位作者 金航 胡万里 陈拾华 魏朝富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67-271,共5页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小麦/蚕豆间作条件下作物的产量优势及不同施氮水平和种植方式中土壤硝酸盐累积。研究表明,间作可以提高作物单位面积复合产量,增产幅度在6%~33%之间,不施氮处理间作小麦产量比单作增加达84%;间作和...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小麦/蚕豆间作条件下作物的产量优势及不同施氮水平和种植方式中土壤硝酸盐累积。研究表明,间作可以提高作物单位面积复合产量,增产幅度在6%~33%之间,不施氮处理间作小麦产量比单作增加达84%;间作和施氮对蚕豆产量没有显著影响。不同种植方式下土壤剖面中硝酸盐累积量趋势表现为蚕豆单作〉小麦、蚕豆间作〉小麦单作。不施氮、施氮量为20、40、60kg/hm^2条件下,种蚕豆的土壤硝酸盐累积量分别比种小麦的土壤增加了25.4、63.5、50、9、93.4kg/hm^2,间作降低了土壤中硝酸盐累积。小麦、蚕豆间作体系中的产量优势主要是种间氮营养生态位发生了分化,蚕豆通过固定空气氮而减少对土壤有效氮的吸收,把土壤中的有效氮节约供给与之相伴的作物小麦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当量比 生物固氮 种间相互作用 营养生态位
下载PDF
地膜厚度对作物产量与土壤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45
16
作者 张丹 王洪媛 +5 位作者 胡万里 杨虎德 徐钰 马兴旺 赵沛义 刘宏斌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93-301,共9页
农用地膜(以下简称地膜)已成为我国干旱、冷凉地区土壤增温、保墒和作物增产的重要措施。为摸清我国地膜厚度应用现状,研究地膜厚度对作物产量和土壤环境的影响,2011年,在全国范围内针对棉花、玉米、马铃薯、花生等主要覆膜作物分别布置... 农用地膜(以下简称地膜)已成为我国干旱、冷凉地区土壤增温、保墒和作物增产的重要措施。为摸清我国地膜厚度应用现状,研究地膜厚度对作物产量和土壤环境的影响,2011年,在全国范围内针对棉花、玉米、马铃薯、花生等主要覆膜作物分别布置172、99、30、58个调查点,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我国地膜厚度应用现状进行系统调查。根据调查结果,2011—2013年,在新疆、甘肃、内蒙古、山东4省分别针对以上4种作物,设置不同地膜厚度处理,系统分析了地膜厚度对土壤温度和含水量、作物产量、经济效益以及地膜残留强度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主要覆膜作物现用地膜厚度较薄,96.7%的地膜厚度集中在0.004~0.008 mm之间。增加地膜厚度能够提高土壤温度和含水量,但对不同作物的产量影响不同;随着地膜厚度增加(0.004~0.012 mm),棉花和玉米产量不断增加,而马铃薯和花生产量先增加后减少;地膜厚度对作物经济效益有一定影响,但处理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地膜厚度显著影响地膜残留强度(P<0.05),除了马铃薯外,其余作物地膜残留强度和地膜厚度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综上所述,增加地膜厚度对于我国主要覆膜作物有一定的增产作用,但增产幅度有限,而在残膜回收的基础上增加地膜厚度能够显著降低地膜残留强度。为应对我国农田地膜残留问题,建议我国地膜厚度标准提高至0.010~0.012 mm较为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膜厚度 土壤环境 作物产量 经济效益 残膜
下载PDF
翻压等量绿肥和化肥减量对红壤旱地烤烟产量产值的影响 被引量:47
17
作者 郭云周 尹小怀 +5 位作者 王劲松 雷素芬 戴茨华 温三明 杜东英 刘建香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11-816,共6页
通过云南红壤旱地上两年的定位试验,研究翻压等量绿肥(光叶紫花苕)和化肥减量对烟草产量和产值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施全量化肥处理比较,翻压绿肥15 000 kg/hm2,氮磷钾化肥减量15%的处理烤烟产量,产值最高,烤烟增产11.89%,增值14.35%;... 通过云南红壤旱地上两年的定位试验,研究翻压等量绿肥(光叶紫花苕)和化肥减量对烟草产量和产值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施全量化肥处理比较,翻压绿肥15 000 kg/hm2,氮磷钾化肥减量15%的处理烤烟产量,产值最高,烤烟增产11.89%,增值14.35%;氮磷钾化肥减量30%的处理,烤烟增产5.53%,增值5.55%;施用光叶紫花苕处理烤烟产量较空白对照增加18.81%,产值增加26.01%。可见,绿肥纳入烟草种植体系以后,烤烟产量,产值均得到提高,而且产值增幅超过产量增幅。表明光叶紫花苕纳入烟草复种体系,不仅有利于提高烟草产量,更有利于提高烟草品质,而且可以减少化肥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绿肥 光叶紫花苕 化肥用量
下载PDF
干旱胁迫对玉米苗期植株生长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45
18
作者 杜彩艳 段宗颜 +7 位作者 潘艳华 雷宝坤 胡万里 付斌 陈安强 陈拾华 杨艳鲜 金桂梅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24-129,共6页
以2个不同抗旱性玉米品种云瑞47(抗旱性强)和云瑞88(抗旱性弱)为材料,采用盆栽控水试验,设置轻度干旱胁迫(LS)、中度干旱胁迫(MS)、重度干旱胁迫(SS)3个干旱处理和正常灌水(CK),研究了干旱胁迫对2个玉米品种苗期株高、叶面积、生物量、... 以2个不同抗旱性玉米品种云瑞47(抗旱性强)和云瑞88(抗旱性弱)为材料,采用盆栽控水试验,设置轻度干旱胁迫(LS)、中度干旱胁迫(MS)、重度干旱胁迫(SS)3个干旱处理和正常灌水(CK),研究了干旱胁迫对2个玉米品种苗期株高、叶面积、生物量、根冠比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以探讨干旱胁迫对玉米苗期生长发育及其生理过程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干旱胁迫抑制2个玉米品种苗期植株生长,导致植株株高降低、叶面积减少、整株生物量显著下降,根冠比增加,且抗旱性弱的品种云瑞88对干旱胁迫的敏感性高于抗旱性强的品种云瑞47。(2)干旱胁迫下2个玉米品种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在MS处理下达到最高。与CK相比,云瑞47叶片SOD、POD和CAT分别增加了27.04%、16.95%和19.13%;云瑞88叶片SOD、POD和CAT分别增加了22.55%、11.20%和12.64%;(3)干旱胁迫增加了2个品种叶片丙二醛(MDA)含量,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剧,云瑞47(耐旱性强)叶片MDA变化幅度小于云瑞88(耐旱性弱),尤其SS处理下云瑞88的MDA积累量是云瑞47的1.31倍。云瑞47的各生理参数比云瑞88受旱影响小,干旱胁迫下仍具有较强的保护酶活性和较低的MDA含量,是云瑞47适应干旱环境的主要生理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苗期 干旱胁迫 保护酶活性 植株生长
下载PDF
不同钝化剂及其组合对玉米(Zea mays)生长和吸收Pb Cd As Zn影响研究 被引量:41
19
作者 杜彩艳 木霖 +6 位作者 王红华 严婷婷 程在全 曾民 段宗颜 雷梅 罗红梅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515-1522,共8页
选取硅藻土、生物炭、沸石粉、石灰及其组合开展田间试验,研究它们对玉米(Zea mays)生长、玉米籽粒吸收Pb、Cd、As、Zn与土壤有效态Pb、Cd、As、Zn的影响。结果表明,除石灰粉外,施用其他3种钝化剂及其组合均能促进玉米生长,增加玉米... 选取硅藻土、生物炭、沸石粉、石灰及其组合开展田间试验,研究它们对玉米(Zea mays)生长、玉米籽粒吸收Pb、Cd、As、Zn与土壤有效态Pb、Cd、As、Zn的影响。结果表明,除石灰粉外,施用其他3种钝化剂及其组合均能促进玉米生长,增加玉米株高、叶面积和生物量,显著提高玉米产量。4种钝化剂及其组合可升高土壤的p H值和降低土壤中的有效态Pb、Cd、As、Zn含量,与CK处理相比,施用不同改良剂导致土壤有效态Pb降低6.82%~20.46%,有效态Cd降低12.76%~28.28%,有效态As降低26.89%~48.74%,和有效态Zn降低13.88%~28.95%,其中BZD(生物炭+沸石粉+硅藻土)处理降低效果最明显,BLD(生物炭+石灰粉+硅藻土)处理次之;4种钝化剂及其组合都能降低玉米籽粒对Pb、Cd、As、Zn的吸收,其中BZD处理能明显降低玉米籽粒中Pb、Cd、As、Zn含量,较对照分别降低47.71%、95.00%、90.90%、31.41%。在原位钝化修复镉-砷-锌复合污染农田土壤时,BDZ组合的施用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钝化剂 重金属 有效性 玉米
下载PDF
有机烟叶及其生产地的评估研究 被引量:42
20
作者 马剑雄 王洪云 +5 位作者 常剑 张艳波 金玉棋 赵煜 郭怡卿 颜宁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8年第5期1256-1261,共6页
参照有关有机、绿色农产品对产地环境要求的国家标准,以及有机茶叶的相关质量标准,对有机烟叶生产基地拉乌乡的有关生产情况进行分析评价,对烟叶样品中有害物质和农药残留33个项目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种植试验基地的农田灌溉用水和种植... 参照有关有机、绿色农产品对产地环境要求的国家标准,以及有机茶叶的相关质量标准,对有机烟叶生产基地拉乌乡的有关生产情况进行分析评价,对烟叶样品中有害物质和农药残留33个项目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种植试验基地的农田灌溉用水和种植基地土壤环境质量优于国家标准对产地环境要求。试验种植的有机烟叶达到国家有机茶标准。烟叶产品中25项农药没有发现残留,8项有害物质(重金属)的检测值也远低于对比的有机茶叶标准。该基地的有机烟叶种植试验基地无论是环境质量还是所生产的烟叶,均达到国家有机农产品标准。目前中国还没有有机烟叶的生产标准,本试验研究在国内尚属首次,旨在对有机烟叶生产地和有机烟叶农残、重金属量进行评估,为规模生产有机烟叶及其在卷烟工业上的使用作前期研究。研究表明,良好的生态环境,土壤条件是生产有机烟叶的重要基础。建立有机烟叶生产基地及其评价体系,制定相应的有机烟叶质量标准和相关生产技术规程是有机烟叶的规模种植的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烟叶 生产基地 评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