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在心脏监护病房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
作者 黄飞 陈宗宁 +4 位作者 赵渊 茶丽珠 赵谷天 尹浩 张秀琼 《上海医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744-746,共3页
目的评价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在心脏监护病房中的有效性、安全性和成本效益。方法选择2015年1—12月在云南省丽江市人民医院心脏监护病房(CCU)行持续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的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145例,同时监测其无创血压,记录患者行有创血... 目的评价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在心脏监护病房中的有效性、安全性和成本效益。方法选择2015年1—12月在云南省丽江市人民医院心脏监护病房(CCU)行持续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的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145例,同时监测其无创血压,记录患者行有创血压监测时的穿刺置管成功率、穿刺置管的操作时间、并发症情况,以及相关费用。结果 145例患者中,穿刺置管成功率为97.24%(141/145),平均操作时间为(6±3)min。穿刺置管后8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其中管路滑脱1例(0.69%)、管路堵塞5例(3.45%)、穿刺部位血肿2例(1.38%)。患者平均有创血压监测时间为(7±4)d,费用(3 905.24±1 920.00)元,持续有创动脉血压的监护费为每小时20元;无创持续血压监测费用为每小时6元。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分别为(110.86±12.78)、(75.38±9.41)和(85.33±11.41)mmHg(1mmHg=0.133kPa),均显著高于无创血压监测的(104.10±13.05)、(71.11±9.25)、(80.39±10.67)mmHg(P值均<0.05)。结论有创动脉血压监测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技术,操作简便,费用合理,对于监测血流动学不稳定的心脏病患者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创血压监测 心脏监护病房 血流动力学 心血管疾病
下载PDF
Hcy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杨丽萍 赵谷天 +2 位作者 陈宗宁 茶丽珠 赵渊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6年第22期3232-3234,共3页
目的分析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该院收治的100例DR患者,200例非DR(NDR)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同一时期健康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的性别、年龄、病程、体质量指数(B... 目的分析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该院收治的100例DR患者,200例非DR(NDR)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同一时期健康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的性别、年龄、病程、体质量指数(BMI)及血生化检查结果,比较各组Hcy水平,分析血清Hcy与DR患者临床资料的相关性。结果各组BMI、病程、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Hcy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cy与DR分级、HbA1c、空腹胰岛素(Fins)、HOMA-IR及血脂呈正相关(P<0.05)。结论 Hcy与DR具有显著相关性,可作为DR诊断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同型半胱氨酸 相关性
下载PDF
米力农在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陈宗宁 赵渊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5期608-610,共3页
目的探讨米力农在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80例慢性左心衰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措施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米力农进行治疗。治疗2w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 目的探讨米力农在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80例慢性左心衰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措施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米力农进行治疗。治疗2w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症状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并观察治疗前后心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平均症状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左心室整体的收缩末容积(ESV)及舒张末容积(EDV)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而峰值射血率(PER)/EDV及射血分数(EF)显著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米力农能快速减轻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改善患者心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力农 慢性心功能不全 临床疗效
下载PDF
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在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前后的监测价值分析
4
作者 茶丽珠 黄飞 +2 位作者 张秀琼 唐丽梅 陈宗宁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9期0170-0173,共4页
介入治疗方式对冠心病具有良好的效果,为有效的明确治疗前后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医生多运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2D-STI)进行检测,本研究将对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的效果予以分析。方法 近年来到我院接受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数量不断... 介入治疗方式对冠心病具有良好的效果,为有效的明确治疗前后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医生多运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2D-STI)进行检测,本研究将对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的效果予以分析。方法 近年来到我院接受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数量不断增多,为快速有效的从其中选取本研究需用的40例病例,研究者需要同留有正确联系方式的病例及其家属进行沟通交流,之后在征得其同意后结合事先制定的较为完善的排除标准与纳入标准从其中进行选取,纳入时间为2023年1-12月,同时纳入25名同时期在我院参加健康体检的人员,按照顺序分别将其作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分别观察两组的超声检查、整体心肌应变指标水平情况;之后在对超声检查与整体心肌应变指标的关系情况实施分析,研究人员需要运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实施分析。结果 两组不同时间段的超声检查、整体心肌应变指标水平差异均存在较大的显著性,P<0.05;整体心肌应变各指标只与左心室射血分数存在相关性。结论 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在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前后的监测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 冠心病 介入治疗 监测价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