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斑蝥素衍生物的合成、抗肝癌活性及构效关系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王平 王晓晶 +2 位作者 潘小霞 杨淬 黄超 《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55-360,共6页
斑蝥素衍生物具有结构多样性和良好的抗肝癌活性。本文以呋喃、顺丁烯二酸酐为原料,合成了35个斑蝥素衍生物。以顺铂为阳性对照药,经MTT法测试了所合成化合物对人肝癌HepG2细胞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6d、6f、6g、6h、6i的... 斑蝥素衍生物具有结构多样性和良好的抗肝癌活性。本文以呋喃、顺丁烯二酸酐为原料,合成了35个斑蝥素衍生物。以顺铂为阳性对照药,经MTT法测试了所合成化合物对人肝癌HepG2细胞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6d、6f、6g、6h、6i的抗肝癌活性与顺铂相当,其中,斑蝥素酰亚胺类化合物具有较好的抗肝癌活性,且当取代基为吸电子基或含氮杂环时化合物显现出较强的抗肝癌活性,该类化合物具有潜在的抗肝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蝥素衍生物 合成 抗肝癌 构效关系
原文传递
剑叶龙血素A衍生物的合成及其镇痛活性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王晓晶 杨淬 +1 位作者 王兴红 黄超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48-754,共7页
以苯乙酮衍生物及2,6-二甲氧基苯甲醛为起始原料,经2步高效合成了20个剑叶龙血素A衍生物,其中12个为新化合物,化合物结构经~1H NMR,^(13)C NMR,IR及HRMS进行确证.在此基础上,以盐酸曲马多为阳性对照组,经扭体法实验对所合成的化合物进... 以苯乙酮衍生物及2,6-二甲氧基苯甲醛为起始原料,经2步高效合成了20个剑叶龙血素A衍生物,其中12个为新化合物,化合物结构经~1H NMR,^(13)C NMR,IR及HRMS进行确证.在此基础上,以盐酸曲马多为阳性对照组,经扭体法实验对所合成的化合物进行镇痛活性研究,初步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4d_1(8.33±1.45/次,13.00±4.16/次,8.67±3.71/次),5e(5.67±2.40/次,12.67±1.45/次,13.00±5.68/次)与阳性对照组(6.67±1.20/次)的活性相当.以龙血竭中剑叶龙血素A为母体,合成其衍生物并评价其镇痛活性,为进一步研究龙血竭镇痛活性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剑叶龙血素A 查尔酮 合成 镇痛活性
下载PDF
延胡索乙素与β-环糊精及其衍生物的包合行为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赵芳 杨云汉 +5 位作者 赵雪秋 杨俊丽 杨丽 叶艳青 陈文 杨丽娟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5期3609-3618,共10页
目的制备延胡索乙素与β-环糊精及其衍生物的包合物,并对其包合行为和性能进行研究。方法通过饱和溶液法制备了延胡索乙素(THP)与β-环糊精(β-CD)、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二甲基-β-环糊精(DM-β-CD)和三甲基-β-环糊精(TM-β-... 目的制备延胡索乙素与β-环糊精及其衍生物的包合物,并对其包合行为和性能进行研究。方法通过饱和溶液法制备了延胡索乙素(THP)与β-环糊精(β-CD)、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二甲基-β-环糊精(DM-β-CD)和三甲基-β-环糊精(TM-β-CD)的包合物;采用Job曲线法和紫外-可见光谱滴定法确定包合物的包合比和稳定常数;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热重分析(TG)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包合物进行表征;运用分子对接探讨了THP与β-CD及其衍生物的包合模式;测定了包合物的水溶性,在模拟人体胃液和肠液环境下进行了稳定性测试。结果 THP与β-CD及其衍生物的包合比均为1∶1;分子对接表明,THP从大口端进入并贯穿在β-CD和DM-β-CD的空腔中,THP的2个芳香环分别位于大口端和小口端;而对于HP-β-CD和TM-β-CD来说,THP的2个氮杂环呈"V"字型镶嵌到环糊精的空腔内,且2个芳香环都位于环糊精的大口端。结论 THP与β-CD、HP-β-CD、DM-β-CD和TM-β-CD形成包合物后,其溶解度从0.30 mg/m L分别提高到了1.60、3.40、9.13、4.02 mg/m L,且其热稳定性及生物环境稳定性都得到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胡索乙素 β-环糊精 包合物 分子对接 水溶性 稳定性 饱和溶液法 羟丙基-Β-环糊精 二甲基-β-环糊精 三甲基-β-环糊精 Job曲线法 紫外-可见光谱滴定法
原文传递
松属素与甲基化-β-环糊精的分子识别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杜瑶 周树娅 +3 位作者 杨云汉 杨俊丽 陈文 杨丽娟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71-379,共9页
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热分析、扫描电镜、紫外-可见光谱以及分子对接等分析方法,研究了松属素(PIN)分别与2,6-二甲基-β-环糊精(DM-β-CD)和2,3,6-三甲基-β-环糊精(TM-β-CD)的包合行为、包合能力以及包合模式。结果表明,PIN/DM-β-CD... 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热分析、扫描电镜、紫外-可见光谱以及分子对接等分析方法,研究了松属素(PIN)分别与2,6-二甲基-β-环糊精(DM-β-CD)和2,3,6-三甲基-β-环糊精(TM-β-CD)的包合行为、包合能力以及包合模式。结果表明,PIN/DM-β-CD和PIN/TM-β-CD包合物的包合比均为1∶1,PIN形成包合物后,其溶解度分别提高817倍和575倍。分子对接显示,PIN从DM-β-CD分子的大口端进入并贯穿在其空腔中,PIN的A环和B环分别位于环糊精分子的大口端和小口端;而对于TM-β-CD,仅有PIN的A环和C环进入到环糊精的空腔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属素 2 6-二甲基-β-环糊精 2 3 6-三甲基-β-环糊精 包合物 分子识别
下载PDF
去甲斑蝥素酰胺类衍生物的合成及抗肝癌活性评价 被引量:6
5
作者 王平 王晓晶 +1 位作者 杨淬 黄超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61-266,共6页
目的设计合成去甲斑蝥素酰胺类衍生物,并评价其抗肝癌活性。方法以呋喃和顺丁烯二酸酐为起始原料,通过Diels-Alder反应成环,再经氧化和胺化反应制得目标化合物。评估目标化合物对人肝癌细胞HepG-2的抑制活性。结果与结论合成了16个化合... 目的设计合成去甲斑蝥素酰胺类衍生物,并评价其抗肝癌活性。方法以呋喃和顺丁烯二酸酐为起始原料,通过Diels-Alder反应成环,再经氧化和胺化反应制得目标化合物。评估目标化合物对人肝癌细胞HepG-2的抑制活性。结果与结论合成了16个化合物,其中11个未见文献报道,其结构经~1H-NM R、^(13)C-NM R、IR、HR-M S谱确证。体外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6f展现出较强抑制HepG-2细胞生长的活性,其IC50值为(7.10±0.04)μmol·L^(-1),与阳性对照组顺铂的IC50值[(9.83±0.28)μmol·L^(-1)]相当。初步探讨了目标化合物的抗肝癌活性构效关系,为斑蝥素衍生物进一步结构改造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甲斑蝥素 酰胺类 改造 合成 抗肝癌活性
原文传递
长春胺结构与振动光谱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杨云汉 杜瑶 +5 位作者 李粉吉 杨俊丽 魏可可 夏福婷 李燕华 杨丽娟 《光散射学报》 2019年第1期75-82,共8页
选用五种密度泛函B3LYP、B3PW91、MPW1PW91、PBE1PBE、PBEPBE方法,在6-311++G(2d,2p)为基组的理论水平下对长春胺的分子结构进行优化以获取长春胺的几何平衡构型。计算并分析了长春胺的几何结构参数、红外吸收光谱、前线分子轨道、能隙... 选用五种密度泛函B3LYP、B3PW91、MPW1PW91、PBE1PBE、PBEPBE方法,在6-311++G(2d,2p)为基组的理论水平下对长春胺的分子结构进行优化以获取长春胺的几何平衡构型。计算并分析了长春胺的几何结构参数、红外吸收光谱、前线分子轨道、能隙和热力学参数。此外,采用溴化钾压片法测定了长春胺的红外吸收光谱。结果表明:五种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得到的长春胺分子构型与其X单晶衍射数据吻合,且理论红外吸收光谱与实验研究结果一致,五种理论水平下均具有150个振动模式,前线轨道分析表明,长春胺具有较强的得电子能力。该研究为长春胺的结构分析、光谱解析和定量构效关系探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春胺 前线分子轨道 红外光谱 密度泛函理论
下载PDF
霸王鞭内生真菌烟曲霉中1个新的酚类化合物
7
作者 陈彦君 孙琰奇 +6 位作者 张芮绮 祝丽君 陈毅坚 杨丽娟 周敏 董淼 叶艳青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4期5429-5432,共4页
为研究霸王鞭中内生真菌的次生代谢产物,将内生真菌烟曲霉Aspergillus fumigatus采用固体发酵方式发酵,萃取后通过多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采用核磁共振光谱^1H-NMR,^13C-NMR及HSQC,HMBC结合理化性质进行结构表征,将3个单体化合物分... 为研究霸王鞭中内生真菌的次生代谢产物,将内生真菌烟曲霉Aspergillus fumigatus采用固体发酵方式发酵,萃取后通过多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采用核磁共振光谱^1H-NMR,^13C-NMR及HSQC,HMBC结合理化性质进行结构表征,将3个单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3,4-dihydroxybenzoyl)-5-(3,4-dihydroxyphenyl)-6-methyl-5,6-dihydro-2H-pyran-2-one[3-(3,4-二羟基苯甲酰)-5-(3,4-二羟基苯基)-6-甲基-5,6-二氢吡喃酮](1),hydroxysydonic acid(2)和11-hydroxysydonic acid(3)。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霸王鞭 烟曲霉 内生真菌 次生代谢产物 酚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