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滇黄精多糖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肖坤敏 马佳钰 +3 位作者 王军民 毕雪琼 刘艳 华燕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47-154,共8页
以多糖提取率为指标,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利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对滇黄精多糖提取条件进行优化;采用DEAE纤维素离子交换树脂纯化多糖后,以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体外抗氧化模型,测定纯化前后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滇黄精多糖... 以多糖提取率为指标,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利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对滇黄精多糖提取条件进行优化;采用DEAE纤维素离子交换树脂纯化多糖后,以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体外抗氧化模型,测定纯化前后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滇黄精多糖的最优提取工艺参数为料液比1∶30(g/mL),提取时间1.5 h,提取温度80℃,滇黄精多糖提取率为20.70%。滇黄精粗多糖、纯化后中性多糖和酸性多糖清除ABTS^(+)·自由基的半清除浓度分别为2.442、0.825、0.444 mg/mL,与样品浓度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且纯化后ABTS^(+)·自由基清除率提高了5.5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黄精 多糖 提取工艺 响应面法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长蕊甜菜树转录组SSR的分布及其序列特征分析
2
作者 夏晞 彭劲谕 +1 位作者 王大玮 段安安 《分子植物育种》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5024-5032,共9页
本研究对长蕊甜菜树转录组文库中SSR位点的发生频率、平均分布距离、重复基元类型等进行统计分析。在147 990条去冗余的unigene中,有129 734个微卫星位点分布于50 991条序列中,总发生频率为34.46%,平均每1.57 kb就会出现1个SSR位点。在... 本研究对长蕊甜菜树转录组文库中SSR位点的发生频率、平均分布距离、重复基元类型等进行统计分析。在147 990条去冗余的unigene中,有129 734个微卫星位点分布于50 991条序列中,总发生频率为34.46%,平均每1.57 kb就会出现1个SSR位点。在微卫星位点中共有113种重复基元,主要的重复类型是二核苷酸(37.55%)和单核苷酸(26.86%),其中AG/CT和A/T分别是二核苷酸和单核苷酸的优势重复基元,占总SSR位点的43.34%。SSR的重复次数以5~10次为主,占总SSR位点的70.93%,当重复次数为6时,二至六核苷酸数量最多,占总SSR的18.25%。SSR重复序列的长度为10~92 bp,平均长度为19.22 bp,基序长度10~20 bp的占总数的70.53%,在各重复单元中,当序列长度增加时,SSR的出现频率也随之下降。该研究结果为长蕊甜菜树后续的SSR标记开发、种质资源鉴定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等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蕊甜菜树 转录组 SSR 序列特征
原文传递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樟叶越桔组培苗6′-O-咖啡酰熊果苷生产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尚俊可 唐军荣 +3 位作者 罗旭璐 付羚 刘云 赵平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57-162,共6页
以樟叶越桔组培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组培苗长势及其主要次生代谢产物6′-O-咖啡酰熊果苷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CK的WPM培养基组培苗叶片和茎段中的6′-O-咖啡酰熊果苷含量分别为(1.78±0.14)%和(0.75±0.09)%... 以樟叶越桔组培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组培苗长势及其主要次生代谢产物6′-O-咖啡酰熊果苷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CK的WPM培养基组培苗叶片和茎段中的6′-O-咖啡酰熊果苷含量分别为(1.78±0.14)%和(0.75±0.09)%;在WPM+0.2 mg/L NAA培养基中樟叶越桔组培苗长势最好,但叶片和茎段中的6′-O-咖啡酰熊果苷含量分别仅为(1.59±0.01)%和(0.83±0.005)%;在WPM+2.0 mg/L ZT+0.05 mg/L NAA培养基中叶片和茎段中6′-O-咖啡酰熊果苷含量达到最高,分别为(10.77±0.31)%和(3.67±0.09)%,但组培苗的生长受到抑制,长势较弱且叶片枯黄;在WPM+0.5 mg/L ZT+0.2 mg/L NAA培养基中组培苗长势良好且6′-O-咖啡酰熊果苷含量相对较高,在叶片和茎段中分别为(7.33±0.18)%和(2.00±0.05)%,适宜于樟叶越桔组培苗的生长和6′-O-咖啡酰熊果苷的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叶越桔 组培苗 植物生长调节剂 6′-O-咖啡酰熊果苷
下载PDF
西南远志中[口山]酮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谭大聪 肖坤敏 +4 位作者 孔德仙 马佳钰 郭磊 王军民 华燕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66-171,共6页
采用乙醇回流提取西南远志中的[口山]酮类化合物,利用AB-8大孔吸附树脂对其纯化,测定乙醇粗提物和纯化后总[口山]酮对黄嘌呤氧化酶的抑制活性;以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O2^·-、·OH清除率4种常用的体外抗氧化模型,分析其抗... 采用乙醇回流提取西南远志中的[口山]酮类化合物,利用AB-8大孔吸附树脂对其纯化,测定乙醇粗提物和纯化后总[口山]酮对黄嘌呤氧化酶的抑制活性;以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O2^·-、·OH清除率4种常用的体外抗氧化模型,分析其抗氧化活性;运用96孔板法对纯化后的[口山]酮5种细菌的抗菌活性进行实验,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分析纯化后西南远志中[口山]酮类化合物对5种真菌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乙醇粗提物和纯化后总[口山]酮抑制能力的IC50分别为966、348.7μg/mL,纯化后对黄嘌呤氧化酶抑制活性提高了2.77倍。对4种自由基都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活性大小与浓度呈明显的线性关系,乙醇粗提物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O2^·-、·O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IC50分别为283.85、226.37、304.36、236.82μg/mL;纯化后总[口山]酮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O2^·-、·OH清除能力的IC50分别为147.81、104.34、166.92、119μg/mL。在对细菌的抑制活性方面,对变形杆菌表现出了最强的抑制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孢菌、大肠沙门氏菌肠亚种的抑制能力次之,对大肠埃希氏菌的抑制能力最弱。在对真菌的抑制活性方面,对采绒革盖菌、腐皮镰孢、禾谷镰孢、尖孢镰孢、芸苔链格孢等5种真菌的EC50分别为0.2379、0.5074、1.1844、0.8991、0.3687 m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远志 [口山]酮类化合物 黄嘌呤氧化酶 抗氧化 抑菌
下载PDF
樟叶越桔细胞悬浮培养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2
5
作者 李楚然 付羚 +5 位作者 刘云 杨晓琴 朱国磊 解思达 马焕成 赵平 《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27-235,共9页
为了提高樟叶越桔(Vaccinium dunalianum)悬浮培养细胞的生物量,以樟叶越桔叶片愈伤组织为试材,通过单因素试验探究不同蔗糖浓度、培养基pH值、培养基体积、初始接种量和摇床转速对悬浮培养细胞生长的影响,并根据响应面法Box-Behnken试... 为了提高樟叶越桔(Vaccinium dunalianum)悬浮培养细胞的生物量,以樟叶越桔叶片愈伤组织为试材,通过单因素试验探究不同蔗糖浓度、培养基pH值、培养基体积、初始接种量和摇床转速对悬浮培养细胞生长的影响,并根据响应面法Box-Behnken试验设计原理进行组合试验以优化培养条件。结果显示,以改良WPM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樟叶越桔细胞悬浮培养的最优条件为40 g·L^(–1)蔗糖、培养基pH5.2、培养基体积45 mL、初始接种量2.64 g和摇床转速为149 r·min^(–1),其细胞生物量干重为0.1844 g,与理论预测值0.1845 g较为接近,且细胞的生长曲线呈S型。研究结果为樟叶越桔悬浮培养细胞次生代谢产物的生产调控奠定了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叶越桔 愈伤组织 细胞悬浮培养 培养条件 响应面法
原文传递
樟叶越桔悬浮培养细胞次生代谢产物的LC-MS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武波晓 付羚 +5 位作者 李楚然 刘云 唐军荣 杨晓琴 马焕成 赵平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00-107,共8页
采用LC-MS联用技术,对樟叶越桔悬浮培养细胞的次生代谢产物进行分析鉴定;应用面积归一法计算出各代谢物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鉴定出208种化合物,包括酚酸类79个、黄酮类70个、萜类15个、原花青素类12个、苯丙素类12个、生物碱类11个和... 采用LC-MS联用技术,对樟叶越桔悬浮培养细胞的次生代谢产物进行分析鉴定;应用面积归一法计算出各代谢物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鉴定出208种化合物,包括酚酸类79个、黄酮类70个、萜类15个、原花青素类12个、苯丙素类12个、生物碱类11个和其他类衍生物9个,相对含量分别为33.244%、23.167%、19.786%、15.138%、1.401%、2.200%和5.064%。酚酸类化合物中包含酚苷34个和其他酚酸衍生物45个,相对含量分别为22.072%和11.172%,黄酮类化合物中包含黄酮苷类58个和其他黄酮类衍生物12个,相对含量分别为13.765%和9.402%。值得注意的是,相对含量大于1%的化合物共有26个,相对含量总和为72.180%,为樟叶越桔悬浮培养细胞的主要代谢产物。其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为原花青素A2(8.655%),其次为儿茶素(8.030%)、马斯里酸(7.503%)、2–羟基齐墩果酸(7.318%)和樟叶越桔苷B(3.705%)。研究结果将为进一步阐明樟叶越桔中咖啡酰熊果苷类物质的高产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叶越桔 杜鹃花科 悬浮培养 细胞 次生代谢物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
下载PDF
猕猴桃品种‘Hort-16A’实生苗果实表型变异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姜存良 贾雯雯 +2 位作者 李丹 彭俍栋 王连春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3期25-32,共8页
以引种的11株‘Hort-16A’黄金猕猴桃和4个野生猕猴桃株群为试材,研究果实的表型性状变异及单果质量、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还原糖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的差异,并进行主成分分析,以期改良品种的栽培技术。结果表明:... 以引种的11株‘Hort-16A’黄金猕猴桃和4个野生猕猴桃株群为试材,研究果实的表型性状变异及单果质量、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还原糖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的差异,并进行主成分分析,以期改良品种的栽培技术。结果表明:有果形、被毛量、果脐性状3种果实表型性状的变异;果实糖酸含量变异系数较小,维生素C含量变异系数较大,且维生素C含量与糖含量呈负相关;不同的野生型植株在不同的营养品质中其变异系数不一样。野生型猕猴桃和变异株猕猴桃在维生素C含量上有很大差异,但随果实在树上蓄留时间的延长维生素C含量均会降低,可以明显发现变异株猕猴桃的维生素C含量下降的速度比较快;野生型猕猴桃和突变型猕猴桃总酸含量变化差异较小,成熟后均随时间的延长含量下降。利用主成分分析将6个果实性状简化成相对独立的2个主要因子,这2个主成分对变异的累计贡献率可以达74.5%。第1主成分为营养品质因子,方差贡献率为54.84%,第2主成分定义为外形指标因子,方差贡献率为19.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 表型性状 营养指标 主成分分析
原文传递
樟叶越桔嫩枝1株内生真菌的鉴定及抑菌活性测定 被引量:1
8
作者 严冬 曾为林 +3 位作者 罗旭璐 陈肖学 刘惠民 赵平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30-38,共9页
从樟叶越桔嫩枝中分离得到1株内生真菌Z-78,通过形态鉴别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为木防己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cocculi(Guba)G.C.Zhao&N.Li)。采用平板对峙法测定了其对灰葡萄孢、腐皮镰孢、禾谷镰孢、尖孢镰孢、芸苔链格孢、... 从樟叶越桔嫩枝中分离得到1株内生真菌Z-78,通过形态鉴别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为木防己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cocculi(Guba)G.C.Zhao&N.Li)。采用平板对峙法测定了其对灰葡萄孢、腐皮镰孢、禾谷镰孢、尖孢镰孢、芸苔链格孢、密粘褶菌、绵腐卧孔菌和采绒革盖菌等8种植物病原菌的抑制活性,采用生长速率法对其发酵液抑制芸苔链格孢活性进行了酸碱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内生真菌Z-78对8种供试病原菌均有较强的抑菌活性,其发酵液在不同pH条件下对芸苔链格孢保持活性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叶越桔 嫩枝 内生真菌 木防己拟盘多毛孢 抑菌活性
下载PDF
大理州“红阳”猕猴桃真菌性枝干的发生与病原鉴定
9
作者 贺占雪 姜存良 +3 位作者 李欣 包昌艳 王连春 刘惠民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5-33,共9页
以大理州"红阳"猕猴桃枝干为试材,采用田间调查法调查病原菌对其危害状况,对采集的10份病样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分离病原,单孢纯化法获得病原菌,采用形态和分子法鉴定病原种类,以期明确大理州"红阳"猕猴桃枝干病害... 以大理州"红阳"猕猴桃枝干为试材,采用田间调查法调查病原菌对其危害状况,对采集的10份病样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分离病原,单孢纯化法获得病原菌,采用形态和分子法鉴定病原种类,以期明确大理州"红阳"猕猴桃枝干病害的发生状况及危害病原。结果表明:大理州"红阳"猕猴桃枝干病害发生严重,病株率高达69.6%,5个采样点共分离得到15个菌株,其中以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厚坦镰刀菌(Fusarium chlamydosporum)、小新壳梭孢菌(Neofusicoccum parvum)和间座壳属中一种(Diaporthe bohemiae)共4类病原菌出现频率最高,是优势种,分离率分别为55.6%、52.4%、49.8%和50.1%。利用柯赫氏法则对分离所得的所有菌株进行致病性测定,证实了优势菌株对猕猴桃茎杆的致病性,进一步明确了引起大理州猕猴桃茎杆的病原真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 枝干病害 病原分离 鉴定
原文传递
牛肝菌生物活性成分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0
作者 郭磊 华燕 王军民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9期220-224,共5页
牛肝菌种类多、分布广,营养物质丰富,含有多糖、黄酮、多酚、甾体及萜类化合物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抗肿瘤、抑菌等多种生理功效,有着较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该文综述牛肝菌的生物活性成分及最新国内外研究成果,为牛肝菌深... 牛肝菌种类多、分布广,营养物质丰富,含有多糖、黄酮、多酚、甾体及萜类化合物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抗肿瘤、抑菌等多种生理功效,有着较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该文综述牛肝菌的生物活性成分及最新国内外研究成果,为牛肝菌深加工及资源深度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肝菌 生物活性成分 食药用价值 作用机制 研究进展
下载PDF
GC-MS用于花果香气成分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1
作者 张会 郭磊 +2 位作者 王军民 谭大聪 华燕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13-219,共7页
香气是衡量花果品质的重要感官指标,决定着花果制品的风味和加工特性。不同的花果具有特殊的香气成分,通常由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组成,VOCs是一类分子量较小的次生代谢产物。VOCs可由气相色谱-质谱(gas c... 香气是衡量花果品质的重要感官指标,决定着花果制品的风味和加工特性。不同的花果具有特殊的香气成分,通常由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组成,VOCs是一类分子量较小的次生代谢产物。VOCs可由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er,GC-MS)联用技术进行检测与分析。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不同种类花果的香气成分研究有很多报道,但对其香气成分的检测方法及成分对比未进行归纳总结。该文综述目前国内外花果香气成分的检测方法、香气成分的主要组成和功能特性,以期对花果香气成分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为花果香气成分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果 花香 果香 香气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美味牛肝菌多酚的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郭磊 孙琪 +3 位作者 保瑞景 谭大聪 华燕 阚欢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5-58,共4页
以美味牛肝菌为原料,研究不同液料比、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和提取次数对多酚提取率的影响,并在单因素试验结果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优化美味牛肝菌多酚的提取工艺。结果表明,美味牛肝菌多酚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液料比37... 以美味牛肝菌为原料,研究不同液料比、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和提取次数对多酚提取率的影响,并在单因素试验结果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优化美味牛肝菌多酚的提取工艺。结果表明,美味牛肝菌多酚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液料比37(mL/g),乙醇体积分数57%,提取时间90 min,提取温度45℃,提取2次,在此条件下多酚的提取率为1.33%±0.02%。试验结果为美味牛肝菌多酚的生物活性研究及功能调味料开发提供了一定的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味牛肝菌 多酚 提取 响应面
下载PDF
樟叶越桔嫩枝内生真菌的植物病原菌拮抗活性 被引量:10
13
作者 严冬 曾为林 +4 位作者 陈肖学 刘云 王连春 刘惠民 赵平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4-71,共8页
【目的】筛选具有病原菌拮抗活性的樟叶越桔嫩枝内生真菌,为活性内生真菌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禾谷镰孢Fusarium graminearum等5种病原真菌和密粘褶菌Gloeophyllum trabeum等3种木腐菌为指示菌,采用平板对峙法测定内生... 【目的】筛选具有病原菌拮抗活性的樟叶越桔嫩枝内生真菌,为活性内生真菌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禾谷镰孢Fusarium graminearum等5种病原真菌和密粘褶菌Gloeophyllum trabeum等3种木腐菌为指示菌,采用平板对峙法测定内生真菌的拮抗活性。【结果】有7株内生真菌对绵腐卧孔菌Poria placenta呈现强拮抗作用,其中拮抗最强的是季也蒙毕赤酵母(Meyerozyma guilliermondii,VDBF-18),抑菌率高达88.9%,其次是Neofusicoccum vitifusiforme(VDBF-25)、Pezicula heterochroma(VDBF-13)、Helotiales sp.(VDBF-16)、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VDBF-23)、Diaporthe nobilis(VDBF-11)和D.rudis(VDBF-37),抑菌率分别为87.5%、84.5%、80.9%、78.4%、76.9%和75.3%。Pezicula neosporulosa(VDBF-2)和VDBF-25对采绒革盖菌呈现强拮抗作用,抑菌率分别为77.0%和76.3%,层出盘菌属Proliferodiscus sp.菌株VDBF-6和Xylaria venosula(VDBF-27)对密粘褶菌呈现强拮抗作用,抑菌率分别为81.1%和76.2%。有14株内生真菌对5种病原真菌均呈现较强及以上拮抗能力,其中VDBF-2对芸苔链格孢Alternaria brassicicola,VDBF-11和Cytospora sp.(VDBF-42)对禾谷镰孢,VDBF-18对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白座蕉孢壳(Diatrype stigma,VDBF-14)对尖孢镰孢F.oxysporum,VDBF-37对腐皮镰孢F.solani呈现强拮抗能力,抑菌率分别为81.0%、76.7%、77.8%、82.8%、75.3%和75.2%。VDBF-6菌株对腐皮镰孢和尖孢镰孢显示无拮抗作用,但对禾谷镰孢和灰葡萄孢的拮抗作用最强,抑菌率分别高达90.8%和83.3%。【结论】供试20株樟叶越桔嫩枝内生真菌对3种木腐菌和5种植物病原真菌均具有较强的拮抗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叶越桔 嫩枝 内生真菌 植物病原菌 拮抗活性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云南美味牛肝菌总黄酮的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郭磊 尹须 +3 位作者 加依达尔·努尔哈买提 岳家梦 华燕 阚欢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9-22,共4页
为优化美味牛肝菌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对影响总黄酮提取率的4个因素(液料比、提取温度、乙醇浓度和提取时间)进行显著性分析,通过响应面设计优化出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当液料比为30 (mL/g)、提取温... 为优化美味牛肝菌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对影响总黄酮提取率的4个因素(液料比、提取温度、乙醇浓度和提取时间)进行显著性分析,通过响应面设计优化出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当液料比为30 (mL/g)、提取温度为85℃,乙醇浓度为70%和提取时间为120min时美味牛肝菌总黄酮的提取率为2.82%。实验结果为进一步研究美味牛肝菌总黄酮的结构和功能性质奠定了一定的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味牛肝菌 总黄酮 提取 响应面法
下载PDF
桦褶孔菌不同溶剂萃取物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郭磊 高然 +3 位作者 田野 徐海 孔德仙 华燕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7-23,共7页
为了研究桦褶孔菌不同溶剂萃取物的体外抗氧化能力及总黄酮含量、多酚含量与抗氧化活性之间的相关性,采用不同极性溶剂对桦褶孔菌75%乙醇提取物进行萃取,得到石油醚相、乙酸乙酯相、正丁醇相和水相萃取物,测定不同萃取相中总黄酮和多酚... 为了研究桦褶孔菌不同溶剂萃取物的体外抗氧化能力及总黄酮含量、多酚含量与抗氧化活性之间的相关性,采用不同极性溶剂对桦褶孔菌75%乙醇提取物进行萃取,得到石油醚相、乙酸乙酯相、正丁醇相和水相萃取物,测定不同萃取相中总黄酮和多酚的含量,研究各萃取相清除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能力,并分析总黄酮和多酚含量与抗氧化活性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石油醚相中的总黄酮含量最高,为(214.62±3.24)mg/g,乙酸乙酯相中多酚含量最高,为(50.34±30.13)mg/g。桦褶孔菌不同溶剂萃取物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其中正丁醇相萃取物清除DPPH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活性最强,其EC 50分别为(66.09±1.82)μg/mL和(47.94±1.68)μg/mL;正丁醇相萃取物浓度在0.5mg/mL时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和V C相当;乙酸乙酯相萃取物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活性仅次于正丁醇相萃取物,EC 50为(93.63±1.97)μg/mL。相关性显示桦褶孔菌不同萃取相中总黄酮和多酚含量与抗氧化活性呈现较好的相关关系(P<0.05)。研究结果表明正丁醇相和乙酸乙酯相萃取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可为桦褶孔菌活性成分的分离奠定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桦褶孔菌 萃取物 总黄酮 多酚 抗氧化性
下载PDF
野生猕猴桃枝叶组织结构与抗溃疡病的关系分析
16
作者 贺占雪 李欣 +2 位作者 朱太富 苏效兰 王连春 《中国植保导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9-14,共6页
采用病情指数法鉴定了云南省11个野生猕猴桃种源对溃疡病的抗性,并采用石蜡切片法分析了种源枝叶组织结构与该项抗病性的关系。结果表明,供试的11个野生种源中,对猕猴桃溃疡病表现为抗病的有4个,表现为耐病的有4个,表现为感病的有3个;... 采用病情指数法鉴定了云南省11个野生猕猴桃种源对溃疡病的抗性,并采用石蜡切片法分析了种源枝叶组织结构与该项抗病性的关系。结果表明,供试的11个野生种源中,对猕猴桃溃疡病表现为抗病的有4个,表现为耐病的有4个,表现为感病的有3个;供试种源叶片的气孔密度和长度、枝条的皮孔密度和长度与溃疡病病情指数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全叶厚度与溃疡病病情指数呈显著负相关,而本研究测定的其他组织结构参数与种源对溃疡病的抗性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野生种源 猕猴桃溃疡病 组织结构 抗病性
原文传递
铁皮石斛指纹图谱及生物活性成分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7
作者 郭磊 肖坤敏 +3 位作者 徐阳 谭大聪 王军民 华燕 《湖北农业科学》 2020年第5期5-9,16,共6页
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 Kimura et Migo)兼具药用价值,不仅含有人体必需氨基酸,还含有多糖、黄酮类、生物碱等活性成分,具有降血压、降血糖、抗肿瘤等功效。但石斛属植物来源众多、成分差异较大,给铁皮石斛的鉴别带来困难,利用... 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 Kimura et Migo)兼具药用价值,不仅含有人体必需氨基酸,还含有多糖、黄酮类、生物碱等活性成分,具有降血压、降血糖、抗肿瘤等功效。但石斛属植物来源众多、成分差异较大,给铁皮石斛的鉴别带来困难,利用指纹图谱技术标记特征物质可以对其鉴别及品质评价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另外,国内外学者已从铁皮石斛中分离鉴定出多糖、黄酮类、生物碱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证实了这些成分的药效并推断其生理作用机制。从多角度总结了近几年铁皮石斛指纹图谱、生物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情况,以期为铁皮石斛的鉴定及药物开发研究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皮石斛 指纹图谱 活性成分 功能 作用机制
下载PDF
樟叶越桔叶2个新6-O-咖啡酰葡萄糖苷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楚然 李娜 +4 位作者 刘云 杨晓琴 张颖君 刘惠民 赵平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41-146,共6页
为进一步挖掘樟叶越桔叶中的化学成分,采用硅胶、葡聚糖凝胶LH−20、Diaion HP20等多种柱层析方法,从其叶的80%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2个新的6−O−咖啡酰葡萄糖苷,分别命名为樟叶越桔苷K(dunalianoside K,1)和樟叶越桔苷L(dunalianoside L,... 为进一步挖掘樟叶越桔叶中的化学成分,采用硅胶、葡聚糖凝胶LH−20、Diaion HP20等多种柱层析方法,从其叶的80%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2个新的6−O−咖啡酰葡萄糖苷,分别命名为樟叶越桔苷K(dunalianoside K,1)和樟叶越桔苷L(dunalianoside L,2),它们的化学结构通过HRMS、^(1)H NMR、^(13)C NMR、HSQC、HMBC和COSY等波谱分析得到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叶越桔 杜鹃花科 樟叶越桔苷K 樟叶越桔苷L
下载PDF
东方栓菌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谭大聪 周凌云 +3 位作者 樊海霞 张会 王军民 华燕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27-330,共4页
目的:研究东方栓菌的化学成分。方法:通过凝胶、硅胶等多种柱层析方法分离纯化东方栓菌中的主要单体化合物,利用现代波谱分析方法及化学方法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从东方栓菌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多孔菌酸C... 目的:研究东方栓菌的化学成分。方法:通过凝胶、硅胶等多种柱层析方法分离纯化东方栓菌中的主要单体化合物,利用现代波谱分析方法及化学方法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从东方栓菌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多孔菌酸C(1)、齿孔酸(2)、茯苓酸(3)、硫磺菌酸(4)、齿孔醇(5)、麦角甾醇(6)、3β-羟基-5α,8α-过氧麦角甾醇-6,22-双烯(7)、3β-羟基-5α,8α-过氧麦角甾醇-6,9,22-三烯(8)、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9)、麦角甾-7,22-二烯-6β-甲氧基-3β,5α-二醇(10)、麦角甾-7,22-二烯-3β-醇(11)、亚油酸(12)。结论:其中,化合物1~5为首次从东方栓菌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栓菌 分离鉴定 化学成分
下载PDF
桦褶孔菌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2种活性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郭磊 田野 +3 位作者 高然 孔德仙 王军民 华燕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3-108,共6页
为研究桦褶孔菌挥发油的化学组成及其生物活性,采用超临界CO_(2)萃取桦褶孔菌挥发油,通过GC-MS分析其化学成分,并评价其对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及抑菌作用。结果表明:从桦褶孔菌挥发油中共分离鉴定出31种化合物,其中亚油酸含量最高,达到12.... 为研究桦褶孔菌挥发油的化学组成及其生物活性,采用超临界CO_(2)萃取桦褶孔菌挥发油,通过GC-MS分析其化学成分,并评价其对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及抑菌作用。结果表明:从桦褶孔菌挥发油中共分离鉴定出31种化合物,其中亚油酸含量最高,达到12.9%,其他主要成分是三十四烷(9.4%)、二十四烷(6.4%)、抗坏血酸二棕榈酸酯(4.5%)、9(11)-脱氢麦角甾醇苯甲酸酯(3.2%)、二十烷(2.3%)、二十一烷(2.3%)、2,4-二叔丁基苯酚(2.2%)等。桦褶孔菌挥发油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对DPPH·、O_(2)^(-)·、·OH和ABTS^(+)·的清除能力随其浓度的增加而增强,EC50值分别为(115.81±4.75)、(40.72±3.71)、(185.26±5.22)、(687.63±6.53)μg/mL。桦褶孔菌挥发油对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变形杆菌3种革兰氏阴性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金黄亚种、枯草芽孢杆菌及四联球菌3种革兰氏阳性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抑制能力最强,最低抑制浓度为3.91μ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桦褶孔菌 挥发油 化学成分 抗氧化活性 抑菌活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