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滇中高原不同植被恢复条件下土壤肥力和水分特征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侯永平 段昌群 何锋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9-53,共5页
在干湿不同季节分析滇中高原不同恢复措施下群落的土壤肥力条件和土壤水分条件,结果表明,无论干湿季节,土壤养分含量在不同类型的植被中由优到劣依次为次生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云南松林、桉树林、荒坡灌草丛;各种植被对0~30cm的... 在干湿不同季节分析滇中高原不同恢复措施下群落的土壤肥力条件和土壤水分条件,结果表明,无论干湿季节,土壤养分含量在不同类型的植被中由优到劣依次为次生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云南松林、桉树林、荒坡灌草丛;各种植被对0~30cm的剖面层次的土壤肥力影响最大,自然恢复更新的植物群落对0~30cm土层的肥力影响显著优于人工林,其变化幅度也高于人工林;自然恢复更新的植物群落在30~60cm、60~90cm土层中,营养物质含量较低,尤其在雨季这些深层土壤营养物质的含量更小。次生常绿阔叶林的持水能力最强,桉树林的持水保水能力最低。次生常绿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土壤养分和水分在干湿季节间变化幅度较小,而桉树林和云南松林变化幅度较大。讨论认为雨季补充营养可以显著提高植被恢复的速度,生态建设中尽可能以自然演替恢复更新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中高原 植物群落 土壤肥力与水分 生态修复
下载PDF
丁草胺和乙草胺对蚯蚓CAT和SOD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5
2
作者 刘嫦娥 段昌群 +5 位作者 王旭 杨媛 刘飞 朱辉清 陈运锋 王汉明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56-761,共6页
研究土壤中丁草胺和乙草胺对蚯蚓抗氧化酶系CAT和SOD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蚯蚓体组织的CAT和SOD活性先增大后降低,与对照相比,蚯蚓CAT和SOD活性表现为低浓度诱导和高浓度抑制;在一定暴露时间内,随着丁草胺和乙草胺浓度... 研究土壤中丁草胺和乙草胺对蚯蚓抗氧化酶系CAT和SOD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蚯蚓体组织的CAT和SOD活性先增大后降低,与对照相比,蚯蚓CAT和SOD活性表现为低浓度诱导和高浓度抑制;在一定暴露时间内,随着丁草胺和乙草胺浓度的增加,CAT和SOD活性呈抛物线型剂量-效应相关关系;丁草胺和乙草胺暴露浓度与蚯蚓CAT和SOD活性均呈现出抛物线型暴露时间-胁迫效应的相关关系.不同酶对毒性效应的响应域值不同,其敏感性大小为:SOD>CAT.根据两个指标对污染物浓度响应域值的不同,建立剂量-效应关系与时间-效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草胺 乙草胺 蚯蚓 SOD CAT
下载PDF
云南部分蔬菜中氟积累特征及其成因初步分析 被引量:16
3
作者 何锋 段昌群 侯永平 《生态环境》 CSCD 2004年第3期327-329,共3页
对云南蔬菜产区部分蔬菜进行了分析,发现氟残留量普遍超过了1 mg/kg。在所检测的蔬菜中,菠菜的水溶性氟平均含量最高,为13.18 mg/kg。就叶菜类不同组织器官来看,氟的分布是:叶中的氟残留量>根中的氟残留量>茎中的氟残留量(以干质... 对云南蔬菜产区部分蔬菜进行了分析,发现氟残留量普遍超过了1 mg/kg。在所检测的蔬菜中,菠菜的水溶性氟平均含量最高,为13.18 mg/kg。就叶菜类不同组织器官来看,氟的分布是:叶中的氟残留量>根中的氟残留量>茎中的氟残留量(以干质量计算);就不同叶位来看,从老叶到幼叶氟残留量有逐渐下降的趋势。结合蔬菜产地的土壤分析结果,认为蔬菜中氟残留量不仅与土壤氟含量有关,而且还可能与施肥状况、蔬菜类别有关。文章还提出了减少蔬菜中氟残留量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蔬菜 水溶氟 残留
下载PDF
不同蚕豆品种对铅污染的光合生理响应特征 被引量:10
4
作者 雷冬梅 段昌群 +1 位作者 何锋 宋春敬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095-1098,共4页
以3个蚕豆品种(分别为K0883、K0502、K0697)为试验材料,通过大田模拟小剂量Pb污染(浓度为40和250mg.kg-1),研究了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细胞间隙CO2浓度、水分利用效率、叶绿素含量等光合生理响应特征的变化在不同品种中的差... 以3个蚕豆品种(分别为K0883、K0502、K0697)为试验材料,通过大田模拟小剂量Pb污染(浓度为40和250mg.kg-1),研究了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细胞间隙CO2浓度、水分利用效率、叶绿素含量等光合生理响应特征的变化在不同品种中的差异.结果表明,Pb污染下3个蚕豆品种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没有显著变化,叶绿素含量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在250mg.kg-1Pb浓度下,K0883蚕豆品种净光合速率、水分利用效率、细胞间隙CO2浓度分别升高121.80%、上升193.70%、下降42.76%.3个蚕豆品种对Pb污染的抗性大小顺序为K0883>K0697>K0502.蚕豆不同光合生理指标对小剂量Pb污染的响应特征不同.不同蚕豆品种对小剂量Pb污染的响应特征存在差异,这种种内的差异性采用单个生理指标难以反映,只有通过对多个指标的整合分析才能表现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豆 品种 PB 光合特征
下载PDF
对氨基苯亚甲基硫代若丹宁固相萃取分离光度法测定环境水和食品样品中的铅 被引量:11
5
作者 周世萍 段昌群 +2 位作者 胡秋芬 李云仙 刘宏程 《分析试验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70-73,共4页
合成了新试剂对氨基苯亚甲基硫代若丹宁(ABTR),并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元素分析鉴定其结构。研究了ABTR与铅的显色反应,在pH3.8的HAc NaAc缓冲介质中,吐温80存在下,ABTR与铅反应生成2∶1稳定络合物,该络合物可被WatersSep PakC18... 合成了新试剂对氨基苯亚甲基硫代若丹宁(ABTR),并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元素分析鉴定其结构。研究了ABTR与铅的显色反应,在pH3.8的HAc NaAc缓冲介质中,吐温80存在下,ABTR与铅反应生成2∶1稳定络合物,该络合物可被WatersSep PakC18小柱固相萃取,小柱上富集的络合物用乙醇洗脱后富集倍数可达50倍,在乙醇介质中,λmax=545nm,体系摩尔吸光系数ε=1.09×105L·mol-1·cm-1。铅量在0.05~4.0μg/mL内符合比尔定律,本法可用于环境水和食品样品中铅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氨基苯亚甲基硫代若丹宁 固相萃取光度法 环境水和食品样品
下载PDF
2-(2-喹啉偶氮)-5-二甲氨基酚固相萃取光度法测定锌的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周世萍 段昌群 +1 位作者 刘宏程 胡秋芬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667-1670,共4页
研究了新试剂2-(2-喹啉偶氮)-5-二甲氨基酚(QADMAP)与锌的显色反应,在pH 8.5的硼酸-氢氧化钠缓冲介质中,Triton X-100存在下,QADMAP与锌反应生成2∶1稳定络合物,体系最大吸收波长λmax=590 nm,摩尔吸光系数ε=1.22×105L.moL-1.cm-1... 研究了新试剂2-(2-喹啉偶氮)-5-二甲氨基酚(QADMAP)与锌的显色反应,在pH 8.5的硼酸-氢氧化钠缓冲介质中,Triton X-100存在下,QADMAP与锌反应生成2∶1稳定络合物,体系最大吸收波长λmax=590 nm,摩尔吸光系数ε=1.22×105L.moL-1.cm-1,样品中的锌用强阴离子交换固相萃取柱固相萃取预分离和富集后用该方法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2-喹啉偶氮)-5-二甲氨基酚 光度法 固相萃取
下载PDF
阿特拉津和绿麦隆对赤子爱胜蚓组织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刘嫦娥 段昌群 +5 位作者 王旭 陈运锋 刘飞 杨媛 朱辉清 王汉明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36-443,共8页
通过模拟污染实验,分析了阿特拉津和绿麦隆在单一和混合污染胁迫下对蚯蚓鲜重和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蚯蚓鲜重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而降低,与处理浓度有一定的相关性.两种除草剂在蚯蚓体... 通过模拟污染实验,分析了阿特拉津和绿麦隆在单一和混合污染胁迫下对蚯蚓鲜重和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蚯蚓鲜重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而降低,与处理浓度有一定的相关性.两种除草剂在蚯蚓体内的代谢表现为低浓度时诱导了SOD和CAT活性的增加,而高浓度时则抑制其活性;阿特拉津对蚯蚓SOD和CAT的诱导效应和抑制效应大于绿麦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特拉津 绿麦隆 蚯蚓 超氧化物歧化酶 过氧化氢酶
下载PDF
滇池北部重点水域蓝绿藻季节性变动下水体N∶P比值变化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何锋 段昌群 +4 位作者 杜劲松 韩亚平 郭艳英 潘珉 宋任彬 《中国工程科学》 2010年第6期94-98,共5页
受多种因素影响,滇池外海北部水域为蓝藻富集区。调查研究了蓝藻生物量季节性变动规律,对区域原水(不过滤)和净水(过滤了藻类)中N和P含量的变化也进行了监测。目的是研究蓝藻季节性消长对水体N和P含量的影响。结合生态化学计量学理论和... 受多种因素影响,滇池外海北部水域为蓝藻富集区。调查研究了蓝藻生物量季节性变动规律,对区域原水(不过滤)和净水(过滤了藻类)中N和P含量的变化也进行了监测。目的是研究蓝藻季节性消长对水体N和P含量的影响。结合生态化学计量学理论和方法,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4—11月,为蓝藻水华爆发的时段,其中以5—9月最为严重。通过分析,水体N和P随蓝藻生物量呈现相应变动规律,水体叶绿素和TN,TP之间都呈现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55和0.952。利用生态化学计量学分析,蓝藻和水体中N∶P比值没有固定性,表明蓝藻没有表现出强烈的化学计量特征,而蓝藻的季节性变动也没有导致本区域水体具化学计量特性。通过分析滇池水体N∶P比值与蓝藻生物量变化之间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308,表明富营养化水体中N∶P比率对蓝藻生物量直接影响不大。因此,只有通过降低水体中N和P的浓度,才能控制蓝藻的爆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池 蓝绿藻 N∶P比值 变化 生态化学计量学
下载PDF
超声雾化-ICP-AES测定植物样品中的微量元素 被引量:5
9
作者 周世萍 段昌群 +2 位作者 于泽芬 刘宏程 张继荣 《分析试验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15-118,共4页
研究了超声雾化-ICP-AES测定植物样品中As、Pb、Se、Bi、Ge、Mo的方法。对样品的测定条件进行了优化。在选定的仪器工作参数下,加标回收率达到95.5%~103%,RSD均小于3%。
关键词 超声雾化 ICP-AES 微波消解 微量元素
下载PDF
蚯蚓对土壤中乙草胺和丁草胺消解动态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嫦娥 段昌群 +5 位作者 刘飞 杨媛 王旭 朱辉清 陈运锋 王汉明 《现代农药》 CAS 2008年第2期28-32,共5页
为揭示利用蚯蚓活动对除草剂乙草胺和丁草胺的降解影响,采用模拟实验方法,通过有蚯蚓和无蚯蚓的对比实验,研究了乙草胺和丁草胺在土壤中的降解过程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除草剂的浓度变化和蚯蚓活动影响其降解速率。随着乙草胺和丁草胺... 为揭示利用蚯蚓活动对除草剂乙草胺和丁草胺的降解影响,采用模拟实验方法,通过有蚯蚓和无蚯蚓的对比实验,研究了乙草胺和丁草胺在土壤中的降解过程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除草剂的浓度变化和蚯蚓活动影响其降解速率。随着乙草胺和丁草胺浓度的增加,半衰期在不同程度地缩短。在供试浓度相同的情况下,蚯蚓会促进其降解,加速其解毒过程,乙草胺和丁草胺的降解半衰期有一定程度的缩短,分别缩短了2.2~2.3d和1.1~1.3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蚯蚓 乙草胺 丁草胺 消解动态
下载PDF
培养基组分对沙打旺(Astragalus adsurgens Pall)组培根增殖的影响及其培养滤液提取物的化感活性(英文) 被引量:2
11
作者 于福科 马永清 黄新会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4184-4194,共11页
采用L9(315)正交设计,研究了B5培养基营养组分对沙打旺组培根增殖的影响;并采用玻璃皿滤纸培养法,对其培养滤液提取物进行生物测定以验证沙打旺组培根的化感活性。结果显示:培养基的所有营养组分中,Fe2+对沙打旺组培根增殖的影响最大,... 采用L9(315)正交设计,研究了B5培养基营养组分对沙打旺组培根增殖的影响;并采用玻璃皿滤纸培养法,对其培养滤液提取物进行生物测定以验证沙打旺组培根的化感活性。结果显示:培养基的所有营养组分中,Fe2+对沙打旺组培根增殖的影响最大,蔗糖、H2PO4+、Mg2+、Mn2+、Cu2+、Zn2+、BO33-、Co2+、I-、C8H12ClNO3+C12H18Cl2N4OS+C6H5O2N+C6H12O6的影响次之,氮、Ca2+、MoO42-和NAA的影响最小。根据不同养分条件下沙打旺组培根干重的极差分析,筛选出适宜沙打旺组培根快速增殖的优化培养基。培养滤液提取物的生物测定结果表明沙打旺组培根培养过程中可能产生化感物质;化感作用强度的差异预示营养胁迫可能影响其化感物质的产生。研究为沙打旺组培根再生与繁殖提供一定依据,并揭示养分条件可能是该植物表达化感作用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打旺 组培根 培养基组分 培养滤液提取物 化感作用
下载PDF
全球变化研究与生态学在云南发展的机遇 被引量:1
12
作者 段昌群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3年第3期272-276,共5页
综述了全球变化生态学研究的前沿动态,分析了国际社会近年来在全球变化领域普遍关注的污染全球化及其对生物未来命运和进化前途的影响问题;阐述了云南在地质、地理、气候、生物等方面的特点及其在生态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地缘优势,指出了... 综述了全球变化生态学研究的前沿动态,分析了国际社会近年来在全球变化领域普遍关注的污染全球化及其对生物未来命运和进化前途的影响问题;阐述了云南在地质、地理、气候、生物等方面的特点及其在生态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地缘优势,指出了在揭示全球变化研究中云南的特殊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变化研究 生态学研究 云南 污染全球化 地缘优势 生物多样性 全球气候变化 全球污染扩散 中国 生态环境
原文传递
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e)对土壤中莠去津残留和消解动态的影响研究
13
作者 刘嫦娥 段昌群 +5 位作者 刘飞 杨媛 王旭 朱辉清 陈运锋 王汉明 《现代农药》 CAS 2008年第4期40-44,共5页
为了探讨赤子爱胜蚓对莠去津在土壤中的降解过程和消解动态及其影响因素,通过盆栽实验研究了不同浓度的莠去津在人工土壤中的降解速率。结果表明:莠去津在土壤中的降解系数和半衰期大小与莠去津浓度有关,半衰期随着浓度的增加而缩短。... 为了探讨赤子爱胜蚓对莠去津在土壤中的降解过程和消解动态及其影响因素,通过盆栽实验研究了不同浓度的莠去津在人工土壤中的降解速率。结果表明:莠去津在土壤中的降解系数和半衰期大小与莠去津浓度有关,半衰期随着浓度的增加而缩短。土壤中不同浓度莠去津的降解速度缓慢,降解速率为0.02449~0.2625d-1,半衰期为26.4~28.3d;接种赤子爱胜蚓后,降解速率为0.02707~0.02864d-1,半衰期降为24.2~25.6d,使半衰期缩短了2.3~2.7d;而且莠去津浓度大小与半衰期长短之间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子爱胜蚓 莠去津 消解动态 农药残留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