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5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药用植物内生真菌多样性及其活性成分的潜在应用价值 被引量:61
1
作者 谷苏 邵华 +2 位作者 蒋晓华 张玲琪 魏蓉城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4-15,共2页
目的 着重阐述药用植物内生真菌多样性及其活性成分的潜在药用价值 ;并初步探讨了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的特殊代谢机制。方法 从植物根、茎、叶、果实等中分离到的内生真菌 ,通过用改良的培养基培养 ,经检测 ,其代谢产物中含有与宿主植物... 目的 着重阐述药用植物内生真菌多样性及其活性成分的潜在药用价值 ;并初步探讨了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的特殊代谢机制。方法 从植物根、茎、叶、果实等中分离到的内生真菌 ,通过用改良的培养基培养 ,经检测 ,其代谢产物中含有与宿主植物相同或相似的药用活性成分。结果与结论 通过药用植物内生真菌多样性研究 ,可以找到与宿主相同或相似的活性成分(如抗癌药物成分等 )的菌株。对内生真菌何以能产生与宿主相同或相似活性成分的原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真菌 多样性 药用成分 药用植物
下载PDF
我国农村有机废弃物资源及沼气潜力 被引量:62
2
作者 张无敌 刘士清 +1 位作者 周斌 何彩云 《自然资源》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67-71,80,共6页
我国农村每年有各类秸秆 6 2× 10 8t,除去 4 0 %用于饲料和其它工业原料外 ,若全部用于沼气发酵 ,每年可产沼气 74 4× 10 8m3。每年农村可有各种畜禽粪便 34 781× 10 8t (TS为 2 0 % ) ,可产沼气 1536 2 1× 10 8m... 我国农村每年有各类秸秆 6 2× 10 8t,除去 4 0 %用于饲料和其它工业原料外 ,若全部用于沼气发酵 ,每年可产沼气 74 4× 10 8m3。每年农村可有各种畜禽粪便 34 781× 10 8t (TS为 2 0 % ) ,可产沼气 1536 2 1× 10 8m3。每年农村有人粪尿 1 7× 10 8t,可产沼气 88 4× 10 8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 粪便 沼气 农业废物 有机废物资源 中国
原文传递
真菌DNA提取方法的改良 被引量:43
3
作者 李绍兰 周斌 +3 位作者 杨丽源 李治滢 张琦 陈有为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2年第6期471-472,共2页
介绍一种快速有效的提取真菌DNA的方法 .用此方法提取了不同属真菌、酵母菌的DNA ,均获得比较满意的结果 .并用所提取的DNA作模板扩增 ,得到了可用作测序的PCR产物 .
关键词 DNA提取 提取方法 真菌 酵母菌 DNA序列分析 真菌分类学
原文传递
高通量测序在食品微生物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53
4
作者 米其利 李雪梅 +4 位作者 管莹 高茜 桂永发 朱洲海 夭建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3期302-308,共7页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越来越多新的研究投入到对食品微生物的研究中。高通量测序作为一种新兴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具有数据产出通量高、分析全面、灵敏、快速等特点,被广泛用于食品微生物生态学的研究中。本文对高通量测序的操作流程及...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越来越多新的研究投入到对食品微生物的研究中。高通量测序作为一种新兴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具有数据产出通量高、分析全面、灵敏、快速等特点,被广泛用于食品微生物生态学的研究中。本文对高通量测序的操作流程及其在食品微生物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进行总结,评价该技术的优势和局限性,并对其在食品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食品微生物生态学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微生物生态学 高通量测序 多样性 微生物区系
下载PDF
薏苡仁抗肿瘤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45
5
作者 杨红亚 王兴红 彭谦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I0007-I0009,共3页
关键词 薏苡仁 抗肿瘤活性 《本草纲目》 薏苡属植物 实验结果 镇静作用 离体心脏 兴奋作用
下载PDF
恶性有毒杂草紫茎泽兰的利用 被引量:30
6
作者 张无敌 《云南林业科技》 1996年第1期78-81,共4页
紫茎泽兰被公认为一种恶性有害杂草,目前尚无有效的防治方法。但从生物的多样角度来看,紫茎泽兰也有开发利用的价值。本文介绍了紫茎泽兰的营养成分含量,氨基酸组成;可开发利用作饲料的方法和工艺,能量利用于沼气的工艺路线。
关键词 紫茎泽兰 有毒杂草 利用
下载PDF
嗜盐放线菌分离方法 被引量:29
7
作者 唐蜀昆 姜怡 +3 位作者 职晓阳 娄恺 李文均 徐丽华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90-392,共3页
盐环境放线菌是一类独特的微生物资源。介绍了盐环境放线菌的种类,生理特性,影响嗜盐放线菌分离效果的基本因素,分离方法存在的问题,以及嗜盐放线菌分离的最新研究进展。推荐了3种适于分离嗜盐放线菌的培养基及分离方法。认为15%或以上N... 盐环境放线菌是一类独特的微生物资源。介绍了盐环境放线菌的种类,生理特性,影响嗜盐放线菌分离效果的基本因素,分离方法存在的问题,以及嗜盐放线菌分离的最新研究进展。推荐了3种适于分离嗜盐放线菌的培养基及分离方法。认为15%或以上NaCl浓度、一定比例的复合盐和培养基成分是高选择性分离嗜盐放线菌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盐放线菌 分离方法
下载PDF
三七连作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的16S rRNA系统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34
8
作者 陆晓菊 官会林 +2 位作者 张正芸 马永存 唐蜀昆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05-213,共9页
【目的】针对三七连作土传病害的生物防治技术研究,探讨其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与根腐病害的关联性。【方法】采集三七连作6年的健康植株与根腐病植株根际土壤,采用多种培养基进行分离、纯化,并对分离菌株提取DNA,用其16S rRNA序列的通... 【目的】针对三七连作土传病害的生物防治技术研究,探讨其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与根腐病害的关联性。【方法】采集三七连作6年的健康植株与根腐病植株根际土壤,采用多种培养基进行分离、纯化,并对分离菌株提取DNA,用其16S rRNA序列的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进行Blast同源及其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从采集样品中分离出的菌株分布于细菌域(Bacteria)中的4个门(Phyla)共40个属(Genera),其中从健康植株组土壤中培养出179株菌,分布于30个属,以伯克氏菌属(Burkholderia)、节杆菌属(Arthrobacter)、链霉菌属(Streptomyces)及芽孢杆菌属(Bacillus)为优势菌群;根腐病株组土样共培养出117株菌,分布于29个属,以罗尔斯顿菌属(Ralstonia——病原菌)、单胞菌属(Sphingomonas)、寡养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等为优势菌群;其中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肠杆菌属(Enterobacter)的分离菌株仅从病株组土壤中分离到;发现其可能新种5株;健康组与根腐病组土壤EC值及各元素离子浓度差异明显(P<0.05),健康组土壤中的优势微生物种群分布与土样中的EC值、NO-3、SO2-4、CO2-3、K+及全盐量呈负相关关系(显著度P<0.01)。【结论】研究表明,诱导三七连作土传病害的发生,除病原菌作用影响外,还与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微生物的种群结构及其优势微生物的种群比例具有密切的关联性,特别是土壤中有益微生物(Burkholderia,Bacillus,Streptomyces等)的丰度,对评价三七土壤健康状况及病害防治预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 根腐病害 土壤微生物 多样性分析 土壤理化性质
原文传递
生物质能──未来能源的希望 被引量:10
9
作者 张无敌 字尚斌 周长平 《能源研究与利用》 1995年第4期3-6,共4页
本文论述了生物质能的潜力和各种生物质能转化技术;开发和利用生物质能,我们能能能获得气体、液体、固体和电力等形式的能源。未来的生物质能,不仅能提供人类所需的各种能源,同时还有利于解决环境与发展的协调相益。
关键词 生物质能 潜力 转化 能源
原文传递
植物内生放线菌的分离方法 被引量:31
10
作者 陈华红 杨颖 +2 位作者 姜怡 唐蜀昆 徐丽华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82-185,共4页
植物内生放线菌是一类大有开发潜力的微生物资源。目前使用的分离条件和技术尚不完善,容易被外源菌和内生真菌、细菌污染,因此内生放线菌尤其是稀有内生放线菌的选择性分离技术至少是今后一段时间研究的重点。介绍了植物内生放线菌选择... 植物内生放线菌是一类大有开发潜力的微生物资源。目前使用的分离条件和技术尚不完善,容易被外源菌和内生真菌、细菌污染,因此内生放线菌尤其是稀有内生放线菌的选择性分离技术至少是今后一段时间研究的重点。介绍了植物内生放线菌选择性分离方法并提出值得研究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内生放线菌 分离方法
下载PDF
厌氧消化残留物对改良土壤的作用 被引量:24
11
作者 张无敌 周长平 刘士清 《生态农业研究》 CSCD 1996年第3期35-37,共3页
张无敌,周长平,刘士清。厌氧消化残留物对改良土壤的作用。1996,4(3):35~37。 厌氧消化残留物作肥料,有利于粪便秸秆还田,既可作为优质肥料,又是土壤改良剂。厌氧消化残留物具有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促进土壤团粒结构形成以及激活土壤微... 张无敌,周长平,刘士清。厌氧消化残留物对改良土壤的作用。1996,4(3):35~37。 厌氧消化残留物作肥料,有利于粪便秸秆还田,既可作为优质肥料,又是土壤改良剂。厌氧消化残留物具有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促进土壤团粒结构形成以及激活土壤微量元素和微生物活动等特点。厌氧消化残留物的肥效和培肥地力的功效,能使农作物平均增产10%~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消化残留物 改良土壤 土壤团粒结构 肥料
下载PDF
内生真菌与天然产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12
作者 王兴红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40-143,共4页
内生真菌生境独特,分布广泛,是发现新颖结构化合物的理想资源。植物是药用植物的主要材料,药用植物体内有大量内生真菌分布,内生真菌对药用植物的生长及活性成分的形成都有影响,如名贵中药血竭的形成需要内生真菌的参与,中药材的道地性... 内生真菌生境独特,分布广泛,是发现新颖结构化合物的理想资源。植物是药用植物的主要材料,药用植物体内有大量内生真菌分布,内生真菌对药用植物的生长及活性成分的形成都有影响,如名贵中药血竭的形成需要内生真菌的参与,中药材的道地性可能也与内生真菌有密切关系。从内生真菌中发现活性成分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随着野生中药资源及其生境遭到破坏,伴生的内生真菌也会随着大量消失,由此可能对中药长远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但这一现象尚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真菌 药用植物 天然产物
下载PDF
宜宾浓香型白酒酿造过程中可培养细菌的系统发育多样性 被引量:26
13
作者 王涛 赵东 +6 位作者 田时平 游玲 王松 冯瑞章 冯学愚 张云 崔晓龙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351-1357,共7页
【目的】为较系统地了解宜宾浓香型白酒酿造过程中可培养细菌的多样性,得到一些潜在的微生物资源。【方法】采用改良的NA培养基和高氏I号培养基分离、去除冗余,测定所得细菌纯培养物的16S rRNA基因,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分离得到... 【目的】为较系统地了解宜宾浓香型白酒酿造过程中可培养细菌的多样性,得到一些潜在的微生物资源。【方法】采用改良的NA培养基和高氏I号培养基分离、去除冗余,测定所得细菌纯培养物的16S rRNA基因,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分离得到603株细菌,4株菌的序列与GenBank中典型菌株序列相似性低于97%,代表着潜在新类群;599株菌与GenBank中34个属、101个种的典型菌株序列相似性大于97%,其中以Bacillus为绝对优势菌(315株),Streptomyces(121株)、Lysinibacillus(35株)、Staphylococcus(45株)为次优势菌,其余各属菌株均在10株以下。而且有16个属均只检测到1株菌。【结论】宜宾浓香型白酒发酵过程中的细菌呈现出较为丰富的多样性和一定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香型白酒 细菌 系统发育多样性 16S RRNA基因
原文传递
特异性真菌作用于龙血树材质形成血竭的研究 被引量:21
14
作者 杨靖 江东福 马萍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72-574,共3页
目的 探讨剑叶龙血树血竭的形成与微生物活动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分离自剑叶龙血树根部的内生真菌 95 6 8D镰孢霉接种于剑叶龙血树材质 (经灭活处理 )。结果 保湿培养 4~ 5个月后 ,在接种部位有红色血脂颗粒形成 ,经 UV、IR光谱分... 目的 探讨剑叶龙血树血竭的形成与微生物活动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分离自剑叶龙血树根部的内生真菌 95 6 8D镰孢霉接种于剑叶龙血树材质 (经灭活处理 )。结果 保湿培养 4~ 5个月后 ,在接种部位有红色血脂颗粒形成 ,经 UV、IR光谱分析及抗菌活性实验 ,初步证实该血脂与来自剑叶龙血树的天然血竭无本质差异。结论 特异性真菌作用于龙血树材质可促成血竭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异性真菌 血竭 龙血树材质 9568D镰孢霉
下载PDF
稀有放线菌分离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5
15
作者 杨宇容 徐丽华 +3 位作者 段若玲 金湘 王启兰 姜成林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7年第4期403-408,413,共7页
在培养基中加入7种不同抑制剂、不同的碳源或氮源及对土壤样品进行预处理等选择性分离各类放线菌.结果发现对土壤真菌、细菌有明显抑制作用而对放线菌无抑制作用的只有重铬酸钾,认为它是选择性分离放线菌的一种高效、便宜的抑制剂.... 在培养基中加入7种不同抑制剂、不同的碳源或氮源及对土壤样品进行预处理等选择性分离各类放线菌.结果发现对土壤真菌、细菌有明显抑制作用而对放线菌无抑制作用的只有重铬酸钾,认为它是选择性分离放线菌的一种高效、便宜的抑制剂.在培养基中加入的碳源或氮源不同,可分离到不同类型的放线菌,找到了在分离不同类型的放线菌时培养基中较好的碳、氮源组合.建立了分离稀有放线菌的选择性分离程序,得到了一种制备简便、菌落易辨认和挑菌,土样不需预处理便可达到分离稀有放线菌目的的培养基(YI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线菌 分离 抑制剂 氮源 碳源
原文传递
除草剂丁草胺对高产水稻土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24
16
作者 张仕颖 夏运生 +4 位作者 肖炜 崔晓龙 王永霞 史静 张乃明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15-819,共5页
采用BIOLOG碳素利用法,研究了模拟条件下不同丁草胺剂量(有效成分质量分数0.15、0.30和1.5 mg.kg-1)对高产水稻土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AWCD值分析结果表明:各处理均在温育72~120 h期间表现出较强的碳源利用能力,中低浓度对... 采用BIOLOG碳素利用法,研究了模拟条件下不同丁草胺剂量(有效成分质量分数0.15、0.30和1.5 mg.kg-1)对高产水稻土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AWCD值分析结果表明:各处理均在温育72~120 h期间表现出较强的碳源利用能力,中低浓度对微生物有促生长作用,高浓度有抑制作用,随着培养时间延长,丁草胺对微生物的促进和抑制作用逐渐减缓,直至完全消失。采用温育96 h数据进行群落多样性和碳源利用特征主成分分析,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分析结果表明,施用丁草胺会对高产水稻土微生物群落碳源利用能力产生不利影响,施药浓度是导致微生物群落碳源利用能力集中、可利用碳源种类数减少的直接原因,且浓度越高,发生变化所需时间越短。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施用丁草胺会导致高产水稻土微生物群落碳源利用能力改变,中低浓度改变速度快,高浓度改变速度较慢,随着丁草胺的自然降解,农药对微生物群落碳源利用能力的影响逐渐消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草胺 功能多样性 微生物 BIOLOG 高产水稻土
下载PDF
454测序技术在微生物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2
17
作者 段曌 肖炜 +2 位作者 王永霞 赖泳红 崔晓龙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5期76-81,共6页
以Sanger法(双脱氧核苷酸末端终止法)为代表的第1代测序技术由于其成本高、速度慢、通量低等不足,满足不了大规模测序的要求。进入21世纪后,以Roche 454为代表的第2代测序技术诞生了,454测序法作为一种高通量的测序方法,近年来已被广泛... 以Sanger法(双脱氧核苷酸末端终止法)为代表的第1代测序技术由于其成本高、速度慢、通量低等不足,满足不了大规模测序的要求。进入21世纪后,以Roche 454为代表的第2代测序技术诞生了,454测序法作为一种高通量的测序方法,近年来已被广泛应用于微生物生态学研究中。介绍了该测序技术的原理和操作步骤,结合本实验室的研究成果,对近年来运用454测序技术在微生物生态学研究中的进展进行综述,并对其研究前景进行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54测序 高通量测序 微生物多样性 宏基因组
下载PDF
云南阳宗海酵母菌种群结构及产胞外酶测试 被引量:24
18
作者 严亚萍 李治滢 +4 位作者 董明华 周巧 晋方佑 杨丽源 李绍兰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205-1212,共8页
【目的】研究阳宗海酵母菌种群结构,分析生物因子及非生物因子对酵母菌种群分布的影响;测试阳宗海酵母菌产胞外酶活性。【方法】水样用醋酸纤维素滤膜过滤,原位培养分离酵母菌;梯度稀释法分离土样和底泥样品;对分离得到的菌株进行DNA提... 【目的】研究阳宗海酵母菌种群结构,分析生物因子及非生物因子对酵母菌种群分布的影响;测试阳宗海酵母菌产胞外酶活性。【方法】水样用醋酸纤维素滤膜过滤,原位培养分离酵母菌;梯度稀释法分离土样和底泥样品;对分离得到的菌株进行DNA提取和测序,分析26S rDNA的D1/D2区域,并结合形态及生理生化指标进行鉴定;用产酶筛选培养基对分离得到的酵母菌进行产胞外酶活性测试。【结果】共分离得到201株酵母菌,鉴定分属于15个属48个种,其中包括10个潜在的新种;普鲁兰类酵母(Aureobasidium pullulans),库德里阿兹威氏毕赤酵母(Pichia kudriavzevii),胶红酵母(Rhodotorula mucilaginosa),Cryptococcus podzolicus是优势种;15.9%的酵母菌具有产胞外酶活性,主要是脂肪酶和淀粉酶。【结论】阳宗海酵母菌有较为丰富的多样性,人为活动对阳宗海酵母菌分布影响较大,其次浊度、电导率也是影响酵母菌种群分布的重要因素;阳宗海产胞外酶酵母菌可能参与湖泊生态系统的自然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宗海 酵母菌多样性 环境因子 胞外酶活性
原文传递
印度块菌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22
19
作者 吴少华 陈有为 +2 位作者 杨丽源 李绍兰 李治滢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211-1214,共4页
目的研究印度块菌Tuber indicum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印度块菌的95%乙醇提取液中分出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星鱼甾醇(stellasterol... 目的研究印度块菌Tuber indicum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印度块菌的95%乙醇提取液中分出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星鱼甾醇(stellasterol,Ⅰ)、麦角甾醇过氧化物(ergosterol 5α,8α-peroside,Ⅱ)、菜子甾醇(brassicasterol,Ⅲ)、麦角甾醇(ergosterol,Ⅳ)、啤酒甾醇(cerevisterol,Ⅴ)、(2S,3S,4R,2’R)-2-Ⅳ-(2'-hydroxy-tricosanoyl)-octadecan-1,3,4-triol(Ⅵ)、脑苷脂B(eerebroside B,Ⅶ)、尿嘧啶核苷(uridine,Ⅷ)、腺嘌呤核苷(adenosine,Ⅸ)、阿洛糖醇(allitol,X)。结论化合物Ⅰ~Ⅴ为麦角甾醇类衍生物,Ⅵ、Ⅶ为植物鞘氨醇型鞘酯,化合物I为首次从该菌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块菌 真菌 星鱼甾醇
原文传递
红曲霉转化中药葛根固体发酵条件研究 被引量:21
20
作者 宋艳秋 陈有为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707-1708,1745,共3页
[目的]研究红曲霉转化中药葛根固体发酵的条件,以期提高其转化率。[方法]对菌株YM3207转化葛根干粉的固体发酵培养条件和培养基进行了优化试验,通过菌种活化、种子培养、固体发酵培养方法以及正交试验考察了种子培养基、底物投入量、转... [目的]研究红曲霉转化中药葛根固体发酵的条件,以期提高其转化率。[方法]对菌株YM3207转化葛根干粉的固体发酵培养条件和培养基进行了优化试验,通过菌种活化、种子培养、固体发酵培养方法以及正交试验考察了种子培养基、底物投入量、转化温度、转化时间因素的影响与红曲霉转化条件。[结果]红曲霉菌YM3207菌株在YPD液体培养基中28℃、200r/min下培养3d作为种子培养条件最为合适;采用固体发酵方式,以中药葛根为底物,10%接种量,28℃培养10d为红曲霉菌最佳转化条件;培养基组成为葛根粉:鲜豆渣:米粉为1:1:1,含水量为50%时,能够获得较高葛根素含量的转化产物。[结论]采用该条件发酵转化葛根能够提高葛根主要有效成分含量,利用微生物转化提高中药药效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曲霉 葛根 发酵条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