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0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蔗象虫的人工饲养法 被引量:1
1
作者 田静 廖贻昌 《渝州大学学报》 1996年第4期52-54,共3页
详细介绍了人工饲养甘蔗象虫的成虫、卵。
关键词 甘蔗 象虫 人工饲养
下载PDF
细平象的幼期和成虫期形态学
2
作者 田静 廖贻昌 《渝州大学学报》 1996年第4期49-51,共3页
详细描述了甘蔗细平象的各期虫态
关键词 细平象 幼虫 成虫 形态特征 甘蔗害虫
下载PDF
蔗头象虫──细平象甲的研究初报
3
作者 廖贻昌 田静 《渝州大学学报》 1994年第3期55-58,共4页
细平象(Trochorhopdalushumeralischevrolat)是云南蔗区近十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地下害虫,以幼虫和成虫在甘蔗地下蔗头内蛀食,损失严重,一年发生一代。研究了该虫的生活习性及发生环境,发现... 细平象(Trochorhopdalushumeralischevrolat)是云南蔗区近十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地下害虫,以幼虫和成虫在甘蔗地下蔗头内蛀食,损失严重,一年发生一代。研究了该虫的生活习性及发生环境,发现成虫在蔗头内越冬,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细平象甲 生活习性 防治
下载PDF
灰斑象Diocalandra sp.的研究
4
作者 田静 廖贻昌 《甘蔗(福建)》 1999年第1期6-9,共4页
报道了云南甘蔗上具有毁灭性的地下害虫甘蔗灰斑象Diocalandrasp.的研究结果。该害虫主要以幼虫在地下蔗头内为害,一年发生一代,以幼虫在受害蔗头内越冬。介绍了其各个时期的生物学特点和习性,研究了其发生环境。
关键词 甘蔗 灰斑象 生活习性 防治措施
下载PDF
甘蔗灰斑象的初步研究
5
作者 田静 廖贻昌 《渝州大学学报》 1996年第1期51-55,共5页
报道了云南甘蔗上具有毁灭性的地下害虫——甘蔗灰斑象的研究结果。该害虫主要以幼虫在地下蔗头内为害,一年发生一代,以幼虫在受害蔗头内越冬。介绍了其各个时期的生物学特点和习性,研究了其发生环境,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 甘蔗 灰斑象 生活习性 防治措施 害虫
下载PDF
热带、亚热带外来玉米种质的利用 被引量:51
6
作者 番兴明 谭静 杨峻芸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07-111,共5页
我国近几年平均每年种植玉米 2 45 0万公顷 ,平均产量为每公顷 4 96吨 ,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居世界第二位。但 70年代以来我国玉米增产率呈下降趋势 ,玉米生产一直处于徘徊状态 ,其主要原因是国内种质资源匮乏 ,缺乏新的杂种优势群和杂种... 我国近几年平均每年种植玉米 2 45 0万公顷 ,平均产量为每公顷 4 96吨 ,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居世界第二位。但 70年代以来我国玉米增产率呈下降趋势 ,玉米生产一直处于徘徊状态 ,其主要原因是国内种质资源匮乏 ,缺乏新的杂种优势群和杂种优势模式。分析热带、亚热带外来玉米种质在我国玉米育种中的作用后 ,指出利用玉米起源中心的热带、亚热带种质可以拓宽温带种质的玉米遗传基础 ,构建新的杂种优势模式 ,产生出超强优势的杂交玉米新组合 ;提出了热带、亚热带外来玉米种质的利用途径及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热带 亚热带 种质资源 利用 育种
下载PDF
高产和超高产水稻产量差异比较及其原因探讨 被引量:25
7
作者 程在全 宋令荣 +4 位作者 黄兴奇 普双有 汪增祥 杨宏 杨高群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20-25,共6页
对高产与超高产水稻产地的环境因子、生长发育、物质积累、产量形成等因素进行比较研究,超高产水稻在有效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LAI高值持续时间、干物质积累总量等方面优于高产水稻。7~9月份超高产水稻所处环境的太阳辐射总量... 对高产与超高产水稻产地的环境因子、生长发育、物质积累、产量形成等因素进行比较研究,超高产水稻在有效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LAI高值持续时间、干物质积累总量等方面优于高产水稻。7~9月份超高产水稻所处环境的太阳辐射总量、最高温分别比高产环境高25.7%和21.3%。形成大穗、多穗的遗传力小,其决定时期无光温明显差异,因而改变栽培管理措施来增加高产水稻的有效穗粒数和穗粒数至超高产水平是客观可行的。粒重形成的遗传力较大,选用千粒重较高的品种可以弥补高产水稻所处环境下8、9月份光温的略微不足。笔者认为:第一,在5、6月份采取适当措施增加有效穗和延长穗分化时期以利形成大穗;第二,在8、9月份采取营养调控等措施延长高产水稻LAI高值持续期,增加其干物质积累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高产 超高产 气象因子 产量因素
下载PDF
丝胶及其水解物的生物活性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8
作者 叶建州 白兴荣 +1 位作者 马伟光 张超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64-67,共4页
关键词 丝线 药理作用 研究进展 研究结果 生物活性 皮肤 天然 丝胶 蚕丝 蛋白质
下载PDF
种子的发芽和休眠(Ⅰ) 被引量:11
9
作者 J.Derek Bewley 任成伟 鄢波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84-86,共3页
关键词 吸胀作用 代谢活动 蛋白质合成 胚根伸长 种子发育 突变体 ABA 种子 发芽 休眠
下载PDF
云南割手密与斑茅血缘F_1代优良材料抗砍晒种质特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桃联安 张家瑞 《甘蔗(福建)》 1997年第2期9-11,34,共4页
含云南斑茅血缘F1代材料比含云南割手密血缘F1代材料具有较好的抗砍晒效果,其表现为水份散失少,蔗糖份下降慢,重力纯度下降少。在蔗糖份变化的过程中,蔗糖转化和被利用起决定作用。
关键词 甘蔗 云南割手密 斑茅 抗砍晒 种质
下载PDF
高温季节百合组培苗的移栽技术 被引量:5
11
作者 黄作喜 李正明 +3 位作者 熊丽 吴丽芳 屈云慧 吴学尉 《林业科技开发》 2002年第5期55-56,共2页
试验表明高温季节珍珠岩∶腐殖土为 1∶1、2∶1有利于百合组培苗移植成活 ;2~ 5℃去顶冷藏 40d ,亚洲百合及东方百合组培苗移植成活率提高 30 %以上 ;全苗冷藏处理的组培苗长势优于去顶冷藏 ;杂交系百合组培苗不经冷藏即可越夏 ,对移... 试验表明高温季节珍珠岩∶腐殖土为 1∶1、2∶1有利于百合组培苗移植成活 ;2~ 5℃去顶冷藏 40d ,亚洲百合及东方百合组培苗移植成活率提高 30 %以上 ;全苗冷藏处理的组培苗长势优于去顶冷藏 ;杂交系百合组培苗不经冷藏即可越夏 ,对移植基质配比组合的选择性不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季节 百合 组培苗 移栽技术
下载PDF
云南省生产用玉米主要种质分析与杂交优势利用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江民 李雁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95-101,共7页
通过对 1 990~ 1 998年云南省生产用玉米主要种质进行系谱分析 ,发现玉米种质主要集中在 5大杂优群 ,利用的主要模式 6种 ,重点讨论了在生产上使用的主要杂优群和杂优模式选择、改良与利用等问题。根据育种经验和生产工作的实践 。
关键词 玉米 种质分析 杂种优势群 杂种优势模式 利用
下载PDF
种子的发芽和休眠(Ⅱ) 被引量:5
13
作者 J.Derek Bewley 任成伟 鄢波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9-40,共2页
关键词 种子发芽 种子休眠 休眠基因 赤毒素 脱落酸 胚根萌发
下载PDF
印度尼西亚食用魔芋资源分布及产业发展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东华 汪庆平 马晋林 《长江蔬菜》 2011年第14期9-13,共5页
在印尼26个魔芋种中,仅Amorphophallus.muelleri(珠芽弥勒魔芋),Amorphophallus.variabilis(印尼白魔芋)和Amorphophallus.paeoniifolius(疣柄魔芋)是民间有食用记录的3种魔芋。其中,淀粉型疣柄魔芋在印尼种植及应用广泛,珠芽弥勒魔芋... 在印尼26个魔芋种中,仅Amorphophallus.muelleri(珠芽弥勒魔芋),Amorphophallus.variabilis(印尼白魔芋)和Amorphophallus.paeoniifolius(疣柄魔芋)是民间有食用记录的3种魔芋。其中,淀粉型疣柄魔芋在印尼种植及应用广泛,珠芽弥勒魔芋主要在印尼爪哇岛、苏拉威西岛和南加里曼丹种植,而印尼白魔芋则少有种植。印尼具有明显的资源优势、气候环境宜于发展魔芋产业,但因加工条件不完善、灌溉设施缺乏等阻碍了印尼魔芋产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芽弥勒魔芋 印尼白魔芋 疣柄魔芋 生物学差异
下载PDF
玉米育苗接种VA菌根真菌的田间侵染力和接种效应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洪中 张忠武 +3 位作者 贾秋鸿 张玲琪 李治滢 杨丽媛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1年第3期25-28,共4页
用测定玉米田间VA菌根真菌侵染率和繁殖体数量动态及接种反应的方法 ,研究玉米营养袋接种VA菌根菌的田间侵染力和接种效应及其受不同施肥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 :(1)在玉米整个生育期 ,特别是前期接种VA菌根菌提高了田间VA菌侵染率和繁... 用测定玉米田间VA菌根真菌侵染率和繁殖体数量动态及接种反应的方法 ,研究玉米营养袋接种VA菌根菌的田间侵染力和接种效应及其受不同施肥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 :(1)在玉米整个生育期 ,特别是前期接种VA菌根菌提高了田间VA菌侵染率和繁殖体数量。 (2 )接种从同一土壤筛选的菌种在半量施肥和不施肥水平下提高了植株含磷量、籽粒含磷量和总吸磷量 ,并增加了玉米的籽粒产量和秸秆量 ;接种引进的G .caledonium菌种在不施肥水平下也有较好的菌根效应。 (3)各接种处理的VA菌田间侵染率均表现出 30d左右达到最高 ,然后逐渐下降。除Acauloporaspp .菌种外 ,接种其他几种VA菌的田间繁殖体数量在 30d达最大 ,以后保持稳定或略有减少。接种筛选的Acauloporaspp .菌种其繁殖体数量在 4 9d以后达到最大。 (4 )半量施肥和不施肥与全量施肥相比 ,VA菌有较高的田间侵染率 ,并在整个生育期保持较高的繁殖体数量。但生育期内田间VA菌繁殖体数量和其侵染率的关系难以确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A菌根真菌 田间侵染率 繁殖体数量 田间侵染力 菌根效应 接种反应 玉米 施肥
下载PDF
推动云南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思考
16
作者 申时全 《社会主义论坛》 2023年第12期33-34,共2页
云南是世界茶树核心原生地,是普洱茶的发源地,滇红茶的故乡。茶产业是云南省传统优势特色产业,是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茶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是名副其实的民生产业和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云南省有110多个县(市、区)... 云南是世界茶树核心原生地,是普洱茶的发源地,滇红茶的故乡。茶产业是云南省传统优势特色产业,是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茶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是名副其实的民生产业和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云南省有110多个县(市、区)产茶,有茶农600多万,涉茶人口1100多万;云茶产品热销全国31个省(区、市),也远销30多个国家(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导产业 民生产业 乡村振兴 原生地 农民增收 滇红茶 优势特色产业 对策思考
原文传递
云南元江普通野生稻分化的研究──普通野生稻与籼粳亲和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袁平荣 杨从党 +3 位作者 周能 贺庆瑞 孙传清 王象坤 《农业考古》 1998年第1期38-40,共3页
云南元江普通野生稻分化的研究──普通野生稻与籼粳亲和性的初步研究云南省农科院粮作所袁平荣,杨从党,周能,贺庆瑞中国农业大学孙传清,王象坤关于栽培稻起源演化的研究,近年的结果是亚洲栽培稻(OryzasativaL.)起... 云南元江普通野生稻分化的研究──普通野生稻与籼粳亲和性的初步研究云南省农科院粮作所袁平荣,杨从党,周能,贺庆瑞中国农业大学孙传清,王象坤关于栽培稻起源演化的研究,近年的结果是亚洲栽培稻(OryzasativaL.)起源于普通野生稻(Oryzaruf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野生稻 籼粳亲和性 云南元江 中国普通野生稻 中国栽培稻 籼粳分化 结实率 云南省 起源与分化 同工酶
下载PDF
满天星试管苗生产过程中的生根调试 被引量:3
18
作者 杨琼芬 赵辉 +2 位作者 奎丽梅 单芹丽 王玉宝 《云南农业科技》 2000年第2期16-16,24,共2页
关键词 满天星 试管苗 生根 培养基 IBA IAA NAA
下载PDF
云南金沙江干热河谷水稻高产形成及特点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周能 杨从党 +2 位作者 袁平荣 孙有泉 贺庆瑞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5期46-49,共4页
通过试验研究并结合大面积生产调查,初步明确了云南金沙江干热河谷水稻高产的原因及形成特点.该地区之所以高产,除较特殊的生态因子,如光照、温度、热量等,高产的形成以其拥有较大的生长群体和较高的有效群体及总颖花量所致.
关键词 水稻 高产 生态因子 群体 总颖花量
下载PDF
云南籼、粳稻组织培养力差异 被引量:4
20
作者 杜彬 张尧忠 +1 位作者 贺庆瑞 彭满秀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1994年第1期30-33,共4页
通过对16个籼稻品种及36个粳稻品种的种子体细胞培养,发现粳稻比籼稻早两天出现可分辨大小(3~4mm)的愈伤组织,绿苗高峰期也提前,但在绿苗分化率上,则是籼稻比粳稻易分化。
关键词 籼稻 粳稻 组织培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