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探讨桔梗汤治疗慢性咽炎的作用机制
1
作者 苏文涛 韩玉欣 +4 位作者 王慧 何荣旺 申胜 何旭东 何金彪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876-1885,共10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技术,预测桔梗汤干预慢性咽炎的关键靶点及作用通路,并通过动物实验验证预测结果。方法建立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诱导的慢性咽炎大鼠模型,探究桔梗汤对慢性咽炎大鼠血清炎症因子及咽部组织病理变化的影响。使...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技术,预测桔梗汤干预慢性咽炎的关键靶点及作用通路,并通过动物实验验证预测结果。方法建立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诱导的慢性咽炎大鼠模型,探究桔梗汤对慢性咽炎大鼠血清炎症因子及咽部组织病理变化的影响。使用人类在线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nline Mendelian Inheritance in Man,OMIM)、DrugBank和GeneCards数据库筛选慢性咽炎关键靶点;UHPLC-QE-MS分析桔梗汤化学成分,结合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和SwisstargetPredicition数据库确认成分作用靶点。使用STRING平台构建关键靶点蛋白互作网络;通过注释、可视化和综合发现数据库(Database for Annotation,Visualization and Integrated Discovery,DAVID)对关键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分析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通过AutoDock Tools 1.5.6软件对有效成分及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Western Blot法验证预测结果。结果体内实验显示,桔梗汤可有效降低慢性咽炎大鼠血清中IL-1β、IL-6、TNF-α、ICAM-1、MCP1水平(P<0.05),并逆转咽部组织病理损伤。得到94个桔梗汤主要活性成分,协同作用于311个靶点,参与外源性刺激反应、药物反应、蛋白酪氨酸激酶活性等生物学过程,调控PI3K/AKT、MAPK、Ras等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关键靶点与有效成分间均有较强的结合能力;Western Blot显示桔梗汤可显著降低TLR4蛋白表达及P38 MAPK磷酸化水平。结论桔梗汤通过调控TLR4/P38 MAPK信号通路降低血清炎症因子及逆转咽部组织病理变化从而治疗慢性咽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桔梗汤 慢性咽炎 炎症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TLR4/P38 MAPK信号通路 大鼠
原文传递
葛根素通过AMPK/mTOR通路激活自噬治疗小鼠高脂血症
2
作者 李蕾 金妍伶 +5 位作者 吕碧君 王月 陆芝梅 袁迪芬 吴月滢 袁嘉丽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0-66,76,共8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葛根素(Puerarin, PUE)对高脂血症(Hyperlipidemia, HLP)模型小鼠治疗效果的机制.实验选用C57BL/6J品种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Control)、模型组(Model)以及葛根素低、中、高剂量治疗组(PUE-L、PUE-M、PUE-H).成功构建高脂... 本研究旨在探讨葛根素(Puerarin, PUE)对高脂血症(Hyperlipidemia, HLP)模型小鼠治疗效果的机制.实验选用C57BL/6J品种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Control)、模型组(Model)以及葛根素低、中、高剂量治疗组(PUE-L、PUE-M、PUE-H).成功构建高脂血症模型后,对小鼠进行了为期4周的葛根素干预治疗,并采用试剂盒检测了小鼠血脂谱的变化情况.此外,观察小鼠肝脏组织的病理变化,并通过Western blot方法对肝脏组织中的关键蛋白进行了检测,包括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与雷帕霉素哺乳动物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脂质代谢的关键调控蛋白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SREBP)、以及自噬过程中的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LC3)和自噬底物(P62)的表达水平.进一步使用了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技术,来检测肝组织中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脂肪酸合成酶(FAS)、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的mRNA转录水平,以及AMPK/mTOR信号通路相关的mRNA和炎症因子的mRNA的转录水平.相较于模型组,葛根素处理组小鼠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水平明显下降,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水平则显著上升.肝脏组织中,细胞空泡样变化及脂滴积聚在葛根素干预后明显减少.在给药后,肝组织中的ACC、FAS、SREBP-1c mRNA的相对表达量有所降低,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 LPS)和促炎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的表达下降,而抗炎因子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和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的表达水平则有所上升.此外,小鼠肝脏组织中的mTOR、SREBP、P62蛋白水平降低,而AMPK、p-AMPK、LC3蛋白的表达水平则增加.综上所述,实验结果表明,葛根素能够有效改善高脂血症模型小鼠的血脂谱,并降低炎症反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葛根素调节AMPK/mTOR信号通路,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脂血症 葛根素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雷帕霉素哺乳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 自噬 炎症
下载PDF
中医调控巨噬细胞极化缓解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月 陆芝梅 +2 位作者 李蕾 吕碧君 陈欢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7期35-37,58,共4页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与肠道免疫相关的肠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巨噬细胞是一种固有免疫细胞,在肠道免疫屏障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外界的刺激下巨噬细胞能迅速诱导,从而在机体中发挥促炎和抑炎作用。巨噬细胞极化在UC发病过程中起重要...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与肠道免疫相关的肠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巨噬细胞是一种固有免疫细胞,在肠道免疫屏障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外界的刺激下巨噬细胞能迅速诱导,从而在机体中发挥促炎和抑炎作用。巨噬细胞极化在UC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目前西医治疗手段长期治疗UC时伴随着明显的副作用,且预后效果欠佳。临床治疗中发现,中医诊治该疾病具有疗效高且副作用小的优势,但是中医治疗该疾病的作用机制并不明确,所以本文从中医调控巨噬细胞极化缓解UC的角度出发,探究UC与巨噬细胞极化之间的联系,阐明中医治疗UC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巨噬细胞极化从而缓解肠道炎症和修复肠黏膜屏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溃疡性结肠炎 固有免疫 巨噬细胞极化
下载PDF
基于“脾主为卫”的黄芽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机制探讨
4
作者 王斯 廖加抱 +4 位作者 李蕾 裴环 吕游 袁嘉丽 李小雅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7期855-861,共7页
[目的]丰富中医“脾主为卫”理论的现代科学内涵,为实验研究及临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提供思路借鉴。[方法]自UC中医治则治法与“脾主为卫”理论相契合出发,结合黄芽汤中各药物治疗UC的作用,通过阐释“脾主为卫”... [目的]丰富中医“脾主为卫”理论的现代科学内涵,为实验研究及临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提供思路借鉴。[方法]自UC中医治则治法与“脾主为卫”理论相契合出发,结合黄芽汤中各药物治疗UC的作用,通过阐释“脾主为卫”的理论内涵及免疫学外延,同时结合现代药理学研究,初步探讨“健脾益气”经典方黄芽汤治疗UC的潜在作用机制。[结果]尽管黄芽汤治疗UC的研究尚缺乏,然黄芽汤自中医“脾主为卫”理论出发,通过“健脾益气”治疗UC具有可行性,其潜在机制包括调节免疫细胞、保护肠上皮屏障功能、调节肠道菌群、抑制或减轻炎症反应、调节自噬通路表达5个方面。[结论]中医“脾主为卫”理论内涵与现代医学中机体免疫功能的发挥具有同质生理效应,是脾、胃肠道等多器官协同作用的结果,采用“健脾益气”经典方黄芽汤通过多靶点、多环节治疗UC,不仅具有可行性,亦将为UC的治疗提供新思路,为中医基础理论及经典名方的系统研究和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主为卫 健脾益气 黄芽汤 溃疡性结肠炎 免疫功能 潜在机制
下载PDF
基于“肠-骨”轴探讨药食同源复方强骨宁缓解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
5
作者 李宁 吴月滢 +5 位作者 裴环 李律宇 任煜 李蕾 王斯 袁嘉丽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308-2315,共8页
目的:从“肠-骨”轴角度探索强骨宁缓解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双侧卵巢去势(OVX)法模拟PMOP模型,将雌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卵巢去势组(OVX组),强骨宁低、中、高剂量组,连续灌胃给药8周后收集... 目的:从“肠-骨”轴角度探索强骨宁缓解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双侧卵巢去势(OVX)法模拟PMOP模型,将雌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卵巢去势组(OVX组),强骨宁低、中、高剂量组,连续灌胃给药8周后收集小鼠股骨、结肠、新鲜粪便。Micro-CT检测小鼠股骨骨密度变化,Masson染色观察股骨骨微结构与胶原纤维变化,ELISA检测血清骨转换因子和结肠中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检测结肠中Claudin-1、ZO-1、Occludin表达,16S rDNA高通量测序检测分析粪便中微生物的物种变化,CG-MS检测粪便中短链脂肪酸(SCFAs)的含量。结果:与Sham组比较,OVX组小鼠股骨骨密度显著降低,骨小梁稀疏、断裂,骨转换率提高;肠道炎症水平升高,肠屏障损伤,肠道菌群多样性呈减少趋势,粪便中SCFAs含量减少。与OVX组比较,强骨宁干预后OVX小鼠骨密度及股骨骨微结构明显改善,骨转换率降低;肠道炎症水平下降,肠道紧密连接蛋白表达水平恢复,肠道菌群中g_Akkermansia、g_Parabacteroides、g_Alistipes等优势菌属丰度显著增加(P<0.05),g_Ruminococcus菌属丰度显著减少(P<0.05),SCFAs表达量增加。结论:强骨宁可缓解OVX小鼠的骨丢失及其伴随的肠道炎症及屏障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肠道菌群与SCFAs的变化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骨”轴 强骨宁 肠屏障 16S rDNA 短链脂肪酸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