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雷公藤固态生物转化产物减毒增效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8
1
作者 马伟光 毕云 +3 位作者 黄之镨 钱如贵 李婵娟 浦仕彪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27-930,共4页
目的观察与比较经曲霉菌种和根霉菌种转化后的雷公藤甲醇总提取物的药理活性和毒性反应,为筛选具有保持或提高雷公藤活性、降低毒性的生物转化菌种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急性和慢性炎症模型、免疫器官质量及细胞免疫试验考察转化产物... 目的观察与比较经曲霉菌种和根霉菌种转化后的雷公藤甲醇总提取物的药理活性和毒性反应,为筛选具有保持或提高雷公藤活性、降低毒性的生物转化菌种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急性和慢性炎症模型、免疫器官质量及细胞免疫试验考察转化产物的药理活性;采用ip给药途径观察急性毒性反应。结果曲霉菌种转化后甲醇总提取物(TW1)的抗炎、免疫抑制作用略有增强,且毒性明显降低;根霉菌种转化总提取物(TW2)毒性有所降低,但抗炎、免疫抑制作用也略有下降。结论曲霉菌种和根霉菌种转化后的甲醇总提取物在抗炎、免疫抑制作用和急性毒性方面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减毒增效作用以曲霉菌种较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 生物转化 曲霉菌 根霉菌
原文传递
洋参普洱茶的抗疲劳作用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马伟光 黄之镨 +3 位作者 游文龙 游文新 曾光远 刘玉清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24-226,共3页
目的:考察洋参普洱茶的抗疲劳作用,为产品开发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小鼠转棒停留时间、负重游泳时间及肝糖原测定实验,与标准普洱茶比较洋参普洱茶的抗疲劳作用。结果:ICR小鼠以每次1.25、2.5、5.0g/kgbw连续灌胃7d(每天1次),标准普... 目的:考察洋参普洱茶的抗疲劳作用,为产品开发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小鼠转棒停留时间、负重游泳时间及肝糖原测定实验,与标准普洱茶比较洋参普洱茶的抗疲劳作用。结果:ICR小鼠以每次1.25、2.5、5.0g/kgbw连续灌胃7d(每天1次),标准普洱茶和洋参普洱茶中、高剂量均能明显延长小鼠在转轮上的停留时间;连续灌胃14d,两样品均能不同程度延长负重小鼠的游泳时间,以洋参普洱茶作用较强;连续灌胃10d,两样品均能不同程度提高静态小鼠的肝糖存储。结论:两种茶均有一定抗疲劳作用,同等原茶剂量的洋参普洱茶抗疲劳作用略比标准普洱茶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参普洱茶 抗疲劳 药理研究
下载PDF
配方普洱茶的急性毒性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马伟光 黄之镨 +3 位作者 游文龙 李金山 曾光远 刘玉清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12,共4页
为了探明配方普洱茶饮用的安全性,以标准普洱茶为对照,采用国家标准规定的测量方法分别测定茶样中的理化成分,并进行急性毒性试验。试验测得标准普洱茶、灵芝普洱茶、洋参普洱茶、橄榄普洱茶、荞芽普洱茶等5个茶样对小白鼠的LD50依次为1... 为了探明配方普洱茶饮用的安全性,以标准普洱茶为对照,采用国家标准规定的测量方法分别测定茶样中的理化成分,并进行急性毒性试验。试验测得标准普洱茶、灵芝普洱茶、洋参普洱茶、橄榄普洱茶、荞芽普洱茶等5个茶样对小白鼠的LD50依次为10.32、10.02、10.02、10.96、10.32 g/kg;在理化指标上:配方普洱茶与标准普洱茶没有明显的差异,且符合普洱茶的国家规定。试验结果表明,配方普洱茶的急性毒性与标准普洱茶同样具有较高的食用安全性,从食品毒理学的标准来看,4个配方普洱茶都属于实际无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方普洱茶 急性毒性
下载PDF
整体固态生物转化后三七化学成分变化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马伟光 黄之镨 +3 位作者 范培红 Andrew Marston Karine Ndjoko Ioset Kurt Hostettmann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683-1686,共4页
目的:通过研究曲霉菌在不同营养条件下对滇产三七进行固态生物转化后其皂苷部分的化学变化,寻找药理活性存在差异的原因。方法:采用含量测定、高效液相和液-质联用(LC-MS)技术,对三七不同转化条件所得产物的化学成分变化进行初步的研究... 目的:通过研究曲霉菌在不同营养条件下对滇产三七进行固态生物转化后其皂苷部分的化学变化,寻找药理活性存在差异的原因。方法:采用含量测定、高效液相和液-质联用(LC-MS)技术,对三七不同转化条件所得产物的化学成分变化进行初步的研究分析。结果:含量测定表明,除1号样的R1有增加外,2个转化产物中的R1、Rg1、Re、Rb1都有所降低;在203.4nm和254.4nm波长下的HPLC图谱表明,原药材与2个转化产物的区别不仅表现在峰面积的改变上,而且有新吸收峰的出现;在LC-MS的检测中,2个转化产物中均未能检测出原药材中6个主要成分的色谱峰,但转化产物都出现了6个新的色谱峰,其中仅有1个相同。结论:三七经曲霉菌转化后总皂苷的化学成分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揭示了药理研究效果有差异的原因,同时也反映了微生物对转化底物的选择性受不同营养源的影响很大,这一新发现为采用固态生物转化法来进行天然药物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产三七 固态生物转化 曲霉菌 化学成分
原文传递
雷公藤固态生物转化产物化学成分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马伟光 刘亚平 +2 位作者 黄之镨 毕云 罗晓东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7-119,共3页
目的:对卫矛科植物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F的干燥根茎进行固态生物转化后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初步研究。方法:雷公藤生物转化产物用甲醇提取,依次用石油醚、氯仿、醋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对氯仿部分采用各种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 目的:对卫矛科植物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F的干燥根茎进行固态生物转化后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初步研究。方法:雷公藤生物转化产物用甲醇提取,依次用石油醚、氯仿、醋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对氯仿部分采用各种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纯化物通过波谱数据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具有药理活性的氯仿部分分离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Caffeine(1),82-dienabieta-ll,14-dione-19-acid(2),β-Sitosterol(3),Stigmastero1(4),3β-Hydroxy-5α,8α-epidioxyergosta-6,22-diene(5),而雷公藤的主要毒性二萜成分雷公藤甲素和雷公藤内酯却没有被发现。结论:雷公藤的主要毒性二萜成分雷公藤甲素和雷公藤内酯却没有从活性部位氯仿萃取物中分到,证明转化脱毒是有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 生物转化 化学研究
原文传递
橄榄普洱茶饮料的功效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马伟光 黄之镨 +3 位作者 游文龙 游文新 李金山 刘玉清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24-128,共5页
目的:研究滇橄榄普洱茶饮料对小鼠高血脂症和抗疲劳作用的影响,初步判断该产品的功效。方法:采用脂代谢紊乱模型,观察高脂饮食小鼠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的影响;通过小鼠负重游泳试验及肝糖原测定实验来... 目的:研究滇橄榄普洱茶饮料对小鼠高血脂症和抗疲劳作用的影响,初步判断该产品的功效。方法:采用脂代谢紊乱模型,观察高脂饮食小鼠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的影响;通过小鼠负重游泳试验及肝糖原测定实验来研究抗疲劳作用。结果:ICR小鼠连续灌胃14d,标准普洱茶和滇橄榄普洱茶饮料对高脂饮食小鼠血清TC、TG、LDL-C的降低作用明显,对HDL-C的升高明显;在负重游泳中小鼠的运动时间明显延长,提高静态小鼠的肝肝糖存储。结论:采用药食两用植物与普洱茶相结合而研发出来的普洱茶饮料具有明显的辅助降血脂和抗疲劳的作用,其生物活性明显优于单纯的普洱茶。为功能性茶饮料的创新与开发,野生生物资源的有效利用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茶 滇橄榄茶饮料 药食两用植物 药理研究
原文传递
滇产三七固态生物转化后的化学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马伟光 黄之镨 +3 位作者 范培红 Andrew Marston Karine Ndjoko Ioset Kurt Hostettnann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801-2803,共3页
目的通过研究大曲菌种在不同营养条件对滇产三七进行固态生物转化后其皂苷部分的化学变化,寻找药理活性存在差异的原因。方法采用含量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和HPLC-MS法,对大曲菌种在不同条件下的三七转化产物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转... 目的通过研究大曲菌种在不同营养条件对滇产三七进行固态生物转化后其皂苷部分的化学变化,寻找药理活性存在差异的原因。方法采用含量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和HPLC-MS法,对大曲菌种在不同条件下的三七转化产物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转化产物中的R1、Rg1、Re、Rb1含量都出现降低;203.4nm、254.4nm波长下,转化产物不仅峰面积的改变,且出现了相对极性偏小的新吸收峰;转化中消失的化合物大多相同,但产生的新化合物也有相同,也存在差异。结论三七经转化后化学组份发生了明显变化,揭示了药理效果差异的原因,反映了微生物对转化对象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和转化诱导性,且不同营养源将影响菌种性能的表达,为新化合物的筛选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 生物转化 大曲菌种 化学成分
下载PDF
配方普洱茶的发酵及其初步的药理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马伟光 黄之镨 +3 位作者 曾光远 彭友良 游文龙 刘玉清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70-73,共4页
普洱茶是云南的特产名茶,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普洱茶以其茶性柔和,消积化滞、去油腻的特有功效一直受到大众的喜爱。但是随着近年来暴露出来的普洱茶发酵生产方面的一些问题和普洱茶本身口感单一的缺陷,使得云南普洱茶产... 普洱茶是云南的特产名茶,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普洱茶以其茶性柔和,消积化滞、去油腻的特有功效一直受到大众的喜爱。但是随着近年来暴露出来的普洱茶发酵生产方面的一些问题和普洱茶本身口感单一的缺陷,使得云南普洱茶产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瓶颈。普洱茶产业的重新崛起和可持续发展必须依赖于科学的创新和规范化,标准化的生产。报道了以制作普洱熟茶的原料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主,以中医药理论为基础、筛选并添加一些药食两用的天然药物为保健辅料,共同发酵制作保健普洱熟茶的配方理论和实践结果,并报道了发酵成品的初步药理研究结果,为创新普洱熟茶的研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模式,也为药食两用植物在功能保健食品上的应用与开发提供了一个研讨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茶 保健功效 药食两用 创新发酵 药理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