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西于都发现汉画像砖墓 被引量:3
1
作者 万幼楠 《文物》 1988年第3期95-96,65,共3页
1983年4月,江西省于都县岭背乡水头村农民在附近山头取土时,发现两座砖室墓。我馆派人进行了清理。两墓均早年被盗,出土器物极少。1号墓方向为南偏东15度,平面呈凸字形。墓室长约5、宽2米。墓顶早已塌陷。所出三千多块墓砖上均有纹饰或... 1983年4月,江西省于都县岭背乡水头村农民在附近山头取土时,发现两座砖室墓。我馆派人进行了清理。两墓均早年被盗,出土器物极少。1号墓方向为南偏东15度,平面呈凸字形。墓室长约5、宽2米。墓顶早已塌陷。所出三千多块墓砖上均有纹饰或图案文字,部分为画像砖。可分三大类。斧形砖:纹饰施于小端,有钱纹、对角线突钉钱纹、类菊花纹等。长24,一端宽16、厚8,另一端宽12、厚8厘米(图一:1—5)。子母口砖:长方形,均为模制,砖侧多有画像。按内容分四小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画像砖 砖室墓 出土器物 江西省 于都县 纹饰 花纹 长方形 南偏东 发现
原文传递
于都县发现东吴墓 被引量:2
2
作者 万幼楠 《南方文物》 1985年第1期25-26,共2页
一九八三年七月,于都县仙下乡社员在东距县城约一公里的长征小学操场上取土做砖时,发现一座古墓并及时报告县博物馆,我馆闻讯后立即派人前往清理。 该墓为“凸”字形砖室墓,墓向为正北。墓内填满淤泥和一些断砖。器物极为零乱散碎,可见... 一九八三年七月,于都县仙下乡社员在东距县城约一公里的长征小学操场上取土做砖时,发现一座古墓并及时报告县博物馆,我馆闻讯后立即派人前往清理。 该墓为“凸”字形砖室墓,墓向为正北。墓内填满淤泥和一些断砖。器物极为零乱散碎,可见此墓早年被盗挖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砖室墓 仙下乡 鼓腹 楔形砖 一九 陶瓷器 交股 陶瓮 墓主 底径
下载PDF
浅谈唐《福田寺三门记》碑
3
作者 易淑芳 《南方文物》 1984年第2期95-96,共2页
《福田寺三门记》碑,原立在于都县福田寺内观音堂。福田寺位于于都县城西门外约半里,据《于都县志》记载,该寺创于南朝梁天监年间,是赣南有名的古刹之一。 《福田寺三门记》碑青石质地,光莹如鉴,叩之作金玉声。碑圆首方跌,有碑榫。碑首... 《福田寺三门记》碑,原立在于都县福田寺内观音堂。福田寺位于于都县城西门外约半里,据《于都县志》记载,该寺创于南朝梁天监年间,是赣南有名的古刹之一。 《福田寺三门记》碑青石质地,光莹如鉴,叩之作金玉声。碑圆首方跌,有碑榫。碑首边沿饰两组浮雕龙纹,碑额中部有一透孔,相传将耳朵贴在此孔上,可听得我县五十余里外峡山的哗哗流水声。碑身高1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田寺 光莹 碑首 流水声 圆首 透孔 青石质 南朝梁 天监 杨知
下载PDF
于都县马岭崠隋墓
4
作者 李德阳 《南方文物》 1984年第2期48-49,39,共3页
一九八二年五月,于都县利村公社园艺场在崠马岭种植柑桔和开水沟时,发现了一批青瓷器和铁器。同年十月,县文物普查队对这些文物的出土情况进行了调查。 马岭崠位于于都县城西南20公里,为一片黄土山岗。自一九七二年起,从该崠三处(下面... 一九八二年五月,于都县利村公社园艺场在崠马岭种植柑桔和开水沟时,发现了一批青瓷器和铁器。同年十月,县文物普查队对这些文物的出土情况进行了调查。 马岭崠位于于都县城西南20公里,为一片黄土山岗。自一九七二年起,从该崠三处(下面分别用M1、M2、M3表示)出土过如下器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物普查 黄土山 出土情况 鼓腹 底径 弦纹 黄釉 胎质 一九 水盂
下载PDF
江西于都东坑、窑塘古窑址调查
5
作者 万幼楠 《考古》 1987年第6期542-545,共4页
1982年,于都县进行全县文物普查时,分别在岭背乡的东坑和西郊乡的窑塘发现古窑址(图一)。以后于都县博物馆多次派人对之进行调查,并采集了一批标本,现将这两处窑址初步调查的情况分述如下:一、东坑古窑址东坑古窑址,南距于都城15公里。... 1982年,于都县进行全县文物普查时,分别在岭背乡的东坑和西郊乡的窑塘发现古窑址(图一)。以后于都县博物馆多次派人对之进行调查,并采集了一批标本,现将这两处窑址初步调查的情况分述如下:一、东坑古窑址东坑古窑址,南距于都城15公里。位于岭背乡南部约一公里的梅江彼岸。梅江,《汉书·地理志》上称"汉水"。它发源于石城县,经宁都、于都至赣州注入赣江。因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窑址 于都县 窑具 梅江 标本 青瓷器 博物馆 初步调查 石城县 采集
原文传递
项英查处“于都事件”始末
6
作者 彭碧莲 《党史研究资料》 2002年第5期37-38,共2页
第四次反“围剿”以后,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疯狂的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中央革命根据地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困难,特别是第五次反“围剿”开始后,根据地内部物资供应更为紧张。为了摆脱困境,党和苏维埃领导苏区军民通过各种途径,采取... 第四次反“围剿”以后,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疯狂的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中央革命根据地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困难,特别是第五次反“围剿”开始后,根据地内部物资供应更为紧张。为了摆脱困境,党和苏维埃领导苏区军民通过各种途径,采取各种措施解决经济问题。一方面组织各种合作社,鼓励商人到根据地做生意,另一方面组织政府的经济工作人员深入到白区收购物资,开辟货源。在那艰苦的岁月里,许许多多的共产党员和苏维埃干部不顾个人的生命安危,想尽一切办法把一批批物资从外面运回根据地,维持根据地军民的基本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根据地 反“围剿” 苏维埃 经济封锁 国民党反动派 项英 军事 共产党员 干部 查处
原文传递
中央红军出发长征几个历史问题的考辨
7
作者 姚连红 《南方文物》 2005年第4期106-108,共3页
关键词 红军长征 历史问题 中央红军 考辨 重大事件 红一方面军 中国革命史 中共中央 中革军委 历史意义
下载PDF
于都发现商代印纹陶簋
8
作者 易淑芳 《江西文物》 1989年第2期41-41,共1页
1985年6月底,于都县银坑圩居民挖路基时,发现一件陶簋、一件小陶鼎和几件小陶豆。 陶簋等器物埋在离地表深50厘米的黄泥土中。陶簋倒扣在一个陶盘中(可能是簋盖),发掘时不慎将盖和陶鼎打碎,陶豆虽保存完好,却被小孩拿去玩后敲碎丢失。
关键词 陶簋 陶豆 陶鼎 陶盘 圈足 云雷纹 弦纹 黄泥土 敲碎 圜底
下载PDF
于都县发现南朝墓葬
9
作者 万幼楠 《南方文物》 1981年第3期40-,共1页
今年六月初,于都县城关二小在城北进行基建工程时,距地表约二公尺深处发现一座南朝梁墓,出土陶瓷器四件。遗憾的是当时被挖掘者砸碎抛散三件,业已无法找全(从挖掘者所谈情况及现已搜集到的残片,可谁知是一件青瓷鸡首壶和两件陶豆)。现... 今年六月初,于都县城关二小在城北进行基建工程时,距地表约二公尺深处发现一座南朝梁墓,出土陶瓷器四件。遗憾的是当时被挖掘者砸碎抛散三件,业已无法找全(从挖掘者所谈情况及现已搜集到的残片,可谁知是一件青瓷鸡首壶和两件陶豆)。现仅存一件青瓷钵及一百零八块墓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瓷鸡首壶 陶瓷器 陶豆 基建工程 支烧 钱纹 底径 弦纹 端饰 城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