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频度微卫星不稳定性大肠癌“修饰型”微卫星变化与MLH1及KRAS基因突变密切相关(英文) 被引量:2
1
作者 赵岩 张涛 +4 位作者 张剑军 郑志超 赵宜良 前原喜彦 徐惠棉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08年第5期875-880,共6页
本研究通过方法学的改良和观察方式的创新试图阐明这种现象的原因。微卫星非传统的检测方法仅能实现微卫星定性检测,我所在的研究组开发了自动片段分析双荧光标识技术,提高了微卫星检测的感度和重复性,并实现了微卫星片段变化长度的定... 本研究通过方法学的改良和观察方式的创新试图阐明这种现象的原因。微卫星非传统的检测方法仅能实现微卫星定性检测,我所在的研究组开发了自动片段分析双荧光标识技术,提高了微卫星检测的感度和重复性,并实现了微卫星片段变化长度的定量。小于6碱基的微卫星变化被定义为修饰型微卫星不稳定,大于8碱基的变化被定义为跳跃型微卫星不稳定,它们的电泳谱截然不同。前者表现为在非肿瘤来源微卫星位点基础上的增加或减少,后者表现为距离非肿瘤微卫星片段远隔部位的新波形的出现。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在DNA错配修复缺陷细胞系及基因敲除大鼠自发肿瘤样本,仅有修饰型微卫星不稳定性检出;在人类DNA错配修复缺陷细胞系连续80次传代也没有检出跳跃型变化。跳跃型变化不能通过简单重复序列不稳定基础上的增加或减少的累加而获得。在76例散发大肠癌,我们检测了微卫星不稳定性,KRAS基因突变,并对高频度微卫星不稳定性病例的两个主要DNA错配修复基因MSH2和MLH1进行了全长测序。我们发现,在大肠癌,按频度的传统分类与按波形变化的分类有高度的一致性,高频度微卫星不稳定性病例均检测到跳跃型表现,低频度微卫星不稳定性都表现为修饰型变化。在12例高频度微卫星不稳定病例,有三例检出了跳跃型和修饰型同时存在微卫星不稳定的特殊表型,这3例均检出KRAS的突变,更有趣的是该3例病例也同时检出了DNA错配修复基因MLH1的变异。而在其他9例高频度微卫星不稳定病例,KRAS突变及MLH1、MSH2突变未检出。通过对突变谱的分析我们还发现,修饰型微卫星不稳定与KRAS基因12号密码子的转换型突变高度相关,而微卫星稳定的病例检出的KRAS基因12号密码子突变多为颠换型突变。修饰型微卫星不稳定表型检出的高频度转换突变可由DNA错配修复缺陷的分子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卫星不稳定性 DNA错配修复 突变表型 碱基置换
下载PDF
直结肠癌BUBR1的过度表达与TP53突变及微卫星状态关系提示其过度表达与染色体不稳定表型有关(英文) 被引量:1
2
作者 赵岩 张涛 +3 位作者 郑志超 张剑军 赵宜良 前原喜彦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08年第8期1401-1405,共5页
在有丝分裂过程中BUBR1监视微管与着丝点的结合,是保证染色体均等分离的重要分子机制之一。BUBIB变异家谱研究及其敲除模型的研究表明,BUBR1缺陷与染色体不稳定性及肿瘤的发生直接相关。近来在数种人类肿瘤,对BUBR1蛋白过度表达有所报... 在有丝分裂过程中BUBR1监视微管与着丝点的结合,是保证染色体均等分离的重要分子机制之一。BUBIB变异家谱研究及其敲除模型的研究表明,BUBR1缺陷与染色体不稳定性及肿瘤的发生直接相关。近来在数种人类肿瘤,对BUBR1蛋白过度表达有所报道。但在直结肠癌,BUBR1的过度表达是否与染色体不稳定性的发生有关目前仍无定论。在人类结直肠癌的遗传不稳定性主要表现为两种类型,染色体不稳定性及微卫星不稳定性,它们提示了两条独立的肿瘤发生路径。一般认为不存在高频度微卫星不稳定性表型的肿瘤通过染色体不稳定途径癌变。P53蛋白通过多种机制对维护遗传稳定性起到重要的作用,TP53基因突变经常与染色体不稳定现象并存。DNA倍体情况也是染色体不稳定研究不可缺少的指标。本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了一组93例进展期散发结直肠癌BUBRI蛋白的表达情况,直接测序法检测TP53变异,高分辨率荧光标记微卫星不稳定检测技术检测微卫星状态,固相激光扫描细胞仪技术检测DNA倍体情况。我们分析了BLIBR1表达与三种反映遗传背景的因子的关系。BUBR1蛋白过度表达在人结直肠癌较为常见。在非高频度微卫星不稳定的结直肠癌,BUBR1蛋白过度表达率明显为高(P<0.01),在TP53基因突变的病例其过度表达率亦较高(P<0.05)。BUBR1蛋白的过度表达与DNA异倍体无统计学相关,但DNA异倍体病例的BUBR1过度表达有偏高倾向。BUBR1表达情况与常用的,临床病理学指标无统计学相关。BUBR1过度表达同微卫星状态及TP53突变的关系明确的提示,在人类散发结直肠癌,BUBR1蛋白过度表达与染色体不稳定状态有关.BUBR1过度表达作为一种常见的分子异常,对于肿瘤的早诊预防提供新的标志物,并可能成为治疗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BR1蛋白 结直肠癌 染色体不稳定性 DNA倍体 微卫星不稳定性
原文传递
大肠高、中分化腺癌临床特点、遗传不稳定性、TP53与KRAS基因突变的差异比较
3
作者 赵岩 郑志超 +5 位作者 挂地吉弘 冲英次 张涛 张剑军 赵宜良 前原喜彦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0年第6期1061-1064,共4页
目的:近年来大肠中分化腺癌检出比例有所增高。本研究旨在探讨大肠中分化腺癌临床病理学及分子遗传学特征。方法:回顾过去30年1073例大肠癌的病理分型,比较其中328例高、中分化腺癌临床病理学特点。激光细胞学扫描技术,双荧光高分辨率... 目的:近年来大肠中分化腺癌检出比例有所增高。本研究旨在探讨大肠中分化腺癌临床病理学及分子遗传学特征。方法:回顾过去30年1073例大肠癌的病理分型,比较其中328例高、中分化腺癌临床病理学特点。激光细胞学扫描技术,双荧光高分辨率微卫星不稳定性技术评价129例大肠癌遗传不稳定性特点,TP53、KRAS基因突变采用直接测序法检测。结果:由1979年始每10年为1组,至2008年计3组。中分化腺癌所占比例分别为37%、38%及55%。其中的328例大肠癌高、中分化腺癌病理学研究表明,中分化者较高分化者病期晚、浸润深、淋巴结转移率高、静脉侵袭阳性率高。对74例高分化腺癌与55例中分化腺癌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表明,高、中分化腺癌的DNA倍体与微卫星不稳定性情况无显著性差异,TP53与KRAS基因突变频率也无显著差异。但TP53的移码突变仅在高分化腺癌中检出(4例,P<0.05)。KRAS的颠换突变在高分化癌中检出5例(23%),在中分化癌中检出12例(57%),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高、中分化腺癌在临床病理学特征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大肠中分化腺癌较高分化腺癌生物学行为差,发现时病期较晚,治疗随访中需要引起足够重视。两种病理学类型的肿瘤遗传不稳定性急基因突变频率等背景相似,但基因突变谱的差别提示两种腺癌的发生背景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高分化腺癌 中分化腺癌 遗传不稳定性 突变
原文传递
修饰型微卫星不稳定性与散发结直肠癌p53基因点突变的相关性
4
作者 赵岩 张涛 +3 位作者 张剑军 郑志超 赵宜良 前原喜彦 《肿瘤研究与临床》 CAS 2007年第z1期-,共5页
目的 高频度微卫星不稳定性被认定为DNA错配修复缺陷的标志,但既往研究发现一个显著矛盾,即在高频度微卫星不稳定结直肠癌中,p53突变率较一般结直肠癌低.研究旨在确认该矛盾的存在并试图阐明其机制.方法 对180例散发结直肠癌采用高分辨... 目的 高频度微卫星不稳定性被认定为DNA错配修复缺陷的标志,但既往研究发现一个显著矛盾,即在高频度微卫星不稳定结直肠癌中,p53突变率较一般结直肠癌低.研究旨在确认该矛盾的存在并试图阐明其机制.方法 对180例散发结直肠癌采用高分辨率荧光标记微卫星分析法检测微卫星位点稳定性,PCR扩增直接测序检测p53突变.结果 微卫星不稳定性呈现修饰型和跳跃型两种变化.低频度微卫星不稳定性均呈现修饰型而无跳跃型变化;高频度微卫星不稳定性均检出了跳跃型变化,一部分也并存修饰型变化.微卫星不稳定与肿瘤部位及分化程度明显相关,p53突变与肿瘤分化明显相关.高频度微卫星不稳定肿瘤未检出p53突变,而低频度微卫星不稳定肿瘤p53突变率较高.结论 低频度微卫星不稳定性呈现的修饰型微卫星位点长度变化可能是DNA错配修复缺陷的表型;此表型与提高的碱基置换突变率有关.单纯DNA错配修复缺陷可能不足以导致微卫星不稳定性的跳跃型变化,高频度微卫星不稳定的真正原因仍有待阐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卫星不稳定性 DNA错配修复 基因 p53 突变 结直肠肿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