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站核酸筛查模式对输血传播HBV残余风险影响的评估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黄敏 白林 +16 位作者 卢长春 朱姗姗 李玉军 张志安 马海莉 尤榕 秦䶮丽 居兵 韩卫 王芳 陈雪 袁晓华 任星历 赵磊 张铃浩 易星 邱艳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4期429-435,共7页
目的初步评估探讨核酸筛查模式对献血人群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传播残余风险度的影响。方法采用中国大陆执业比对工作组信息管理系统的相关数据,利用NAT单阳性率-窗口期比率数学模型(NAT yield/WP ratio model),对2015—... 目的初步评估探讨核酸筛查模式对献血人群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传播残余风险度的影响。方法采用中国大陆执业比对工作组信息管理系统的相关数据,利用NAT单阳性率-窗口期比率数学模型(NAT yield/WP ratio model),对2015—2019年度我国18家血液中心的献血人群HBV传播的残余风险度进行趋势分析;同时分析比较2019年18家血液中心的ELISA联合核酸单检/混检(ELISA+ID-NAT/MP-NAT)和ELISA联合核酸混检(ELISA+MP-NAT)2种血液筛查(简称血筛)模式对残余风险度的影响。结果18家血液中心5年的HBV血筛残余风险度总体趋势经趋势卡方检验显示:核酸检测单阳性率趋势χ^(2)=39.42(P<0.01),残余风险度趋势χ^(2)=279.792(P<0.01);ELISA+ID-NAT/MP-NAT和ELISA+MP-NAT 2种不同血筛模式对残余风险度RR的影响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卡方检验显示χ^(2)=7.4(P<0.01)。结论自2015年我国将核酸检测用于血筛以来,HBV输血传播的残余风险度呈逐年下降趋势,目前主要的2种血筛模式对血液残余风险度有可能造成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输血残余风险 NAT单阳性率-窗口期比率数学模型 核酸检测 血筛模式
原文传递
乌鲁木齐市血液报废原因回顾性分析与对策 被引量:6
2
作者 何智 王幼兰 《中国当代医药》 2014年第12期143-146,共4页
目的调查分析乌鲁木齐市自愿无偿献血者血液报废的主要原因,探讨降低血液报废率的有效措施,减少资源的浪费。方法对采供血机构2010~2013年的报废血液资料按照报废原因进行分类统计。结果2010~2013年采供血机构共报废7245袋红细胞成分... 目的调查分析乌鲁木齐市自愿无偿献血者血液报废的主要原因,探讨降低血液报废率的有效措施,减少资源的浪费。方法对采供血机构2010~2013年的报废血液资料按照报废原因进行分类统计。结果2010~2013年采供血机构共报废7245袋红细胞成分、43袋单采血小板、5925袋浓缩血小板、13787袋血浆和12袋冷沉淀。红细胞成分报废的原因前3位是ALT异常(3515袋,48.52%),梅毒阳性(1140袋,15.73%),HBsAg阳性(920袋,12.70%):血浆报废的主要原因是乳糜血(6772袋,49.12%);浓缩血小板报废的主要原因是过期(2948袋,49.76%)。结论献血前加强无偿献血知识宣传、核查献血者的既往信息、严格进行血液初筛检测,可有效降低血液正常报废率:规范血液的采集、分离、制备、贮存等各环节操作,可以有效降低血液异常报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报废 报废率 无偿献血 采供血机构
下载PDF
乌鲁木齐地区非检测原因血液报废情况分析
3
作者 何智 王幼兰 《中国当代医药》 2014年第29期141-142,145,共3页
目的 分析乌鲁木齐地区血液非检测原因报废的主要原因,寻求有效措施降低血液报废率.方法 对2010年1月~2013年12月采血及成分制备过程中报废的血液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有10577袋血液因非检测原因而造成报废,血浆和浓缩血小板是血液成... 目的 分析乌鲁木齐地区血液非检测原因报废的主要原因,寻求有效措施降低血液报废率.方法 对2010年1月~2013年12月采血及成分制备过程中报废的血液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有10577袋血液因非检测原因而造成报废,血浆和浓缩血小板是血液成分报废的主要品种,乳糜血和过期(浓缩血小板)报废是造成血液成分报废的主要因素.2010年1月~2013年12月由于非检测不合格原因造成的报废血量总体呈上升趋势.结论 完善质量管理体系,血液采集、成分制备、血液储存和后勤管理多阶段多部门配合,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血液报废,使宝贵的血液资源得以充分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 报废 乌鲁木齐
下载PDF
突发事件临床用血保障探讨
4
作者 梅静 郭祥萍 《北京医学》 CAS 2011年第7期590-591,共2页
乌鲁木齐市血液中心在一起突发事件中启动了《采供血应急预案》,保障了临床血液供应,维护了医疗安全和社会稳定。现就此次事件中临床用血保障及存在问题进行探讨,报告如下。
关键词 临床用血 突发事件 乌鲁木齐市 应急预案 血液中心 血液供应 社会稳定 医疗安全
下载PDF
几丁聚糖医学应用前景
5
作者 沙丽塔娜提.贺纳亚提 梅静 《新疆医学》 2014年第11期6-10,共5页
几丁聚糖(学名)又叫甲壳质、几丁质、蟹壳素等,是自然界唯一存在的碱性多糖,化学名(1.4)-2-乙酰胺基-2-脱氧-β-D葡聚糖,是N-乙酰氨基葡萄糖聚合形成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为自然界中第二大天然生物资源聚合有机物,为可食性动物纤维素... 几丁聚糖(学名)又叫甲壳质、几丁质、蟹壳素等,是自然界唯一存在的碱性多糖,化学名(1.4)-2-乙酰胺基-2-脱氧-β-D葡聚糖,是N-乙酰氨基葡萄糖聚合形成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为自然界中第二大天然生物资源聚合有机物,为可食性动物纤维素,被誉为生命的第6要黎[1].广泛存在于甲壳纲节肢动物的外壳、昆虫表皮、软体动物的器官、菌类的细胞壁,资源丰富,制备工艺简单,是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资源[2].近年来,随着高分子科学和生物医学工程的发展,国内、外多项实验已经证明,几丁聚糖及其衍生物具有多种作用.现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几丁聚糖 医学应用前景 N-乙酰氨基葡萄糖 生物资源 生物医学工程 节肢动物 有机化合物 软体动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